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文明破晓 > 第161章 工业国的战争(一)

文明破晓 第161章 工业国的战争(一)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8-24 02:42:33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最初的时候美国并没有想全面进入阿富汗,而是想通过特种部队以及猛烈的轰炸解决塔利班,之后扶持阿富汗其他武装夺取阿富汗政权。

然而俄国立刻表示,愿意提供中亚的军事基地给美国使用。中国也表示愿意让巴基斯坦提供陆路通道。眼见这两个大国如此支持,美国决策层的思路活络起来。阿富汗有着绝佳的地理位置,而塔利班又不堪一击。如果美国能把阿富汗建设成它的一个据点,就在绝佳的战略位置打下一根楔子,同时威胁俄国的软腹部以及中国的西北。

最后美国决定干下去,全面入侵阿富汗。

必须得说,在中亚搞颜色革命,以及在中国西北投入极端势力方面,美国获得了以前他们无法做到的事情。也的确起了很好的成效。

但是入侵阿富汗20年后,美军灰头土脸的撤离,以前的种种布局化作流水。在之后的战略总结上,美**方气恼的表示,‘美国被其他大国们进行了战略误导’。

何锐觉得美**方说了实话,但是这等高级骗局就是这么使用的,而且有很大的风险。因为以2001年美国独步天下的实力,他有很大可能在阿富汗真的达成目标。这需要做出决定的上层承担起极大的判断压力。

很明显中俄两国都做出了相同的判断,并且在经过了20年的漫长时间后结出了硕果。何锐决定模仿这样经验的时候,军委同志们就很是担心。俄国现在如此虚弱,日本很有可能真的吞下海参崴,海参崴又是同志们认为必须拿回来的中国领土。

何锐只能向同志们公布了自己的安排,最晚2023年初对日本发动军事打击。听到这样的要求,连程若凡这个跳脱的家伙都不敢吭声了。

何锐却对这帮已经被沉重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的家伙们郑重的宣布,“最晚1923年初,对日打击必须开始。日本军队必然会全力反击,同志们看过日本政府的财政预算,他们很大可能维持25个师团的常备军,战时扩军到50个师团。由于我们没有海军,那时候会面对50-100万之间的日本军队。”

见同志们个个沉默,何锐觉得也不用解释为何要支持日本入侵海参崴。1918-1923年之间的海参崴就如21世纪初的阿富汗,目的是吸引日本的战略方向。日军再骄狂,也没有同时挑战中俄两国的力量与决心。

本着‘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的原则,俄国就先承担起吸引日本的重担吧。何锐非常信赖列宁同志与斯大林同志的战略判断能力,一旦中国对日本发动军事打击,想来这两位战略家立刻就能理解何锐之前所作所为的目的。

而且越是优秀的战略家越具备审时度势的实力,如果何锐达成了战略目的,两位联共历史中最优秀的战略家绝不会选择与东北为敌,中俄两国的友好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至于眼前的三井康木,何锐完全不在意。三井康木不过是个商人,是个资本家而已。以三井康木的见识远见,他大概能判断出何锐支持日本入侵海参崴的目的并非单纯的是赚一笔,而是祸水北引。

三井康木应该能理解,中日必有一战。但是知道了又能如何,三井康木除了做资本家该做的事情之外什么都做不了。日本是一个拥有了工业的封建国家,在日本掌权的依旧是旧贵族。何锐很清楚,三井康木也很清楚,三井家会影响日本政策,却永远都没办法决定日本命运。

带着这样轻松的心情结束了会面,何锐连越飞的事情都完全抛诸脑后。军委委员们此时已经开了三天会,也该到了何锐再次参加会议的时候了。

一见到同志们,何锐当即后悔了。徐乘风有着帅气的国字脸,此时的他胡子拉碴,眼睛红红的,国字脸都差点变了‘目’字脸。

每一个年轻的同志看着都憔悴了不少,看上去最可怜的是程若凡。这家伙有着军人中不多见的清秀面孔,所以憔悴起来的时候格外令人心疼。

何锐当即劝道:“同志们,大家先回去休息一天。”

程若凡也胡子拉碴的,眼睛都肿了,他倔强的摇摇头,“不,还是请主席把你的安排向我们说清楚。”

其他年轻同志们也都是同样的态度,大家经历了几天的殚精竭智后却没取得什么结果,心中的不甘反倒更强烈起来。

何锐要过青年同志们搞出来的计划书翻看起来,纸页哗哗作响,何锐越翻越快。那速度让程若凡徐乘风等人都怀疑何锐到底真的在看么!

