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赵昊赵守正 > 第一百七十四章 何大侠的乌托邦

赵昊赵守正 第一百七十四章 何大侠的乌托邦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8-19 03:05:46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这天赵公子和罗汝芳聊得分外投机,大家果然从彼此身上,找到了许多共同点。

比如他们同样是平民视角,科学和泰州学派的研究对象,都是百姓日用等一切治生之事;同样重视基础教育,同样反对理学权威,同样重视工商等等。

虽然双方还存在本质的不同,但已经不妨碍彼此生出知音之感了。

说到入巷处,罗汝芳忽然满脸遗憾的长长一叹道:“若吾师山农先生在此,见到有公子这样的知己,定然会欣慰的拍着大腿道,吾道不孤,吾道不绝也。”

“我也很仰慕山农先生。”赵公子终于明白了对方的来意,便关切问道:“听闻他蒙难数载,不知今在何处?”

王艮去世后,颜钧颜山农就是泰州学派的扛旗手。这种会严重动摇统治根基,扰乱社会秩序的学派,当然要被统治者打为大逆不道,坐牢杀头都是理所应当的。

嘉靖四十五年,颜钧到扬州买船南归,被应天提学耿定向派人诱往太平府讲学,未有几日,即遭逮捕,解往南京监狱。但大明没有思想罪,官方没法因为目之为‘少正卯’就开刀问斩,必须找到合适的罪名才行。

所以就给他按了个‘倒卖淮安官船罪’,可反复查证,‘并无一处属实’,便对他大刑伺候,企图屈打成招。颜钧身陷囹圄,受尽折磨,刑棒如浆烂,监饿七日,死三次,继遭瘟痢,共将百日,幸喜未死。终经赵贞吉、罗汝芳等人多方设法营救,隆庆三年才募金‘完赃出戍’……认下了罪名、交了罚款,发往岭南戍边。

听到罗汝芳的含泪讲述,赵公子不禁暗叹,算起时间来,这颜山农和画家作家还是狱友呢。当初自己去南刑部大牢时,八成也见过他吧?

他不禁扼腕叹息,自己怎么不早知道这事儿?不然当时凭着李春芳的条子,顺道就把他也捞出来了。早一年就能超脱苦海,也免遭戍边之苦了。

“唉,当时也不认识公子啊。”罗汝芳说完转念一想,那时候李贽就已经跟赵昊混了,他要是开口还真能帮得上忙。可惜李贽也不知道,这孩子有那么大能量,便把机会白白错过了。

“不过好在家师运气倒也不错,他到岭南入戍才七日,广东俞总兵便发牌文敬聘他为军师,还为他治好了伤病。之后,家师为俞总兵谋划甚是得力,又被推荐到广西巡抚幕中,所献之策,着着皆奇,力助殷中丞平定韦银豹之乱。”

“我们都指望他能凭此功劳,得释返赣。”罗汝芳颇为自豪的说完,又黯然一叹道:“然而前番叙功名单出来,并无家师之名……”

“这很正常,主帅将幕僚之功据为己有是常事,何况那殷正茂还是个贪赃枉法的小人。”何心隐冷声道:“俞大猷倒是个厚道人,可惜放屁都不响。”

“赵阁老知道此事吗?”赵昊轻声问道。他知道赵贞吉与泰州学派渊源极深,素来与罗汝芳被视为泰州派的两大柱石。

“当然是知道的,”罗汝芳叹口气道:“但如今他的处境有些微妙,不开口可能还有希望,一开口反倒没戏了。”

“所以近溪先生的意思是……”赵昊缓缓点头问道。

“劳烦公子此番进京,看看能不能替家师说两句公道话?”罗汝芳巴望着赵昊道:“要是不方便就算了。”

他也知道达官贵人们都不想跟思想犯扯上关系……

“这样啊……”赵昊露出沉吟之色。

“此事只是赵阁老不便开口,公子出面的话,应该会大有不同吧。”

“近溪先生放心,此事义不容辞,包在我身上了!”赵昊终于重重点头,其实他只是故意装作为难,不然怎么让对方觉得欠了自己个大人情?

“我会全力帮山农先生平反的!”这个卖好泰州学派的机会怎能放过?再说高胡子还有求于他呢……

“那太谢谢公子了!”饶是泰州学派疏狂不羁,罗汝芳也感动的落泪起身,向赵昊施以大礼道:“公子果然如卓吾所言古道热肠啊!公子之恩德,罗汝芳铭感五内,但有吩咐,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赵昊赶紧扶住他,笑道:“不要客气,既然是同道中人,当然要江湖救急了。”

~~

待众人重新落座后,赵公子又看向何心隐问道:“夫山先生又有什么事?”

