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文明破晓 > 第576章 舆论战场(六)

文明破晓 第576章 舆论战场(六)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07-26 16:14:47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5月31日下午5点,麦克唐纳内阁外交大臣阿瑟·亨德森的首席秘书推门走进大臣办公室,就见阿瑟·亨德森大臣静静地躺在单人沙发上。一动不动的姿势仿佛是遇刺死亡的著名人物摆拍的死亡照片。

首席秘书走到外交大臣身边,弯下腰,对内阁大臣说道:“阁下,最新消息来了。”

阿瑟·亨德森从小憩中醒来,刚睁开眼,就觉得自己肿胀的眼皮一阵刺痛,不得不在坐起身的同时闭上了眼睛。外交大臣说道:“请给我拿一条毛巾。”

这个工作就无需首席秘书负责,大臣的私人秘书快步走出去,不仅拿了毛巾,还端了一盆凉水走进来。就在外交大臣用湿毛巾冷敷的同时,首席秘书说道:“大臣,日本舰队已经抵达天津港。哦,现在是当地时间的上午10点。BBC正在播报新闻。”

外交大臣阿瑟·亨德森放下毛巾,坐回到座位上。他的私人秘书打开了收音机,调好了BBC的频道,从收音机中传出BBC新闻报道员抑扬顿挫的声音,“……根据在中国的BBC记者报道,日本舰队驶入中国渤海,舰队一共有两艘,分别是金刚号与雾岛号两艘战列巡洋舰。从日本海军进入黄海后,中国海军的迎接舰队全程伴随日本出访舰队。中日两国的舰队以友好的姿态出现,是双方关系的突破性发展……”

此时,中国国防部长程若凡等人正在看着日本内阁新任防卫省总长南云忠一从小艇上用海军特有的轻快动作登上码头,率领着一众日本海军军官沿着栈桥走来。

程若凡身边的萨镇冰只觉得胸中悲喜交集,但他很清楚此时不是情绪发泄的时候,便仔细观察着日本军人。就见对面的前来的日本将校普遍都是30到40岁之间的年纪,与中**官相比,年龄稍微大了一点。但是在各**队中来说,都是最能干的年龄。

这样的对比让萨镇冰感觉很欣慰。当下的中国国防军在军官建设上并没有出现断层,自己这样的高龄军官只是极少数,而且很大程度上是被视为何锐的国防军对以前时代的中**人的怀柔。如果71岁的自己还是现在中国海军里面有实权的军官,只能证明中国海军没有未来。

南云忠个头不高,停在国防部长程若凡面前的时候并没有抬头,而是目光平视,向程若凡上将敬礼。等程若凡还礼后,南云忠一中将用平缓的语速讲出了此行的目的,“今天,我们日本共和国将原镇远号与原靖远的船锚与航海钟等遗物全部送还中国。30年前,两国出于误会,爆发了悲剧性的战争。日本共和国认为,任何引发仇恨的回忆都应该被消除。中日两国上千年的友好,应该维持下去。”

萨镇冰回想起在黄海与日本海军激战中殉国的袍泽,悲痛之情油然而生。但是眼见日本在强大的中国面前不得不低下头,欢喜之情满溢在胸膛,差点化作泪水夺眶而出。

与萨镇冰相比,程若凡就没有历史包袱带来的心理障碍。从十三岁进入少年军校开始,日本就是程若凡的假想敌。程若凡在28、9岁的时候就在战场上击败了假想敌日本,现在面对日本防卫省总长南云忠一中将,程若凡心情并不激动,而是礼貌的答道:“我们中国国防军欢迎日本国防军的态度,就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历史性的时刻。”

船锚与等物品体积很大,需要吊车才能移动。中日两国的军人就在码头整理列队,海上的两国舰队的成员则在船舷边肃立。二十一响礼炮后,已经靠岸的日本海军运输船甲板上覆盖的海军用帆布被缓缓揭开,露出了

吊车的滑轮转动,日本海军人员将吊钩扣在已经系好的索具上,随即向中国吊车的指挥员发去信号。转轮转动,随着一阵金属碰撞声,索具在吊车牵引绳的拉动下全部绷紧。沉重的船锚终于脱离了日本海军运输船的甲板,使得日本运输船的船身开始微微晃动起来。

