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文明破晓 > 第343章 北方之春(十三)

文明破晓 第343章 北方之春(十三)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01-05 07:11:23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自从北洋政权交替后,张锡銮觉得对北洋老兄弟们尽到了情谊,自此彻底无欲无求。不仅对段祺瑞、徐世昌无欲无求,甚至对何锐同样无欲无求。

段祺瑞自然知道这些,听张锡銮问的率直,也坦率的答道:“张老哥,兄弟此次是来求老哥的。何老弟最近公布了临时政府各部长名单,这帮年轻小子们就没有把我们北洋放在眼里,将官职都给了何老弟的人。不知张老哥可否知道。”

口口五六37四三陆七伍

张锡銮慢条斯理的问道:“不把北洋放在眼里?芝泉老弟,你这话里话外的意思,难道是说何老弟他们不是我们北洋的人么?”

段祺瑞一愣,当即发现自己的话不合适。连忙纠正,“张老哥说的是,兄弟我说了气话。不过这话并不是真的生了何老弟的气,而是那些丢了官的人,总想着还能走门路。张老哥在北洋一言九鼎,若是张老哥出面给兄弟们发话,想来兄弟们就知道这么做是白费功夫。”

听段祺瑞想让自己来当这坏人,张锡銮毫不客气的批评道:“芝泉老弟,我得先埋怨你。今年4月战局已经明朗之时,你若是将各地实权让给何老弟,以何老弟在东北的所为来看,那些兄弟定然要留用。之后不肖之辈会被换掉,可那些有上进心,品行能力尚可的北洋兄弟,何老弟也不会如现在这般弃之不顾。”

段祺瑞早就后悔了。何锐是一个非常守信的人,对皖系的承诺全部兑现。这让段祺瑞更加后悔。他完全没想到何锐居然真有实力把政府建到基层去,彻底打破了皇权不下县的传统国家治理格局。当京津与直隶所有乡村都建起村政府之后,老北洋兄弟们彻底懵了。

段祺瑞请求道:“张老哥,兄弟我已经知道错了。当下只想请张老哥再见北洋兄弟们一面,老哥只要发话,这些兄弟们也就死了心。”

张锡銮没有立刻拒绝。他很清楚这帮北洋兄弟们到底在折腾什么,更讶异于何锐的实力竟然到了这般地步。便是张锡銮,在确定竟然真有人建成在从中央到村的政府组织之前,也不敢贸然相信。

段祺瑞与北洋那帮人当然知道一个从京城到村落的政权意味着无比强大的力量,也很清楚建立这样的政权得有数量巨大的官员,并且为这些人付出巨大的俸禄成本。所以他们不认为何锐能做到。关于东北的说法,这帮北洋人物觉得是战争时期的一种宣传,用来吓唬敌人的。在非战争时代,何锐初来乍到,总得用些本地人,借助地头蛇的力量。却没想到何锐准备如此充分,靠着带来的大量人员建起空前的政府体系。

官职自有制度,一个萝卜一个坑。何锐的人把这些坑都给占满,就没有北洋人马的位置。北洋这帮人再不敢端着拿着,也肯委曲求全,也愿意从小官干起。只是当下局面,连当小官的机会都没有。

张锡銮并不想替这帮人出力,但是张锡銮也知道自己若是不出来拒绝,那帮还想当官的人们定然要前来烦自己。推托躲避肯定没什么用。即便这帮人不敢找张锡銮,也会拼命找张家的人。

不管外人怎么看,张锡銮觉得张家子孙不过是些普通人。与何锐的惊才绝艳相比,与何锐部下们坚忍不拔的性格相比,张家子弟远远不及。以如此普通的资质,好不容易赶上这改朝换代的机会,自当珍惜把握。普通人都难免会被别人影响,张锡銮也不想让子弟因为自身的软弱被那帮精通怕马溜须拉人下水的家伙给带到沟里。

讨论群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于是张锡銮答应了段祺瑞的请求,“段老弟,此时就由你安排一下。”

段祺瑞心中大定。他深知北洋这帮家伙绝不是能共患难之辈。此时段祺瑞已经无力再帮他们,这帮人中定然有人想靠着出卖段祺瑞捞取好处。段祺瑞想自保,就得在当下与这些人划清界限,省的被人拖下水都不知道。

至于该如何做,段祺瑞早就有了决定,“张老哥80大寿并未请什么客人。不如就在岁首前一日,摆酒请兄弟们。”

张锡銮点点头,“此事就请段老弟帮忙操办吧,不过段老弟决不能替愚兄出钱。若是段老弟不能答应,此事就算了。”

段祺瑞心中欢喜。他虽然觉得张锡銮应该为了解决麻烦而出面相助,心中还是不敢确定。听到张锡銮如此避嫌,便完全放下心。当即保证,“还请张老哥放心,兄弟绝不会让老哥为难。”

