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文明破晓 > 第17章 天津招人(一)

文明破晓 第17章 天津招人(一)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4-23 06:08:03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门房大爷早就看到了何锐这队人马直奔学校而来,等队伍停在门口,门房里的人不敢立刻出来,先在窗边往外看。

好在有人记性不错,认出了站在门口的何锐,便大着胆子走出来说道:“这不是何先生么?”

说话间,几个人从学校里出来,急匆匆赶到门口。为首的是个穿西装的年轻男子,正是国立北洋大学堂的校长赵天麟。

赵天麟校长是公派去美国留学的归国博士,学识过人,在京津地面很有名声,29岁就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北洋大学堂校长,可谓少年得志。这时得到门房回报,立即迎出校门,见来的人是何锐,远远就喊道:“何兄,你这么快就回来了。”

何锐也不拐弯抹角,“此次前来,是想请赵兄助我在天津地面上办些公务。”

赵天麟奇道,“在天津办理公务?愿闻其详?”

听何锐一五一十将此次出关的原因和目的讲完,方才打趣道:“原来如此,那便请何兄发下军令,赵某无有不从。”

“请赵兄借宿舍给我用几天。还想租贵校的油印室印刷一批东西。”

赵天麟点点头,:“区区小事,无妨,”他稍稍犹豫,”不过既然入校,还请何兄约束部下,遵守学校纪律。”

何锐知道这时代的军人名声‘非常一般’,便向赵天麟介绍了自己的部队,“和我在一起的青年军官刚毕业三天,不知赵兄对北洋军官学堂的纪律可有信心。”

听闻青年军官都是刚毕业的军校生,赵天麟放下心,“何兄,我这就安排。”

两个小时过去,在国立北洋大学堂的四层主楼办公室里,何锐谢道:“赵兄可是帮了我大忙。”

赵天麟也觉得事情有趣。几天前何锐回国第一站就是天津。两人短暂相见,何锐把两个装满了书籍资料的大箱子寄存在赵天麟这里,约定不久后来取。

现在何锐从北京跑回来,居然带了一支小军队来学校。好在此时学校放假,赵天麟把部队安排进国立北洋大学堂的宿舍住下。

好在何锐此人身份特殊,毕竟在赵天麟看来,何锐既是军人,却又更像是一名学者。当下便笑道:“上次与何兄匆匆一见,未能畅谈。此次何兄总不至于又急着走吧?”

国立北洋大学堂校长赵天麟知道有何锐此人,是一年前的事情。赵天麟自己毕业于国立北洋大学堂,去日本留学的同学归国的时候,带回了何锐写的日本版《地缘政治学》初版。把此书推荐给赵天麟。赵天麟留学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并不怎么懂日语。靠粗陋的翻译,读的十分不过瘾。

赵天麟写了封信,请外交部的人帮忙把信转交给何锐。很快,赵天麟就接到了一个大包,里面是何锐几本书的汉语版本手稿。

何锐不仅送来了手稿,还附送了印书的钱,请赵天麟把书印出来顺便再国内学界散发。赵天麟读完之后对何锐颇为欣赏,当即行动起来。这些书每一本都印了数百册,按照欧美习惯,向京津两地学校写信推荐,请国内大学的图书馆收藏,向青年学子推荐借阅。

各个大学也都给赵天麟个面子,收藏了何锐的这些著作。两人自此成了笔友,经常书信往来。

听赵天麟想交流,何锐郑重保证:“当与赵兄聊到尽兴。”

两人虽然当了一年笔友,却是第一次面对面的畅谈。从世界局势,到欧美的思想学术。赵天麟聊的畅快。聊完几个话题,赵天麟又问道:“何兄刚从日本回来,如何看国内的局面?”

“不知赵兄怎么看?”

“当下各地督军当政,横行不法。国家这么下去怎么能好。”

“赵兄所说的没错,中国此时已经政令不通,军令不畅。再这么下去,只会陷入分崩离析的局面。”

赵天麟叹息一声,“唉……何兄以为,若是在中国建立三权分立的制度,完备法律,可否能扭转当下的局面。”

何锐莞尔一笑,此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对欧美有些迷信,总是幻想照搬照抄一些条例制度,瞬间扭转政治局势,实现国富兵强的目的,当下笑着问道:“赵兄是哈佛法学博士,以赵兄看来,法律制度能在国家中起到什么作用?”

赵天麟微微一怔,倒不是问题深奥,而是太过简单,他并不认为何锐连基本的法律制度概念都不知道,便试探着问道,:“请何兄指教。”

“从政治经济角度来看,我们一般用法律或体制工具实现三个目的:其一,对国家社会财富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分配;其二,为全体国民提供基本的政府公共产品服务如国防、治安、医疗、教育等等;其三,为国家社会秩序运行所产生的成本进行摊派。”何锐严肃的说道:“所以它本身无所谓救国救民,它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赵天麟大为惊讶,这套理论与当前的法律界的公平正义理论认知颇有差异,但又很有见地,不禁追问道:“难道何兄以为,我们不应该制定一套法律制度,实现公平正义以及推动整个国家兴旺强盛吗?”

“谁的公平?谁的正义?”何锐一指窗外:“每天早晨,天津租界工部局会派人从街上收拾尸体,少则数十具,多则上百具,在上流社会看来,此事稀松平常;但在贫苦百姓看来,这可是个人吃人的世道。”

赵天麟颇为尴尬。

何锐笑道,“所以我说赵兄,既然谈法制,就得先谈是谁的法制;既然要谈救国,恐怕先要搞清楚救谁的国,若是连赵兄这样的志士都对天津的路倒尸熟视无睹、习以为常,这个国不救也罢。”

赵天麟怔怔地看着何锐半晌,脸色来回变幻,终于叹了口气,勉强说道:“那以何兄之见,当下的中国该如何是好?”

何锐此时平复了情绪,“办法自然有。中国所需要的法制当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目的,去除生产者身上的束缚。而为实现这个目的,则又必须优先解决生产资料重组与国防安全问题。”他指着窗外的那座教堂尖顶,“不清扫那些地主劣绅和买办,不打发我们的列强朋友走人,不论什么法律制度都是没用的。”

赵天麟有些犹豫,“难道没有更和平更宽松的办法吗?何兄,无论如何,暴力总是……总是……不好的吧?”

何锐微微一笑,这是当前中国知识分子的通病,“何某选择从军,就是因为如今的中国,有些事情已经无法用嘴、用笔来解决了,想来华盛顿、克伦威尔应该和我的想法一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