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武警有特战队,所以国安方面并没有打算借用海军特战旅派来保护秦院士的人手。
一方面是因为保护秦院士从某些方面上说,比逮捕岛国特工更为重要。
另一方面,相比于更加注重野战的军方特战队员,城市复杂环境下,武警特战队的针对性训练要更为全面。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城市环境下的狙击,因为地形条件的限制,大多为一百五至三百米左右的高精度射击。
超过五百米的时候极少,六百米至八百米几乎没有。
而且,武警特战队中的狙击手,通常都是打配合的。
通常需要他们出手的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歹徒劫持人质,在谈判无果强攻风险过高时果断击伤或是击毙。
另一种情况是,掩护突击行动,必要时清除有威胁的目标。
这个“清除”,在很多时候也不是击毙,而是击伤使目标,使其无法作出伤害警员或是群众的行为。
这是职业属性决定的,毕竟警.察主要目标是疑犯而不是敌人。
所以,行动的目的以逮捕为主,而不是击毙。
这就导致武警特战队中的狙击手们,实战中.出手的机会非常有限。
尤其是中远距离,哪怕是最优秀的狙击手也会信心不足的情况。
狙击这个专业就是这样,对心理素质要求极高。你训练时靶子打的再准,实战时没有信心一样白扯。
但这次的行动非常特别,面对的目标不止是境外谍报人员,而且还是杀手。
精于搏杀技巧,还持有武器。
并且悍不畏死,有能力将搏杀技能和武器威力,最大化发挥出来。
这种嫌疑人,在以往的行动中是极为罕见的。
导致警方即使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把握保证能够顺利逮捕。
就算最终全部抓获了,也可能会付出重大伤亡。
伤亡不怕,毕竟穿上警服就没有惧怕牺牲的道理。他们担心的是,即使付出巨大伤亡,最终还是无法留住对方。
一旦被目标嫌疑人冲出布控范围混进人群,后果就太可怕了。
这就需要一个在必要时刻,有能力在复杂环境下,果断击毙逃逸目标。
这个时候,他们想到了刘毅。
没人知道刘毅的狙击水平到底有多高,但是他们非常确定,上面派来的保护秦院士的这个特战小组,一定是当下国内最优秀的军人。
而刘毅身为这个小组中的狙击手,也一定是最优秀的。
除了凭经验推断外,还有三点佐证。
其一是,小组在到位第一天遭遇岛国间谍时,不但配合默契,出手也极为果断。
几次开枪都是在复杂环境下,经过时候调查,基本可以说拔枪就打,不单毫不迟疑,而且枪法极为精准。
换做任何一名警.察或是武警特战队员,面对晚高峰时段满大街的人和车,都不敢表现的那么自信。
其二是,小组的正副组长负伤住院。在海军特战旅的四个精锐小组到位后,居然要接受余下几名组员的指挥。
其三是,刘毅在遭到无人机攻击的那个晚上,凭着一支VSK-94狙击枪,在三百米的距离上精确击落了渗透进来的无人机。
这一手在刘毅看来是“常规操作”,但国安的那位中年领导亲自和武警特战队的王牌狙击手确认过。
对方很痛快的表示,凭他现在的实力根本无法做到。
有了这三点佐证,国安方面做完行动风险评估后,中年男人根本没有多做考虑,就从行动通讯录中找到了“2425”的联络号码。
被动防御从来就不是刘毅,或者说336的行事风格。
相比于闷守招待所,随时准备应对可能遭到的袭击。
主动出击消灭敌人,将风险终结于发生之前,肯定是更好的选择。
对于国安的抓捕行动,刘毅原本就有帮忙的打算,既然对方主动要求了,自然痛快的应下。
半个小时后,侯杰开车拉着全副武装的刘毅,携装备抵达了武警特战大队驻地。
登记证件进入营区时,两个武警特战中队整整二百四十名战士已经整装待命。
有二十名特警队员,分乘五辆冲锋车同.步处于待命状态。
不算参战的国安外勤、刑警和随时准备配合行动的民.警。只武警和特警出动数量,就达到了二百六十人,足可见上级领导对此次行动的重视程度。
随着刘毅走进营区,一辆冲锋车的车门开启,外勤队长露头冲他招了招手。
刘毅登车后,外勤队长把一个连着耳机的数字对讲机递给他,然后示意车内的五名特警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