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赵昊赵守正 > 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檄而定

赵昊赵守正 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檄而定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1-29 17:12:38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就是十万头猪,叛军一天也抓不完!”

翊坤宫中,陡闻噩耗的万历如丧考妣。

其实他应该庆幸自己的英明,还好没有御驾亲征,不然运气好就是高粱河车神第二,运气差就是堡宗第二。

但这时候,他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只想逃避这惨淡的人生,便躺在郑贵妃的怀里,一动不动,也不思考,只反复嘟囔着:“这不是真的,朕一定是在做噩梦,睡醒了就没事儿了……”

三河之战最大作用,还不是一举全歼了万历皇帝的王牌部队三大营。而是毁灭性的打击了,朱明皇朝自上至下的抵抗意志。

此役,朱翊钧倾尽所有,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以十倍之精兵围攻一万子弟兵,却被一战全歼!输的彻彻底底,毫无借口。

当时很多人还不知道,子弟兵的一万偏师中,其实有集团最精锐的内卫支队,还以为都是唐山的地方武装呢。

所以愈加让人强烈的感觉,差距大到令人绝望!再抵抗也是徒劳了。

没有人愿意再做无意义的牺牲了……就算改朝换代,反正还是汉人的天下,那么认真干什么?

于是胜利的天平彻底倾斜了,朱明皇朝的颓败之势已无挽回余地,众多官军军官也审时度势,及时地回了头。

三河之战后第二天,永平总兵兼讨逆总兵官王化熙,以商议对策的名义,将保定总兵官杜桐、昌化总兵张臣和一众监军太监请到了自己营中。

王化熙‘摔杯为号,刀斧手尽出’,屠尽了所有阉竖,然后宣布辞官归乡,将帅印交给了张臣。

次日,张臣与杜桐宣布共同宣布起义,三路兵马归顺江南集团和赵昊……

转眼间,万历皇帝拱卫京畿的二十多万大军,便只剩下了御马监旗下的一万多人,和他那三千净军。

为了给新主子纳投名状,也为了九万多大军生计,张臣杜桐立即率军攻打通州。通州城内,三大营全军覆没的消息一传来,守军就跑光了。两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这座尚存一千九百八十万石粮食的仓城。

好在两人还算晓事,知道攻打京师的政治意义非同小可,他们是不敢抢唐山卫戍部队的功劳的。

然而郑一鸾却没有要过潮白河的意思,他派一部分军队,将那五万多俘虏押送回唐山,自己则带领剩下的军队,继续按部就班的向西北修铁路,一副不修到门头沟不罢休的架势。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郑司令不敢再占这攻下京师的功劳了。人们纷纷猜测,估计是要等赵昊来亲自破城吧?

但此时只要不是失了智,已经没有任何会怀疑,江南集团攻下京师,不费吹灰之力了。

京中一时谣言四起,盛传江南集团进城后,将杀光所有的太监。还说要将万历枪毙,以慰海公在天之灵……

吓得太监、准太监们连夜出逃。京中的无鸡之男转眼消失了大半。

~~

这种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人们是不会关注那些小人物的命运的,全天下的目光都集中在赵昊和万历身上。

四月下旬,《江南日报》发表了赵昊《致全国同胞书》。

除了重申‘码头演讲’的承诺——废除帝制,消灭家天下。建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国家外,他还宣布了三件事:

一者,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号召全国各镇各省总兵,向张臣杜桐学习,响应起义,以最快的速度结束内战。

二者,各地官府务必以百姓人身财产安全为要,维持地面太平。鉴于百姓被昏君藩王搜刮过度,自今年起,蠲免三年赋税!官府军队一应开支,由江南集团负担。

三者,敦促万历投降,无条件接受人民审判……

当你有了强大武力做背书,一篇切中要害的雄文,往往会武力还好使。

四月底,蓟镇总兵杨四畏;宣府总兵李如松;大同总兵董一元;甘肃总兵麻贵;宁夏总兵杨绍勋,山东总兵尤继先等十二大总兵,纷纷宣布起义。

大明一共不到三十个总兵,加上之前早就反正的江浙闽粤四总兵,眼下已经超过七成抛弃了他们的皇帝……

剩下的不到三成,诸如四川总兵、云南总兵、贵州总兵、广西总兵之类,要么地处偏远,消息不畅。要么脑袋不太灵光,还想为吾皇尽忠。

当然也有辽东总兵戚继光这样,沉默是金的……

各省督抚,府县正堂也争先恐后挂起了日月七星旗。

就连三边总督魏学曾都默认了幕僚捉刀的起义宣言……

什么叫传檄而定?什么大势所趋?此时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子弟兵陆军第一军五万将士在曹妃甸登陆的消息,也极大的加速了文武们改旗易帜的速度……

~~

噩耗一个接一个的传入紫禁城,让躺尸的万历又死而复生了。

谷 没办法,再装死他就要被叛军包饺子了。

他没有纣王**的勇气,更不敢像杨广那样,对着镜子说:‘魔镜魔镜,谁最……’哦不,是说‘好头颈,谁当斫之?’

