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重生之首富人生谈小天 > 第1622章调研二

重生之首富人生谈小天 第1622章调研二

作者:饱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1-08-19 17:44:5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开饭喽!同学们,今天吃面条。”

刘校长乐呵呵的端着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面条走出厨房,一下子就愣住了。

外面的操场上,站了十几个人,看样子都像是上面来的大领导。

他环顾一圈,终于看到了党爱群这么一个熟人。

这个地区教育局局长虽然上任只有一个月,但是已经来过两次他们学校了。

“党局长,这是上面领导来检查了吗?

怎么也不提前通知我一声,我好多做些面条。”

刘校长端着盆站在那里,显得十分局促。

党爱群大步向前,伸手接过他手里的盆,“刘校长,你不要紧张,今天不是检查,我们只是随便过来看看,了解一下情况,剧组来了几天了?

拍摄还顺利吗?”

党爱群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端着面盆就到了厨房边的一间屋里,这里有两张老式的折叠圆桌,几把凳子,这就是襄达小学所谓的食堂。

“昨天到的,一到他们就开始拍摄,昨天拍了半天,今天一早上又拍上了。”

刘校长跟在党爱群身后进了食堂,一边回答问题,一边偷眼观察特别小组的人。

这些人面生得很,穿的又好看,肯定不是地区那些干部,闹不好是省城来的。

一想到这儿,刘校长心头升起一股热忱。

难道说省城来人要给他们捐献物资了?

容不得刘校长想太多,他刚才那嗓子开饭了已经震动全校,从各个教室里涌出了三四十个小学生,向食堂这边跑来。

“都给我站好队,守点规矩,今天有客人来。”

刘校长的大嗓门再次响彻校园。

小学生们规规矩矩排好队,拿着自己的餐具,眼睛盯着桌上那盆热气腾腾的面条,有几个没出息的,口水差点都掉出来了。

方才厨房里那个中年妇女端着一盆刚刚炒好的土豆丝走进食堂,她和刘校长开始给学生打饭。

一份面条,加一勺子土豆丝,打好饭的学生坐在折叠圆桌边,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面条很好吃啊!”

“要是天天都能吃到面条就好了。”

孩子们小声的窃窃私语,那一盆只加了一点葱花和盐的面条竟成了天底下最美味的食物。

三台摄像机全部涌进食堂,从各个方位拍下这一场景。

整个特别小组的人静静的看着,谁也没出声。

他们在燕京时,知道边区的条件艰苦,可是没想到会艰苦成这样。

刚才那几个嫌弃宿舍味道大的女老师,此时已经开始垂泪。

所有的学生都吃上饭了,刘校长这才出了食堂,尴尬的搓着双手走了出来,“党局长,不知道你们要来,面条没做那么多……”“我们是吃过饭来的,刘校长,不要客气,你和老师先吃,吃完后,我们想向你了解一下情况。”

不等党爱群说话,苗霖先开了口。

刘校长不知道苗霖是谁,不过看她的派头,知道很有可能是比党爱群还大的官。

他没动,望向党爱群。

“老刘,这是教育部的苗司长,专门下来调研的,你别傻站站了,赶紧和老师们先去吃饭,吃完饭咱们开个小会。”

党爱群发话,刘校长这才吆喝学校的老师进食堂吃饭。

其实襄达小学算上校长一共才三名老师,老刘、做饭的冯大姐,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张老师。

刘校长让冯大姐和张老师先吃,他又去邀请摄制组的人。

这支拍摄小组一共七个人,导演、赵丽、三名摄像师还有两名剧务,除了三名正在工作的摄像师,其余四人都看出来有的孩子根本没够吃,但为了给他们留一份故意说吃饱了。

赵丽早已经泪水涟涟,她擦着泪进了食堂,大声道:“同学们,赵老师一点都不饿,我们都不吃。

好,现在老师问一个问题,你们都要诚实回答我,没吃饱的举手。”

孩子们面面相觑,终于,一个六年级的男生迟疑的举起了手。

有带头的就好办了,陆陆续续又有几个孩子举了手。

“来,赵老师给你盛面条。”

赵丽抄起了大筷子,给没吃饱的孩子捞面。

导演和剧务则回到自己的车里,搬出了两箱方便面火腿肠和榨菜,这都是他们带过来的。

三人给每个孩子发了一根火腿肠和一袋榨菜,一边发,一边说:“慢慢吃,如果面条不够吃,叔叔这里还有方便面。”

孩子们拿着火腿肠和榨菜,开心的就像过年一样。

“这是什么?

真好吃啊!”

“这都不知道,这个叫火腿肠,我在电视上看过,是大城市孩子吃的。”

苗霖慢慢转过身,抬头看向半空中的那面国旗,缓缓道:“小党,谢谢你的那份报告,我在这里向你保证,我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改善这里的条件。”

“苗司,谢谢你。”

“不,我们都应该谢谢你,我为教育系统有你这样敢说真话的老师感到骄傲。”

这位女司长说话的时候,眼眶始终是湿润的。

午饭后,刘校长安排了一间教室,把苗霖等人请了进去,襄达小学三位老师全部参与了会议。

会上,苗霖详细的询问了襄达小学现有的学生数量,以及襄达镇周边群众的平均收入等情况。

刘校长就是本地人,对这些都非常了解,对答如流。

苗霖亲自将这些答案记录下来。

苗霖问完之后,扭头开始问自己的下属,“你们都说说,如果想要改善襄达小学的现状,都需要做些工作?”

没人比党爱群更清楚,这些答案都装在他的心里。

“苗司,如果只是单纯的改变孩子们的食宿和教学条件,我算了一下。

襄达小学共有42名学生,其中29名走读生,13名住宿生,走读生回家吃饭,住宿生要在学校住五天,一日三餐,按照每人每顿3元的标准,一天需要9元……”“还有,可以将现在的宿舍简单翻修一下,增添几张上下铺的铁床,还有炉子等取暖设施,榆树地区早晚温差大,这些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取暖用的煤,这些都算上,一年大约是……”“还有就是老师的问题,目前小学三名老师都是本地人,因为襄达小学地理位置偏僻,地区教育局不会将援教的老师分配到这里,导致有些科目的师资力量不足……”党爱群随口就说了一大堆,苗霖认真的记录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