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文明破晓 > 第381章 血宝石(一)

文明破晓 第381章 血宝石(一)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02-07 01:57:57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总理吴有平只用知道在密支那地区爆发了战斗,却不用直接插手此事。军委就完全不同,此事就该他们负责。通过电报往来,军委基本了解了情况,这才向何锐报告。

“……英国人在上缅甸(缅甸北部)地区主要靠收买当地头领的方式实施控制。缅甸的爱国者们与密支那地区的一个首领发生了冲突,对其发动进攻。正好有一队英**队受首领邀请,前来镇场面,并非是有意爆发的战斗。”

何锐听完介绍,心中盘算了一下,“后续情况如何?”

“现在战斗结束,缅甸民族革命军占领了密支那火车站。想来英国在缅甸的部队很快就会行动起来。”参谋长程若凡给了明确回答。

“西南局的准备情况如何?把最近资料给我。”何锐下达了命令。

很快,几大摞资料放到了何锐面前。与这个时代人最大不同的是,何锐很年轻的时候就能看到大量世界各地的地图。毕竟想在世界各地旅行的话,总是要做些准备。

何锐在当时并非是故意要记忆下那么多地图,却的确有了印象。走过很多地方,很自然就能将报告中的数据与地图结合起来。报告的数据显示,滇缅公路进度相当好。雇佣当地劳动力就是对当地进行了经济输血,加上土改,从湖南到云贵的这条交通线沿线的社会秩序恢复的非常好。也也反过来促进了修路的进度。

修建滇缅公路的铁道兵团投入了500名工程师,5000名技术工人,雇佣了40万劳工。到现在完成了滇缅公路一半的建设,另外一半也完成了设计,正在开工。

看完道路建设,何锐拿起了‘兵站’的建设报告。兵站是在后勤交通线上分布的站点,提供包括仓储、休息等服务。其功能大概可以看成高速公路上的诸多休息站。区别在于兵站提供的服务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

西南局的报告中,由于兵站本身也为修路大军提供后勤服务,所以每隔30里一个兵站的完成度竟然达到了100。

看到这里,何锐叫来秘书,让秘书给西南局发电报,要求确定兵站的完成度。

何锐又查阅了桥梁修建进度。有些桥梁已经建成,有些桥梁正在修建。不管是完成的还是没完成的,这些桥梁以及道路都以汽车运输为标准准备的。

花了几个小时看完资料,何锐接到了西南局的回电,西南局委员钟义府向何锐确认,全部兵站100的完成了,并且投入使用。何锐立刻要求军委再次开会。很快,以执掌军令的副主席徐乘风,参谋长程若凡,总后勤部部长胡秀山为首的军委成员再次到了会议室。

把自己对资料的评估讲完,何锐说道:“赶日不如撞日,既然已经开打,就行动吧。”

同志们都知道何锐不打无准备之仗,以东北政府与日本政府的战争,何锐准备的极为充分。在缅甸的战争准备的确有了相当高的完成度,但是距离中日之战有很大差距。而且现在对付的并非是日本,而是世界霸主英国。

徐乘风作为执掌军令的副主席,身负重任,他不得不提出不同看法,“主席,何不按照计划走?”

何锐摇摇头,“英国人等不及了。再等下去,只会让英国人有充分的准备。既然在密支那开始了战斗,就要把密支那守住。”

程若凡是支持何锐的看法,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英国在缅甸的铁路终点就是密支那。如果英国在这里设防,我们就得绕那些小路,增添了大量的作战难度。我支持主席的看法。”

胡秀山只要完成了总后勤部的工作,就会看地图。整个缅甸的地形此时在胡秀山脑海里浮现出来,就如程若凡所说,密支那距离中缅边境并不远,是英国人修建的铁路终点。

缅甸的第一条铁路,从英国人修建的从仰光到卑谬的铁路,于1877年建成投运。十二年后,也就是1889年,英国将铁路从仰光修到了曼德勒。到1914年,英国将铁路从曼德勒延伸到密支那、腊戌。密支那与腊戌这两处距离中缅边境有不到200公里,这200公里山高林密,被称为野人山,非常难以通行。

