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白龙刘骁 > 第205章大明衣冠

白龙刘骁 第205章大明衣冠

作者:骁骑校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2-01-03 12:09:58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原来商州城里有个教堂,住着一对传教士夫妇,在此已经十余年时间,收养了许多孤儿,也网罗了一批教民,不可避免地与本地百姓起了冲突。

袁耀是个头脑很清晰的官员,将事情的原委分析的头头是道,外国传教士是虔诚的教徒,信仰坚定,能吃苦耐劳,但收效甚微,国不是非洲那种明洼地,老百姓的信仰也不够虔诚,往往带有极强的功利性,你能保我,我就信你,你不能保我,那就再说。

这种情况下,传教士为了拓展宗教版图,会使出一些小花招,用小恩小惠来吸引人做礼拜,免费赠送圣经小册子,这些还不奏效,就帮你打官司,帮你伸张正义,这就大发了。

俗话说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老百姓在官府士绅面前就是待宰羔羊,现在突然有了洋人撑腰,一些受了冤屈的百姓就抱着有枣没枣打三竿的心思去试了试,结果还真管用,官府就怕洋人,加上证据清晰,一些冤案真的扭转过来。

接下来的事情就放飞了,商州城里的聪明人都去信教了,跟着洋人有肉吃,能欺负人,官府都不敢管,一时间教堂里充斥的都是奸猾刁民,他们用自己的私人恩怨绑架了传教士,假借教堂名义为非作歹,惹的天怒人怨。

袁耀说:“最近民间传闻,教堂收养弃婴是为了炼制丹药,那些婴儿的心肝脾肺肾都做了药引子了,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民怨沸腾,要不是官府保着,早把教堂拆了。”

刘骁说:“你官府如何不去查明真相?”

袁耀说:“军门明鉴,洋人不让官府的差役进入教堂,下官也没办法啊。”

刘骁看着愁苦的脸,点头道:“天津教案都三十年了,余威还在啊。”

天津教案是1870年在天津望海楼天主堂发生的惨案,性质差不多,教民与百姓的争端上升为国与国的矛盾,先是洋人欺压百姓,百姓反杀洋人,洋人军舰聚集大沽口,朝廷就怂了,派曾国藩处理,又是杀头又是流放,以命抵命,赔了五十万两银子,总算是糊弄过去,但曾国藩也因为此事晚节不保,一年后就郁郁而终。

值得一提的是,事发地的天津知府、知县都革职充军,这起到了一个很不好的表率,以后类似事件都参照处置,搞得大清的官儿更加不敢管洋人了。

袁耀深以为然,军门懂自己啊。

刘骁说:“洋人不至于用婴孩内脏做什么丹药,这个不用查也知道,想必是其他纠纷引起的吧,比如教堂占了谁家的地?”

袁耀说:“军门英明,教民某甲和地主武某因为田垄纠纷闹了许久,谣言想必是武某编的,下官若是护着洋人,必被万民唾骂,若是不保洋人,就会引发列强照会,朝廷责罚下来,还是下官挨板子。”

刘骁很能理解袁知州的痛苦,小时候他看过一部动画片,讲的是洋神父在县官的帮助下抢夺民间宝贝鱼盆,小小年纪的他无法理解,为什么洋人怕百姓,百姓怕官府,官府又怕洋人,既如此,官府把百姓组织起来和洋人干不就完了,没有谁天生就喜欢跪舔外人的,朝廷如此奴颜婢膝,是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打出来的结果,拼尽全力也干不过人家,只能躺平。

至于朝廷把百姓组织起来的设想,也会在今年实现,最终演变成庚子国变,再一次的深深受伤。

刘骁看着袁耀一筹莫展的样子,开解他道:“如此闹将下去,你也护不住教堂,百姓势必将教堂烧了,将传教士一家杀了,到时候你的人头就不保了,不如未雨绸缪,早早将祸害送走。”

袁耀道:“如果能送走,下官情愿倒贴三千两银子,奈何传教的不肯走啊。”

刘骁说:“你把三千两银子孝敬我,我来帮你把人送走。”

