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玄幻 > 诸天旅行从地下交通站开始 > 第二百五十四章 遭雷劈

诸天旅行从地下交通站开始 第二百五十四章 遭雷劈

作者:十六太保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2-11-04 23:19:2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李煜忽悠朱棣的话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一来,朱棣有言在先;二则,还是因为太过羞愧。

且顺其自然吧!

四月,皇帝下旨,正式迁都顺天府,改应天府为南京,改北平顺天府为京师,但在南京仍设六部等中央机构,称南京某部,以南京为留都。

满朝文武勋贵也浩浩荡荡的开始搬迁,尽管太子爷心里很不乐意住到北方,但最终还是携家带口上了船。

北京皇宫,彷南京皇宫而建,除了面积略小一些,其余建筑格局与南京皇宫别无二致。

朱高炽骂骂咧咧的住进了东宫太子府,也既是春和宫,不过,李煜的宅子,青宫,却是没有了。

青宫那是在南京燕王别院的基础上改建的,北京原先确实有个燕王府,也确实还在。

燕王府,乃是朱棣当燕王时期的王宫,为了省钱,乃是占据了前元的隆福宫,即前元的太子府,现在已经被改成了西宫,成为皇宫的一部分了。

李煜只能携带妻妾搬回了太子府。

五月,明军誓师北征。

永乐大帝亲自统领两万三千营骑兵,三万神机营将士,并征伐徭役三万,浩浩荡荡,沿着水泥路深入草原。

有了平坦的水泥路的保障,运送粮草的民夫自然便少了,更是节约损耗。

阿鲁台不敢轻慢,这些年与明军多次较量,他早已深知明军的实力。

那神机营的火器,不是人力所能力敌的!

莫说是三万神机营,就是三千,只要后勤能保障,也足以给现在苟延残喘的鞑靼以致命的打击了。

阿鲁台一边联系兀良哈共同御敌,另一边,实则已经做好了带领部落之中牧民再次迁徙的准备。

这次是彻底迁徙!

不再是暂时逃遁至漠北,休养生息后再回到漠南。而是率领鞑靼部西进,离开草原,迁徙到西域以西,祖先曾经征服过的那边欧罗巴沃土。

虽然其中有帖木儿帝国横亘在其中,但阿鲁台也不惧。

而兀良哈三卫首领脱鲁忽察尔也不是瞎的。

阿鲁台意图联合共同抗明的同时,私底下却提前开始转移牧民,这小心思脱鲁忽察尔自然看得懂。

脱鲁忽察尔虽然是兀良哈的共主,但兀良哈三卫也不是他自己说了算的,他能指挥的,也仅仅是自己麾下的朵颜部,泰宁、福余二部,一直是听调不听宣的。

脱鲁忽察尔老了,生于前元至正年间的他今年已经年近七旬了,年轻时野心勃勃,带领族人投靠大明,后又在靖难之役时果断接受如今的永乐皇帝的雇佣。

可惜,雇佣兵遇上了骗子,朵颜三卫帮燕王打了仗,确实捞到了不少金银财宝,也开放了互市,可原本说好的大宁,却一直拖着不给。

后来大宁开始修路,成为明军统合草原的前哨站,明朝皇帝便全然不当有曾经的许诺了。

脱鲁忽察尔也很无奈,大明仗着国力强大当老赖,他能怎么办?大明的触角随着水泥路慢慢扎根草原,挤占兀良哈三卫的生存空间,三卫一点点被打压……

脱鲁忽察尔也好,阿札施里、海撒男答奚也罢,早已经没有年轻时的雄心壮志了。

明军势大,部族没有出路,那边纵情享乐吧!

不过,他阿鲁台想玩弄诡计,想让兀良哈三卫给他鞑靼当炮灰,掩护他鞑靼部迁徙,却也是休想!

脱鲁忽察尔一边答应阿鲁台的使者双方联合抗明一事,并许诺兀良哈三卫倾巢而出,出兵两万,另一面,却悄悄派遣了两路使者,一路前往顺天府,另一路,前往永乐皇帝的大营。

七月初,因为保护牧民迁徙,阿鲁台所部与前来支援的两万兀良哈大军被三千营骑兵堵截在肯特山一处山谷中,随后神机营迅速赶至战场。

战起,脱鲁忽察尔忽然临阵倒戈,迅速击破阿鲁台后军,并堵截鞑靼牧民;明军抓住战机,发动进攻,经过两刻钟的酣战,鞑靼部最后的万余控弦之士被尽数覆灭在此处战场之中:小半被弹丸打翻,大半在见识到大势已去的阿鲁台的带领下,下马跪地向明军请降。

