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武侠 > 仙朝纪元 > 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下三郡,将不复我有!

仙朝纪元 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下三郡,将不复我有!

作者:西城冷月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1-09-08 21:43:26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温邑·宫苑

皑皑白雪覆盖的朱墙碧甍之下,几树寒梅枝干宛如琉璃,枝头绽吐着红蕊,花瓣娇艳,为肃杀凛冬增添了几分亮色。

中元殿,偏殿书房之中,梁柱之后,一队队宫女、宦者垂首侍奉着,而在一架大理石的屏风之上,悬挂着一张卫国北疆的山川舆图,其上以朱砂和靛蓝涂料,勾画着犬牙交错的军事态势。

自砀郡归来的第一时间,苏照就召见了枢密院的两位副使——冯匡和淳于朔,议论军务。

以法禁笼罩的中元殿,哪怕没有烧着地龙,但殿中温暖如春,冯匡和淳于朔二人,此刻近得屏风之前,凝望着山河舆图,面上不约而同地现出思索之色。

“冯卿,据天听司密谍来报,晋军以仙宗势力心魔宗支应仙舟,从晋国重镇石雁关,转运粮秣,供应军需,晋军匮粮之患已解,就在前天,一场会战,齐鲁卫三国联军更是不幸中得晋国上卿赵戬诡计,全线溃败!如今,卫国两万败兵已经缩防至云邑郡,城破就在旦夕之间,卫国危殆!”迎着冯匡和淳于朔或是凝重、或是安静的目光,苏照沉声介绍着刚刚由蛊雕送来的加急军情。

如今之局势,还要从苏照在离开砀郡的前夜说起,当时,天听司密报,颓势明显的齐鲁卫三国联军,突然声势大震。

而后回程路上,陆陆续续收到消息,齐国公子桓以奇兵袭扰晋、卫国边军的粮草辎重囤聚之地,那里原为卫国四郡供应联军辎重粮秣的中转地,由素有骁勇善战之名的龙朔郡郡守,派大军看护,然而却被公子桓不知何法,一把火烧得精光。

北方四郡搜刮的过冬物资、粮草,就是被付之一炬。

自此,晋国和卫国边兵三十万大军之粮草军需,二分之一就被烧毁殆尽,一下子就引得联军军心震动,人心惶惶,原本以晋国为主的强悍攻势为之一沮。

但这样一场捷报,还没有来得及传至卫国中枢。

晋国因为得了心魔宗支持,早已以仙舟、灵宝很快为前线供应军需,秘密增援兵十万,准备一举奠定胜局。

于是,晋国上卿赵戬自导自演了一出晋军和卫国边兵因为缺粮之后,分配军需而引起内讧,又故意不给予晋军按量供应军需,以使晋军军营之内流言四起。

赵戬更是密授晋国三将,率左营五万大军逃亡。

这逃亡真中有假半真半假,甚至瞒过了交锋的齐鲁两大剑宗弟子。

鲁国太宰郭闳早已被上次公子桓的专美于前感到不爽,正是急功冒进之时,被诱兵之计引出,准备剿灭左营大军,试图崩溃晋军军阵,但不想反遭晋军伏击,十万鲁国大军顷刻陷入赵戬精心布置的包围圈。

而不妙的是,鲁军这么一动,齐鲁卫三国联军的防线也被动摇。

为了挽救败局,卫国上卿、前大司马杜陵,无奈之下,只能率卫军全军出击,并知会右翼公子桓的八万齐军给予侧应。

但这一下子就把自己陷了进去。

甚至引起了连锁反应,三国联军全线溃败。

由杜陵亲率断后的六万卫国大军,被晋军分割包围,歼灭殆尽。

齐鲁两国大军同样各有折损,如鲁军前锋三万尽折,鲁国将军司马勖战死,贪功冒进的鲁国太宰郭闳在中军之中,倒是抽身而退,被晋军大军追击,一路东逃,率鲁国大军,至固安郡方止。

