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现言 > 重生从小作坊开始 > 第十九章 设计超前十几年的机器

重生从小作坊开始 第十九章 设计超前十几年的机器

作者:东方大法师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2-03-14 08:01:41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第二天杨晓鹏就从昆山赶了回来,闫俊接上他,没让他回家就去了鲁省山县。

先参观了一下人家的粉条加工厂,重点是设备。又去了做设备的小厂子,幸亏这次老板没在,就他儿子一人在家,仔细地看看,闫俊还偷偷地拍了照片。

回到乌山镇,去了一家加工零件的门店,他们这有几台机床准备卖掉,闫俊让杨晓鹏瞅瞅,能用上不。

回到家,直接上楼开会,两个人开始琢磨,从哪一步做起。

闫俊准备前期投五万,加场地,占六成,杨晓鹏占3成,另一成招工人,奖金什么的。

这半年,一个月给杨晓鹏再开3000,以后再算。

杨晓鹏也没意见,他心里很感动自己哥们对他的好:“大丑,你觉得咱们能做好吗?”

“放心吧,肯定行,不行也就浪费你一年时间!”

两人开始讨论先做什么设备,从哪地方入手。闫俊突然一拍大腿,咋把老爸给忘了呢,技术指导,用户体验,老爸都可以啊!

不一会儿,闫大海和田兰琴一块上来了,都认识,接着开会。

其实闫大海挺支持闫俊的想法的,毕竟设备更新换代需要的钱也挺多的,儿子有这想法也是不错。

闫大海讲述了现在粉条设备的运行,和鲁省山县所造出的更先进一点的设备,进行了对比。

闫俊也凭着记忆画出了比山县还先进的设备草图。

幸亏大学学的机械制图还没忘记,前世自己也干过几年机械加工。画出的图杨晓鹏一看就懂,他仔细地看了好久,点点头可以做出来,就是他现在焊接技术不是很好,还得找个专业的师傅。

然后闫俊拿着图给闫大海讲解这套设备怎么运行,首先它从热水锅里用铁管引流开水直接到搅面粉的大缸里,这样就省去了人工去大铁锅取开水。

然后设备全部用不锈钢焊接,分成三个大缸,底下用螺旋转动的方式流通搅拌的红薯粉。

第一个大缸用来搅拌,直接用吸尘器的方式吸入干红薯粉,加热水搅拌,搅拌好了以后开闸把面团旋转进到第二个大缸里,一直旋转着面团就会滚动,会更加有弹性。

最后一个大缸就是可以直接使用的面团了。

整个机器就是比之前的省力省时间,你们想想,一天几千斤的红薯粉要手动搬到一米高的地方,经年累月,多坏身体!

其实它的最大卖点就是搅面粉快,快一倍,这样每天的产量就可以加大一倍了。

人家都是每天**千斤的,甚至上万斤,你家还是一天五千斤,少挣了多少钱。要是你,你会不会换这套设备。

闫王庄更新设备大概都是5年左右换新,这可是提前了十几年面世的设备了。

闫大海不住地点头,最后肯定地说:“这套设备确实不错,省时省力的,要是有这套设备,最起码我腰间盘突出不会这么严重。”他又仔细看看:“小俊,晓鹏,你俩准备定价多少?”

“这个,我们连原料多少钱还不知道的,应该不贵,就是两个电机值钱,其他的全用不锈钢材,设备总长还不到2米的。”

田兰琴一直笑呵呵地看着儿子,没想到儿子这次回来变化这么大,本事也变大了,本来还担心他没有莹莹有本事的,现在看来,自己儿子也不差。

谈论好了红薯粉加工的设备,闫俊又提起了刚出锅的粉条拉拢设备。

以前的都是粉条刚出锅,用人来把煮熟的粉条拉到流水里面,再拢到一起,闫俊提出的设备就是替代这个人工。

这下子田兰琴就坐不住了,这可是她的老本行了,以前家里生产粉条这个工位都是她干的,很讲究技术和经验,也是最累的一个活了。

闫俊还是凭着记忆画出了草图,这个设备有点复杂,不全面,这时候还是得专业的来,杨晓鹏和闫大海谈论了很久,最终定下来,觉得可行。

但是这设备用料讲究,毕竟在流水中工作,大部分材料得是镀铜的,估计价格不低。

就这样先定下来两套设备了,众人以为没了,结果闫俊又画出了一副草图。

这是用来捆粉条用的小机器,闫俊讲述了一下功能,闫大海和田兰琴非常的感兴趣。

要知道等粉条晒干了开始算,一万斤粉条,六个工人,一直到把货拉到家里,得用两个多小时,最耗时耗力耗功夫的就是捆粉条了。

捆粉条得两腿夹住,双手使劲拉绳子,一个过程一分多钟,时间长了腰疼地站不起来。

特别是夏天,天气最热的时候收粉条,都是下午一两点钟粉条晒干了,那滋味,那汗水流的,中暑都是小意思。

反正闫俊就怕干这个活,真的是挺累的!

主要还是腰疼的很!

“儿子,这个小东西赶紧造出来,有了它能省不少功夫。”闫大海两口子现在对这张草图满意极了。

闫俊把思路和杨晓鹏一说,关键点在哪,最主要的地方,毕竟不是很复杂的东西,学机械的一听就懂了。

杨晓鹏说,这个小机器,这些原料镇上应该就有,买个电焊机和砂轮机,还有工具剪,现在就可以做出来。

闫俊一听,那还等啥,挣钱还不得赶紧。

直接开车去镇上买了材料,电焊啥的闫俊以前真没干过,想现学,杨晓鹏极其反对,说想抢他饭碗。

算了,这工作你来。

杨晓鹏按着重新画好的草图,对比了闫大海和田兰琴身高,选择了合适的尺寸,又切又焊,又磨又敲的。

虽说看着简单,弄出第一台也用去了一个小时。

赶紧拿出来带着竹竿的粉条试一试,还别说,挺好用。考虑到晒场是没硬化的土地,又跑到地里试试。

真方便,平常累死累活地捆粉条加上抽竹竿得三分钟,现在半分钟搞定,还一点不累,不弯腰。

闫大海是爱不释手,只夸这个是个好东西。

直接要从闫俊这里订五个,也没问多少钱。

关键是闫俊和杨晓鹏也没定好价格的,材料不贵,都是铁,加起来不超过3斤。

算了算,这一个小机器,成本也就几十块钱,人工什么的不算。要是量大,还能再少一点,还有一些配件可以找厂子订做,这样买回来就可以直接组装了。

接下来就是定价了。

杨晓鹏没主意,让闫俊自己决定,闫俊还是把闫大海找了过来,最终决定闫王庄的一个捆粉条用的机器卖200,外面的卖350。

不贵也不便宜,毕竟技术成本就不高,先占市场,卖出去一个是一套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