过去一年时间,中国竭尽全力在野人山中联络当地部落,组织当地革命者建立地方政府,完成交通线建设。野人山也不是完全无法通行,早在唐宋以前,古代南方陆地“丝绸之路”即“蜀身毒道”就是从现今的腾冲、梁河、陇川一带进入八莫等地,再从缅北克钦邦通往印度。

基于如此细致的理解,胡秀山做着自己的判断。就听徐乘风问道:“……我说完,请胡部长发表意见。”

各个国家陆军都有三长官之类的陆军领导者,民国国防军实际上有‘四长官’。军委主席是统帅,并不计入四长官中。

民国国防军四长官中排名第一的是执掌军政的副主席,也就是总政治部主任。这个职务原本由钟义府出任,现在这家伙已经是西南局委员,这个职务的具体事务工作由相关政工部门同志负责。之所以这个职务是四长官中排序第一,是因为这个职务是文明党在国防军中的负责人。以党领军,自然是军政第一。

接下来的三位才能称为‘三长官’。执掌军令的副主席徐乘风,参谋长程若凡,总后勤部长胡秀山。这三人的能力决定了国防军的实力水平,如果胡秀山认为何锐的看法不合理,那么何锐就只能靠他个人的职权与威信来对军队体系下命令。这些命令都会被执行,不过一旦失败,何锐要付出的代价其实非常大。

胡秀山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继续思考了片刻,整理出自己的问题,这才开口说道:“从陆战角度,我认同主席的看法。现在的后勤运输能够维持至少2000人的战斗规模。一旦夺取了铁路,在山地作战中,我军能够撑两个月。两个月后,总后勤部确定援助一定能够抵达。”

徐乘风身为军令长,并非是简单执何锐的命令,虽然程若凡与胡秀山都支持何锐的看法,徐乘风依旧没有简单的随大溜,“主席,我想请问战争后续。”

何锐已经做出过判断,果断答道:“战争是政策的延续。英国的政策是维护其殖民地的统治,这从英国强调多米诺骨牌效应就能看出来。我们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英国就要全力避免连锁反应。英国当前的经济政策只有两个字,还债!扩大战争对他们压力太大,所以徐乘风同志,我要求你来推演一下,英国能够调动的部队都有哪些?”

徐乘风想都没想,立刻答道:“英国现阶段能调动的是印度殖民的军队,在几个月内,他们能调动的依次是,马来亚殖民地军,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军团。加拿大距离缅甸的距离比英国还远,在加拿大军团抵达之前,英国陆军中的机动部队也应该先抵达了。除了殖民地部队外,白人组成的军队在30-50万之间。”

何锐点点头,“我原本也不想这么早发动进攻,但是当下看来,缅甸人民的反抗比我们想象的激烈。这也应该在英国意料之外,所以我们现在动手,也是出其不意吧。毕竟连我们自己都在意料之外的事情,英国人怎么可能想得到。”

徐乘风没有继续反驳。由于中英之间上次交手已经是1900年,25年后的今天,徐乘风也无法确定英国的陆军水平。纸面推演上,民国国防军是全面胜出。从单纯的军事上看,徐乘风的不安更多源自于不确定,而不是后勤准备是否充分。

就在徐乘风想找出让自己不安的几个要点,就听何锐继续说道:“这次行动,我们正好可以用我国人员自发行动为理由,向英国做出解释。因为本来也是真的。至于英国怎么想,就随他们去吧。”

徐乘风现在找不出支持的理由,也没有强烈反对的理由。最后,徐乘风横下心来,“既然这样,就这么干吧。”

何锐能理解徐乘风的感受,那就是在一片的混沌中投入一场战争。何锐能清晰看透问题,只是因为何锐利用政治经济学从历史下游反推,能够明白英国此时的难处。正想给徐乘风解释,胡秀山开口了,“主席,我唯一不理解的是,英国遭受了这样的损失之后,真的不会奋战到底么?如果英国认怂的话,他们岂不是与满清朝廷没什么分别了么?”

