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海上升明帝 > 第571章 亲勋翊武近卫军

海上升明帝 第571章 亲勋翊武近卫军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5-21 07:45:43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外镇、屯镇,皆将归兵部,饷归户部。团练则归总督、巡抚、分巡、知府知县,节制统领。”

“饷呢?”

总理处,大臣们议事。

朝廷养不了太多兵,所以御营京营以外,要整编成外镇、屯镇甚至团练、保勇, 但具体要如何管理,也是问题,总得制订一个制度标准。

洪承畴在朝臣中军事经验是比较丰富的,还在鞑子那里呆过几年,所以也算是知已知彼,他直言,“一府养五千战兵加一千八辅兵,如果常备兵, 肯定是不够的, 但如果是屯镇,如果平时五番轮值,兼处于边地,以眷属余丁屯田,收获后向官府缴纳地租,然后按额拔给屯镇供军,应当是够的。

再加上边地茶马互市,开采矿产,以及卖盐卖酒,加上厘金,是还可以有剩余的。”

户部尚书阮大铖直接道,军队和税赋必须得分开, 就如御营也有专管粮饷装备的官员一样。

就算是边地搞屯镇,也得把兵饷分离。

授分、租佃给屯镇和其家眷的屯田,也须由朝廷另派的官员负责管理和征收,比如设营田使, 或直接归由分巡、督粮厅、税务厅、知府等官员,由他们管理并征收,统一登记入库,然后再按军需,调拔给屯镇支用。

特别是茶马、盐酒、矿税以及厘金,更不能假手于屯镇直接征收。

要是朝廷放权给他们,肯定就要出事。

说着又到了该给屯镇、外镇、团练等制订个什么粮饷、补贴标准的事,该给多少饷,外镇屯镇是一个样,还是各有标准,屯镇不当值时是否要给些补贴,当值时又该是什么标准。

多少月粮?多少饷钱?

要不要吃肉?

需不需要买马,要不要给马草钱。

“既然编设外镇、屯镇,以及团练,那都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要守边卫国,保境安民,要打仗,还得能打,否则编设做什么?如果没有足够的装备,难道人手一杆长枪就行了?

这样的兵, 那干脆全民皆兵好了, 但又有何用?

先前卫所糜烂不堪,不是很好的前车之鉴吗?”

吏部尚书徐石麒提出,外镇应当按之前省营的标准,装备武器,充实训练,应当限制在每镇五千战兵一千八辅兵,可适当的按其管辖的防区范围再让他们保留一些兵马为屯兵,也可兼领一些团练。

但应当予以区分,外镇战兵营,装备得好,兵源得精锐,训练得足够,得能战敢战,粮饷待遇也得提高,不仅得吃饱饭,起码也还能两三天吃一顿肉,另月支粮三斗,饷三两银。”

三两银加三斗粮,在他看来,是保证外镇战兵战斗力的最低标准了,低于这个量,与御营相差太大,连御营的夫勇都不如,还如何保证战斗力和忠心。

对于外镇的辅兵,则可降为三斗米加一两银子。

屯镇,则有朝廷所设边境屯镇,以及内地外镇所辖屯镇,屯镇应当比外镇战兵还要降一等粮饷,如当值时月三斗米加二两银,不当值时没有。而外镇的屯镇,当值时月粮三斗加一两银。

团练,当值、训练时,只给米三斗。

若战时,另给赏银。

武器装备,皆由朝廷置办拔给,无须自置,如马骡兵、运输马夫等,另可领取马料等。

对于阮大铖提出的兵饷分离,各级武官任命升降权在朝廷一事,大家也都同意。

控制钱粮,才能控制兵马。掌握武官升降任免,才能不失控。

其实外镇和屯镇设立,本身也都是些地方部队,甚至是些顺营、西营、地方豪强、贼匪等受招安等整编而成,这些军队特点就是数量大,成份杂,军纪差,战斗力也弱,而且忠诚度不高。

局势顺,还听话,一旦局势不好,许多人就是墙头草,甚至转为乱兵。

如果不好好控制这些兵马,那不仅军费开支是巨额,而且也会让地方难以安定,甚至对朝廷中央形成威胁。

如金声桓、耿仲明都是降而反正,这种人有地盘有兵马,且占据的位置比较特殊,朝廷也一时不好强行整编,以免激起兵变,只能徐徐图之,一边加官安抚,一边慢慢着手,温水煮青蛙,一点点的收回权力。

