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文明破晓 > 第476章 日本の未来(六)

文明破晓 第476章 日本の未来(六)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04-14 01:48:08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2月14日,西方的情人节。军委成员们知道有这么一个西方节日,却根本没想到这回事。从1915年到现在,12年过去了,大家不是正在进行战争,就正在准备战争。

和平终于降临的现在,工作不仅没有减少,反倒增加了。大复原对于每一个身经百战的高阶军人来说都是从未经历过的过程。而经历了漫长战争的普通官兵们都急切的想回到普通生活中。

从会议开始,前一个小时的报告都是总参谋长程若凡做的。100万负责国内土地革命低烈度内战的部队,100万东北以及西北部队,100万两广以及福建部队,100万云贵地区部队。以及铁道兵、运输部队等各技术兵种部队约80万,加上卫戍部队以及其他部队,国防军此时用的兵力达到了540万这个惊人的数字。

大复原下,中**队数量将缩减到156万常备军,同时,540万的部队架子必须保留。这里面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大部分都要由总参谋部负责。

在程若凡做报告的时候,军委成员们情绪并不激动。除了和锐之外,徐乘风、程若凡、钟义府、胡秀山、郑四郎,国防军最初的各部队都是这五个人带出来的,虽然大家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山头,在何锐面前,更没有人敢对此有丝毫的牵连。但是现实并非那么单纯,裁掉哪些部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何锐对此早就有准备,“我认为周胤善同志可以负责此事。”

此言一出,徐乘风、程若凡等人愣了愣,却都不反对。周胤善是徐乘风、程若凡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教官,之后到了东北军,出任东北陆军学院校长。不管是周胤善的人品性格,还是资历,大家都没什么可挑剔的。尤其是这个教官身份,让这帮年轻的高级军官们没办法炸刺。

周胤善没想到自己居然要承担起这么一个重任,看向何锐的目光里都是迟疑。就听何锐继续说道:“未来的战争形态将是,宽正面,大纵深,地空一体化的战争。西里古里走廊战役已经证明了这种战术的威力。适合这种战争形式的部队编制,以现在的编制对比,将是军、旅、营。所以我认为,既然各部队最初都是营级编制,在裁军的时候,正好可以采取以下原则,凡是有荣誉称号的团,营,连,排,都向上保留到师级编制。大家觉得如何?”

一时间,军委成员们都有些糊涂了。到底保留谁,何锐的建议本就需要点时间理解以下。然而何锐提出的未来战争形态已经吸引了军委成员们的全部注意力。以至于大家脑子有些乱。

何锐则继续说道:“海军,空军,全部保留。156万常备军指的是现在的部队数量。以后我们的空军,海军数量都将增加。随着海空军的发展,未来我军总数量会达到200万。”

程若凡最早把思路转过来,他欣喜的问道:“主席,你是说现在就以未来的战争形态来编制现在的部队?”

何锐点点头。所谓的未来战争,最迟也不过是在12年后的1939年爆发。时间紧,任务重,哪里有时间让部队进行长时间的过渡。

听到现在就要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徐乘风等人皆是欣喜。徐乘风已经意识到自己是真心的感到欣喜,不由得对自己这无可救药的军人性格感到些遗憾。

“主席,以我们的海军发展计划,我们能够在战前达成我们的需求么?”总后勤部部长胡秀山上将慢条斯理的问道。

总后勤部负责军中装备,胡秀山又是一个做事极为细腻的人。听到胡秀山这么一问,军委其他人的目光都落在何锐身上。

何锐点点头,“我自有安排。”

同志们都知道何锐很少用这么含糊的说法,但何锐一旦这么讲,必然是真的有安排,而不是因为解决不了问题而不得不暂时敷衍。

会议开了三个多小时,高密度信息量的沟通交流下,军委成员都感觉到疲惫。在这个会场上的几句话,往往可以写成几万字的报告。一句意见,就有可能影响数万甚至是十几万官兵,以及十几亿、几十亿军费的去处。

所以疲惫的时候,军委同志们都同意暂时休会。其他几人走出会议室放松之时,胡秀山没有离开,他坐到何锐身边,严肃的问道:“主席,你是不是想利用日本海军?”

何锐其实有些惊讶于胡秀山的结论,在急智与直觉方面,心思细腻的胡秀山比不上程若凡。所以胡秀山说出来的话,一定经过他非常认真的推演思考。胡秀山这次提出的看法,的确是何锐的谋划。

但这种谋划并不能当做战略考虑,哪怕何锐对此投注了长期的准备,在事情最终达成之前也不能公开讲出来。看着胡秀山沉稳的神色,何锐不得不思考一下该怎么回答。

考虑了一分钟,何锐才答道:“如果我对于日本革命的期待没有变成现实,或者其中出了什么问题,我也有另外的计划。现代战争的变革并非只有陆军与空军,海军也一样。能够远距离投放更多火力的航空母舰将成为下一场战争的核心。战列舰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哪怕是我们靠自己的发展,也能在战前完成达成下一次战争所需要的军事技术以及军事装备。”

