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 > 第六百三十三章 碰撞

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 第六百三十三章 碰撞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2-05-20 08:24:08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吃完午餐之后。

刚刚恢复过来的刘晋元,提出想到城里面到处看看,本来彩依想陪他过去的,但刘晋元拒绝了,最后还是林月如陪他去散步。

看着刘晋元的背影,李逍遥有些无奈,而一旁的彩依则是满脸苦涩。

妖人殊途, 这是刘晋元难以接受的原因。

大街上。

刘晋元穿着和发型,都显得与这里格格不入。

无论是本地民众,还有刘晋元,双方都有些看对方不顺眼。

虽然有一部分人固守传统发型,为此选择缴纳卫生处罚税,对此人革联也没有说什么。

其实这也是白玉楼故意的,目的就是为了将顽固分子孤立。

农户、工人、士兵、公务员都是短发短打, 而不愿意剃发的,都是残留下来的乡绅、传统读书人、小部分个体商户。

人革联也是讲规则的,对于那些没有为害一方、平日里乐善好施的富人,都会网开一面,采用强制赎买的方式,清空他们的田产。

而这些人就是保留着一定财产的顽固分子主体。

这也是为什么大街上,普通百姓看到留传统发型的人,会露出厌恶的原因。

因为绝大部分百姓都不想回到以前,对于保留着传统发型的人,潜意识里会认为这些人有复辟封建的企图。

而这些人也注定无法进入人革联的公务体系。

哪怕是有几千儒生向白玉楼不断请命,希望人革联可以划分科举和弘扬儒学,但白玉楼连看的**都没有。

这些儒生绝大多数都只是会耍嘴皮子,让他们进入人革联,只会污染内部而已。

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了立场,古典时代可以读书的人,都是小地主起步, 真以为他们读书是为了“万世开太平”、“人间大同”?

别开玩笑了, 这些读书人绝大部分都是投机分子,只是打算用儒学作为敲门砖, 让自己获得功名利禄、为家族获得利益罢了。

真正为国为民的儒生没有几个,就算是真有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估计也没有办法在官场上混长久。

白玉楼从一开始,就没有指望这些传统士大夫和读书人,他不需要适应时代,而是要时代适应他。

刘晋元如果不能自我觉醒,那他就算是去到了番禺,白玉楼也好选择见死不救。

大街非常干净,与大宋的小城市截然不同。

很多孤寡老人被安排成为环卫工,兼卫生督察员,维持着整个城市的卫生体系。

刘晋元就亲眼看到,一個随地吐痰的人,被罚钱之后,还当街用竹条打屁股。

暴秦!这是暴秦酷法!刘晋元脸色有些难看。

突然他遇到两个同样留着传统发型的年轻士人,对方看到陌生的刘晋元,也不由自主的靠上来。

其中一名衣冠楚楚的青衣士子拱手问道:“在下楚辅,草字克明,兄台眼生得很, 可是外地过来的?”

“在刘晋元,草字思齐, 汴京人士。”

“汴京刘晋元?可是新科状元郎?”另一个白衣士子眼睛一亮。

刘晋元连忙糊弄过去:“同名而已, 不知兄台高姓大名?”

“原来是同名,也是状元郎也怎么会过来这胡风之地,在下张明宇,草字同光。”白衣士子拱手回道。

“两位是岳阳本地人?”

楚辅点了点头,而张明宇却摇头:“唉!我家是从梧州被强迁过来的。”

“刘兄,同光,还有这位姑娘,我们不如去茶馆畅饮详谈。”楚辅提议道。

“好。”

“恭敬不如从命。”

“我听表哥的。”

不一会,他们就来到一家名为云雾茶馆的小店中。

小店在老护城河的一旁,河对面这是一望无际的农田,由于靠近新区,并没有建设在老城区里面,而是在城外。

12月的岳阳,虽然寒风瑟瑟,但是并没有下雪。

点了一个小炭炉和龙井茶,加上一些小糕点。

众人一边喝茶,一边谈论了起来。

“楚兄、张兄,小弟初来乍到,不明此地的情况,还请两位多多指教。”

楚辅有些悲愤的大吐苦水:“刘兄病好之后,还是尽快回汴京吧!这里可没有科举取士,他们只招农户工匠子弟为官。”

“农户工匠的子弟如何做官?他们大字不识,这不是胡闹吗?”刘晋元对于人革联又多了一个不满。

张明宇解释道:“他们在搞义务教育,现在各地多在建设学校,连乡下都有学校。”

“嗯?义务教育?”

