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初见刘仁怀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第一百七十八章 初见刘仁怀

作者:俊秀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8-19 18:21:23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水得够多……不,是在松江府玩得够久了,江南总督刘仁怀已经来了三次飞鸽传书,催促柳铭淇前往杭州了,少年自然也不可能老是吊着他。

不要开玩笑。

刘仁怀可是妥妥的丞相人选,而且是正的,像是这样的大佬,处好关系很重要嘛。

因此柳铭淇等宗室子弟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松江府,坐船来到了杭州。

松江府给大家带来的是崭新的视觉和感受。

但杭州府不一样,杭州府让人一看就觉得心旷神怡。

那高大巍峨的城墙,那岸上拥挤不堪的人群、水上川流不息的船只……还有各种马车、驴车奔波不停……

甚至是城外的一个个小镇,都比帝京府周围最繁华的要华丽多彩。

这里处处都展现着盛世景象,而江南水乡的各种烟雨朦胧,即便是四月已经热起来的时候,都能让人感到一丝丝的温润畅快。

进到杭州城里,这里的规划跟帝京府一样的整整齐齐,只不过各处建筑物更加的华美,更加的秀丽。

且奢华程度远远胜过了帝京府。

江南总督府同样如此。

相比起它的华丽漂亮来,帝京府衙门就跟土包子一样,连一向以豪奢著称的漕运总督府,也不怎么比得上。

见到了刘仁怀,柳铭淇第一时间就称赞了这座府邸,“难怪别人都说江南总督是所有人最羡慕的官儿,我单是从外面看这府邸,都觉得所言不虚。”

刘仁怀今年四十七岁,因为保养得好的缘故,看起来跟四十岁差不多。

他长相俊伟,气质非常儒雅,脸上还带着一丝微笑,容易让人一看便心生好感。

可没有人敢轻视这位江南总督,因为刘仁怀的手段之高超,江南的大小官吏和商人们早就已经领教过了。

或许是长久以来,很少有人在刘仁怀面前这么直接的说话了,他刚刚听到柳铭淇所言时,都有些惊讶。

然后他才笑着点头:“殿下您是觉得,在这样的官邸办公的官员,恐怕兜里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了吧?”

“不是。”

柳铭淇摇头,“江南总督府就是朝廷在江南的牌面。如果这里修得破破烂烂的,那么那些势利的商人们反倒是看不起。只有这么漂漂亮亮的,他们走进来才会慑于朝廷的权威,老实一点。”

刘仁怀哑然失笑,“您真的这么想的?”

“当然!”

柳铭淇毫不犹豫的点头。

这个跟现代做生意是一样的道理。

你开一百多万的辉腾出门做生意,还比不上人家开宝马X5的人有面子。

内敛内秀这样的词,不适合在经商氛围浓厚的地方施展。

是。

粑粑经常穿布鞋、穿着普通衣服出现在各种商务场合。

但那是所有人都知道他是首富的情况下呀!

倘若他不是首富,你看有没有人会笑他?

无论古今中外,商人们都是毫无法纪的存在,他们眼里最多看到的是金钱,其余的什么都能抛开。

只不过如果是太平盛世,有着自上而下的道德压力,还有各种正常因素,才让他们加以收敛。

如果变成了乱世,你就等着看商人们作恶多端吧。

刘仁怀从小就是出了名的神童,经历了这么三十多年的官宦生涯,看人还是看得挺准的。

面前的这位德王殿下,虽然年龄小,一进来说话就显得有点不客气,但在刘仁怀看来,这才是赤子之心的人。

当然了,刘仁怀对柳铭淇本身是很敬佩的。

不说别的,单讲柳铭淇的道德文章,哪怕刘仁怀是十五岁便高中状元的天才,他自认自己一辈子也写不出来。

“舍生取义说”,是何等的大气!

