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名正言顺朱允熥朱元璋 > 第194章 好大喜功

名正言顺朱允熥朱元璋 第194章 好大喜功

作者:来点猪头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9 19:29:08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汤和病重,这也自然会引起不少勋贵的关注,主要就是现在位高权重的开国功勋越来越少了,尤其是汤和哪怕看似远离了朝堂,可是也不能忽视他的一些影响力。

所以在这个时候,通往凤阳的道路上多了一些达官显贵的亲族。这些在朝中有着官职的不好过去,可是让府中子弟过去探视,这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朱允熥也不打算多说什么,这些事情在他看来也是人之常情,这可不是什么拍马溜须。

对朱允熥来说,好像现在也就是顺其自然也就行了,因为他还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关注。

汤和早就中风了,一些人也都是有着心理准备。

朱允熥出宫了,这一次去的地方是应天府西北方向的龙江船厂。这是属于工部的衙门,以以篷厂、细木、油漆、铁、索、缆等六个作坊为主,工匠也都是来自沿江沿海地区。

不夸张的来说,这个可以制造战船或者运输船的船厂,已经是非常标准化的。

这座船厂的历史悠久,在南宋时期就被称为‘都船厂’。在蒙元时期也被沿用,大明是在旧船厂的基础上扩建。

在这里甚至有着一整套完善的生产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其所制定的用料、价格、工艺、验收等诸标准,也是在不断的呗推行。

不过在龙江船厂之外,应天府还有一个宝船厂。

这也就算的上是朱允熥的一些小动作了,这里制造的船更大,基本上都是专用船厂,制造大型宝船。

简单来说就是宝船厂制造的是大型海船,可以制造出大约两千吨到三千吨级的宝船。而龙江船厂的船类型就比较多了,除了军用船只之外,商船乃至渔船都造。

朱允熥心情不错,自然是因为这么一副热火朝天的样子值得让他开心。对于组建一个庞大的船队,他的内心一直都是在期待这些事情。

看向严震直,朱允熥问道,“现在这些造船的工匠还够不够?”

严震直立刻回答说道,“回殿下,已经征召各地善造大船的工匠入京了,如今龙江船厂自不用说,工匠、学徒够了。宝船厂那边也不俗,多是福建船匠。”

宝船也是有历史,这可是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进的船型,在宋朝时就有‘平如衡,下侧如刀,贵其可以破浪而行’的单龙骨尖底船,这基本上也就是福船了。

这种船型甚至一直会使用,到了清朝事情还有个‘耆英号’,从香江出发,经好望角及美国东岸到达英国。不过这条船船是福船,但是船主等人是英国人。

宋元时期海洋贸易比较发达,自然也是因为有着一系列比较适合远洋航行的船只。

造船的事情朱允熥不需要担心,现在的大明只是没有更多的海洋意识。穿越太平洋可能有些难度,毕竟发现新大陆、发现澳洲之类的事情,暂时没人做过,不知道洋流、航道等。

但是下南洋等等,这没有太大的问题。官方不组织,民间还有很多人去了东南亚。

甚至在三年前,老朱还特意允准了藩属国琉球中山王的请求,特意派遣的福建三十六姓善于造船航海的工匠去帮助琉球,造船对大明没有难度。

朱允熥扭头看向陈瑄,说道,“你以后总兵漕运,船的事情也要留意。大运河能用多大的船,你该心里有数才行。”

陈瑄立刻回答着说道,“回殿下,臣谨记。”

朱允熥继续说道,“若是朝着北边运粮,只怕是漕运还不够,估计也是要海运才行。”

蓝玉就立刻开口说道,“殿下,臣以为若是向辽东、漠北用兵,粮草需先运至北平等地。”

北平地理位置特殊,这也确实是一个非常紧要的位置,算得上是一个无比重要的枢纽了。

朱允熥立刻想到了一个城市的名字,天津,也就是天津卫。

天津因因漕运而兴起,隋朝修建京杭大运河后,这里是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史称三会海口。

唐朝中叶以后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代在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设直沽寨,为天津最早的建置;元朝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在永乐时期,这里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

朱允熥想都不想的回答说道,“这样吧,在海津镇筑城设卫,改称天津卫。”

一瞬间随行的文武官员表情古怪,就算是蓝玉这一刻也都有了一些心惊胆战的意思了。

改名本来是小事,但是‘天津卫’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不知道的人,会第一时间想到这里是天子曾经乘船的码头,而且还是因为极其重要的事情才乘船,所以才会赐与这样极其特殊的名字。

皇太孙肯定没有去过海津镇,但是这么直白的称呼为‘天津卫’,那几乎就是不掩饰自己的心思和想法。

可是另一方面蓝玉、徐辉祖乃至李景隆等人也都是眼前一亮,他们都知道这位皇太孙自负武艺高强,据称善骑射、枪法超群。

不过他们也同样清楚,这位皇储实际上根本不会带兵打仗。

而现在在海津镇筑城设卫,这可以说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事情。

尤其是很多勋贵都知道朱允熥对漠北一直都是充满着提防,也有一些勋贵知道朝廷说不定在时机合适的时候就要朝着高丽用兵。

现在在海津镇筑城设卫,很明显这就是在为以后的一系列大战做准备。再多想一点,在海津镇设卫,那也是对燕王、齐王、辽王等人的一种震慑。

原因非常简单,海津镇一旦成为了天津卫,那必然是军事重镇。

手底下的这些人到底在想些什么,朱允熥不在乎,他也不怕起了这么个名字就被弹劾等等。

实在不行,把锅扔给老朱就行,朱允熥就是个传声筒。

很多的事情现在就要开始做好准备,不是为了削藩,而是为了自己以后的一系列规划。

朱允熥对于一些事情也是早就做了准备,不管是船厂或者是培养船匠,或者是让常森等人在福建、广东募集大量的有着出海经验的船工等等。

这一切也都是在为以后的出航做准备,拓展海洋文明,这可是朱允熥计划当中的重要一环,甚至是远超对高丽、安南等地的垂涎三尺。

视察完船厂之后,朱允熥就准备回宫了。

常升鬼鬼祟祟的凑上前,小声问道,“殿下,在船厂里人多眼杂,有些事怕是瞒不住。”

