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世上还有这种东西?”徐总镖头大感惊奇。
陆铁匠和徐青阳也对所谓的玻璃好奇不已。
谢湛笑道:“现在还没有,但以后就有了。这东西做起来也不需要投入多少银钱,我们可以先试试能不能做出来。”
徐总镖头大感兴趣,“具体怎么做?”
“我想找个地方先建个窑子,找个会烧琉璃的匠人买下来,先烧烧试试,如果成功了,咱们让人带着成品进京,我本来打算找个可靠的人开作坊卖玻璃,但徐叔提起公孙喆,盐的事,如果公孙喆办好了,咱们不妨把玻璃的买卖和他一起做。”
徐青阳沉吟着,道:“四郎考虑的很周到,咱们虽然没见过玻璃什么样,但如果能做出来,一定能赚得盆满钵满。这么大的利润,在咱们手里,迟早有人明抢暗夺,咱们保不住。如果和公孙喆合作,有老王爷的势力保护,还有国公爷照应,就好办多了。”
徐总镖头也点头,“不错,先看看盐的事那小子能不能办好,能办好了,咱们就带他发这笔大财。”
“窑就建镖局里面算了,反正镖局够大,咱们就试试,也不用建造太大的窑。别的不敢说,镖局的人都是跟着我几十年的老人,靠得住,绝对不会把消息泄露出去。”
谢湛笑道:“行,那就建镖局。事不宜迟,还得麻烦青阳哥这几天把匠人先买好,然后看看窑该怎么建。玻璃做出来,就能进京了。”
“好。”徐青阳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
徐总镖头道:“老陆,你房子找好了吗?”
陆铁匠道:“我在杏花巷附近已经找好了宅子,这几日把打铁的家伙什都买全了,再招个小徒弟,就行了。”
谢湛道:“陆叔,其实不用麻烦的,我那边也没什么事。”
陆铁匠和徐总镖头一起反对,“不行!”
徐总镖头道:“还跟以前一样,老陆离你近点,有什么事也方便照应。”
谢湛知道多说无用,也就不再反驳。
说完这件事,徐总镖头说起徐青安那边的事情,“青安那边有消息来了。”
谢湛问:“可有进展,流民都带出去了吗?”
徐青阳摇头,“遇到点麻烦,前日青安让那边的探马传来消息,那些流民集中训练的地方,和泾州王的私军离得很近,流民大量逃跑,那边的私军很块就会发现。青安只能放弃帮助流民逃跑,派人去联系阿牛兄弟,两人打算悄悄带朝廷的兵马,先把小舟山的私军,和青安发现的那处私军端了。”
谢湛点头,“青安哥做的很好,先剪掉泾州王两处势力,再打起来就实力悬殊,也能避免伤亡过大。”
……
高氏领着家里女人们,终于把要用的被褥全都做出来了,分到各人的房间里。
一切到位,日子总算是安定下来。
他们搬到这里也有几日了,今后要在这里常住,左邻右舍得走动起来。
高氏打算领着家里小辈去邻居们家里拜访。
让谢五郎赶着马车,载着高氏亲自去街上买了几样点心,高氏带着徐氏和谢三有,用一上午时间拜访完两个邻居。
次日,左右两边的邻居就上门回拜来了。
顾玖对这种应酬的事情,是能躲多远躲多远的,她觉得大家虚头巴脑的你来我往,还不如练练针法呢。
前面第一进里,待客的正房这时候正热闹。
左边邻居家,正是杏花巷第一家,家主姓沈,在州学读书。父亲去世,和老娘还有弟弟一家,生活在一起。
今日是沈大郎的妻子姚氏,带着他们的独子沈喜宝,还有一个小丫鬟过来做客。
姚氏带着两色点心,还有一坛酒、一篮子桔子过来。双方寒暄完,刚刚坐下,谢五郎就领着个婆子进来了。
高氏和徐氏迎上去,笑道:“贵府真是太多礼了,还劳你跑一趟。”
右边邻居家,高氏昨日拜访的时候,都没见到当家的太太,是个姓张的管事婆子出面接待的,态度看似客气,却透着轻慢。
高氏是个豁达的人,人家看不起他们小门小户,她也只是尽了礼数,以后见面点个头就是了。
今日上门回访的,还是昨日接待那个姓张的管事婆子。
拿了一匹细麻布,还有一包茶叶。
管事婆子一路走,一路不着痕迹打量院里的布置,一边还笑着寒暄:“我们太太说,远亲不如近邻,您是个讲究人,咱们不能失了礼数,这些都是些不值钱的,您别嫌弃。”
徐氏迎上来,接过礼物,客套了一句:“让你们太太费心了,快里面请坐。”
转手把礼物交给谢五郎,示意他把拿走。
“我就不进去了,您家里还有客,就不多打扰了,我家太太说了,等忙过这阵子,再来府上拜访。”
管事婆子说着,连屋都不进,就要离开。
高氏和徐氏都不是愿意热脸贴人家冷屁股的人,徐氏就笑着道:“张妈妈管着一大摊子事呢,我们也不敢耽误张妈妈的事,我送送你。”
徐氏把管事婆子送出门,目送着她往隔壁走,摇摇头嘴角扯出一抹淡笑,转身掩上门回去了。
姚氏的儿子沈喜宝约莫六七岁,正是上蹿下跳,不安生的年纪,在姚氏身后乖乖站了这么一小会儿,就安生不下去了。
高氏和隔壁管事婆子说话的时候,就一会儿拽一下他娘的头发,一会儿踮着脚蹦跶两下。
高氏回头看到他这样子,就笑了,跟姚氏道:“我家的几个皮猴都在园子里玩,沈太太放心的话,让丫鬟带小公子去玩吧,小孩子听咱们大人说话,也怪闷的。”
姚氏还没开口,沈喜宝就拍着手,“好啊,好啊!”
姚氏瞪他一眼,回头吩咐小丫鬟:“小梅,带少爷去园子里玩吧。”
回头跟高氏道:“咱们能做邻居,可见缘分不浅,您可别叫他什么小公子,就叫他喜宝就成,您若不嫌弃,我就称呼您一声高伯母,您也别叫我什么太太,我娘家行三,您叫我姚三就成。”
姚三娘说话的语速比较快,神情爽朗,说话间透着爽利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