《劝学》简直是可为天下师,然后后面又来了一个《师说》。

今年大年初一的新年赐宴上面,他还又写了一篇大气磅礴的《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个从来没有去过岳阳的人,居然写了这么一篇足以流芳百世的文章来,你就不得不佩服他的天赋了。

难怪人们说德王殿下自从差点溺水后,便被老天爷开了窍,这样的说法,连刘仁怀都赞同。

不然你怎么解释,一个本来资质平庸的少年,居然能忽然达到这样的高度?

不过呢,刘仁怀屡屡给柳铭淇发传书,请柳铭淇赶紧来江南的最主要原因,却不是因为他的道德文章,而是想要借重柳铭淇的战略眼光。

刘仁怀在京中人脉广得很。

所以他晓得,早在过年期间,实际上这位德王殿下便已经提醒了景和帝,那六家前来帝京城祝贺新年的国家和部落有图谋不轨之意。

当时别人根本没有看出来。

只有德王殿下很肯定,说他们一定有阴谋。

如果那个时候皇帝和朝中大臣们做了准备,那情况是完全不一样了。

不用多做,只要能先往北方防线调集五万人,进一步加强锦州一线的防备,那么很有可能室韦看到难度太大,就不会拼命攻打锦州防线,自己退却。

当然了,这也是后话。

说不定室韦就铁了心要撞这个铁堡垒呢?

毕竟六国势力已经谈好了,大家都想要侵占大康,当然不会有点困难就后退。

但无论怎么讲,提前做好了准备,总比不做准备的好。

因此,在不能断定倭人是不是要来入侵,到底怎么入侵的情况下,刘仁怀觉得自己听听柳铭淇的意见非常重要。

……

两人寒暄了几句,刘仁怀便把事情引到了这次江南即将面临的危机上。

他问柳铭淇:“殿下,下官知道您之前就对六方入侵有很明确的预测。现在乞颜和室韦已经打起来了,您对于以后怎么看?还有咱们江南到底会迎来什么样的命运?”

“放心吧!”

柳铭淇颌首道:“历来我们中原的王朝,除非是自己作死,官逼民反,不然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让外寇占据了江山的。

现在皇上虽然略有糊涂,又特别因为私情而罔顾正义,但他为人温和,又懂得体恤民间疾苦,支持他的人还是占据了大部分。

中原可是有一亿五千万人口呢!所有的域外小国、草原蛮族加起来,人口都没有我们的三分之一多!如此深厚的底蕴,如此大的国土作为战略支撑,凭什么大康会亡?”

刘仁怀原本以为柳铭淇会说出一番大道理来。

可没想到柳铭淇一上来就是干货。

这些话语虽然并没有之乎者也的大道理,但句句都说在了实际上。

刘仁怀这样胸怀的人,也禁不住拍了拍手掌:“殿下您说得好!这些话应该让全天下的人听才对!”

“那就麻烦刘大人您上书吧!顺带着在《江南日报》上面,说得更加慷慨激昂一点,也是为江南人打气。”少年顺口就提了这么一个要求。

刘仁怀闻言一愣,“殿下怎么不自己说?”

“我一个帝国亲王,吃白饭的,说那些干什么?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柳铭淇摇摇手,“刘大人你不一样,你是天下众望所归的未来阁老丞相,大家都愿意听你的。特别是江南,你这么开门见山的跟他们说,他们就一定会增加信心,哪怕是会遇到暂时的困难,也不会因此而沮丧颓废。”

刘仁怀眼中神光一闪。

他虽然远在江南,可对于朝中的事情都了如指掌。

礼王世子和裕王世子两位成为了亲王,原因是什么,以及两位亲王不同的态度……等等,他都了解。

像是现在,宫里两位嫔妃都怀上了龙脉之后,各方势力的反应,刘仁怀同样了然在心。

他当然不会认为柳铭淇是因为知道了皇位无望后,才这么低调的。

德王一向都如此。

有才却又不贪权,反而是对权力不屑一顾,平日里搞点发明创造,做点稀奇古怪的东西出来,似乎便是他的兴趣所在了。

对刘仁怀来说,这样的亲王是最好的。

日后德王成为了宗人府宗正,彼此也比较好打交道。

思绪回转,刘仁怀点点头,“那么下官就不客气了!正巧皇上和大家,都需要这么一份奏章和说明,作为振奋人心的依据。”

论到在全天下的影响,刘仁怀是当仁不让的一流,用现代化说,他就是妥妥的大流量。

他说的话,大家便会相信,特别是江南民众。

柳铭淇对刘仁怀这么的干脆也有点意外,但转而就对刘仁怀很是欣赏了起来。

这样敢于担当,不在乎什么名声的人,才是为了帝国最好的丞相啊!