总得想办法自救啊……

而且李太后也不念佛了,天天到翊坤宫外骂,自己当初怎么就一时心软,不废了他这个无道昏君呢?

要是那会儿让他弟弟上,祖宗江山哪会到这般田地?

还命人把郑氏这个妖妇赶出宫去……

但李太后已经没有当年的威慑力了,万历让郑氏先到别处躲一躲,再让舅舅把母后送回宫去,一个人安静的想办法。

他终于想起来,被自己软禁在储秀宫的姑姑——宁安大长公主了。

说起来宁安也是倒霉,她心疼赵守正,想给他好好放个假,头一次没去跟他过年,结果她母子就让大侄子给关起来了。

当然了,万历也不敢怎么着他姑,好吃好喝好伺候,只是不让她和外人接触。

便让张宏把她老人家请来,但宁安多大的脾气啊?理都不理。

万历只好亲自去储秀宫,给姑姑赔不是。

储秀宫是个三明两暗五间的结构。宁安就住在采光最好的东一间。

她一辈子心明眼亮,还是嫌太暗,去年冬天被软禁后,又命令万历把窗户都换成玻璃的。

万历进去时天不早了,但宁安才刚梳完头,正对着宫女捧的镜子在哪里仔细描眉,抿刷鬓角,敷粉擦红。

看得万历一阵无语,心说都快六十的老寡妇了,一点儿也不歇心。

当然也不得不承认,宁安保养极好,皮肤细嫩,看上去也就四十多。跟赵守正都快成两代人……

“这女人要是没心思打扮自己,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宁安从镜子里看到了万历,冷笑道:“你现在想起还有个姑姑来了?”

“姑姑这样说好没良心。”万历一阵压不住火道:“你那好女婿都要把咱们祖宗的江山毁了,还好意思怪朕软禁你吗?!”

宁安沉默一瞬,吩咐道:“去给皇上端绿豆汤败败火,满嘴臭气熏死个人……”

万历郁闷的哈下嘴,确实够臭的。

“我知道你来干什么,但找我没用,我早就不是西山集团的董事长了。”宁安淡淡道。

“姑姑,你不能这样啊!”万历强忍着火气道:“没有你的包庇纵容,赵昊怎么能二十几年就成长为天下巨祸?你也有大罪!要不是看在我们姑侄情深份上,朕早就……”

“你赐我一丈黄绫就是了。”宁安却平静道:“鹤顶红也行。或者你想凌迟自己的姑姑,我也只能受着……”

“姑姑,都什么时候,咱能不置气吗?”万历又痛哭起来道:“朕死不足惜,可是祖宗的江山不能丢啊!姑姑别忘了,你也是皇爷爷的女儿啊!”

“那你知道我娘是谁么?”宁安忽然幽幽说道。

万历登时愣在那里,他这才想起来。

宁安的母亲曹端妃,在壬寅宫变中遭到诬陷,被凌迟处死——曹端妃因此成为史上遭受最惨酷刑罚的妃子!甚至比成了人彘的戚夫人还要惨。

宁安当时才五岁,已经记事了。后来与同母姐姐被送出宫去,

几年后,相依为命的姐姐也去世了。就留下她孤苦伶仃一个人,年复一年,无人问津……

没想到,她心里居然藏着这么重的恨。

“当时杀你母亲的是方皇后啊?皇爷爷还在养伤呢。”万历聪明的小脑瓜,想起了当时的秘辛道:“再说后来西宫大火,皇爷爷不准许太监救火,放任方皇后被烧死,不也是为你母亲报了仇?”

“所以我就不该有恨了?”宁安冷笑一声,双目含血道:“我母亲何罪之有?要受那三千六百刀之酷刑?她坦胸露乳,被一刀刀痛割,惨叫了三天三夜还没断气!”

说着她陡然提高声调道:“你觉得这个仇有办法一笔勾销吗?!”

“所以你就放任赵昊夺了我们祖宗的江山?”万历终于明白,原来他们自始至终,都是一伙的。

“不错,他要干什么,我从一开始就知道。”宁安森然一笑道:“让这见鬼的紫禁城去见鬼,多是一件美事啊!”

“女人,真他么不可理喻!”万历暴跳如雷,无能狂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