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文明破晓 > 第613章 东亚同盟(三)

文明破晓 第613章 东亚同盟(三)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08-03 14:23:35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介绍完了中国海军建设的方向,何锐正准备提起第二个问题,也就是中日建立海军联络小组的问题。石原莞尔率先说道:“何君,能否允许我们先行告辞。”

程若凡心里面登时觉得有些不开心,却听何锐答道:“好。”

石原莞尔站起身,向何锐微微鞠躬,“何君,我们有太多事事情要准备,不得不先离开。失礼了。”

南云忠一等人也赶紧站起身,向何锐鞠躬后,便带上资料快步离开。看着日本将官们的背影,程若凡走到何锐身边,有些不快的发表了评论,“主席,日本人还是没什么长进!”

何锐笑道:“别小看现在的日本,至少他们有足够的勇气改变日本国体。国家利益层面就无关好坏,只与立场有关。”

程若凡想到在中日两**队交流中的破事,无奈的说道:“主席,会不会出现日本帮忙,越帮越忙的局面?”

何锐心里面觉得程若凡的判断未必完全出于偏见,只是国防军的建设是按照PLA的模式建设的,尤其在官兵一体,上下平等的政治工作执行的十分严肃。所以国防军与这时代各国上下等级分明的军队模式有根本性的不同。

这种超越时代的优势在何锐看来简直是顺理成章,但是其他国家其实觉得国防军的政治工作属于异端邪说。面对没办法讨论的问题,何锐转而问了程若凡一个别的问题,“部队的新征兵标准进行的如何?”

程若凡神色有些复杂,他本想回答说进行的很好,因为的确很好。从1931年开始,新的征兵标准开始一刀切,初中毕业生才有资格应征入伍。程若凡最初感觉这个标准着实有些太高,却没想到当服役时间调整为两年,部队规模降低到150万后,初中生才有资格被征兵的要求居然真的完成了。

但是工作既然完成到这一步,程若凡索性提出了国防部的建议,“主席,能否从1937年开始,征兵标准提升到高中生才有资格应征入伍?”

何锐正准备回答,就见钟义府与胡秀山已经走过来,站在程若凡身边等着听何锐的回答。何锐反倒不想回答了,他反问道:“既然你有这个想法,何不说说你这么想的依据?”

程若凡当然准备好了,他当即讲述起当下的局面。1924年完成统一后,1925年开始了全国人口统计。从1925年,中国每年新生儿数量都超过1300万,而且还在逐渐增加。随着教育的加大,以及适龄学童必须上学的强制义务教育推行,1925年出生的新生儿,正好在1940年初中毕业。估计那时候的初中应届毕业生数量会超过千万。

让15岁的孩子们从军,还是有点早。18岁的高中毕业生以及等同高中学历的技校、中专毕业生其实更合适。根据人口统计,以及高中与等同高中学历的学校的招生数量,1936年这种程度的应届毕业生数量应该能超过300万。如果那时候恢复3年兵役,每年招收40万,也不影响军队数量。

一支由普通士兵也有高中学历的年轻人组建的国防军,光是想一想就让程若凡有些战栗。未来的中**队可不是那种扛支枪就算是士兵的部队,而是一支机械化、摩托化,地空一体化的军队。这支还在孕育的国防军需要每一名士兵都拥有专业技术,而不是欧美现阶段扛支步枪就算士兵的军队。程若凡确信,国防军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何锐没有挑刺,只是问道:“现在我们的汽车厂,卡车厂,拖拉机厂的进度如何了?能否从36年开始,为我们生产足够的装备这么多高中生所需要的装备么?”

程若凡一愣。这个问题的确难住了程若凡,他与总后勤部的讨论中,同志们都觉得政府没有大建兵工厂导致了产能不足。如果是纸面上的未来新式军队,一个班好歹得给配备一辆运兵车。600万新式陆军好歹也得有50万辆运兵车吧,其他的则是开坦克,以及自行火炮。为了让这样的一支军队能够抵达作战区域,运油车,工程车辆,各种集散点所需的装备,50万辆运兵车与之相比,就有些微不足道的感觉了。现在军工产能别说满足600万军队,30万都满足不了。

在这几年的多次军委会议上,何锐都明确表示,将来为军队生产海量装备的应该是各种国内的企业,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私营企业。程若凡知道从道理上讲,这的确是合理的。但是程若凡还是觉得不舒服。只是何锐的决定,他不愿意去否定。此时只能不再表态。

何锐知道同志们还是不能接受,却也没办法现在说的很清楚。毕竟中国当下工业发展还没有到这个程度,现在部队真的能一声令下,工业企业能够立刻给部队普遍装备的设备,大概就是自行车了。

此时也不能打击同志们的热情,何锐便说道:“义务兵役征召高中生,局面到了的时候,我们自然会做。接下来大家还是先准备一下,我估计要不了多久,你们就得去日本出差。对了,中日海军联络小组的人数,我认为可以定在4000人。”

程若凡都惊了,4000人的工作小组,如果是陆军的话,那几乎是两个团的编制。而普通陆军中,士兵数量远比军官多。而联络小组这种组织,是军官数量大大高过士兵。即便是再支持何锐,程若凡还是忍不住问道:“主席,日本会被咱们吓到的。如果是4000人的工作小组,日本怎么也得出1000人吧。他们出了1000人,等于是把日本海军司令部给抽空了!”