把英国政府与满清政府对比,这可真的把何锐逗乐了。在21世纪的网络上,还真的把英国女王比作慈禧,把英国政府比作大清。从1925年后的历届英国政府来看,他们走的就是满清的老路。

但胡秀山现在无法理解,何锐解释道:“秀山同志,你认为英国现在是否到了它的顶峰?”

“……是。”胡秀山答道。

“根据力量规律,只要抵达了力量的顶峰,不管怎么努力,都是向下的道路。还有一种描述,不管是如何不得了的江洋大盗,只要他开始把抢劫来的钱用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就与普通小毛贼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英国的现状。满清政府也曾经威风八面,也曾经打赢了对准噶尔的战争,等满清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其特权利益的时候,就走到了令人不齿的地步。英国的目标与满清别无二致,那么英国的选择与满清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程若凡最初并不想参与到讨论英国选择的问题中,此时见胡秀山竟然还是不太明白,忍不住插话进来,“秀山,英国要的是最低成本统治印度,一旦其统治成本过高,英国就要选择止损。而我们此次并非要推翻英国在印度的统治,英国是能够理解到这些的。而且墙倒众人推,英国为了不展现出其软弱,只能打落牙齿活血吞。”

胡秀山能理解程若凡的看法,但是他还有些迟疑,“主席,你认为我们能够控制战争如何结束么?”

这个问题相当严肃,即便程若凡对何锐极为信赖,此时也不吭声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程若凡对何锐的信心有所动摇。在对日作战中,何锐表现出的对战争的控制能力让程若凡完全相信何锐的能力。不管是突袭开始,还是继续进攻到汉江,又或者是之后的缓缓撤退。每一步都在将战争向着有序终结的方向引导。

在军队有不少人私下认为,中日之战中我方的运气太好了,关东大地震逼得日本不得不议和。程若凡承认关东大地震的确起到了促进议和的作用,但是以鸭绿江防线的坚固,日军无论如何都突破不了。

而日本的国力本身不支持日本进行长期战争,日本最多坚持一年半,就不得不开始考虑议和。即便没有关东大地震,议和也是日本唯一选择。

英国面对的局面其实一样,只要英国无力击败中国,它就不得不议和来止损。英**事力量很强,程若凡认为正因为如此,英国肯定能认识到,以英国当下的实力,完全不具备在缅甸地区击败中国远征军的可能。

程若凡以前在会议上向军委的同志们阐述过这样的判断,但是大家好像被英国的名声吓到了,并不敢相信。唯二真正相信这些的大概只有何锐与钟义府了。

经过一阵短暂的沉默,何锐开口了,“我们能够把英国引导到议和的轨道上来,就我看来,如果英国只剩下这一条路可走。它就必须议和。”

徐乘风本以为胡秀山还会提出反对意见,不成想胡秀山听完这话,稍一思索,爽快的答道:“既然如此,我支持主席的决定。”

这下,最重要的四人中,包括何锐在内的三人都支持立刻开战,徐乘风也找不出一定要反对的明确理由,最后徐乘风答道:“我也支持主席的决定。”

政治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徐乘风表达了同意之后是不可能躺倒看其他同志们工作,作为执掌军令的军委副主席,会议刚一结束,徐乘风就命令总参谋部根据当下的局面立刻提出方案。不用徐乘风命令,程若凡已经开始了这项工作。

毕竟密支那战斗爆发纯属意外,要根据当下局面提出计划还需要时间。哪怕是总参谋部制定了非常多的预案,此时最少也得进行大量修改不可。不过程若凡还是给西南局的同志们发了电报,把军委的决定告知给西南局,要他们根据决定的精神先有所行动。

西南局委员钟义府从接到战斗消息后,心情颇为紧张。接到了程若凡的电报后,钟义府当即召开了西南局的会议,会议的书记将军委的会议精神通报后,西南局的同志们都激动起来。

钟义府已经解开了风纪扣,感觉压抑在胸中的这口气终于能够完全吐出来。站起身,钟义府大声说道:“同志们,我们西南局过去近一年中与缅甸爱国者和中缅边境对面的群众接触,已经能确定,缅甸其实是一块革命的沃土。”

