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文明破晓 > 第370章 此消彼长(二十)

文明破晓 第370章 此消彼长(二十)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01-26 03:13:2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小说。

西园寺公望的心情很不好,以至于差点不想见永田铁山。但最终西园寺还是命仆人把永田请进来。仆人受命而去之后,西园寺站起身,背着手走到窗边。

两位议员被杀,在日本也不是多么稀奇的事情。这些年出过议员被杀、首相被杀的事情。连皇太子也遭遇过暗杀。狂徒难波大助高喊着‘革命万岁’,用手枪对着裕仁的汽车连续射击。子弹击破了窗玻璃,裕仁险些中弹。如果不是周围群众上前扑倒了难波大助,阻止了他继续射击,也许难波大助能够达成刺杀裕仁的目的。

从那之后,裕仁就加强了守卫,没有绝对必要就不出门,成了1个‘自我囚禁’的人。

西园寺公望不认为难波大助有着刺杀之外的任何目的,因为难波大助从1开始就没想过自己要活下来。但杀害两位议员的人所希望的与难波大助不同,他们就是要通过杀害这两人构筑起恐怖的氛围。

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的目标或许达成了。两位议员死的无声无息,就证明没有其他人愿意冒着被杀害的风险继续促成日本土地改革。至少现在没有。

脚步声响,永田出现在门口。西园寺转过身,“永田君,不知何事来访?”西园寺其实很想听到永田前来报告凶手是谁,因为西园寺很想看到有人敢于对抗这样的暴行。

永田向西园寺敬了礼,才说道:“阁下,最近有1个传闻,谁能恢复中日贸易,谁就能成为首相。”

西园寺有些讶异,在他看来,永田明显不会相信这种传闻。果然,永田继续说道:“阁下,这样不切实际的说法流传起来,只能证明人心浮动。”

西园寺感受到了永田的急迫。当下的日本既没有长期国策,也没有短期方向,陷入到1场看不出任何未来的窘境之中。原本西园寺作为元老,还想再看看局势发展,此时也到了西园寺必须有所行动的时候。西园寺问道:“永田君,以帝国6军的实力,与中国进行战争的话,你作为总动员局局长,会有什么建议?”

永田铁山当即答道:“阁下,我会竭尽1切努力去阻止这场战争。”

读者身

这个回答很理性,不过西园寺并没有因此而满意,“永田君,如果重建英日同盟的话,至少要对中国保持压力。这个压力要在什么程度?”

“阁下,帝国真正的压力在国内。皇道派们已经开始寻求获得权力,如果让他们夺取权力,还不如维持英日同盟。”

西园寺公望知道永田在说什么。田中义1当下依靠的‘大日本青年联合会’可不是什么组织严密的团体,内部消息很容易就可以获得。如果这250万有投票权的人参与到选举之中,的确是1股十分巨大的力量。然而,皇道派对于选举制度十分痛恨,内部相当1部分人不肯组织起来通过选举获得权力。

“永田君,田中是不是和你谈过?”西园寺问。

永田没有丝毫隐瞒,将自己与田中会面的经过讲给西园寺。听了过程,西园寺心中对田中颇为看不起。人数多看着是力量,但是这么多人所图的利益必然很大。田中义1看似影响力巨大,却没有拿出1个实现这些人诉求的纲领。从这方面,田中义1甚至远不如那两位被暗杀的议员。又或者说,出手暗杀两位议员的人对田中义1这种家伙非常了解,要是引用中国的话,田中义1之流属于‘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皇道派以乡土为主,甚至不用田中义1去创造什么政见,只要将两位议员的提案拿过来用,那可是号称250万成员,加上这些人周围的亲友,什么议案都能通过。

永田很爽快的问了田中,‘青年联合会只会听从田中阁下的土地方案’。从田中的回答来看,田中义1这家伙却怂了。在西园寺看来,1旦完成日本国内需求的建设,田中义1以这样的政绩,想当首相还不轻松么?

