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压顶。
房玄龄的话语虽轻,却如重锤一般砸在每个人的心间,每一个字都像是在这寂静中敲响的重锤。
他说得极为隐晦,可那话语中的深意,朝堂上的所有人又怎会不明白?
房玄龄微微皱眉。
此事关乎我大唐国运,陛下此举,实在是……唉。
身旁不少大臣都面露忧色。
陛下或许有陛下的考量,但这风险实在太大了。
谁人不知张显怀对陛下的忠心,那是一种近乎愚忠的忠诚。
在众人心中,若无陛下的默许点头,借张显怀天大的胆子,他也绝不敢对衡山郡王满门痛下杀手。
这是心照不宣的事实,是朝堂之下暗流涌动的真相。
然而,历史的长河悠悠流淌,史书就像是那承载着王朝荣辱兴衰的画卷,怎能容得下这等污点?
太宗皇帝玄武门之变,杀兄囚父,那已经是大唐皇室历史上一道无法抹去的伤疤。
若如今陛下再背上杀叔的骂名,日后大唐的史册一旦翻开,后世子孙将会作何感想?那将会是怎样的震惊与失望?
房玄龄深知,只要陛下狠下心来杀了张显怀,将所有罪责都推到他的身上,一切或许还有可以挽回的余地。
这就像是在悬崖边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哪怕这手段有些许的无奈与残酷。
就在此时,太极殿内的气氛仿佛瞬间降至冰点,寒冷得让人瑟瑟发抖。
李承乾只是微微抬起双眸,淡淡地看了房玄龄一眼,那眼神深邃如古井,让人捉摸不透。
紧接着,他薄唇轻启,从口中轻轻吐出几个字:“张显怀是奉朕的命令办事的。”
此言一出,宛如平地惊雷,震得全场之人呆若木鸡。
一位武将瞪大了眼睛,惊呼:“陛下,您……”
李承乾冷冷地看向他。
武将顿时不敢言语,低下头去。
众人怎么也没有想到,陛下居然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如此直白地承认了这件惊天大事。
遥想当年太宗皇帝遇到类似的棘手之事,也会想尽办法改史、遮掩,维护皇室尊严。
可如今的陛下,行事风格却如此大相径庭。
那些负责记录的史官们,手中的笔齐刷刷地停了下来。
他们一个个目瞪口呆,脸上写满了不知所措。
一位史官颤抖着声音对旁边的人说:“这可如何是好?如实记载,陛下怕是要留千古骂名啊。”
另一人则回应:“若不如实,我们史官的职责何在?”
李承乾微微转头,目光扫过那一排愣住的史官,神色淡然地说道:“如实记载,一字不改!”他的声音不大,却有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陛下……这!”一位须发皆白的史官满脸惊恐,手中的纸笔掉落都浑然不觉,他慌乱地跑到玉阶底下“扑通”一声跪下。
声音带着哭腔大声呼喊:“陛下!”
在他身后,文武百官也如梦初醒,纷纷效仿,齐声高呼:“陛下!”
那呼喊声中蕴含着无尽的劝导之意,他们试图让陛下改变这个疯狂的决定。
在这一片混乱中,唯有齐先生只是默默跪下,双唇紧闭,一言不发。
房玄龄一脸无奈,他缓缓转头,看向朝堂两侧。
他的心中满是疑惑,如此重大之事,魏征竟然毫无动静?
若是龙椅上坐着的是李世民,魏征怕是早就跳了出来,言辞犀利地谏言,怕是激动的连唾沫星子都要喷到李世民的脸上。
房玄龄看着魏征,低声问:“魏侍中,你为何一言不发?这不像你啊。”
魏征微微睁眼,看了房玄龄一眼,“房相,有些事,不是谏言能解决的,陛下有陛下的难处。”
房玄龄还想说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他又将目光投向齐太师,却发现他与魏征如出一辙,都是一副不闻不问的姿态。
不仅是他们,平日里那些言辞犀利、以谏言为己任的言官御史们,今日竟也全都装聋作哑,没有一人站出来指责陛下的行为。
房玄龄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何发生了如此震撼朝堂的大事,众人除了苦苦劝慰陛下,竟无一人像往常一样站出来仗义执言。
若是李承乾知道房玄龄此刻心中所想,定会告诉他一个的道理:当你发现打开一扇小小的窗户,就会有无数人冲出来指责你的时候,那不如就把屋顶给掀了,这样,反而就没有人敢说话了。
因为有些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谏言所能解决的范畴,这是关乎王朝命运和皇室权威的抉择。
房玄龄只觉得眼前一黑,仿佛看到了大唐王朝的未来在这一瞬间变得摇摇欲坠。
但他还是强撑着,他要和陛下说清楚,哪怕陛下会龙颜大怒,他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唐走向他所认为的深渊。
“陛下,你这是将群臣至于火上烤啊!陛下乃是千古圣君,一直以圣明治世,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如今此例一开,日后史书之上,暴行将会掩盖圣明,这将会是怎样的灾难啊!陛下!老臣恳请陛下收回金口!陛下不能当暴君啊!”
房玄龄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眼中满是恳切与焦急。
李承乾久久地凝视着房玄龄,太极殿内寂静得只能听见众人紧张的呼吸声。过了许久,李承乾缓缓开口:“房相,无论是圣君,还是暴君,朕都不在乎。”
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仿佛在这一瞬间,世间万物都无法动摇他的决心。
“陛下,您怎能不在乎?这关乎您的声誉,关乎大唐的声誉啊!”房玄龄痛心疾首地说。
李承乾微微皱眉,“声誉?若朕只图这虚无的声誉,而让大唐陷入危机,那才是真正的昏君。房相,你可明白?”
“朕只在乎这天下苍生是否能安稳度日。朕所做之事,并非为了一己私欲,亦非为了皇室威严。朕深知,此事朕若不做,难道要留待后世之君来面对这更复杂的局面吗?”
“长久以往,世家势力日益膨胀,如同洪水猛兽,必然会颠覆我大唐江山社稷。朕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唐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衡山郡王虽是李唐宗室,但敢违抗朝廷政令,包庇世家,该杀!”
李承乾再次看向史官们,语气威严地说道:“史官!”
“在!”史官们齐声回应,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
“将今日朝堂上所发生之事,一字不改,留于史册。”
“朕不是太宗皇帝,你们史官要有骨气,今日起,史官记史,一切如实!”
“朕要让后世子孙看看我大唐的骨气!我大唐自朕开始,不怕青史之过!如果真犯下大错,那就当留给后世的教训了,让他们知道,为了大唐的安稳,朕也曾做出过艰难的抉择。”
“至于朕杀叔之事,如实记载就是。”
“人生不过短短百年,是非功过自有后人来评说。”
一位史官鼓起勇气说道:“陛下,可这样一来,后世之人对陛下……”
李承乾打断他,“朕无需他们理解,朕只做对大唐有益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