翻完最后一页,何锐拍了拍桌子,让大家都站起身,“四郎,你在卡车生产厂当军代表,我问你,战争开始之后,你觉得卡车厂需要多少军代表,才能确保被军队征用的卡车生产顺利进行?”

郑四郎一愣,他迟疑的回答道:“大概要……”

何锐打断了郑四郎的话,“不要大概,你自己对于卡车生产的流程了解了多少?”

郑四郎赶紧开始回忆卡车生产流程,他确信自己是认真研究过,并且熟记在心。然而几天没睡好,郑四郎只觉得脑子变得如同浆糊一样。如果何锐询问的是如何把骑兵投入战争的安排,郑四郎还觉得自己能够说出些门道,但是关于卡车生产的问题却真的没办法给与回答。

何锐让郑四郎坐下,转而问程若凡,“若凡,我们要在鸭绿江边阻挡日军救援关东州,你确定在哪里修建永久防御工事了么?如果修建的话,要在这几年中如何保密。”

程若凡张口结舌,他的确负责制定防御工作。但是程若凡考虑的是如何与日军野战,修建野战工事的安排也考虑了一些,却完全没有考虑过修建钢筋混凝土的永久工事。

何锐上前按住程若凡的肩头,让这个准备支支吾吾的家伙也坐下。然后转向了参谋长钟义府,“义府,你负责参谋工作,也学习了德国的总参谋部制度,那么战争需要几级动员,每一级动员都需要制定何种标准。随着战局的变化,各种标准要在什么局面下启动。你有没有去仔细研究统计局的东北人口数量以及人口性别比例,以及人口年龄结构比例。”

钟义府只是愣了片刻,果断答道:“报告主席,我没有从这个方向入手。”

说完,也不用何锐动手,钟义府已经乖乖自行坐回到位置上。

何锐微微一笑,转向了徐乘风,“你的工作方向应该是考虑到底该投入多少兵力,我相信你分析过日本的军队情报。不过你研究过日本政府财政预算么?我们不仅要知道和多少日军打,我们还要知道和日军打多久,战争的烈度会达到什么程度。甚至你要判断一下,日本在战争从开始到进入收官阶段,以日本的军火库存以及生产能力,加上日本可能的军火外购,他们能打多少炮弹。这个数量虽然不会准,但是算一下总是应该的。”

徐乘风本来眉头紧皱,听到这里,突然释然了,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欢喜的说道:“感谢主席,我明白了方向。”

何锐看向了胡秀山,“道路规划,你做了。人员运输和物资运输,你也做了。但是时间方案你做的一塌糊涂,是没有认真做?还是有其他考虑?”

胡秀山苦笑一下,“主席,我其实做的是部队调动所需要的运输,并没有考虑大动员的可能。”

何锐按了按精疲力竭的胡秀山肩头,让他坐下。这才转向了周胤善,“老周,你的参谋工作做的比较到位。但是没考虑如何模拟实战,我是说你并没有编成模拟日本师团级别的演习部队。是因为遇到了问题么?”

周胤善也坐了下来,“我没考虑。如果编成模拟日本师团的部队,得你亲自主持。”

“放心,这个我熟。”何锐笑道。说完,何锐命道:“现在我让大家回去休息,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

“都明白了!”同志们纷纷说道,只有程若凡没说话。何锐看过去,就见程若凡已经趴在桌子上,就这么片刻间已经睡着了。

周胤善叹道:“若凡这几天就没睡觉。”

叹息完,周胤善又说道:“我或许是看错了他,这孩子比我想的要坚强的多。”

何锐微微点头,却只是叫过警卫员,把程若凡架去旁边的休息室。程若凡是何锐非常喜欢的青年军人,这家伙的弱点并非才干灵气不足,而是因为知识体系不完备,所以格外的认死理。

与这时代其他青年军人的沉稳坚毅相比,程若凡这样的性格反倒更接近21世纪的年轻人,这也是何锐会格外喜欢程若凡的原因。

21世纪的年轻人看似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者经常突发奇想,或者受到挫折后吆喝躺平。但这都不是他们的本质,在何锐看来,21世纪青年们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得到与知识体系相配合的实践机会。

从知识角度,大家学习的内容完全足够。但是想边学习边实践,需要大量资源投入。这些资源的需求远大过学校能承担的极限。所以各个大学和其他学校除了把学生们关在学校里,不让他们出去胡闹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

想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兼具的学生,把他们关起来是绝对不够的。这就是中国面对的现状,想推动人民的全面进步,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资源。

何锐坚信,只要资源够,中国青年们绝对能称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一批人。就如程若凡这家伙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