以何心隐的性格,当然有事才会上船,不可能是陪着别人来见他。虽然他也是颜山农的弟子……

“这个……”何心隐罕见的露出一丝羞赧的神情道:“老夫想跟你取取经。”

“哦,荣幸至极。”赵昊给他杯中续上茶,笑问道:“不知是哪方面呢?”毕竟赵公子的长处众多,不知道他对自己哪一条感兴趣。

“这个,这个……”何心隐性情高傲,向个孙子辈的少年求教,可把他为难坏了。

“还是我来替他说吧。”李贽本身就狂到没边了,但跟何心隐比起来,那真是王大大遇到汪太太,差了不止一点半点。便替何心隐讲述起来龙去脉。

何大侠原名梁汝元,是嘉靖二十五年的江西解元。本来登科之路就在脚下,高官厚禄如拾草芥,然而这时他却接触到了泰州学派的思想,深受王艮‘民胞物与’的思想影响,认为应该将自己的力量,贡献给占大明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和农民,而不是去朝堂为膏粱谋。

于是他断然放弃了科举,拜颜山农为师,开始了‘力以道自任’,身体力行改造乡村的艰苦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准备后,他仿效颜钧的萃和会,在家乡永丰建立了一个更完善的组织聚和堂,以梁氏宗族为基础,试行他理想中的乡村建设模式。

赵昊心说,选的这地方就不吉利,永丰永封,那还能有个好吗?

不过对聚合堂他还是知之甚详的。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具有**倾向的社会历史实验了。

梁汝元将十里八乡的小农户全部积聚起来,建立了精密分工、严密组织、公平分配的小农合作化经营方式。并由聚合堂出面去与地方政府打交道、协调赋税钱粮等种种事宜,以保证赋税公平,避免官府胡乱加征,胥吏趁机盘剥。

李贽向赵昊介绍说,梁汝元对内打破了单个家庭的模式,把偌大的梁氏宗族改造成一个成员彼此平等的‘会’,公平分享劳动成功,共同奉养老人。

为了能在未来彻底实现大同,他还对堂中幼小者和年轻人进行集体教养。这样他们长大以后,‘冠婚衣食,酌取于祠’,没有私产的概念,自然可实现彻底的平等了。

“可惜,聚合堂只存在了十二年,就被官府派兵取缔了。”李贽显然对何心隐的壮举极为羡慕,颇为惋惜的叹口气道:“这厮率众抵抗,结果杀伤了官军,只好改名换姓,从此过起了亡命江湖的日子。”

在流亡江湖的日子,何心隐可一点没消停。他走遍五湖四海,纵横黑白两道,还曾帮徐阶扳倒了严嵩……蓝道行就是在他的手艺下,利用扶乩离间了皇帝和严嵩的。

之后严党对何心隐展开了疯狂的追杀,他却一直安然无恙,可见能力之强,可谓头号危险分子。

这就是为什么高武会如临大敌的原因。

~~

听完李贽的讲述,赵公子不禁肃然起敬,这何心隐要理论有理论,要行动有行动,还是极罕见的组织者兼阴谋家,要是生逢乱世,那定是祸乱天下、称霸一方的枭雄啊。

可惜如今天下未乱,他也只能沦为流亡江湖的通缉犯了。

“夫山先生何其高明,有什么事要需要在下指点的?”赵昊又给何心隐斟一杯茶,笑问道。

“李卓吾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何心隐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一咬牙道:“其实当年,就算官府不取缔,聚合堂也办下去了。”

“说是存续了十二年,但最后几年已经弊病丛生,难以为继了。全靠我变卖家产,才又多撑了两年。”开了头,何心隐也就实话实说道:

“自古皇权不下县,只要把县里的赋税按时交上,县太爷才不管我们怎么搞呢。但那年,县里忽然要加征‘皇木银两’,其实统共就两千两银子,可聚合堂实在拿不出来。这才不得已跟官府抗税,结果酿成流血事件,最终被取缔的。”

说完,他站起身来,看着秋色萧索的江畔从眼前缓缓掠过,叹息道:“这些年,老夫一直想不通,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大家都很团结很拥护我,堂中一片钦睦和顺。可以说达到了‘聚和’的初衷,为什么聚合堂还是办不下去呢?”

“我曾经到你的卢沟桥煤场压过一个月的煤球,还在你昆山的农场里干过一年,深知大明唯有你能为我解惑。”何心隐目光清澈的看着赵昊,深深一揖道:“还请不吝赐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