朱棣对阿鲁台好生安慰,依旧命他为和宁王,安排其入京居住。

至于阿鲁台拥立的傀儡阿岱汗,大明从未承认他的地位,阿鲁台投降后很懂事,阿岱汗为了不损伤祖先荣耀,“挥刀自刎”了。

此战之后,草原形势豁然开朗。

瓦剌被灭,马哈木被生擒,答里巴汗与马哈木幼孙伯颜早在几年前便率领瓦剌残余势力一路西迁,或许将来可能会化身上帝之鞭;鞑靼此战后灭亡,阿鲁台投降,阿岱汗死于战场。

漠南漠北,再也没有大的反抗势力,只余下那些一盘散沙的小部族,以后也将会慢慢同化掉。

但蒙古三部,兀良哈三卫还盘踞在大宁东北方向。

七月底,明军还朝途中,特意绕行兀良哈三卫领地,脱鲁忽察尔盛情款待,明军在此地举行了盛大阅兵。

阅兵过后,脱鲁忽察尔、阿札施里和海撒男答奚达成共识,联名上表请求内附,永乐大帝再三推拒之后,“迫不得已,勉强”答应下来,脱鲁忽察尔、阿札施里和海撒男答奚及三卫中贵族头人皆获赏赐大量金银,敕封世袭官职后,迁居长城之内,江南繁华之地。

而兀良哈三卫的牧民,则按照大明的政策,打散,收编,划分草场,分配牛羊……

自商周时期的北狄西戎,至后来的匈奴、东胡、鲜卑、突厥……以至于契丹、女真、蒙古,困扰中原民族三千年的北方边患,在太祖屡次北伐削弱北元的基础上,被永乐大帝凭借强横武力,终于彻底征服,大明疆域直抵北海,与奴儿干都司连成一片。

再往北……太冷了,去不得!

而就在六月底,就在朱棣率领明军像撵兔子一样撵的阿鲁台满草原逃窜的时候,在东方的日出之国,倭国本州岛,也迎来了一场开始改变倭国国运的战争。

倭国此时的的天皇乃是称光天皇,但上有后小松上皇,下有室町幕府的第四位将军足利义持把持朝政,外有南北长合并不久之后,因不满足利义满罔顾诺言,逃出京都,再次在吉野山区建立南朝的后龟山天皇,此时的倭国国内形势,堪称动荡。

此时大明领着朝鲜、琉球两个小弟也来此凑热闹。

大军乘着季风,绕过倭国本岛,在出云登陆,一日之内,尽败此地大名,三日后占据石见银山,此地的守护大名山名家望风而逃。

明军守护银山不出,朝鲜大军则倾巢而出,扫荡周边地区,兵锋直指京都。

朝鲜乃是倭国的死仇,在敌人的徒弟上,指望朝鲜大军遵纪守法那是不可能的,抢劫放火不过小儿科,劫掠之中但遇抵抗,动辄屠城。

室町幕府一日三惊,在后小松上皇的号召下,周围各大名麾下的军队,外加幕府军队,共同组成讨逆大军,西征侵略者。

张辅与郑和站在山顶上,表情轻松的观赏着山下正在发生的战争,或者也可以称其为屠杀。

以使用火枪的神机营对阵使用冷兵器的军队,就够欺负人的了,何况此时的倭**队,称其为使用冷兵器,都有些言过其实了。

那些大名、武士等,使用的确实是铁制兵器,可那更多的“足轻”,拿的那是什么?

弓箭,箭头都是竹制的,竹枪,锄头……

打起来也完全没有阵型可言,乌泱泱的往上冲,在火枪弹丸的打击下再乌泱泱的溃逃。

其与农夫有何区别?

张辅笑了笑,从怀中取出一封蜡封好的信来,撕开,抽出里面的一张临行前太孙私下里授予的命令查看起来。

太孙殿下有言,站稳脚跟后才能查看命令,且此令只限于他与郑和知晓。

张辅一向谨慎,此时却也觉得,打完这一仗,无论如何都能算得上站稳脚跟了吧?

张辅展开信纸,信纸上至写了两句话,却令张辅苦笑连连。

“太孙殿下真是,真是……唉!”

张辅苦笑着把密令递给郑和:“你自己看吧。”

郑和疑惑间接过信纸,凝神一看,不禁大惊失色。

却见上面写着两句话,却杀气腾腾。

“所俘倭国之民,男子五十以下尽数阉割,贬入奴籍,女子二十以下貌美者尽数船运至大明,余者至五十岁止,为奴婢;勿复议,此令阅后即焚。”

郑和同样苦笑的摇摇头,至于那些五十岁以上的会是什么下场,太孙殿下没说,但他已经猜到了。

明军,不养闲人呐!太孙殿下,好狠!