胡秀山的目光已经热烈起来。如果日本革命成功,胡秀山会觉得很好。如果日本革命成功后,让中国可以利用日本海军几十年的建设成果,胡秀山会觉得更好。

即便这些都没有达成,胡秀山也觉得无所谓。他关注的是战争本身的技术进步,此次中英战争中,民国国防军与强大的英国作战,证明了12年前何锐开始推行的军事改革完全正确。

西里古里走廊战役中,坦克集中使用的规模并不大。即便只有这么一次,胡秀山也从中看到了更广阔的未来,也就是何锐描述的下一代战争。装甲与火炮组合出的坦克,兼具机动与火力于一身。大量坦克的使用的确让后勤承受着巨大压力,但是由坦克与装甲车组成的军队将战争的强度与烈度提升到空前的程度。配合上正在研发的各种通讯系统,以及空地一体化的战争思路。未来的战争模式下,现在也算是强大的英**队再想抵抗,犹如螳臂当车。

胡秀山直接问道:“主席,那么下下一场军事革命又会是什么形态?”

何锐愣了愣,心中又是欢喜又有些庆幸。庆幸的是胡秀山细致钻研的性格,如果是别人,难免会对日本革命有所期待。胡秀山便是想到了,也不会关注此事。而胡秀山的钻研个性,对于军事发展的推动大有好处。这让何锐很欢喜。

既然如此,何锐解释道:“下下一场军事革命,基于逻辑电路的发展。现在的指挥系统,以及作战兵器,依赖数量的技术兵种进行操作运行。而下下一场军事革命,扛着一支步枪,懂射击,知道听从简单军事命令的士兵,大概会被淘汰。下下一场军事革命的士兵,将是大量设备的操作者。基于下一场军事革命提供的各种运输装备是下下一场军事革命中新装备的载体。新设备将提供现在指挥与操作系统100万倍,1000万倍,甚至数亿倍的计算能力。除了计算能力,战争将超越视力能够达到的距离,在数十、数百、上千公里的距离内展开。而且还有全球范围内的监控设备,提供全球范围内的监控。”

胡秀山听的如醉如痴,他感觉自己能够理解何锐在描述什么,但是具体内容却又含糊不清。等何锐短暂的描述完毕,胡秀山问道:“主席,有没有什么量化的对照物,让我能想象一下?”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

“下下一场战争,一艘战舰能够投放的火力,将等于下一场战争一支舰队火力投放的总和。而陆军作战上,一个军能够对对以自己部队为核心的1000公里范围内进行精准打击。一门155自行火炮可以对50公里内一门敌人火炮进行准确射击,并且首发命中。”

胡秀山依旧没办法想象出下下一场军事革命后的战争会是什么样。但胡秀山已经能够想象那样战争的强度。指挥力、火力、精确度,完全超越现在军人的想象力极限。

站起身,胡秀山感激的对何锐说道:“主席,我明白了。那么我没问题了。”

看着胡秀山的背影,何锐只希望自己的描述能够帮助到胡秀山。不过在完全没有任何原型设备的基础上,胡秀山能否真正理解,何锐也不敢妄加猜测。

而且何锐此时最希望的是日本革命能够成功。早在1913年,何锐做的未来规划中,推动日本革命成功,建立中日联合海军力量,就成为打赢下一场全球解放战争的诸多最优选项中的一个。

如果中国只是想称霸太平洋与印度洋,日本都不是中国必须联合的对象。但中国即便称霸了太平洋与印度洋,又能如何呢?

美国的强大,是因为罗斯福等美国优秀的战略家们构建出世界新秩序,并且通过数十年的努力,建成了美国主导的全球新秩序。

而中国要建立的新秩序,必然是一个全球新秩序,也只能是一个全球新秩序。而中国文明在数千年中积累起来的高度,在结合了工业化的**基础理论后,无疑是现在地球上最适合全球秩序的文明。

如果是一个全球秩序,东亚以及中国传统的势力范围就必须是核心地区。也就是说,日本、缅甸、越南,要被视为半个中国本土。

都21世纪了,波多黎各隶属于美国,波多黎各的居民也都属于美国公民。但是波多黎各的公民并没有直接参与美国总统选举的权利,只能选举无表决权的美国众议院的专员。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虽然21世纪美国的强大并不受波多黎各的影响,但是美国的文明水平竟然如此对待波多黎各,也可以作为美国在于中国的文明竞争中最终失败的佐证。

何锐并不敌视日本人民,也不至于真的喜欢日本人民。引用欧洲的一句话,‘放着身边的邻居不去爱,而去爱远方未曾谋面的鞑靼人’,何锐从没有这样的情节或者情怀。

中国要主导世界秩序,首先要构建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良好关系。既然日本列岛没办法从中国旁边搬走,中国就必须让日本有光明的未来。这是由地缘政治所决定,与何锐本人的想法无关。

