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赵昊赵守正 > 第一百四十章 牛刀小试

赵昊赵守正 第一百四十章 牛刀小试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8-19 03:05:46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经马一龙一提醒,三人才想起今天的正事儿来。

二李赶紧领着他和赵昊转战病菌实验室对门的生物实验室。

马一龙一进去就看到,地上摆着六口密封的箱子,上头贴的纸片上,写着‘桐乡’、‘武康’等六个县的名字。

“这是遭灾的六个县送来的病蚕,及其所在的蚕簸。”赵昊向马一龙介绍道:“我让他们直接送到医学院来做病原鉴定了。”

房间里,到处是蚕宝宝的标本,简直就是个大型杀害蚕宝宝现场。

“……”马一龙不禁有些吃味,难道这种事,不应该送去农学院吗?难道这些给人看病的家伙,比老夫还懂养蚕吗?

恐怕他们在之前都没见过蚕吧。也不对,医术上说蚕、蚕蜕、蚕砂都可以入药……就连得了白僵病的白僵蚕,都能治疗多种疾病。

不过他们对蚕的了解,也就仅限于此了吧?赵小子向他们求助,岂不问道于盲?

见马一龙不做声,赵昊便知道他是不大相信,医学院也能给蚕看病。便对两位李神医笑道:“来,给我们讲讲有什么发现吧。”

“这事儿是飞彦负责的。”李时珍看一眼大弟子道:“还是你来说吧。”

“是,师父。”庞宪庞飞彦应一声,然后对赵昊道:“收到病蚕后,我们按照公子传授的‘四步证病律’,先将病蚕和健康的蚕,在显微镜下进行了对比观测。发现桐乡等三个县患有白僵病的病蚕,血液中有卵圆形的短菌丝,而健康蚕血液内没有。”

“武康等三个县的蚕病,又是另外一种表现——镜检血液能看到有微小的颗粒在运动,颗粒越多患病越重,因其体色暗淡呈铁锈色,我们暂称之为‘锈病’。”

“哦……”马一龙一听有点东西,便把不快抛到脑后,好奇问道:“你们那个什么显微镜,能看到血里面的东西?”

“当然。”庞宪笑着将一片制好的玻片搁在显微镜下,对好焦距后教马一龙观看。

“我的天呐……”马一龙看到血液里还有那么多东西时,毫不意外的惊呼起来。

庞宪又为他一一作了对比,马一龙瞪大眼仔细看,好像确实有些区别。不过他已经老眼昏花了,也看不太清。

“这就说明,蚕病是因为这两种小东西引起的?”

“这时还不能那么说,必须要严格按照‘四步证病律’走下来,并得到了确实的证明才能确认。”

“剩下三步是什么?”马一龙的态度立马大转弯,谦虚的像个小学生。

“第二步,分离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得到纯的培养物。”庞宪便如数家珍道:“第三步,将培

养的微生物接种回健康的家蚕体内,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第四步,从试验发病的家蚕体

内,能再分理处这种微生物,即可证明它就是此病的病原体了。”

“唔……”马一龙寻思片刻,不禁佩服万分的鼓掌道:“严禁的思路,无懈可击!”

“惭愧,这显微镜和四步证病律,都是赵公子所创,我等坐享其成罢了。”庞宪忙谦虚道。

“哎,庞主任不能这么说。”赵昊谦虚到心虚道:“科学就是接力赛,我不过是把前人的接力棒,塞到你手里罢了。”

两位李神医都暗暗点头,赵公子纵有满身缺点,但谦虚的美德是无可置辩的。其实他们主要是埋怨赵昊来的太少……没人指点迷津,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感觉,实在太痛苦了。

“科学啊……”马一龙忽然感觉,自己从前有些过于骄傲了。总是下意识将科学当成奇技淫巧,并没有真正去体会它的精髓,也没有真正将它引入农学院中。

至少跟医学院比,差远了……

~~

“确定了两种传染源之后,”庞宪从书柜中,拿出一本厚厚的试验日记,一边向前翻一边接着道:

“我们就开始研究两种病的传染途径。经过观察,发现白僵病主要通过病蚕接触传染,其次是创伤传染。病蚕死后体表会生成一层白丝,极易脱落,且质轻量多,随风飞散,健康的蚕触之则病。”

“但幸运的是,根据我们的观测,所有蚕卵生出的蚕全是健康的……哪怕是病蛾产卵孵出的蚕,一直到成蛾,血液中也找不到病原体。”庞宪说着看向赵昊道:“所以是不是可以推测,这种病不会遗传到下一代的?”