“这倭国怎么惹着殿下了?此乃是亡国灭种的绝户计啊!唉!”张辅长叹口气,悠悠说道:“我若行此绝户计,有伤天和,怕是要祸及子孙啊!”

说吧,张辅也不复言语,只是用饱含深意的眼神瞧着郑和。

郑和顿时便看懂了,也听懂了!心中不禁大骂:你娘!

还有伤天和?你在交趾干的那遭烂事,早就把天和伤了八百遭了!还怕祸及子孙?还推到咱家身上?让咱家去干这腌臜事?咱家就不怕祸及……是,咱家是不怕,咱家本来就断子绝孙了!

想到这里,郑和更气了。

这虽是事实,可你如此说,你这跟指着和尚骂秃驴有何区别!?

郑和刚要发作,却忽然想起临行前太孙殿下与自己私下说过的一句话来。

“前宋有童贯以太监之身封王者,此乃乱政,我大明不可效彷,但封侯封伯,过继个后代世袭罔替,却也未尝不可。”

郑和浑身一震,再结合今日太孙密令,顿时明白过来。

他屡下西洋,奉公节俭,那些与太监沾边的坏毛病他一样没有,为的不就是留名青史嘛!

太孙话都说明了,办好这件事,哪怕封个伯爷,以后过继个嗣子,与国同休啊!

至于什么祸及子孙,郑和从来不信这一套。

咱家下西洋,灭掉的不服王化的小国还少了?

想到此处,郑和挥手招来身后的俩小崽子。

“去,传咱家的命令,把船队中懂得阉……”

永乐十九年八月,永乐大帝率军抵京,太子、太孙携文武勋贵出城门十里迎接。

灭掉了北边边患,也把京师迁到了住惯了的北平,开疆扩土,天下繁荣,永乐大典也修筑完成,可谓文治武功看,朱棣回顾一生,自觉达成了亘古未有之伟业,整个人走路都轻飘飘的,皇宫之内,许多宫女太监也沾了光,莫名其妙的便受了几次赏钱。

可惜,人狂必有祸,老爷子没得瑟几天,便遭雷噼了!

字面意思,真·遭雷噼!

永乐十九年八月十七,刚过完中秋节,天空中细雨绵绵,朱棣难得举行一次朝会。

朝会之时,天空中忽然响起阵阵雷声。

这可是在秋天,秋天打雷,本就难得一见!

还没等君臣众人反应过来,几道闪电自天空中噼下,众人只觉头顶炸响,有火光熊熊燃起,执勤的锦衣亲军急匆匆的护着朱棣和群臣逃出了奉天殿。

等出来之后才发现,原来不仅仅是奉天殿,就连奉天殿后面的华盖、谨身两座正殿也遭了雷噼,同样燃起了熊熊大火。

火势太大,三大殿顷刻间焚毁过半,朱棣阴沉着脸回了后宫。

至于三大殿,只有工部负责重建。

但没几日,北京城中突然出现几则流言。

有说皇帝陛下对待建文一脉太过心狠,懿文太子震怒的;有说皇帝迁都,抛弃太祖孤身住在南京,太祖不喜才降下惩罚的;有说皇帝废黜建文年号,引得天威震怒的;还有说此乃上天示警,永乐朝天定不过二十年,只有尽快传位子嗣,才得以安天心。

有东厂和锦衣卫在,这些流言很快便传到了朱棣耳朵里。

对于前面那些流言,朱棣权当放屁,可最后一条流言。

朱棣看完了两大情报机构分别上奏的流言奏本,轻轻冷哼一声。

“传朕口谕,命太孙接替太子监国,太子身体不好,最近就不要抛头露面了,待在春和宫好生将养。”

一刻钟后,正要出门的太子爷遇上前来宣旨的小鼻涕,一脸懵逼的听完了老爷子的口谕,待小鼻涕走后,太子爷郁闷的一屁股坐在藤椅上。

“我我我……我没犯事儿啊?你爷爷这是又发癔症了?我最近可什么错都没犯啊!私底下也没干什么事啊?”

李煜立在一旁,笑而不语。

老爹没做,可不代表自己没做,老爹不过是遭了无妄之灾罢了。

不过,根据史料记载,三大殿被雷噼也不是一两次,所以这流言嘛,老爷子总会习惯,或者相信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