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赵昊赵守正 > 第四十二章 江堤

赵昊赵守正 第四十二章 江堤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8-19 03:05:46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翌日依然淅淅沥沥,雨下不停。

天刚放亮,昆山县的芝麻绿豆官们,便从四面八方乌央乌央赶往县衙,准备参加新任县令的头一次‘早朝’。

哦不,衙参。

这又是一项让人眼红的知县福利。

京官就是做到尚书大学士,也享受不到这土皇帝的尊崇。

那些一辈子没外放过的清流词臣,更是想象不到这份快乐有多醉人。

住在县衙里的何县丞、白主簿和熊典史,也从各自的官廨中出来,沿着回廊往大堂走去。

“困死我了。”白守礼哈欠连连,对两位同僚小声抱怨道:“昨晚一直折腾到四更天才施完粥,回来睡下天都快亮了。”

“你就不该睡。”何县丞看他一眼道:“你看老熊,一样一宿没睡,多精神?”

熊典史面色黝黑,眼窝颇深,两眼不大却亮得瘆人,嘴边一圈浓密的短须,一看就是不好惹的狠角色。

这位县公安局长兼典狱长腰杆笔挺,也不搭话。不过两位同僚都已经习惯了。

他昨天带船到娄江县界去迎接赵守正,结果一天没等到人。直到半夜才得知,原来知县大人从吴淞江绕过来了。

天亮打开城门,熊典史才回到县衙。

“打起精神来,小心又被寻晦气。”何县丞伸个懒腰,振奋精神进去大堂。

此时本县巡检、教谕、训导、驿丞、税监……并六房司吏、三班班头,已经基本到齐。绿色的官服、蓝色的吏袍在大堂里乌央央、闹哄哄。

“听说大老爷昨天进城,带了一百多亲随?”

“可不是嘛,整整两船,满满都是人。”

“这下可麻烦了……”

“是啊,往后想干点什么不方便了。”

看到三位佐贰进来,大堂里才安静了一些。

然而等了好一会儿,也没听到大老爷出来的云板声,小官小吏们再次喧腾起来。

“过了点了吧?”

“可不,早过卯时了。”

“大老爷怎么还不出来?”

“睡过头了吧?”

“二老爷,问问去吧。”

不用他们催促,何文尉已经赶紧朝月亮门走去。

不一会儿,何县丞神情难堪的回来对众人道:“大老爷一早巡堤去了。”

“巡堤?”昨天不少官员都听县尊讲过,今天要巡堤云云。

但众人可都没太在意,满以为大老爷怎么也得先过了衙参的瘾,再去拜了孔庙、关帝庙、城隍庙之类,才会去大堤上转转,做做样子就是了。

这么多风风光光的事儿不做,却跑到大堤上踩泥巴……脑抽了是吧?

再想到昨天接驾时挨得那顿臭骂,官吏们更是心里直抽抽,暗道看着挺和善的一大老爷,怎么这么拧巴呢?

唉,往后的日子难熬了。

“那咱们还在这儿等着?”白守礼心说我正好回去睡觉。

“等个头!”何文尉白他一眼,对众人下令道:“赶紧去堤上跟县尊会合去!”

“哎,好。”

官吏们便赶忙出去衙门,上了各自的轿子马车、也有骑着驴的,也有下步走的,闹哄哄朝着朝阳门而去。

~~

此时,几十个穿着蓑衣、戴着斗笠,踏着木屐的身影,正冒雨走在吴淞江堤上。

跟吴江县那用条石垒成的百里江塘相比,昆山县这条土堆的江堤简直差的不是事儿。

连日下雨,已经将堤面浸泡的又松又软,踩上去泥泞不堪,让人走在上头十分艰难,脸色更是十分难看。

直到进了一个瞭望水位的草亭子,为首的一干人才摘下了斗笠,解开了蓑衣,露出一张张或白或青,神色难看的脸来。

正是赵守正父子与顾大栋、郑若曾等几位昆山大族的首脑。

狗大户们昨晚都住在城里,赵守正天不亮就让人把他们都叫起来,然后请他们引路,顶风冒雨来巡视江防大堤。

这会儿,他们已经从小澞河口的南山寺,沿着吴淞江往东走了十里了。

自然一个个全都累成了狗。郑若曾这样的老人家,直接一屁股坐在蓑衣上,话都说不出来。

让狗大户们没想到的是,大老爷一个文弱书生居然神态如常,脸上看不到一点疲惫之色。

“很不容乐观啊。”赵守正看看众人,神情严峻道:“江堤修得太矮,也没够下桩子和围挡,怎么抵挡今年的洪水?”

赵二爷来前恶补过,知道若修土堤抵御洪水,是要先隔一尺深深打下一根木桩,每根木桩起码入土三尺。

再在木桩后,横着钉上一排竹竿,做成一道结实的竹木围篱。有了围篱抵挡江浪的冲击,才能垒土成堤,筑起一道还算坚实的江防。

“以前也是一板一眼做的。”顾大栋苦笑一声,答道:“但江水一涨上来,就得填土堆高江堤,竹木围篱根本承受不住,直接就成段成段的断掉。上任老父母便索性不再劳民伤财,只要求顶过夏收就算胜利了。”

“只要没来飓风,土堤也能顶一顶,无非就是不断加厚嘛。”戴家的族长戴了顶高帽,一脸认命的答道:“一来飓风,风高浪急,竹木围篱根本顶不住冲击,所以冯老父母这样做,不失明智之举。”

其余几位士绅也七嘴八舌,基本一个论调……我们昆山就这熊样了,只要能撑到夏收完了,淹就淹了吧。

反正九月份水一定会退,反正新修的县城结实着呢,不怕泡……

赵守正听出来了,他们都不愿意劳师动众、大兴土木,便看向郑若曾道:“不知开阳先生有何高见?”

“呵呵,回老父母,老朽当然希望堤防永固,再无水患了。若能看到昆山重为鱼米之乡,死而无憾呐。”

问题是,能吗?

郑若曾将了赵守正一军。

“本官坚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赵守正目光扫过一众士绅,信心十足的高声道:“就让我们先从守住这段江堤做起吧!”

“是……”士绅们稀稀拉拉应声。

“诸位好像信心不足啊?”赵守正神情一沉,暗道果然又让我儿和青藤先生说着了。

“告诉本官,你们怎样才能有信心?!”

“修堤首先要花钱,很多的钱……”士绅们便硬着头皮道:“昆山穷啊,县里没钱,我们也没有。没钱什么也干不成。”

说一千道一万,狗大户们都在担心,老父母一早把他们揪到大堤上,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他们都怕被新县令趁机敲竹杠啊。

却见赵守正潇洒的一挥手,朗声道:“钱的事儿不用你们操心,本县自己能解决!”

是吧,儿子?

ps.昨天快十二点才写完三更,所以今天只能边写边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