下一刻,刘仁怀却又问他,“殿下,我听你话里的意思,这一次江南面对的倭人,会引来很大的麻烦?造成不小的危害?”

“嗯。”

少年正色的道:“刘大人你千万不能小看倭人,这个岛国的人向来表里不一,虽然平日里显得彬彬有礼,但骨子里却是有着毁灭一切的残忍凶暴。他们一旦登陆了江南,必将带来滔天杀劫,哪怕是民众们主动交出财物,他们也会用残忍的方式杀戮,江南有尸横遍野的危险。”

刘仁怀皱皱眉头,“倭人数十年都没有和我们有过大规模的战争了!但他们真的有这么毫无人性?难道一路抢过去还不行,还要一路杀过去?”

“不要怀疑,倭人的平民中可能会有几个好人,但他们的士兵将领,却一个好人都没有,都是畜生。”柳铭淇悠悠的道:“如果我是您,我会下达必杀令,凡是踏上我大康的每一个倭人,都该死!”

看到柳铭淇忽然冒出来的杀气,以及掩饰不住的厌恶,刘仁怀很有些讶然。

他知道柳铭淇绝对不是一个嗜杀的人,但为什么对倭人如此深恶痛绝呢?

柳铭淇可是圣人呢!

圣人都如此发火,让刘仁怀对东瀛人更加增添了一份谨慎小心。

别说是德王殿下说中了,即便倘若只有一半的危害和破坏力,对江南都是重大的打击呀。

江南可真的乱不得!

更不能如此的受创!

“下官明白了,我一定会认真对待的。”刘仁怀转而问向了第二个问题,“您觉得东瀛人会什么时候来,会在什么地方登陆?能有什么阴谋?”

柳铭淇笑了,“我又不是专门打仗的,哪里知道这么多?”

“您就说说吧!我也是可以做参考。”刘仁怀说道。

“好!”

柳铭淇回想着自己接收到的情报,按照正常的福尔摩斯推断原理道:“如果六方一起会谈,想要打入大康,那么毫无疑问,东瀛人是最占便宜的。因为他们打的肯定是江南,而江南又是大康最富裕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到现在他们还没有来呢?毕竟几方面都已经开始战争了!我自己觉得他们肯定是有不能来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应该出在水军上面。

我们大康的两大水军,无论是北方水师还是南方水师,都是已知范围内最为强悍的水师,倭人哪怕是倾全国之力,都没办法战胜!

只要水军能在海面上占据优势,那么倭人运输的军士就没办法抵达江南!他们是不会允许这些士兵死在船里的。

接合起了现在室韦人打得最凶最猛,辽西走廊连连遭遇危机就可以知道,倭人应该是想要让北方水师出动,去增援辽西走廊,把地方给空出来,然后他们才会倾巢而出。”

刘仁怀淡淡的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那么现在问题在于,北方水师到底去不去,是吧?”

少年道:“去运送各种物资,或者是运送援军,能很大程度上增加防守的成功概率。但如果不去,我们又可以因此而保证江南万无一失。想来陛下和丞相们正是在为此纠结吧!”

“是的。”

刘仁怀告诉柳铭淇道:“就在几天前,朝中还在犹豫。”

柳铭淇看了看他:“大人你怎么想的?”

刘仁怀沉默了片刻,道:“我认为水路救援毫无意义。”

他说话的时候,声音有些低沉,显得心情并不好。

处在刘仁怀这个位置,说句话都能让他心情不好,这便显得他说的话有多么的难以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