袁耀愣了,这位年轻的军门说话一点都不带拐歪的啊,如此直白,简直不像是官场人,倒像是洋人做派。

“现在就去教堂看看。”刘骁不待知州回话,站起来就往外走。

袁知州急忙招呼师爷和三班房的衙役跟上,这边刘骁也带了卫队,一众人等直奔教堂而去。

商州就这么大点,教堂迈步就到,规模不大,毕竟教堂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是成正比的,商州人口经济都不行,教堂也挺寒酸,但比一般地主家还是强的,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门庭冷落,连个鬼影子都不见。

衙役上前叩门,半天才有一个年迈的教民前来开门,刘骁带人一拥而入,很快传教士一家人就站在了面前。

这对夫妇四十岁上下,神情坚毅,都穿着欧式服装,他们身后站着十几个国女孩,年龄从两岁到十几岁不等,一半是不太正常的,比如兔唇和唐氏,不用问都是捡来的弃婴。

古代弃婴非常普遍,别说残疾女婴了,就是健全的男婴有时候也会扔掉,仅凭这一点看,传教士夫妇就不是坏人。

刘骁上前搭讪,用的是英语,传教士眼睛一亮,似乎发现了明之光,他自我介绍说叫路德,是德国人,在商州十三年了,从没干过对不起上帝的事情。

“每年冬天,教堂都会收到大量的弃婴,有些能活下来,有些真的养不活。”路德牧师说,“将军请随我来。”

来到后堂,炕上躺着一排弃婴,一旁有个装羊奶的罐子炖在火炉上。

“我们尽力了,还是有一个上了天堂。”路德夫人从另一边拎起篮子,里面的婴儿已经闭眼。

想必是夭折的婴儿埋在附近,被刁民挖出来剖心挖肝,制造冤案,天津教案引起民愤的拐带孩童,后来也查明是子虚乌有。

但刘骁不想主持这个公道,这是一盘糊涂账,外来的洋和尚非要念经,倒也不是不行,但需得遵守当地法纪民俗,往往传教士拿欧洲的一套标准来实行,势必引发矛盾,再有强大的洋人炮舰军队在后面挑事儿,动辄就照会,就出兵,胁迫朝廷偏袒教堂,这就引起了更大的矛盾,这不是公平与否的问题,是一开始就不对等,不公平。

再有半年,义和团运动就会席卷整个北方国,届时遍地教堂被烧,神父被杀,商州这个小教堂也不会幸免,与其到时候死,还不如现在滚蛋。

“我们一起将这个小天使安葬了吧。”刘骁说,然后硬拉着知州大人一起参加了这个微型的葬礼,在教堂后面的坟地里将婴儿埋葬,还竖了个小小的十字架。

随后刘骁离开了教堂,回到州衙,问袁耀讨要三千两银子,知州大人虽然清廉,但三千两家底子还是有的,当即拿出了日升昌的三千两银票,刘骁收了,说明天陪我演戏,见机行事。

一夜无话,次日早上,有人在州衙门前击鼓鸣冤,衙役收了状纸,原来是本地百姓状告教堂荼毒孩童,还带着证据,一个大玻璃瓶里装着婴儿的内脏,触目惊心,令人发指。

袁耀慌了,怕什么来什么,好在军门大人在,于是在州衙大堂上摆了一把椅子,请军门旁听,一同审案。

刘骁身穿一品武官袍服,大马金刀的坐在堂上,面前站着两个人,一个是本地士绅武某,举人出身,所以免跪,还有一个是秀才出身的讼师,也可以免贵,讼师口若悬河,将洋人的罪行一一罗列。