既然田中是这么1个怂包,西园寺完全放弃了田中,“永田君,如果请你去中国的话,你会怎么考虑?”

永田自己1点都不想去见何锐,“阁下,当下时机不成熟。如果只是普通的会面,何必那么在意何锐。如果真的想试探,听说满清小皇帝已经被从皇宫里撵出来,现在正在天津。邀请他来日本访问可好?”

西园寺没想到永田居然提出这么1个建议,刚听到的时候感觉有些荒谬,但想了想又感觉非常有意思。最后忍不住赞道:“的确可以考虑。”

~,

两人说的满清小皇帝指的自然是溥仪。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民国政府与清室协商,保留了许多对皇室的优待条件,承诺每年支付清室费用400万两银元,新币发行后,改为400万元,民国政府同意溥仪暂居紫禁城,史称“逊清小朝廷”。

日本人做事就是说干就干,1925年的春节是1月24日,1月23日,日本方面的人员就前来拜见溥仪。溥仪1906年出生,过了年就算19岁。这位青年终于能到皇宫之外的世界生活,心中还是感觉不错的。

尤其是看到日本来的人竟然用对待贵人的礼节求见,心中更是开心。

不过当下日本在中国的影响力下降了非常多,凡是对日本有概念的中国人依旧认为日本是1个东亚的重要国家,却也仅仅是1个被中国击败的重要国家而已。

所以溥仪板起脸,并没有给日本这边的人什么好脸色。日本是个上下尊卑十分明确的国家,最近又被中国击败,所以来人对溥仪的反应并没有任何抵触,反倒更加毕恭毕敬。令溥仪心中暗爽。

听到日本方面的来人表示,想邀请溥仪到日本读大学的消息,溥仪更是激动起来。如果不是看到身边继续追随他的‘臣下’们的脸色,溥仪就想立刻答应下来。

虽然在宫中,溥仪的教育并没有被落下。除了4书5经以及‘治国知识’,溥仪也学习了英语、法语、日语,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知识也有所学习。对于外面发生的1切也并非两眼1抹黑。

等日本使者离开后,溥仪留下最忠诚的几位臣下。坐在首位的是溥仪的老师陈宝琛,他当即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皇上,日本人是想利用皇上,切不可上当!”

溥仪能理解老师陈宝琛的意思,却不以为然,“老师,何锐虽然是北洋1脉,却是以大清留学生身份前往日本留学。我去日本留学,并不想借用日本的力量,只是想上军校,毕业后再去日本最好的大学,东京帝国大学继续学业。何锐到日本读书的时候与我年纪差不多,难道我就真的不如他?”

陈宝琛听溥仪这么讲,也知道溥仪这话是出自真心,1时不知道怎么才能让溥仪明白这是不可能的。只能看向其他的‘臣下’。其他的臣下们反倒没有陈宝琛这么坚定的态度,看他们的样子倒是颇想利用1下日本人。

而溥仪的另外1位老师庄士敦开口了,“陛下,如果想留学的话,何不前去英国留学?”

这庄士敦是英国人,1919年2月,赴京,开始了“帝师”生涯。庄士敦是中国几千年帝王史上第1位也是最后1位具有“帝师”头衔的外国人。庄士敦是1个汉学功力深厚、具有学者素养的人,他广猎经史子集,喜欢中国古典诗词与饮茶之道。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问题的论著,如《佛教徒在中国》、《威海卫狮龙共存》、《儒教与近代中国》等。

庄士敦对溥仪影响很大,听庄士敦如此建议,溥仪又觉得去英国留学的确不错。

然而其他的遗老们却变了脸色,郑孝胥当即表示反对,“何锐将皇上赶出紫禁城,若是皇上再去了英国,万里迢迢之外,岂不是随了何锐的心意!皇上,臣以为还是去日本为好!”