还有诸如米喇印、丁国栋这样的本就是回部土官,起义反清归明,又处于遥远河西,朝廷也是得升表示嘉奖封赏,把他们团结过来,所以一时也不能太着急。

必须区别对待,从实际出发,以大局为重。

顺营诸部,则编列数镇,但只保留李赤心的忠贞为外镇,其余几镇为屯镇。

现在如顺营诸部,李赤心打下夷陵后,号称披甲战兵八千,高必正整合郝摇旗、刘体纯诸将后,也号称战兵两万余,其余顺营诸将,各私立营号,加起来号称甲兵十几万。

江西的金声桓、王得仁,还有峒蛮张安的龙武新军,他们分镇江西北部的南昌、九江、饶州等处,加起来也是有数万人马。

就连去年从莱州败撤回辽东的耿仲明,短短不过一年时间,如今镇守东江,屯田朝鲜,居然也控制着几十万人口,麾下也报称三万军。

这些将领都喜欢招兵买马,毫无节制。

朝廷对此也只有一再强调要控制兵额,给他们军号、名额,甚至从粮饷这块加以控制,把征粮收税的权力拿回来。

但他们也还可以通过劝捐、加派,甚至设卡征厘等办法弄钱维持。

这是中央和地方的博奕,在有共同的敌人满清面前,朱以海也是得小心翼翼的处置,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跟郧阳王光恩一样会叛乱了。

只要不太过份,朱以海也不是不能够能忍一忍的。

放眼未来,从长计议嘛。

就跟耿仲明一样,虽然这家伙打的小算盘,朱以海以一清二楚,但现在他确实也还是出力抗清的,因此有些事情暂时不计较。

甚至朱以海先前知道耿仲明在东江等地跟朝鲜人走私贸易后,还特旨给他,派人在那边正式设立边市,让耿仲明协同管理,甚至还主动提出这收的关税,特拔部份给东江镇为军饷,还默许耿老二在东江镇暗里也搞贸易。

你只要打鞑子,不跟鞑子私通,一切好说。

不过对耿仲明这扩军速度,朱以海还是得敲打他一下的。

现在大臣们也提出,对外镇的兵马,一镇就给六千八名额,超出的可以编为屯镇或团练,仍由外镇提督们统领,但起码名义上也是分开了,更正规了。

东江镇编一外镇,再辖屯镇、团练,三万人也能安排的了。

起码也是在朝廷监管之下。

“此事就按诸卿所议,外镇、屯镇、团练、保勇,都要拟出一份正式的制度出来,以后照章办事。地方民政、司法、财税这些,都要由朝廷派出的地方官员负责,将领们只负责镇守练兵打仗,其余的不用操心。”

“鉴于诸外镇将士们的忠勇勤劳,朕决定给每镇特赐十万块银元,以示嘉奖。”

一镇十万,倒也不多。

现在御营,每一个战兵营,一个月光士兵的饷就要三千块,御营本部五军,外加十个行营,本部五军各四镇,一镇就有十营。

本部有二百个战营,行营又有一百个战营,仅这三百个战营,每月就要九十万,若加上配备的辅营,打底一百万,还没算上军官以及公用银的。

御营是月月开支,甚至还有养老金。

外镇可没这个待遇,甚至装备这块,现在御营装备越来越精良,尤其是拥有专业的水师、骑兵、炮兵,步兵们也大量装备火器,火器化不断提高,这都是外镇们无法比拟的。

他们的装备还都比较老旧,供给的也慢和少。

时间越久,装备差距会越大。

特别是当行营完备后,他们就会处于御营的包围之中。

这次一镇给十万,不过是相当于御营一镇三个月的兵饷而已,但却能起到不错的安抚激励效果。

给了这笔银子,朝廷再要求他们规范后额,交出税赋,他们也不好再拒绝。

甚至给了这笔银子,棉甲、火枪、火炮等装备调拔少,也不好多说。

毕竟御营优先,那也是完全政治正确的事。

如今御营本部装备都还没完善呢。

到如今,皇帝的御营建军思路其实也基本上确立,就是中央五军,加地方行营十镇,以后可能还会是行营十三镇,十五镇,甚至十八镇,大抵会是一省一镇行营。

在京畿要害之地,再有五军驻扎。

边疆之地,则是屯镇,内地以团练为主。

将来外镇肯定是渐渐要整编进御营行营,或是转为屯镇的。

能打的御营集团,待遇要好。

内地没什么战斗任务的守备部队,待遇肯定要差些。

御营的诸军中,肯定又以本部五军是王牌,一军四镇,一水一骑两步,步兵还要建立专门的炮兵部队。

火枪会大量装备,形成以火器为主的部队。

虽然这个路很漫长,但定好的方向,稳步前进便是。

有了这个建军方案,然后便是财政上的配合,以及军工后勤体系的建设及保证,甚至是武官的培养选拔,士卒在点选等。

“朕打算建立几所军校,在青岛设立皇家海军学院,奉天设立皇家陆军学院。蓬莱宫外,还将设立皇家讲武堂。

另外,朕要效仿唐制,设立亲勋翊武四卫。”

