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赵昊赵守正 > 第三十二章 海中丞算命

赵昊赵守正 第三十二章 海中丞算命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8-19 03:05:46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傍晚时,牛佥事等人齐聚签押房,向海公呈交审结的案卷。

“中丞,昆山县根本没什么人告状,而且还都是些告刁状的。”牛佥事小心翼翼道:“既然如此,咱们还要继续在这里耗着吗?”

这可是赵公子他爹的地盘,哞哞可不敢乱讲话。

海瑞一脸费解道:“你们不觉的这有些反常吗?”

也不是所有官员都跟赵昊接触过,譬如已被海公成功感化的王委员,便点头不已道:“下官审案时听说,赵知县到任后,只在头天排过一次衙,至今都没挂牌放告过呢。”

“这就有些过分了。”官员们议论纷纷道:“他都没放告过,怎么会没人告状呢?”

“莫非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王委员猜测道。

海瑞却没轻易表态,他脑子虽然没有徇私这根筋,却有超过凡人的智商……赵守正才刚上任半年,而且一直在大堤上,老百姓告多少状都跟他没关系。

没道理拦着不让百姓告状吧?再说吴中的百姓是官府能拦得住的吗?

海瑞想了一晚上,也没想明白,昆山百姓到底是怎么了。

~~

翌日一早,把守巡抚公署的卫兵,便见他们的头领彭千户,穿着身半旧的布袍子,戴个破棉帽子,扛着个‘铁口直断’的布幡,从公署里头走出来。

“呦,大人这是要改行……”卫兵们信口打趣,话没说完,却全都戛然而止。

因为他们看到,彭千户身后还跟着个穿粗布道袍,头戴方巾的瘦小老头。

不是海阎王又是哪位?

吓得卫兵们赶紧要跪地,却被彭千户低声喝止道:“都不许动,中丞要微服私访,不许暴露了。”

“数你最能吆喝。”海瑞白了彭千户一眼。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看一看。他今天要到街上走走,看看昆山百姓到底是不敢告状,还是不愿告状。

海瑞本打算跟海安两人出去的,但彭千户哪能放心啊?林中丞和他前任冯千户,还在江南医院躺着呢,他怎么敢让海中丞只跟个老仆出去?

好说歹说,海瑞终于同意,让彭千户替海安帮自己打幡儿。

虽然海安不忿的表示,自己有练过南拳北腿,可以保护中丞安全……

~~

两人出了巡抚衙门,只见西山巷中的店铺照常营业,街上百姓有说有笑,并没有被威胁足不出户的迹象。

“这些开店的,还有老百姓,会不会是官差假扮的?”彭千户警惕的扫视着周围,很有经验的提出一种可能。

“看来你是干过这种事儿。”海瑞笑骂一声道:“你看街上女多男少,怎么可能都是官差?”

“呃……”彭千户讪讪道:“我们那会儿好像没女的。”

话虽如此,但保险起见,两人还是远离了西山巷,来到昆山最繁华的半山桥。

说是最繁华,但比起苏州城甚至吴江县来,还是远远不够看。也就只有苏州阊门外一成的人流,吴江盛泽镇的三成而已。

所以海瑞很轻松就在街上找了块空地方。让彭千户到一旁的茶摊,付十文钱借了板凳桌椅摆好,把幡儿往桌旁一搁,就算开始营业了。

不过街上的百姓好像都行色匆匆,好一会儿都没人照顾他的生意。

六十多岁的茶摊老板看不下去,给他端了碗热红枣茶过来,让海瑞喝了暖暖身子。

海瑞道声谢,双手端着茶碗问道:“老丈,这昆山县比邻苏州,怎么人口端得如此稀少?”

“昆山怎么跟苏州比?人肯定少很多嘛。不过以往这半山桥乌央乌央全是人的,这不大老爷带着修堤吗?县里人都去了昆南,街上自然就没人了。”

“不过你个算命的算不到这个?”茶摊老板打趣笑道:“我看本事也稀松了点儿。”

“混口饭吃罢了。”海瑞自嘲的笑笑道:“确实是老朽失算了。之前在苏州城,看着巡抚衙门放告,好几千百姓排着队去告状……这打官司的人啊,心里没底,都想算算卦,那十天赚了一冬的钱呢。”

“哈哈,那你得付我茶钱。”老丈开玩笑道。

“好说好说。”海瑞又递给他几枚铜钱,茶摊老板推辞一下,也就收下了。

“我还以为巡抚来了昆山,这里也能有好些人去排队告状呢。”海瑞又叹口气道:“没想到却在西山巷那边扑了个空,怎么会一个告状的都没有呢?真是失算。”

“哈哈哈……”听个算命的说自己失了算,茶摊老板险些笑岔了气。好一会儿才擦着泪道:

“算不出来我告诉你吧,因为我们昆山有赵青天,何须再劳烦海青天?”

“赵青天?”海瑞故作不解的问道:“是赵知县吗?”

“还能有谁?当然是本县老父母,堂堂新科状元赵县尊了!”一提起赵二爷,茶摊老板便收起笑容,满脸崇敬道:“

“我们昆山老百姓苦尽甘来啊,居然天降状元公来给当县令,你说这得多大的福分啊。”

“好像听说他是受了处分,才下来当知县的。”海瑞不动声色道。

“都怪华亭姓徐的狗贼!”茶摊老板还没答话,几个老迈的茶客先高声嚷嚷起来。“要不是奸相陷害,我们大老爷能落到这般田地?”

“不过也幸亏如此,我们昆山才等来了大救星。”骂完之后,几位老人家又忍不住笑道:“说起来,好像还得谢谢姓徐的狗贼呢。”

“老朽也听说赵知县抗洪筑堤的事迹了,确实可歌可泣。”海瑞笑问道:“不过这跟老百姓告状有什么关系?百姓告的又不是他。”

“你当我们老父母只会修堤啊?”茶铺老板笑答道:“县里虽然从来不开堂,但每月初二、十六两次放告,老百姓递上去的状子,很快就能判下来。”

“肯定是我们大老爷,晚上加班加点判的案。”昆山百姓爱赵守正,自然把所有功劳都算作他的。

“要是不满意,还可以直接去找大老爷。他整天在工地上转悠,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冤屈不平,随时都能当面跟他说。老父母把乡绅叫过来,帮着调解调解,问题也就解决了。”

ps.第二章,下一章明天补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