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徐忌扫视了一圈,目光在宣平帝和成峰脸上划过。
成峰不死心的为自己辩护:“这件事当年都已经说过,东宫外,有洛水流过,两岸水草丰茂,藏有蛇虫也说不定。”
徐忌并不搭理他的解释,自顾自说着,“何况东宫中伺候的太监宫女一大堆,还有东宫内率到处巡查,一条毒蛇跑进去居然没发现,东宫里的人难道都是死的?”
“自然不是!”陆铎接了一句,然后面向宣平帝,“当日是草民当值,夜半巡视,发现有一黑衣人潜进东宫,草民喝了一声,黑衣人立刻跳墙离开,草民就去追赶。哪知快追上去后,却遭到一群蒙面人的阻拦。领头那人虽然穿着一身夜行衣,但他行动间习惯先晃肩膀,与成大人平日的习惯一模一样。”
陆铎说着,看向成峰,“那会儿监察司尚未建立,成大人手中还没有得力的人手,所以只好亲自上阵了,是不是啊成大人?”
成峰哼一声:“血口喷人!”
陆铎不和他纠缠,“那些人想杀了草民,可惜功夫不行。草民担心东宫有变,不敢纠缠下去,等返回东宫,担心中了别人调虎离山之计,赶紧派人把东宫检查一遍,却没发现什么异常。那时太子已经歇下,就没敢轻扰。问了内侍,得知一切平安,才放下心来。”
“哪知到了天色蒙蒙亮,就传来太子被毒蛇咬了的消息。草民追悔莫及,猜想贼人调开草民之时,已有高手趁机潜入太子寝宫,把毒蛇放进里面。”
“当日因为草民护卫不力,所以事发后,和东宫内侍宫女全都被看管起来,等待问罪。当时大内总管杨直,还是掌戒令、纠察的宫正,负责审讯我等。哪知杨直趁人不备,悄悄警告草民,称草民家小都在他们手中,若敢胡言乱语,家小不保。”
宣平帝皱紧了眉头,他没料到其中还有这么多内幕,但事情已经过去多年,如今再翻出来,只会提醒他当年是多么的愚蠢。
他想阻止陆铎再说下去的,但看了看文武百官,再看看一直低眉垂眼,仿佛置身事外的严相,就犹豫了一下。
今日的事,绝对不止表面看来这么简单,他们苦心孤诣,闹这么大的阵仗,一定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宣平帝就顺着陆铎的话,问道:“你说这些可是真的?”
陆铎压抑着情绪,平静的道:“草民绝不敢欺瞒陛下,若有虚言,让草民地下的长子长女永世不得超生。”
拿已故的子女起誓,不可谓不重。
宣平帝立刻朝外喝道:“来人,带杨直过来!”
既然阻止不了,那就索性查清楚当年真相。
陆铎继续道:“草民和东宫侍从全被下了大理寺大狱,等待问罪。因为杨直的警告,草民没敢轻易说出当晚的事。即便这样,在大理寺关押期间,草民仍旧数次遇险。饭菜被下过毒,狱卒突然偷袭,还有一次,被一名黑衣蒙面人刺杀。”
徐忌讽刺的笑一下,“大理寺大狱,天牢重地,跟个筛子也差不多。可惜当年任大理寺卿的杜老头子早死了,不然可得问问他,真的是一座监狱都管理不好,还是故意纵容某些人。”
陆铎继续道:“所幸草民功夫还行,人还警醒,总算保住了小命。过了几日,徐大将军去监牢审问我等,草民才有机会将那晚的事告诉徐大将军,并拜托他救出家小。”
陆铎讲到这里,徐忌讽刺的道:“就算证据确凿又怎样?该不信的人还是不信,该死的人还是死了。可惜我们家老头胆小,降个爵就被吓怕了,说什么人已经没了,再查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不让再追查下去。“
“但我不能不管老陆,等我好不容易找到他家人,看守他们的贼人见势不妙,提刀就杀人,我虽然赶紧去救,也只救下了三岁大的幼子,因为他被母亲死死护在身下,才得已保命。”
“事情已经过去了二十年还多,要说我们查到了什么确切的证据,能证明就是成昭媛、成峰这对兄妹使坏,也不太可能,该被灭的口,也早已经投胎了。所幸人还没死绝,审一审,也就知道真相了。”
这时外面有人禀报:“启禀皇上,杨直不在宫中,听小太监说,他收拾了东西匆匆走了。”
杨直是大内总管,太极殿发生这么大的事,他不可能不知道。今日成峰在劫难逃,他肯定心里明镜似的,这会儿匆匆走了,不是逃跑是什么?
宣平帝大怒,杨直这是不打自招,“找!给朕找出来,挖地三尺也要给朕找出来!吕奇!”
吕奇急忙往前一站,“臣在。“
“你亲自去,封锁九门,把杨直给朕找出来,把杨家人全给朕抓起来!”
“是!”
吕奇大踏步往外走,走到门口,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一眼。热闹还没看完呢,可惜了。
此刻的宫城之外,人们指着登闻鼓,“又来了,又来了!这是今日第四个了吧?”
“好美的妇人,这是要告谁?”
人们议论声中,美妇人拿起双槌,通通的敲起来。
“啊,你看那边,是不是大长公主?”
“还有武阳王!”
“今日到底是怎么了,大长公主和武阳王也到了?”
鼓声中,大长公主和武阳王一起下轿,彼此点点头,往宫门走去。
提前去通传的侍卫刚好出来,迎着敲鼓的妇人和大长公主、武阳王,一起进了宫门。
到了太极殿前,大长公主道:“锦娘,你先进去吧。”
石锦书点点头,并不谦让,当先走进大殿。
成峰倏然回头,看到石锦书,一张脸登时如同死灰。
他最担心的事还是来了,他就知道当日那贱人一逃,他的计划就得搁置,可是谁知道那日朝堂之上,那些朝臣们抽什么疯,突然就提起过继的事,然后还那么快就商议好。
想到这里,突然想起当日严相的态度,严相当日半点都没反对,原来在这里等着他呢!严相是怕他反对了,百官跟风,所以干脆一言不发。
真是挖了好大一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