“要是这样的话,问题就好办多了!”赵昊拊掌笑道:“眼下正好春蚕已下,夏蚕未养。如果所有的蚕卵都没问题的话,那只要将这几个县的蚕房和桑田彻底消杀,应该就能防住白僵病。”

“那太好了。白僵菌对消毒药剂的抵抗力,比霉菌差远了,我们目前掌握的几种消杀方法,都能轻易将其灭活。”庞宪大喜笑道。

马一龙听得一愣一愣,结结巴巴问道:“这么简单就能根治白僵病?”

他用自己配置的药剂,配合悉心照料,也只能治好八成病蚕,还总是反复发作,自然有些难以置信了。

“不出意外,应该可以。”赵昊笑着点点头。

“不过别高兴太早,另一种‘蚕锈病’要麻烦的多。”李沦溟惯于泼冷水道。

“怎么讲?”马一龙忙问道。

“我们发现病蛾所产的卵,生出的蚕天生带病!”只听庞宪沉声道:“即是说,上一个感染时期的蚕,会成为下一个时期的传染源,让此病循环往复,很难根治。所以对付白僵病的法子,消灭不了蚕锈病。”

“也就是说,需要先找到健康的蚕蛾,然后才能得到健康的卵?”马一龙毕竟是点过翰林、当过知府的,很快抓到了关键。

“不错。”李沦溟接话道:“一个研究小组发现,病卵所产的蚕孵化后发育迟缓,严重的当龄死亡,最长不到四龄即死。而且它们会感染其余的蚕,所以必须要坚决剔除掉!”

“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受灾县的蚕卵全部销毁,从别的县引进没有患病的蚕种。”马一龙马上想到了应对之策,旋即却又苦涩道:“但这样一来,这几个县的养蚕业,怕是好些年都恢复不了元气。”

蚕蛾破茧而出后,便开始长达半天甚至一天的交尾。不过一旦分开,雄蛾便精尽蛾亡,雌蛾则立刻开始产卵。蚕农用桑皮做的厚纸来承接蚕卵,一只可产卵二百多粒,所产蚕卵自然地粘在纸上,一粒一粒均匀铺开,天然无一堆积。养蚕的人把蚕卵纸收藏起来,准备第二年用。

蚕卵要经过短则半年长则十个月的休眠期才能孵化,而且非常敏感脆弱,一旦气温忽冷忽热,或者湿度变化太大,就会大量的孵化不良。蚕农们比照料孕妇还细心的照看蚕卵,最后能有一半成活就烧高香了。

而且蚕宝宝也一样脆弱,稍受惊吓就不结茧。以至于养蚕的月份,江南不许串门,家里不许哭闹吵架喧哗,全家大气不敢喘。但就是这样小心,总有十之二三的蚕不能结茧。再加上难以避免的天灾蚕病,总要再补上一半的种。

再说现在各县都还想扩产,蚕农的蚕卵自用尚显不足,哪里买得到蚕卵?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从零开始的……

“有没有什么办法分辨出病蚕病蛾呢?”马一龙抱着期冀问道,反正他用眼是看不出区别来的。

“这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对象,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庞宪答道:“经跟踪发现,用显微镜无法在蚕卵中检测到黑点。随着幼虫逐渐长大,这些黑点才渐渐显现出来,在蚕蛹期已经清晰可见,而病蛾体内的黑点已经多到惊人了,所以我们建议,为了筛选出不染病的蚕卵,把蛾子作为检测控制的起点。”

“好!”赵公子拊掌大赞道:“你们的水平一日千里,这次对付蚕病,可谓杀鸡用牛刀了!”

“……”马一龙这次也不吃味了,而是心悦诚服道:“你们医学院的水平比农学院高多了,老夫自愧不如。”

“哎,孟河先生不要这样讲。”李时珍却淡淡笑道:“我们江南医院自组建起,就把防治瘟疫作为头等大事,并一直在昆山与血吸虫病作战,经验上当然丰富一点。”

说着,他良心发现似的赞了赵公子一句道:“这都是多亏了公子把科学引入医学啊。”

“哪里哪里。”赵昊笑道:“我只是稍微点了一下方向,全靠诸位日积月累的苦功夫啊……”

小冰河时期瘟疫横行,欧洲黑死病肆虐数百年。在大明,鼠疫也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关中华北持续几十年的鼠疫大流行,让人口成片死亡。

尤其是崇祯十六年十月的京师大鼠疫,北京城死亡达二十多万人。以至于李自成兵临城下时,瘟疫横行的北京城甚至组织不起像样的抵抗,不高兴就吊死在了煤山上……

赵公子将鼠疫视为比野猪皮和李闯还要危险的敌人,从一开始就要训练出大明的‘吴连德’来,带领大明百姓战胜瘟神!

所以赵公子说这次蚕病也是好事儿,至少可以让江南医院提前演习一下,如何与传染病战斗。

虽然一个是蚕,一个是人,但原理是共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