在这一刻,中国国防军军乐队开始奏起了为阵亡将士谱写的军乐。码头上各国记者们也开始拍照、摄影。将这一刻用镜头记录下来。

十五分钟后,BBC新闻台中断了由英国专家对此次中日联合演习的分析,插入了最新的消息,“根据BBC前线记者的报道,日本防卫省向中国国防部移交了日本作为日清战争胜利纪念物的船锚与航海钟等物。加上日本根据中日的东亚各地区政治未来协议,已经在实际上将台湾的管理权移交给中国政府。除了马关条约中满清政府支付的战争赔偿费没有返还之外,中日之间因为日清战争导致的结果,已经被调整回传统的东亚格局。在不久后,中日两**方将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BBC将以最快速度将新闻发布会内容向广大听众进行播报。”

英国外交大臣阿瑟·亨德森忍不住长出口气。最近马克唐纳政府接连召开了内阁全体会议,要求英国内阁提出有效推进中英关系的方案。阿瑟·亨德森觉得自己不太能理解一些内阁成员的心态,即将召开的第三次内阁会议了,在头两次内阁会议上,竟然有内阁大臣委婉的提出,“英国政府完全没有伤害中国民众的想法,难道中国人不具备理解这个事实的能力么?”

如果阿瑟·亨德森是首相而不是外交大臣的话,他一定要把说这话的几名内阁成员撸掉。所谓的英国政府没有伤害中国民众的想法,其实是英国政府制定政策的时候并没把中国人当人看。就如打死一只蚊子的时候,谁都没想过要伤害蚊子,只是干掉扰人清梦的任何东西。如果英国向中国进行这样的宣传,从结果判断的话,还不如直接向中国宣战呢。

而且这种说法无疑是要把所有责任都推到英国外交部身上。如果只靠英国外交部的宣传便可以改变一个有着5亿人口的大国对英国的看法,英国首相就该由外交部世袭,而不是由财政部第一大臣兼任。

好在麦克唐纳首相对这样的内阁成员进行了严厉呵斥,总算是让那些该死的内阁成员不再胡说八道。但在如何推进中英关系方面,英国内阁依旧没有非常有效的思路。

英国外交部收集到的何锐以及何锐政府内阁成员的资料堆满了一个巨大的档案室,能够确定的是,这些成员最初无一例外都是中国的民族主义者。虽然他们的出身,早年经历各不相同。但是遇到出卖中国利益的中国人,他们第一念头大概就是‘死刑’。英国外交部认为,不用指望这些人从中国政府内部配合英国政府的政策。

走不了上层路线,就只能走民间交流路线。这也遇到了基于两国文化差异导致的巨大阻力。中国虽然国力弱于英国,但是中国普通民众并不羡慕英国的生活方式。英国外交部的报告中显示,中国民众顶多羡慕英国上层当年在满清时代与袁世凯时期的在华特权,以及基于这种在华特权带来的超额利润。

在何锐这种民族主义政府执政的当下,英国最想洗脱的就是英国拥有在华特权的历史形象,用这种外国特权者的形象去吸引现在的中国人,还不如对华开战。

外交大臣阿瑟·亨德森觉得日本共和国政府的做法对于自己在即将召开的第三次内阁会议上是个很好的案例,英国政府有必要拿出这样的态度,才有可能得到中国政府的真正理解与信任。

阿瑟·亨德森坐在单人沙发里思索着该如何做,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眉头计划要拧成一个疙瘩。此时,私人秘书开口打断了外交大臣的思路,“大臣,距离今年晚上剑桥大学举行的宴会开始还有一个小时。”

“哦……”阿瑟·亨德森想起了还有此事。现在中国虽然是英国外交部当下首要问题,但是英国外交部的工作非常多。譬如,最近剑桥大学组织了欧洲经济学家的会议,主题是讨论这次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今天的晚宴招待的都是各国学者与经济界的大佬,外交大臣就得去参加,至少露个面。

“如果中日之间的这次外交行动有什么新的进展,请尽快通知我。”阿瑟·亨德森大臣对首席秘书吩咐了一句,便起身前往剑桥大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