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赵昊赵守正 > 第七十五章 金装卧底二人组

赵昊赵守正 第七十五章 金装卧底二人组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2-19 03:53:15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万历十六年的冬天竟比去岁还要寒冷。江南再次结冰,一向以温暖著称的岭南都下起了雪。

北方更是彻骨严寒,入冬后就没再下过雨。本来盼着今年能缓一缓的赤贫百姓,这下彻底没了指望。好多人刚过年便卷起铺盖,扶老携幼,举家朝着最近的县城去了。

大明两京十三省共设有应天、顺天两京府的140个府,193个州,1138 个县。另外还有归各省都司管辖的493个卫,359个所。其中设有江南集团移民办的城市已经超过1200个。

基本上除了人口太少、过于偏远的县和那些名存实亡的卫所外,江南集团全都设立了两办——移民办和办事处。

这两办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既负责长期招募当地百姓去海外垦殖定居,也负责与当地官府对接,联络缙绅大户。至于暗中还做什么勾当,那就不得而知了。

在贫民百姓眼中,这散落全国各县的一个个移民办,就是他们在绝望时的救星,全家日子过不下去时的希望。

往常,遇到灾荒年景,或缴不上官府催课,被狗大户逼得没了活路,他们要么只能逃荒做流民,要么只能卖儿鬻女,卖身为奴。不管怎么选都逃不脱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惨命运。

现在,老百姓真要过不去了,直接到移民办报个名,通过简单的体检和审查,在移民合同上按手印后,移民办就开始管饭。自然不会再有人饿死了。也犯不着把孩子或自己卖掉了……

虽然还是要背井离乡,而且是去遥远的海外。但通过移民干事们十多年来不遗余力的宣传,百姓已经都知道,到了海外不用再为吃饭发愁,还能分上田,有屋子住,甚至孩子还能上学,家里顿顿有荤腥!

而且最重要的是,再没有土豪劣绅和官府欺压他们了!这简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啊!管它是在哪里了,多远都要去啊……

~~

陕西布政使司,临洮府,兰州城。

这里有江南集团目前,最西北的一个移民办。

万历十七年年初六,兰州移民办便早早开门营业了。

没办法,去岁陕西大旱,好多地方绝收,藩王宗室地主却不肯减租缓交,老百姓的粮缸比脸都干净,全家人饿得眼冒绿光,哪还顾得上搁家过年?好些人年根儿下就携家带口跑到移民办门口来排队了。

一来,办事处设有粥棚,一天两次放粥,而且是锅里能立起筷子那种。过年这几天粥里还加了肉糜和杂菜,加了盐,简直堪称美味了。

更重要的是,移民是有配额的。江南集团移民能力有限是一方面,最大阻力来自藩王宗室的阻挠。尤其是这种远离江南集团势力范围的移民点,办事处哪怕有地方官的保护,也得罪不起宗室。

陕西还很多更无法无天的军头,他们同样把军户视为不花钱的佃户,岂能坐视这些免费劳力流失?急眼了他们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

万历十二年,平凉卫指挥使哈林指示部众扮成土匪血洗了平凉移民办,致使四名集团办事员,八名安保人员被斩首,一百余名在移民办的准移民也惨遭杀害,酿成了震惊江南的平凉惨案。

赵昊闻讯后雷霆震怒,后果自然十分严重,朝廷方面,三边总督、陕西巡抚、固原总兵、副总兵、平凉知府、知县统统被撤职。

在特科侦查锁定平凉惨案的元凶是哈林之后,新上任的固原总兵麻贵立即率大军包围了平凉卫白庙乡,将世代盘踞平凉超过三百年的哈氏一族彻底抹杀。

据传,此战并非由麻总兵亲自出手。固原镇的军队与哈家勾连很深,所以只负责在外围扎篱笆而已。

具体负责清剿白庙乡,将哈家数千口尽数灭族的是来自江南的武装力量。不过西北老乡都不信,因为哈家在白庙乡经营日久,营寨坚固,回回又全民皆兵,凶悍善战。朝廷大军攻打尚且胜负难料,江南集团一个做买卖的商号,哪有那本事灭掉哈家?