十万大军,这一番折腾,就只剩五六万人。

如非杜陵为鲁国争取了时间,鲁国十万大军,几有全军覆灭之危。

至于公子桓,见势不妙,使了一出金蝉脱壳的卖盟友之术,逃之夭夭。

不过,本人率大军不向东南方向逃去,反而直奔北方甘原、长乐二郡。

显然见势不妙,打算弃卫自守,甚至如有可能,割据于卫国北方二郡。

战事可谓变化莫测,一日多变,简直让苏照眼花缭乱。

“君上,局势崩坏至斯,我们当出兵了。”冯匡皱眉许久,开口说道。

淳于朔也道:“晋国强兵,天下皆知,如今率兵前来,分明有鲸吞诸国之势,以晋君之胃口,不会区区止于一个卫国,一旦让其在中州站稳脚跟,我北方边境,将永无宁日!”

淳于朔曾经为晋国之将,对于晋国以及晋军可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晋国数次出雁、代之郡,过龙朔,与南方楚国争夺天下霸权。

苏照皱眉道:“晋国破云邑也是旦夕之间,如再下固安、谷梁二郡,卫国都城帝丘就是依稀在望,卫国覆灭就在眼前,虽说卫国大司马邬寿已紧急抽调了十万大军,打算固安构建防线,但晋国二十余万大军,再加上近十万卫国边兵……”

言及此处,掷地有声道,“孤意出兵援卫!”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援卫,谋卫国疆土,驱逐晋军。

在后世华夏民国历史上,军阀混战之中,经常打着援某某的名义,而行争夺地盘之实。

比如直系援鄂。

淳于朔沉吟片刻,他于国策大略并不擅长,思索了下,道:“君上,此事是否问过申屠枢密?”

“孤已经着人去问过申屠卿,很快就会有消息传来。”苏照道。

冯匡此刻却在权衡利弊,眸光一亮,道:“君上,时机千载难逢,而今襄城、帝丘兵力空虚,卫君恐怕已经震恐万分,正是我国派兵大举而入卫国之时,借口都是现成的,君上和卫国为姻亲之国,唇齿相依,如今卫国遭遇晋国暴侵,苏国派兵援卫,义不容辞!”

苏照道:“冯卿此言甚是。”

而就在君臣议论之时,苏照面色一动,道:“申屠卿的信笺到了。”

这时,殿外,大步行来一个身穿青袍、头戴斗笠的老者,正是谢沧。

苏照冲其道了一声幸苦,接过递来的信笺,展开阅览,道:“申屠卿也提议孤相机出兵,卫国如覆灭,新下三郡,将不复我有!”

既然,苏**政高层达成了一致,那出兵之事也就成了板上钉钉。

“只是还需一个顺理成章的名义。”苏照将信笺递给冯匡、淳于朔二人,眺望着苏国棠梨宫方向,心头喃喃。

等冯匡、淳于朔看完申屠樊的信笺,苏照道:“以申屠卿之意,这次出兵,当集倾国之兵,孤欲再往北方增援五万大军,我苏国兵力可能支应得上?”

淳于朔拱手道:“君上,如是抽调各地,应无大碍。”

苏照点了点头,感慨道:“北方三郡就有兵七八万,合兵五万,这就是十余万,再加上卫国之兵,二十余万大军,对付晋国方面近三十余万大军,倒也勉强足用了。”

古代军事战争,兵力到了二十万这个数量级,敌方兵力除非数倍于己,其实,细微差别,意义不大。

甚至,如果碰上无能将帅,兵力过多,调度无方,反而是一种负担。

纵观战史,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冯匡道:“君上,也不能忽视齐国公子桓的八万齐军,以及鲁国五万鲁军。”

苏照皱眉道:“这几家败军,还能济事?”

冯匡走到舆图之前,道:“公子桓此人隐忍蛰伏,不容小觑,臣观看数月以来的交战,齐军始终未见较大伤亡,而今又向卫国北方甘原、长乐二郡挺进,割据自保之意,昭然若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