何锐丝毫没有讶异,反倒笑了,“若凡,若是没有这么多人,中日海军未来几年内也没办法真正的联合起来。”

程若凡看了看钟义府与胡秀山,希望他们两个能劝劝何锐,却见这两位竟然一言不发。这下程若凡也不高兴了,大家都不吭声,让程若凡担责任么?一时不快之下,程若凡索性爽快的答道:“主席,我会在会议上提出此事!”

正如何锐所预料的那样,石原莞尔他们回国后的第10天,就发电报邀请中国国防部人员到日本参加会议,会议内容是日本海军的发展战略。

为了能够回应中国的坦率,日本陆军省是加班加点的准备。眼见还有1天时间就要召开会议,日本防卫省总长南云忠一板着脸离开了自己的办公室,直奔防卫省下的海军司令部。到了司令部,也不询问海军司令,南云忠一直奔参谋课。就见一群将校们个个都是黑眼圈,还有些将校面对大量的文件,脑袋如鸡叨米般猛的下坠,然后突然醒来,几乎是麻木的工作着。

看到海军的参谋课都累成这样,南云忠一当即叫过眼圈已经类似熊猫的海军参谋课课长三上勇,一掌就拍在桌上,大声质问道:“你到底从其他部门调集了多少人?人数够么!”

听到这话,海军参谋课课长三上勇少将猛的精神了一下,他连忙答道:“很多数据牵扯保密,我们实在是没办法临时调集更多人员。”

说完,三上勇少将站直身体,等着南云忠一中将接下来的呵斥。没想到南云中将居然没有发火,而是板着脸思考片刻,才命道:“让这些人先休息。你也休息。到明天早上6点,开会。把你们准备好的内容给我看。”

三上勇少将只觉得如蒙大赦,却还是有些担心,试探道:“总长,会不会耽误工作?”

“一切都由我来负责,你执行命令就行。”南云忠一答道。

很快,听到休息命令的上百名参谋课的人员摇摇晃晃的起身,走向临时休息的宿舍。以各种姿势倒在床上,连军服都没脱,便进入了梦乡。海军司令部立刻变得安静起来,南云平静的走进海军司令的办公室,拿起已经完成的内容就看了起来。

正如南云所料,该与中**方讨论的内容其实都已经完成了。现在海军司令部努力完成的是防卫省的需求,而这部分需求是关乎日本未来数年甚至是十几年的安排,哪里是十几天时间就能完成的。

南云看完了工作进度记录,就要过需要发展纲要仔细读了起来。中国方面的海军发展给南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那个纲领十分激进,却非常扎实。每一个进度都建立在明确的流程之上,有着极高的可操作性。日本与中国的差距就在于战略上并不清晰,所以没办法制定出详细的安排。但南云此时反倒很轻松,既然中国有了明确的战略安排,日本要做的就是以当下日本具备的能力去承担其中那部分力所能及的内容就好。

接下来两天,南云以这样的方式与中**方进行了坦率的沟通,成果比南云想象的更大。日本拥有50万吨的海军主力舰吨位,在伦敦海军条约第一条规定,1931到1936年之间,英国、美国、日本皆放弃行使华盛顿海军条约中替换主力舰的权力,法国和意大利仍可依华盛顿海军条约进行主力舰替换。

第二条列出英国、美国、日本分别需废弃的主力舰,以及可改装成练习舰的主力舰。

中日双方约定,日本的主力舰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废弃处理”,也就是改装成练习舰艇。这种改装,就是把最先进的电子设备等辅助装置安装到军舰上,让中日双方充分熟悉新装备的应用。而日本还有没使用的海军吨位,可以建成18000吨的航母,供中日两国海军进行训练。

这些“废弃军舰”的改造,将在中国船厂完成。日本将从引进中国的分段造船法,在日本其中一个造船基地推行,其他船厂将全力为中国提供商船。

谈完了这些,至于何锐提出的,将立刻组建。

南云忠一平静的说道:“何主席提出组建中日海军联络小组,我们日本方面准备提供1500名人员,不知中国可否认同?”

程若凡有些懵了。他本以为日本会在这个问题上进行试探,却没想到日本方面这么爽快,而且提出的人员数量比何锐认为的1000人还多了50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