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年节愈近,庆符县又添了两个集市,热闹氛围似有胜过叙州城的架势。
安置了十万余川西人口之后,城墙外已建起了一片片屋舍商铺,使得县城的规模扩大开来。
腊月二十,一队百余人车马由南边缓缓而来,马车上载着一个个箱子,引人侧目。
他们一路穿过城外的新城大街,进到南城门。两个领队的管事一路张望,互相交谈着。
“大宋还是繁华啊,看这巡兵是多,但城门怎么无守卫?”
“城外房屋人口远胜于城内,守着城门还有何用?”
“也该再建新城墙才是。”
“这恰说明此间兴盛之快,郡主这位夫婿实有大才干……”
在拥闹的长街上走了不多时,迎面一队巡捕大步走来,拱了拱手,问道:“你们运货来,关税可缴过了,烦将凭证给我查看。。”
两个管事对视一下,只觉这般客气的胥吏真少见。
“我等非是客商,家中主人命我等前来送嫁,敢问县衙可是往前直走?”
那快班班头吃了一惊,看向那一辆辆马车,暗骂沿途的关卡竟也不派人来报,忙引着他们去县衙。
……
“黄金二百两、白银五千两、玉如意六柄、龙凤呈祥珐琅盘一套、彩绘鸳鸯图夹纻胎漆奁一副……”
小半个时辰后,李瑕接待了来人,之后拿着一份长长的礼单给高明月,两人交头商量了一会,皆有些迷茫。
“我的嫁妆?”
“嗯,高琼……大哥派人送来的。”
高明月又瞄了那礼单一眼,有些被吓到,抬头问道:“统矢城也不富庶,大哥竟拿出这么多钱财置办?”
“他那人做事太周到, 怕是预料到了二哥的情形。我算了一下,置办这些礼物, 他该是尽了全力了。”
宋朝风气就是这样, 送女儿出嫁时攀比嫁妆。比如苏轼的弟弟苏辙嫁女时便卖了一块好地,得钱九千四百贯为女儿作嫁妆, 自言“破家嫁女”。
这种士大夫间的攀比也传到民间,使宋朝常常出现嫁女时“红妆十里”的场景。嫁妆多少,直接影响到新妇在婆家的地位。
高琼世家子弟出身,了解宋朝风俗。又料到高长寿如今在威宁尚需要李瑕帮衬, 置办不起嫁妆,于是掏了这份钱财。
不仅是破家送嫁, 且还担了莫大的危险, 一旦让蒙古人发现这统矢城主所为, 一个“通宋”的罪名下来, 甚至是灭家之祸。
但高琼还是这般做了, 既是高氏“三王一帝五封侯”的颜面不能丢, 也是对李瑕的看重。
“那你收了吧。”高明月说着,将礼单塞在李瑕手里, 彼此手又碰了一下,滑滑的。
“我听说嫁妆是女方的私产。”李瑕难得开了个玩笑, 道:“盗取妻财是犯了《宋刑统》的。”
“那我……我给你用了嘛。这么多东西, 我安置不来。”
“于礼法不符的。”
“不符吗?”
“我也不懂, 应该是吧。”
两人都是第一次成亲,对着眼看了一会, 各自笑了笑。李瑕又俯下身在高明月嘴上啄了一口。
“总之成亲以后你来处置,眼下肯定是不能动。”
“去问问李夫人吗?”
“也好。”
高明月温温柔柔道:“那你快去, 莫因这些耽误了你的公事。”
“好,对了……大哥还送了几个婢子给你, 你需去见见。”
“好,那我去后堂了。”
说走又不走,两人又拉着手私语了几句, 李瑕方才去往前衙。
他们的婚期在二十六日,已没剩几天了,后衙的院门上已贴上了大红“囍”字……
~~
“高家送的?”
李墉看过礼单,道:“嫁妆太厚了,换成普通物件,莫说十里红妆,可摆数十里。相比而言, 我们李家的聘礼有些轻了。”
李瑕微微皱眉,对“我们李家”四字有些许抵触, 但又不好说什么。
他平平静静道:“倒也不讲究这些,这些物件如何安置?”