楚辅解释道:“就是年满8岁的孩童,无论男女都必须接受6年义务教育,钱都是官府出的,还包一顿午餐。”

“这是好事呀!这不是圣人的有教无类吗?”刘晋元有些惊喜。

“可这学校不教四书五经,而是教科道格物录,我儒学经典只在国文中占了不到十一,如此下去,往圣绝学就断了传承,呜呼!哀哉!”楚辅痛心疾首的说道。

张明宇也是一脸悲痛欲绝:“那科道格物录上,都是些奇淫巧技之学,长此以往,纲常伦理必将崩坏,国将不国。”

刘晋元此时也是悲愤不已:“如此忤逆天意,他日必遭天谴。”

就在此时。

不远处的路上,一群少年在几个中年人的带领下,排队齐步向远方走去,他们一边走,一边齐声高唱着。

“我们是谁?我们是人民的孩子!”

“我们是谁?我们是世界的主人!”

“我们是谁?我们是大同的建设者!”

“啊……大同世界必将成功!”

“那是人人温饱富足的世界!”

“那是人人读书明道的世界!”

“那是人人平等民主的世界!”

“啊……这就是大同世界!”

嘹亮的歌声,有力的步伐,这些少年身上充满了朝气蓬勃。

刘晋元有些目瞪口呆,在封建时代那种君臣体系中,说自己是世界的主人,那不亚于写反诗。

而人革联竟然给小孩子灌输这种念头,这让刘晋元内心无比惊恐。

一旁的楚辅、张明宇也好不到哪里去。

“我们是谁?我们是敌人的噩梦!”

“我们是谁?我们是腐朽的清洁工!”

“我们是谁?我们是旧世界的掘墓者!”

“啊……大同世界必将成功!”

……

歌声渐行渐远。

刘晋元几人的心却一片冰冷。

“他们疯了吗?”

楚辅摇了摇头:“那人可以席卷半壁江山,靠的就是这一套,杀富济贫笼络人心的邪道。”

摇头晃脑的张明宇,站在围栏边,指着河对面的田野:

“天下财富自有定数,杀富济贫只是饮鸩止渴之歪门邪道,还有那可笑的亩斤税,没有田税如何富国强兵?这是取死之道罢了。”

这也是刘晋元不解的地方:“两位,他们真的一亩地只收一斤粮食?”

对此楚辅也没有否认:“我家的三千亩地被官府强买了,现在只剩下120亩,但他们这季度确实只收12斤稻谷。”

刘晋元恍然大悟的说道:“这样说来,官府必定非常缺粮,怪不得他们没有一鼓作气北伐中原。”

但是不远处的另一桌客人中,一个短发年轻人却突然开口说道:

“可笑!腐儒何其可笑!”

“你……”楚辅怒目而视的趴桌子。

刘晋元连忙拉住楚辅,然后拱手问道:“敢问这位兄台,我等有何可笑之处?”

“哈哈哈……”那年轻人仰天长笑:“儒门弟子不过如此,真以为半部论语可治天下?杨朱与管子都没有读过吧?”

“哼!商贾末流,满身铜臭,我圣人门徒何须言商?”楚辅讥讽道。

“是吗?原来诸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呀?嘿嘿嘿……”年轻人阴阳怪气的说道。

什么?楚辅一时间反应不过来。

倒是刘晋元听出了言外之意,只是他同样鄙视商人和杨朱之道:“阁下难道以为凭借杨朱之术,就可以富国强兵?”

“腐儒,你们不会用自己眼睛看看这个世界吗?学问可不是书本自己生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做出来的。”

刘晋元也有些生气了:“那在下倒是想听听阁下的高论。”

“今天就让你们腐儒开开眼界,明白什么是经济学。”年轻人继续说道:

“国家掌握盐铁布粮的专卖,而农户通过均田低税,工户通过工资,实现藏富于民。

如此一来,官方可以用钱收购农户的粮食和农产品,农户获得了钱财,可以采购工业品;工户为官营工厂做工获得工资,工资可以购买粮食和工业品;

官方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工业品、粮食、税收,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循环,现在知道钱从哪里来吧?”