他们更愿意相信,是因为哈家杀害了救苦救难的移民办菩萨,触怒了老天爷,降神罚灭了哈家……

不管怎么说,打那之后陕西地界再没人敢动移民办一根汗毛了。不过江南集团也吸取教训,之后每年腊月,都会提前公布次年的移民额度。

这样,如果当地的宗室、大户、军头如果觉得人数太多,可以来跟办事处谈。要是谈的好,说不定来年就能削减一部分配额。

这一波啊,这就叫制造议题。没有人比赵大老板更懂如何无中生有,变出谈判筹码了。

连续几年公布额度后,狗大户们就会习惯于把每年出走这么多人口,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反弹自然就小很多。

而且西北这边的移民配额本来就少,像兰州这种丙级移民处,原先每年也就是七百个名额。

万历十六年,江南集团将移民人口提高到每年三百万人,兰州移民办的配额也才刚刚过千。

去年还不到三月,移民的名额就被抢光了。剩下九个月想移民的百姓只能望眼欲穿,盼着这年赶紧过去。

因为除夕一过,移民配额就清零了。从正月初一开始,便按新一年的名额算了!

所以老百姓去年腊月里就来等着排队,唯恐名额一开年又被占满了。

谷 ~~

还好,初六这天排队的一共七八百口人,今年的名额是一千二,所以都有份。

他们的情绪自然比较稳定,队伍秩序井然……他们之前天天在粥厂排队吃粥,已经知道移民办的人最讨厌不守纪律乱插队、欺负人的了。

维持秩序的保安,遇到这种刺头都是立即叉出去,直接取消申请资格的。

当然队伍里孩子哭,娃娃闹肯定是在所难免的。保安也不是不通人情的,移民一般都是拖家带口的。

这很正常,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拖累重,日子才容易过不下去。好在江南集团非但不在乎,还非常欢迎这种全家移民。

反倒是只身申请移民的男子,很容易被拒掉。倒不是集团歧视单身狗,而是年轻人不定性,没有家口拖累,干活不卖力,也容易跑路。而且发现的细作也大都来自这个群体。

所以排在队伍中段的李守忠和李守孝兄弟俩有点紧张。

因为他俩是两条单身狗,而且还是细作……

其实他俩不是兄弟俩,李守忠叫李守忠不假,但李守孝不叫李守孝,他其实叫高达,是李守忠的妹夫兼小舅子。

两人是陕西榆林米脂怀远堡李继迁寨人氏,都是军户出身。

李守忠家里五代单传,传宗接代的压力相当大,就偷偷跟高达的姐姐好上了。高达正好也看上了李守忠的妹子,在穷困的陕北,换婚属于基本操作。两家又穷得叮当响,自然也准备你娶我姐,我娶你妹,彩礼两免了。

不过换婚只能免彩礼,花轿酒席是不能免的。一辈子一回的大事儿,谁不想风风光光的?可这几年年景不好,两家都揭不开锅了,连彩礼钱也掏不出。

就在这节骨眼上,有人给他俩介绍了个差事,说有官家要请人办差,得出趟远门。来回一年,一人得二十两银子。

俩人这辈子还没见过银子啥样呢。在米脂,二十两了,能买上一头牛十亩好地,再盖上五间房了。自然忙不迭答应,说干干干。

不过人家说了,官家也不是什么人都要。得选,选中了才行。

这下两人更深信不疑了,跟家里打声招呼就跟着到了省城。

结果一下就被相中了,然后就留了下来……

两人当时还很得意,觉得那位沈先生真有眼光。

殊不知,人家沈应奎找的就是憨憨……

~~

去岁,在得到厂公的全力支持后,沈应奎便开始在各地秘密挑选相貌敦厚,忠实可靠者数百人,作为派往海外的暗桩培养。

他将这些人集中到陕西、山西、河南几处与世隔绝的村寨中进行特训,除了传授必要的间谍技能,重点就是要把他们打磨的和一般老农别无二致。

沈应奎的办法就是逼着他们日复一日的拼命干农活,稍一懈怠就鞭子伺候。只给他们吃糠咽菜,而且干不完活还不给吃。

可怜的憨憨们叫苦不迭,想要退出,没门。逃跑?抓回来直接打死。抓不到的直接把他们家里的爹娘抓起来……

特务最懂人性,知道无牵无挂的人当不好卧底。所以沈应奎找的这些人,都是爹娘健在的,或者结婚生子的。因为有人质在手,才能肆无忌惮的揉捏他们。

这样几个月的劳碌下来,可怜的李守忠和高达皮肤黑了,背驼了,手上脚上肩膀上全都结了老茧,神情也麻木了,眼神也暗淡了……唯一的收获就是成了干庄稼活的老手。

完全就是一副被生活压垮的老农,现在跟人说自己是东厂探子,都会被笑掉大牙那种。

特训结束,通过最后考核的,就只剩下一百来人。其余的全都死于非命……

沈应奎又煞费苦心的给他们安排了身份,详细编造了各自的身世。这才派他们分赴不同的移民站来报名……

ps.抱歉,构思需要时间。再写一章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