朱允熥大概明白常升的担心,笑着说道,“不用担心这些事情,就是我不提,祖父也会提。有那些心思瞎琢磨,还不如想想怎么给三大营练好,怎么给我找出来合适的水师总兵官。”

京军可能在神机营之外还要再增加两个特殊的营,现在也有一些勋贵知道了这些消息,据说是皇太孙授意凉国公蓝玉来准备,以三大营为骨干保持京军的战斗力。

至于说水师的事情,皇太孙这两三年一直都是在寻找着优秀的船工,在培养合适的水师统领,很多人也知道这个事情。

以前开国勋贵当中也有擅长水战的,俞通源、廖永忠等人就是精通水战,但是这些人更擅长的是在大江大湖当中水战,而不是擅长海战。

回到了皇宫,朱允熥还没有来得及多想什么,老朱就让人来召。

看到了朱允熥,老朱就调侃说道,“天津卫,咱孙儿就是好志向,怪不得能成太孙。”

“我就是顺嘴说了,能有什么坏心思呢。”朱允熥就装无辜的说道,“不过筑城设卫的事情还是要做,这对北边用兵、开发都极其重要。”

老朱肯定不反对这些说法,“是该如此,若是漕运,那天津卫就该用。只是这里到底位置不同,以后在那边的诸将都该是你心腹才行,不能让你四叔几个伸手。”

这就是老朱,虽然他总是一味的护短、溺爱子孙,可是该有的一些防备也有。大明朝的藩王们想要手握实权,这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情,朝廷有太多政策的限制。

朱允熥也明白这个道理,说道,“我一会儿还要修书一封,一来是不能让四叔多想,二来就是筑城设卫的事情也要四叔帮忙督造。”

在天津筑城设卫,朱棣肯定是会忍不住有些想法,比如说担心这是什么对他的提防等等。

老朱就笑着说道,“他是臣子,你用不着事无巨细的都要向他解释。筑城设卫这么大的事情,他这个燕王若是心里不高兴,你就不做了?”

朱允熥也笑了起来,“那倒是不至于,四叔乐意也好、不乐意也罢,我肯定是要修筑天津卫。只是话说清楚一些,自家人不伤和气肯定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老朱自然更加开心,他的这个孙儿绝对能成为一个好的当家人。

不只是因为能力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很多的时候对自家人也非常的关心。

至于偶尔想着削减供用,以及一系列的压制等等,老朱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说起来关心那是出于对家人的在乎,提防等等则是一个皇储应该考虑的社稷大事,这不冲突。

老朱颇为认可的说道,“确实是如此,天津卫的事情用不着你四叔说什么,他只要办好差事就行。真要是他说三道四了,那咱就要让他回老家去种地了。”

“别啊!”朱允熥就连忙说道,“以后要对漠北用兵,三叔和四叔可是我的大将军。我都想好了,一个是征虏大将军,一个是征北大将军。”

大明朝自然不会像汉时那样设立重号将军,不存在骠骑、车骑、卫、四征将军、四镇将军,更多的时候就是用兵的时候按照战争的需要直接让大将佩大将军印就行。

老朱就开玩笑说道,“你三叔和四叔一起出征,势必是要争功。你记好了,这两人以后只能用一个。”

朱允熥仔细想了想,说道,“我记得了,三叔和四叔只能是一个人出征。”

“真要是历练,今年秋猎让你四叔带兵。”老朱严肃起来,说道,“咱知道你的心思,你不把北边给荡平就不会安心。”

朱允熥肯定不否认这个说法,也说着自己的心思,“现在那些鞑子势弱,我自然是想着痛打落水狗,一口气给他们彻底打残、打废,这样我大明就能安宁数十年、上百年。我们这两代人打出来了几十年的太平,那就值了。”

老朱更加认可这些说法,要不是这些年精力不济,老朱早就不断的进行一系列大动作了。实际上大明开国这么多年,战争也从来都没有停下来。

趁着现在武力强盛,那自然也就要打出来一个更加太平的环境。起码在大明境内不能有战乱,对外用兵才是大明现在的军事策略。

朱允熥就看着老朱,“我最怕的事情就是穷兵黩武,只是我也知道有些仗不打不行。”

老朱明白朱允熥的担心,连忙说道,“这两年你时常表露出用兵的志向,看着也不像是小打小闹,咱也不多说什么,就是因为咱知道你心里有分寸,不是好大喜功之人。”

朱允熥就不无吐槽的说道,“这可说不准,以后说不定史书上就要记下我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这么一笔了。”

“你打赢了,自然好说。”老朱更直白的说道,“不过也是要注意些分寸,养一段时间让百姓休整再去用兵,自然也就不算穷兵黩武了。”

这么说也绝对没有什么问题,只要不是穷兵黩武,那自然一切都非常好说了。

就在老朱和朱允熥还在商量着一些事情的时候,张福生脸色大变匆匆而来。

“启奏陛下、启奏殿下,云南都司急报,龙州、奉议、南丹等州土官或抗拒朝命、叛逆。”

朱允熥一下子站了起来,这边还在和老朱商讨着一些战争的事情呢。可是现在倒好,西南那边又乱了起来。

只是他好像也没有特别的大惊小怪,因为这么些年大大小小的叛乱也不少,很多的时候就是在西南,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