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军事 > 鹰掠九天 > 第六百三十二章 0.009米!

鹰掠九天 第六百三十二章 0.009米!

作者:仲渊2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8-21 17:03:25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无处不在的梯形面和隐身细节设计。

外倾双垂尾的28.5度经过严格计算,看似普通无奇,却精巧自然,使得雷达反射波瓣面缩减,并抑制从机身末端接收和反射的雷达照射信号。

战机末端的二元矩形矢量喷管,则起到与f-22一样的隐身效果,极大程度消除雷达反射截面积和红外截面积。

仔细浏览和构思第一页的z-1战机三视结构初始蓝图,周海看的有些心惊肉跳,严谨的计算数据,符合主流标准美学的总体隐身设计和细节隐身手段。

中庸?

大众货?

就凭借这份初始蓝图的气动设计,就可以碾压之前接触的f-35‘闪电’,跻身世界尖端战机的序列,绝非一般人能够媲比的。

因为,光是想象大家都会,自我畅想未来的时候,轻松构思什么性能超级尖端的战斗机吊打f-22‘猛禽’毫无问题。

畅想未来嘛,反正不犯法,大家互相吹逼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一旦涉及正儿八经的气动设计、机体结构、机翼类型、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理论数据和数学计算等等,99%的人都要抓瞎,满脸懵逼。

战机隐身理论基础是什么?

雷达反射波瓣面该如何消除?

红外辐射该如何抑制?

如何将细节梯形面运用的同时,与总体结构相补而不出现问题?

细节和总体两重结构整合运用的时候,该如何确保不会产生冲突?

机身气动布局会不会出现问题?

机体内部结构又该如何设计?

这些问题仅仅是新型四代机研制过程之中遇到的部分而已,还有各种各样数量多到令人头皮发麻的难题需要解决。

“我之前申请使用学校里的超级计算机,对z-1概念机的隐身设计散射面和机体结构进行模拟计算推演,总体没有大的缺陷,但细节方面的问题很多,毕竟关于四代机设计我还属于半吊子状态,如果继续学习并加以深入研究进行完善,初步估计z-1概念机达到预期设计性能指标。在面对vhf雷达的2米波长时,z-1的隐身能力并不理想,正向rcs估计为0.8平方米以上,准四代程度,l波段正向rcs约0.5平方米,随着电磁威胁波源的长度越短,性能效果越好。”

左雪头枕于周海肩膀之上,说道:“s波段正向反射截面积缩减为0.08米,c波段缩减为0.05米,x波段rcs为0.009米,关于侧面和后侧的详细参数和基础性能参数指标在第一页背面,与我分析的f-22反射面积基本持平。”

没有什么是两人独处一室,倚着喜欢的男孩,一同观看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更加浪漫。

这种感觉,很美。

当然,极其专业的左雪,嘴中冒出的各种专业术语和名词在普通人听来,犹如天书。

超算模拟?

半吊子?

原来这就是学霸的世界吗?

听到这姑娘的话语,周海眼角直抽抽,想了想,没说话。

脑海细细思索左雪分析出的详细雷达反射波参数,周海陷入思索,继续进行这场关于战机的讨论研究:“你觉得f-22的隐身效果可以达到这种高度,会不会有些太高了。”

讨论研究,有益于增进感情,同时,周海也能倾听到关于飞机设计师的未来理念和思路,发现闪光之处,没准儿能提升自己的战斗力。

s波段,波长中等,频率1.55—3.4赫兹,主要用于中距离的对空警戒和目标跟踪。

而x波段,火控雷达和目标跟踪锁定雷达的主要波段区域,频率8—20赫兹,机载火控雷达皆是采用这个波段。

面对x波段,z-1的正向雷达反射截面积竟然能缩减0.009米!

这是什么概念?

换算下来,正向9毫米的反射截面积,竟是只有一颗玻璃珠般大小!

高波段以上的雷达其可探测距离骤然下跌,缩短到难以置信的地步。

精心设计的z-1,以当今世界第一款且最强大的f-22‘猛禽’四代隐身战机为参考目标,左雪称之为持平,那么,这岂不是说,f-22面对高波段雷达时,正向反射截面积同样只有玻璃珠般大小?

玻璃珠般的截面积看似没什么,没有具体概念。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概就是世界尚属主流层次的三代战机,其搭载的空基多普勒雷达,在面对9毫米如玻璃珠般大小的空中目标时,不起作用,失去原有效果,无法在战斗之中锁定目标。

整个情况,宛如自废武功,甚至连第四代中距弹的主动雷达导引头都会失效!

三代战机的攻击手段,在这样的恐怖隐身性能面前,只有红外成像的格斗导弹有用。

可问题来了,具有隐身性能的四代机又不是傻子,在非战时可能与你来基情四射的友好交流,互相撕逼,言语嘲讽,外加刺探情报,绝不会展露自身的真实实力。

一旦进入战争状态,不好意思,四代机会最大程度利用隐身技术赋予的极高优势,执行暗杀突袭战术。

超音速巡航抵达超视距打击范围,锁定目标一击必杀,再迅速离去,整个过程,被攻击的目标,完全处于眼瞎状态,没有一丝一毫的换手能力。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莫过于此。

隐身性能对空战的影响力,就如同当年雷达出现时对空军和海军的影响。

当今世界有点资本、技术、上进心和忧患意识的国家,要么选择自主研制战斗机,要么努力采购四代机,尽量与隐身沾边,赶上时代潮流,仿佛不带隐身就落伍般的心态,其核心原因就是隐身战机的影响和战斗力太过恐怖。

论机动性和格斗性能,苏-35重型机与f-22或许会打的不上相下。

论真实空战,不好意思,全面发挥隐身性能的f-22,一架就能解决10架苏-35,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确确实实。

“不算高,或许还不如,这个参数是我和导师仔细分析研究过的,f-22的隐身设计顶尖,其应用的隐身技术更是非常先进,即便没有采用dsi进气道技术,时至今日也不落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