不少比较激进的同志听到这话,微微点头,钟义府继续说道:“所谓不平则鸣,缅甸人民遭受英国殖民者与本地土邦头人的压迫,穷困的生活毫无希望,这让民众们不仅对外国殖民者与本国的压迫者毫无感情,更是充满了恨意。这些年缅甸国内爆发了大大小小的反对压迫的斗争,其中不乏武装斗争。这些斗争都失败了,但是缅甸人民并没有因为失败而恐惧,他们对于获得解放的心情更为迫切。因为缅甸国内外的压迫者们获得胜利后,对于缅甸人民的压迫更加变本加厉。有这样的基础,我们与缅甸进步青年与革命同志的合作就更加牢固。现在,军委已经有了决定,对于我们来说,立刻干起来!”

西南局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都接受了钟义府的决定。钟义府并没有大手一挥,立刻高呼‘前进’。而是让人把最新的各项工作进度汇总拿出来,根据现有的局面进行了安排。

第二天,也就是4月10日,一个团的山地步兵离开了边境,与缅甸革命者一起沿着已经开辟出来的交通线向爆发了战斗的密支那城前进。

密支那位于伊洛瓦底江上游支流迈立开江西岸,地处北部山地丘陵区,海拔1000米以上,是缅甸北部北部最重要河港。

这里盛产柚木和其他木材,种植水稻、甘蔗等,是缫丝、木材和食品加工中心,农产品集散地。向东可达中国云南省腾冲市,向南经八莫可达中国云南省畹町,北经葡萄城可抵中国西藏。是纵贯南北的仰光中央铁路线终点。

在没有铁路的地区,英国的殖民统治是由服从英国统治的当地首领来完成。密支那城则是英国英国驻军所在,在西南局原本的计划中,本该是经过充分准备后,由两个山地步兵团完成夺取密支那城的作战。

然而密支那城现在正陷入一场战斗之中,交战双方是英国一个两千多人的殖民地团与400人左右的中国缅甸的混合部队。

同样是混合部队,缅甸革命者们的战斗意志可比殖民地团要强大的多。400人最初歼灭了一支下乡扫荡的200人的殖民地混合部队,原因就如上报中所说,密支那附近的一个地方首领借着英国人的势力对几个村子横征暴敛,尤其是强拉壮丁去矿山采宝石。

这时代在热带宝石矿工作,光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就足以要人命,村民们哪里肯去,壮劳力跑了。眼见抓人目标落空的当地首领就把村民的家属给抓走,威胁当地人,要让这些妇孺去宝石矿挖宝石。如果那些逃走的青壮们不想看着家眷死掉,就乖乖回来,用自己换回家眷。

青壮们得到了消息后回来了,不仅自己回来,还带回来了缅甸民族革命军的部队。

此时战斗已经进行了三天,战场不断移动。革命军部队歼灭敌人后采取了大胆的计划,趁着殖民地军队出城增援的机会,偷袭密支那城。最初进展顺利,但是在军火库前遭到了殖民地军队的负隅顽抗。好在革命军的中国指挥官没有上头,看到时间已经过去,立刻带领部队撤出密支那城。

果断的撤退行动正好让革命军避开了赶回来的殖民地军,没有陷入被敌人前后夹击的绝境。之后殖民地军队开始追击,在革命军中国指挥官的指挥下,革命军开始带着殖民地军队在山里头兜圈子。

两天过去,殖民地军已经累的精疲力竭。指挥官是一个英国上尉。上尉坐在由本地人抬着的小轿上,他身边的两位印度仆役正用扇子帮助上尉驱赶蚊虫,让上尉能够舒服的做出接下来的判断。

与此同时,一个团两千多人的国防军山地部队则通过开辟的林间小路直奔密支那而来。不管英国上尉怎么决定,战斗都将以四千人以上的规模展开。密支那注定要在战火中迎来全新的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