所谓岁首前一天,就是西历12月31日。距离当下还有7天,正好给段祺瑞时间操办。段祺瑞起身告辞,处理此事去了。

与段祺瑞拼命往外踹人不同,赵天麟正在想方设法邀请专家加入。与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见面后,两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进了曹云祥的办公室。曹云祥详细向赵天麟介绍了他想将清华学校办成一座现代化大学的目标与计划。

赵天麟绝不会嫌大学生少,此次前来的目的之一也是亲自听听曹云祥校长的计划。曹云祥是个明白人,见赵天麟对于清华学校继续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事情并不热情,便知道以何锐政府强硬的民族立场,绝不可能接受不平等条约。

便是废除条约很可能造成留学受阻,曹云祥也不触及。反倒是在介绍完清华大学建设计划后,再次恭贺赵天麟执掌科教文卫。

由于恭贺发自真心,曹云祥的眼睛亮晶晶的,“赵兄,自清末新政以来,终于有真正的学者出任教育部长,着实令人欣喜。看,外面这么多先生来来往往,都是想看赵兄一眼。”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赵天麟微微一笑,并没有说什么。曹云祥便继续赞道:“临时政府名单中的各位部长,博士4人,学士9人。不知赵兄以为我民国可否进入专家治国的时代?”

此言一出,外面立刻有了些动静。没有被完全关严的门被撞开,仿佛推到了葫芦架一样,好几位在门外偷听的年轻教师因为失去身体平衡,摔进门里。

偷听被发现,年轻教师们起身的时候神色都有些讪讪的。为首那位向赵天麟微微躬身,“赵校长,见笑了。”

其他青年教师,以及外面围观的教师们也向‘赵校长’问候。

听到这称呼,赵天麟已经确定,自己在京城学界心中是‘美国哈佛大学法学系博士,国立北洋大学堂校长,赵天麟’,乃是学界眼中的自己人。既然大家如此热情,赵天麟对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说道:“既然这么多朋友在,何不去会议室谈谈?”

曹云祥已经向赵天麟介绍了清华学校办大学的计划,见赵天麟也颇为赞许,自然很是期待。此时临近岁首,从岁首到新年乃是制定1924年财政预算的关键时期,只要清华学校兴办大学部的计划被纳入预算清单,事情就成了。此时让赵天麟与学校教师们见见面,若是能让赵天麟对教师们有好评,对于进入教育部预算分配清单颇为有利。自然乐于促成。

大礼堂借给了商务部部长莫里循,不多久,清华学校的教师与一部分优秀学生就到了小礼堂。教师以及学子们亲眼亲见到赵天麟博士,皆是情绪高昂。

等大家落座,立刻有青年学子起身提出了与曹云祥校长一样的问题,“赵博士您好,我是清华学校政治预科班的学生王造时。我有个问题,当今的政府已经进入专家治国的阶段了么?”

面对台下热情的目光,赵天麟坦率的答道:“当下政府并非专家治国,也不是议会制度。而是科学治国,民主制度。科学与专家并非一回事,议会与民主也非同一回事。”

听到这么精准的描述,清华学校的师生们目光更加明亮起来,大家屏息凝神听着赵天麟的发言。王造时忍不住大声问道:“请问区别何在?”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赵天麟站起身,先让王造时坐下,便解释起来,“科学与专家的分别,在于科学永久向前,专家们只是某个领域中,在某个阶段走在前面的人。科学研究永不停歇,百家争鸣,推陈出新。专家治国比起权力者治国的确先进了许多,但是比起科学治国,又难免狭隘了。”

听到这话,师生们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此时清华学校主要工作是为赴美留学提供预科教育,师生们并非赵天麟这样的学霸。便是如此,大家也都明白了赵天麟对于‘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重视态度。清华学校的师生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这样的学术环境无疑是他们所期待的。

赵天麟抬起头向下压了压,师生们赶紧停下鼓掌喝彩,按捺住激动的心情,等着赵天麟继续讲述。

“议会与民主同样不是一回事。任何组织制度都有适用范围,民主也是如此。古希腊的民主、法国的民主、美国的民主因为其各不相同的使用范围,产生了不同的议会。希腊是纳税公民制度,法国是国民为公民,美国更复杂些。但其都与中国的传统不同。中国的传统中,由于消除了贵族制度与宗教,倾向于所有人都是人的适用范围。在这样的制度下,中国的民主制度是基于所有中国人的民主。在这样的适用范围下,更需要科学治国与之配合。”

“是人人平等么?”有学生忍不住激动的喊道。

赵天麟微微一笑,朗声问道:“诸位,人人平等这句话只是一个宣传口号,若是真的想落实,就必然加上条件。人人平等,在谁的面前人人平等?不知大家对此事可否考虑过?”

台下师生们听到这个问题,先是一愣,随即每一个人心中都生出了欢喜。

尤其是那些怀疑赵天麟博士是否已经变成了权力下的官员的人,真的是完全放下了心。能够提出这样问题的人,一定是真正的学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