“皇族、宗亲子弟,年满十八岁,点选录用,为亲卫,亲卫两营,一千名额。

以皇后、皇贵妃、九妃九嫔族亲,授爵勋臣、贤德后裔子孙,年满十八,点选录用,为勋卫,勋卫两营,一千名额。

以文武百官五品以上子弟,年满十八,点选录用,为翊卫,翊卫两营,一千名额。

另特旨以军中保家卫国而战斗牺牲之烈士子弟,年满十八,点选录用,为武卫,武卫四营,两千名额。”

皇帝将新建四卫,但与原来的锦衣卫等不同,这些人也不完全是唐代的内三卫五府。

他们选拔有特殊标准,皇族宗亲,或勋戚子弟,或品官子弟,或烈士遗孤,他们总数五千,入选之后,到京服役。

他们轮番戍卫宫城以及守卫宫门,部份随侍天子,朝会时也兼充当仪仗队。

不当值时就驻于宫外,训练习战,有武将授战法,甚至天子都会给他们讲课。

所以这是一支很特殊的兵,与普通的御营各镇不同。

甚至说与之前的府前卫有些类似,毕竟府前卫之前也还有个名号,学军。

只是这次的四卫,选拔有限制,而且他们也不是一直在四卫当差。

定期考核,按成绩会分批下放各镇任职,或在本卫升职,四卫兵刚点选时其实就是普通士兵,跟唐朝的三卫直接授七八品不同,从兵做起,但他们表现好,就可以毕业,然后升职到其它镇了。

这既是对皇族宗室、对外戚勋臣,对百官甚至对为国牺牲的烈士们的一种优待,同时也是另一支天子学生。

这些年轻人在京侍卫天子数年,甚至接受天子亲自教导,然后外放为低级武官,随着战斗功绩而逐渐升迁。

一批批年轻四卫外放,必然是能更加保卫皇权的。

其中如亲卫,只限皇族宗室,五服内的宗室和五服外的皇亲,各给五百个名额,不断招收这些朱家子弟来训练,将来源源不断走向军中各个指挥岗位。

以此保证皇家在军队中的一定比例和地位。

武卫比较特殊,只以牺牲烈士的子弟入选,而不限出身门第等,也体现了皇帝对于普通士兵们的感激和厚待。

五千名额的四卫,出一人再点选补一人,维持不变。

这将成为一个皇家士官学校,为军队源源不断的输送忠诚可靠的年轻低级武官们。

大臣们倒是早就习惯了皇帝会不时的抛出些新鲜东西来,也习惯皇帝行事向来谋定后动,等皇帝仔细的解释完四卫的情况后,倒没几个反对的。

除了这个武卫,其实亲勋翊三卫,虽然历朝名字不同,但都有类似的一种门荫福利,不管叫什么名,本质上差不多。

那些官员,尤其是勋臣外戚,哪会没有特殊福利呢?

就好比以前大明对爵位非常重,与唐宋那种轻爵位甚至虚爵位的朝代不同,大明非社稷军功不封世爵,外戚一般也就是封流爵,顶多传一两代而已。

那些世爵的勋臣子弟,各种待遇极高。

比如勋臣直接充任总兵官,或者如魏国公世代镇守南京等。

一些高级官员,其子弟出仕等也有很多路子,并不是一定得走科举之路的。

如今天子改革封爵制度,对宗室爵位几乎重定,削的厉害。许多传了快三百年的勋臣家爵位也夺了。

新封的宗室、功臣爵,也不如以前,甚至有好多终身爵、虚封爵。

所以现在新设个四卫,也算是给这些勋戚宗室等子弟,增加一条出仕做官的路子而已,还是个很有份量的路子,给皇帝做侍卫开始,在京城呆几年,就能从队总哨副等做起了。

好事啊。

谁会反对?

比起直接按门荫荫官的制度,这也不冲突,相当于多了个福利,还很实在,大家当然乐意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