“荒缪!此乃与民争利,官府当商贾,简直是有辱斯文。”楚辅脸色涨红的反驳道。

年轻人鄙视的看了他一眼:“与民争利?有辱斯文?你这个民是谁?不会是你自己吧?”

“哈哈哈……”其他茶客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你伱……”楚辅被气得浑身发抖。

年轻人得理不饶人,继续狂喷:“官方不营商,难道要靠你们这些圣人门徒营商?那些奸商背后不就是你们这些士大夫和贵族吗?”

另一个大胡子愤愤不平的说道:

“就是,前几年洞庭湖发大水,岳阳知县的小舅子囤积了八千石大米,还故意一把火烧了官仓,这就是圣人门徒的嘴脸。”

“城西王举人一家也是饱读诗书,去年小坝乡的佃户遇灾,想求王举人宽限一季,结果几个佃户被他的家丁活活打死。”

“还有……”

不少茶客肆无忌惮的揭露这些士大夫和地主的残暴和狠辣。

这让刘晋元脸色非常阴沉,他想反驳,却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倒是张明宇没有服软,他开口反驳道:“这些只是害群之马,不能代表圣人门徒。”

“简直是笑话,你既然说他们不是圣人门徒,那大宋朝咋不革除他们功名?”

“官家只是受到小人蒙蔽,只要我等清流……”

那年轻人摆了摆手:“他老赵家要是可以,将不会连幽云十六州、河套都收不回来了,还每年给北辽送岁币,简直是笑掉大牙。”

又是致命一击。

事实上,北宋也非常重视商业,只是官吏贪腐太过于严重,加上士大夫、贵族和地主不断兼并土地,导致收入虽然庞大,但是支出同样非常庞大。

而且更加可怕的问题,是支出没有被合理的使用。

比如宋朝出现大灾,通常会将灾民中的青壮编入厢军之中,这种模式虽然可以避免灾民造反,但人力却被浪费了。

如果可以进行以工代赈,组织大量的基础建设,合理利用这些青壮,宋朝才有可能盘活三冗问题。

只可惜宋朝的官吏贪腐程度,比也就比明朝稍微好一点点。

估计汴京拨款一万贯资金,出了汴京只剩下一半,到了地方可能只剩下十分之一。

如果遇到贪得无厌的,直接全部给吞掉都有可能。

然后为了完成朝廷的任务,要么糊弄一下,要么转嫁给平头百姓,无论是哪一种可能,都是非常恶劣的事情。

但这就是封建时代的地方常态。

这也是白玉楼不断进行内部净化的原因,只要公务体系不堕落,那人革联就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所有的力量。

如果公务体系堕落了,不仅仅会导致社会效率的下降,更会导致资源的无效使用。

宋朝的三冗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反面教材。

如果以宋朝的生产力和收入,可以获得百分百的有效利用,完全可以用钱和资源耗死北辽和西夏。

茶馆中的争论,刘晋元等人落入了下风之中。

被众人怼得无法反驳后,楚辅和张明宇却死鸭子嘴硬,硬是用四书五经胡搅蛮缠的诡辩。

对此刘晋元有些失望。

如果天下圣人门徒都是这样,没有办法反驳别人的实际证据,就用诡辩胡搅蛮缠,那这样的人,真可以治国平天下吗?

这是刘晋元第一次怀疑圣人学问和圣人门徒,是否真的如此不堪?

一旦怀疑的种子种下,那就会难以自控的生根发芽。

茶馆论道不欢而散。

回去的路上,刘晋元看着夕阳西下的天边,内心充斥着彷徨和恐惧。

林月如安慰道:“表哥,你就别管什么学问了,现在的大事是安心养病,只要可以快快乐乐的生活,我就心满意足了。”

刹那间,刘晋元愣住了。

是呀!如果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国家可以富国强兵,那这个学问是什么,又有什么关系。

儒道兴起之前的夏商周,不同样存在绵延了几千年。

难道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难道这就是大同世界的实现方式?

一个个疑问在刘晋元内心浮现出来,他被这些问题困扰着,同时更加迫切想了解人革联的一切,以解答内心的疑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