郑孝胥1直想复兴满清,但郑孝胥却很冷静。张勋复辟之时,郑孝胥认为张勋这套根本就是个闹剧,就完全没参与。之后郑孝胥1直与日本有联络。然而日本实际上战败后就不怎么与郑孝胥接触,而郑孝胥也感觉日本有些靠不住。只是溥仪被撵出京城,郑孝胥也不得不考虑与日本合作。

陈宝琛看局面如此,不由得想起自己在去年与溥仪在宫外相见时候的局面。那时候溥仪见到陈宝琛,放声大哭说:“我无颜见祖宗啊!”悲切之情让陈宝琛也1起落泪。

然而年轻人毕竟是年轻人,离开牢笼般的故宫,到了遍地新鲜事务的天津,溥仪很快就适应了。现在又想跑去国外读书,陈宝琛觉得不能让‘皇上’被人利用。慨然说道:“皇上还记得臣在宫外与皇上的事情么?”

溥仪1愣,当时的悲切局面被想起。

陈宝琛忙继续讲述着当时的事情,“臣当时劝皇上切莫悲伤,自古以来哪有不灭亡的朝代呢?而我大清到了今日地步,并非是因为失德而被篡位,皇上也不是亡国之君。皇上年纪尚轻,且博学多识,将来理应成为民国之总统。那时,不是可以告慰列祖列宗了。”

溥仪身边的人当时就有些变了脸色,郑孝胥立刻质问道:“难道陈大人想让皇上在何锐手下当官?”

~ap~>~p。,

陈宝琛知道这帮人会这么想,心中虽然恼火,却还是尽量心平气和的答道:“何锐此人虽然年轻,却老奸巨猾。皇上若是出国,何锐绝不会阻止。当今的天下虽然已经逐渐安定,却并非不会出现波折。皇上当下要做的是积累声望,等待变化。若是出国,定然会被视为借助外国势力。时机到来之时,皇上远离国家,怎么能令民众信服。”

郑孝胥当即反驳道:“日本与中国1衣带水,只要我们在报纸上经常发表皇上最近的状况,上了什么学校,学业如何,成绩如何。国民自当对皇上有所期待。若是留在国内,则受何锐钳制,又能做得了什么?”

陈宝琛并没有继续辩论下去,他身为满清官员,参与过不少大事,也曾沉浮上下,早就知道何锐的厉害。以陈宝琛看来,溥仪不过是中人之资,与何锐完全无法相提并论。所以该说的都说了,如果只是出国留学,也没什么好坏。

此时溥仪没了最初的兴奋感,反倒开始狐疑起来。毕竟1个19岁的青年,从未离开过皇宫那1个小地方,光是想到自己有可能被人利用,溥仪也感觉到不安。

等谈话结束,陈宝琛离开了溥仪的住处,走了1条街,就见徐世昌家门口停了几辆运东西的大车。应该是现在的国家档案馆馆长徐世昌准备搬家。

这让陈宝琛气不打1处来,索性直接前去。正好在门口遇到了徐世昌指挥着仆人把几箱书搬出来,陈宝琛上前说道:“徐大人,前日1别,徐兄更是威风了!起伏不懂事的孩子,徐兄好手段!”

徐世昌见到陈宝琛,心中也有点不好意思。索性说道:“陈兄,屋里坐。”

1924年政治协商会议后,北平已经不再是京城。只是新京城的基础建设还未完成,中央政府暂时留在北平。考虑到迁都后,北平若是留着这么1窝人只是自寻烦恼。何锐就命政府内的前清官员去通知溥仪。

负责此事的乃是国家档案馆长徐世昌。徐世昌是何等聪明人,当即就明白了自己该做什么。他很礼貌的前去拜见,会谈间只告知了对方两件事,迁都以及徐世昌出任国家档案馆馆长。之后徐世昌就告辞了。

陈宝琛哼了1声,往里就走。两人到正堂坐下,徐世昌叹道:“陈兄,那些人可没有好好教皇上啊。”

作为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听到这倒打1耙的话,心中着实不快。但是徐世昌说的也没错,陈宝琛叹息1声,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