所以,日本光明未来的第一步就是完成革命。何锐本时空,麦克阿瑟统治日本的时候,只是完成了日本一定程度上的土改,就让日本人民发自内心的热爱麦克阿瑟太上皇。何锐不认为自己努力培养的石原与平丰盛等人发动的革命就无法得到日本人民的支持。

现在,何锐花了12年时间完成了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也为日本革命完成了外部条件。石原与平丰盛能否在日本国内成功发动与完成革命,何锐只能期待与祝福了。

2月22日,中国政府正式公布了大裁军计划。第二天,2月23日,法国政府对于中国政府的大裁军计划表达了赞赏,《费加罗报》用头版头条介绍了此事,并且在新闻评论中写到,‘中国政府的裁军计划无疑有利于世界和平。虽然156万常备军的绝对数字的确会令欧洲国家感到恐惧,但是考虑到中国近12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来说,维持156万常备军就不那么骇人听闻。

再考虑到中国周边国家,苏联红军数量在200万左右,日本陆军数量保持在29万,加上数十万虎视眈眈的英印军,156万常备军是一个合理的数字。

但是我报会继续关注中国裁军情况。期待中国政府能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按照他们制定的时间表,将现在540玩的军队裁剪到156万的合理规模……’

英国报纸也很关注此事,但是英国报纸难免阴阳怪气,表示中**队的大部分兵力应该放在东北与西北,以应对苏联的压力。

2月24日,苏联驻华大使莫洛托夫在约定时间走进何锐的会客室。里面的门一开,何锐走了出来。莫洛托夫上前与何锐握手,随即说道:“何主席,在共青团报上发表的文章,是共产国际季米特洛夫的个人看法,并不代表苏共中央的态度。”

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莫洛托夫此行求见何锐,要向何锐转交斯大林同志的亲笔信。把信交给何锐后,莫洛托夫向何锐讲述了苏联政治局对中苏边境非军事化的高度评价。

何锐静静的听完,才说道:“我们希望中苏边境永远能够成为非军事区。中苏的和平关系虽然不针对第三方,但是中苏互相之间不构成安全威胁,不仅有利于中苏两国,也有利于世界稳定。”

莫洛托夫对此表示完全赞同,之后莫洛托夫又提到了另外一件事,“最近英法报纸宣传苏联拥有200万军队,是纯粹的编造。现在苏联红军的数量只有60万,而且苏联红军是防御性质的。”

何锐知道这话算是半真半假,如果是完全的常备军,苏联红军在1927年或许真的只有60万。但是那些随时可以征召入伍的人数或许还是有200万。但这些对中国来说无所谓,只要斯大林还在执政,以斯大林同志的战略水平,苏联的战略优先度就很明确。东欧第一,中欧与北欧分属第二、第三位。高加索与中亚地区第四,远东地区最末。

只要远东没有面对真正的压力,斯大林同志是不会把苏联红军派遣到远东地区空耗资源。

谈完这些安全问题,莫洛托夫才说起1927年第二季度的中苏进出口。苏联对于中国大规模成套的采矿设备,以及超临界火力发电站技术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加深合作。

“莫洛托夫同志,我们当然愿意与苏联在这方面进行合作。包括出售专利。而且我们有一个想法,希望在出售专利后,从苏联进口一部分此类设备。”

听何锐这么讲,莫洛托夫更来了兴趣。他明亮的眸子盯着何锐,希望能够听何锐说的更清晰一些。

何锐也不准备说的很含糊,就做了进一步解释。中国对苏联进行专利授权,并且帮助苏联建设生产这些大型设备的工厂。等这些工厂设备建成后,中国还会向这些共产下订单,购买这些工厂生产的设备。

说完这些,何锐解释道:“从沙皇俄国时期,俄罗斯在重工业方面就有很多研究积累。中国虽然也在努力建设,但是我们的底子很薄,产能不足。所以我们希望与苏联在这些重工业领域进行合作。”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

听到这话,在旁边的外交部长颜惠庆心中很是不解。如果进口先进技术,为何不去与欧美合作,而是选择技术远不如欧美的苏联呢?

但何锐既然这么讲,而且是在这样正式的场合讲,颜惠庆能确定,何锐绝不是一时兴起。而何锐的决定,就是中央政府的决定。颜惠庆没有插话。..

会面就在这样友好的氛围中进行下去,莫洛托夫表现得非常友好,但他心中也生出了与颜惠庆差不多的问题。为什么何锐竟然如此友好的要与苏联合作。莫洛托夫没有权力拒绝或者同意,他只能把何锐的想法转达给苏共政治局。

会面刚结束,有人送来一份电报,何锐看完后神色严肃。颜惠庆不知道是什么事让何锐这么认真。但何锐没有和他谈的意思,颜惠庆就准备当没看到。

然后就听何锐问道:“颜部长,朝鲜爆发起义了。”

颜惠庆一愣,心中有些高兴。但是看何锐的神色,却不知道何锐为何看起来没有人和高兴的模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