说到挖婴儿内脏做药的时候,讼师激动不已,大堂外面的百姓也激动起来,武财主捋着胡子,得意洋洋。

袁耀看向刘骁。

刘骁站起身,抓起惊堂木重重砸在公案上,衙役们齐刷刷用水火棍怼地,发出“威武”低吼,大堂静了下来。

“带证人。”刘骁越俎代庖,从签筒里拿了一支签子丢在地上,这是跟戏曲里学的动作,潇洒的很。

很快就有两个人被带到堂上,一个是看教堂的教民,一个是本地无赖,两人已经皮开肉绽,想必是吃过一顿水火棍了。

“知州大人来吧。”刘骁坐回原位。

袁耀开始审案,原来是武某唆使的无赖买通看教堂的人,昨夜从新坟里挖出尸体来掏心挖肺制造伪证来告教堂,这一切都在官府的掌控之,之所以没有当场拿人,就是想抓住主谋。

案犯供认不讳,案子告破,袁耀按律处置了相关人等,但围观人群却不满意了,他们才不管什么事实真相,这一定是官府偏袒教堂。

刘骁一声令下,军队出动,将路德夫妇抓到了公堂上,这下百姓们开心了,七嘴舌,堪比过年。

路德夫妇依旧镇定自若,他们相信这个会说英语的满族将军是接触过明的人,更相信明的炮舰在大沽口的威力。

刘骁用英语说道:“你们本没有错,错的是不该在这个时代来到这个地方。”

然后用京师官话宣布,判处这两个人死刑,立即执行。

不待百姓们回过味来,一群军人涌上来将路德夫妇五花大绑,推到州衙门口乱枪击毙,装进棺材拉走。

这一番骚操作下来,袁耀的脸都吓白了,军门办事太雷厉风行了,洋人说杀就杀啊,上面怪罪下来,这到底算谁的。

外面火光熊熊,是教堂被点燃了,这也是军门的主意。

商州百姓可开心了,一口一个青天大老爷的喊着,大老爷和军门帮他们完成了多年的夙愿,只有那些教民脸色灰白,以后可没他们的好日子过了。

“军门,这……”袁耀哭丧着脸,三千两银子就买了个这样的结果,太坑人了吧。

刘骁笑道:“假的,子弹没装弹头,路德夫妇被装进棺材送出城去,烧掉教堂是断了他们的退路,银子我给他们做路费,你放心,他二人现在想的是找公使馆告状,不是来找你的麻烦。”

袁耀说:“那还不是一样,找到德国公使,公使再找总理衙门,最后还是怪在下官头上。”

刘骁说:“最近政局动荡,德国公使也会死于非命,等太后向十一国宣战后,你会果断杀了洋人受到嘉奖,等国联军打进来秋后算账,你又会因为没杀洋人受到嘉奖,三千两花的绝对值了。”

袁耀说:“下官糊涂了。”

刘骁说:“大清本来还有十一年寿命,我一来,兴许是续命,兴许是提前终结,总之跟着我干,保你官居一品。”

这话说的大逆不道,但却深得人心,,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国家的去向更加迷茫,老百姓活的浑浑噩噩,国家顶层得过且过,像袁耀这样的层官员最迷茫,变法行不通,革命更不行,到底该向何处去呢,这时候国家最需要的就是一个铁腕人物,最好是像赵匡胤那样执掌兵权的大将,才能力挽狂澜。

袁耀安排师爷将本次事件处理始末写成公,呈交商洛道之前先让刘骁过目,刘骁拿起笔来改了许多,把关于自己的全都划掉了。

“本帅岂能与你争功,功劳都是地方上的,和军队无关。”刘骁说,“袁大人把粮草安排好就行了。”

商州城外正在建设军营,一万多人驻扎的营房两天两夜就造起来了,这是多年行军打仗的部队具备的基本素质,但在商州百姓眼里就不一般了,本地也有绿营兵,平时在家摆摊做点小买卖,一个月点一次卯,不会骑马,不会拉弓射箭,更不会放抬枪,唯一的作用就是穿上号衣拿一把锈迹斑斑的牛尾刀吓唬老百姓。

而这支客军的素养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不扰民,不劫掠,每天就知道操练,偶尔伙头军去集上采购也是拿真金白银买肉菜。

一个偶然的机会,某伙头军去集上割猪肉时,跑得浑身发热,随手摘下了军帽,露出了道士一般的发髻。

集上的人都惊呆了,这是大明发型啊。

清军入关后,留发不留头,所有汉人都被迫留起了金钱鼠尾极其丑陋的满族发型,也必须抛弃自古以来的右衽服装,改穿满族的马褂,时至今日,清初的排斥反抗已经消弭于无形,老百姓对于留辫子习以为常,再看到陌生的发髻,他们不禁浮想联翩。

这到底是一支什么军队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