李墉道:“新妇私财,无甚好安置的。你往后若要动用, 须先问过妻子。还有,公财、私财你务必分清,不敢将妻子嫁妆用于公事, 两头不沾好……”
絮絮叨叨,都是些为官、为夫的经验之谈。
李瑕不喜见李墉便是如此,时而流露出些父子教导儿子的姿态,操心的又多。
“谢李先生提点。”
“高家既如此周到,想必也派了人来作为娘家帮忙操持?”
“是,两个管事都是带着夫人来的。”
李墉把礼单递回去,抚了抚膝,道:“我让刘娘与亲家人商量,大理国远,能在婚礼前赶来,高家人费心了。显赫世家,虽国灭亦有底蕴,李家还是高攀了啊。”
李墉并非势利之人,只是人情世故难免,宋朝风气又是如此。
高长寿总想着等有了实力再安排妹妹的婚礼,并非事出无因,为的便是高明月在夫家能有底气。
可惜到头来这嫁妆又是高琼出的,想必对高长寿而言是颇感挫败。
李瑕忽然想见高长寿一面,聊上几句,告诉他大丈夫尊严不在钱多钱少,高琼有这份家资,又在蒙古人治下受了多少屈辱?
世情细思,每每让人唏嘘……
~~
入了夜,刘苏苏轻抚着一件大红新衣,轻声道:“这孩子十月便出了远门,妾身便想着待他回来又要长高些,果然,幸而当时便留了些尺寸。”
李墉捧着一封公文看着,随口应道:“马上便十八了,长不了多少了,再长也太高了些。”
“是啊,一晃眼都这般大了,比官人还高些。”
“未加冠,终是个孩子。”
“成家立业了,待封赏下来,许是官位比官人当年还高了呢。”
“无官才叫一身轻。”李墉摇了摇头,问道:“今日见过高家人了?”
“嗯,说来是几个管事,大理国在时个个亦是高官,对高家忠心耿耿,说话亦极客气。本打算置间大宅,但妾身与他们言,到时从我们家里迎亲,他们亦不反对。”
李墉放下公文,沉吟道:“庆符军两千余人,酒怕是不够吧?”
“大郎到叙、泸去买了,今日方到。”刘苏苏道:“酒钱还是赊的,韩老说待明年封赏下来再还给人家。另外,郝道长说他造了些烟花,到时热闹热闹。”
“将那小子的火药用于烟花,郝道长怕是要一番好心被当成驴肝肺了。”李墉问道:“派出去的喜柬可都回复了?”
刘苏苏起身,拿出一个小匣子,笑道:“今日到的回信,想着待你看完了公文让你过目。”
“先操心儿子的婚事吧,没几天了。”李墉笑叹一声,拿起匣子里的回信一封封看起来。
刘苏苏已执笔准备记下,以安排酒席。
“蒲帅果然是不能来,派人送了贺礼,想必这两日便到,我明日遣人到路口等候……对了,朱安抚使的礼重了,年节时提醒我备一份厚礼去拜会。”
“不该二郎亲自去吗?”
“这小子如今狂傲得很,不肯应付这些虚礼……所以说,为官之人,若无幕僚怎行?我来之前,他仅韩家父子二人。”
烛光下,李墉摇了摇头,眼神中添了一丝无奈,但其实是乐于帮李瑕做这些的。
刘苏苏将这心思看在眼里,温婉笑着,低头书写着酒席上的位置排序。
“二郎军中那些友人,皆未回信?”
“是,今日还未收到,包括他最常提及的武信军聂仲由亦未有答复。”
“军中之人强求不得,看这情形,怕是来不了了。到时若未来,将几个佰将安排到这几桌,切记,文官与武官,南人与北人须分开坐。”
~~
李墉这一家人为李瑕操持婚礼,亦是颇费了一番苦心。
喜物的采买、酒席的菜肴、宾客的名单……一桩桩一件件安排着,终于,到了腊月二十六日,李瑕迎娶高明月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