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文明破晓 > 第644章 政冷经热(六)

文明破晓 第644章 政冷经热(六)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09-07 02:12:37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在卡尔教授看来,何锐与卡尔教授自己,以及希特勒、鲁道夫·赫斯等人一样,有着不可动摇的信念。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何锐可以付出一切。

此行之前,希特勒请求卡尔教授搞清楚中国的底线。中国是一个7亿多人口的市场,如果这个市场能够向德国开放,德国经济可以在几年内完全恢复。

卡尔教授尽力而为,何锐也非常坦率。通过方才的交流,卡尔教授觉得自己搞明白了中德双方的最大分歧就是在意识形态上。这种分歧其实在去年瑞士洛桑会议时候,中国外交部长李时光就说过同样的话。

何锐方才举了日本的案例,这让卡尔教授再次确定何锐没有开玩笑。何锐是个冷酷无情的实用主义者,在日本革命成功之后,中国的确与日本之间的确构建起了良好的关系,在日本革命之前,何锐则是军事打击配合经济手段,把日本整的生不如死。

即便如此,卡尔教授还是问道:“主席先生,你认为现阶段中国与德国的贸易能达到什么程度?”

何锐很坦率,“现阶段中德的贸易范围,中国必须顾及法国的感受。”

中法合作是当下中国的国际地缘政治的支柱之一,何锐单纯在用实用主义的态度运营中国的对外贸易。在何锐眼中,德国对中国的重要性远低于法国,所以中德贸易必须服从于中法关系的需求。

>

卡尔教授见自己的努力完全不见成效,只能放弃。他问道:“那么中国也会发动战争。”

“不!”何锐果断的摇摇头,“殖民主义者,压迫者们会主动向寻求正义解放事业的人民发动战争。我们无需主动发动战争,战争会如同成熟的苹果一样,主动砸到我们头上。”

卡尔教授看着何锐自信的神色,无奈的摇摇头,“主席先生,您现在看上去就像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我很想知道,您的自信到底从哪里而来。”

面对这个质问,何锐自信的答道:“中国在长达20个世纪中,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这并非偶然。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这是一种必然。我所做的只是结束了中国的混乱,重塑了中国的政治制度,扫平了中国继续发展的障碍。只要没有各种阻碍,中国会自然而然的重新开始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技术积累,以及随之而来的科学突破。这不是自信,只是必然。”

谈到这里,卡尔教授起身告辞。他觉得中德两国在战略层面上的合作可能性已经基本确定。如果还有下次对谈的话,必然是中德两国发生了足以改变战略改变的大事。

看着卡尔教授的背影消失在门外,程若凡叹息一声,“唉!”

会议室内的众人看过去,程若凡见大家都看过来,苦笑道:“我看着卡尔教授,总感觉教授现在的心情和我十几年前差不多。心里挺难受。国家战略上走投无路,就是这么无奈。”

此言一出,包括何锐在内的众人都有些共鸣。中国从1915年后的变化太剧烈了,以至于许多在其他时代会被视为惊天动地大事的变化,在这15年中显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然而亲眼看着卡尔教授极力想为德国获得战略上的机遇,这样一位出色的地缘政治学者都差点没忍住,想对何锐请求帮助。对于经历过中国最低谷时期的众人,自然心有戚戚焉。

李润石基本是24年后才成为政府的一员,心态倒是好了许多。他问道:“主席,德国除了战争手段之外,别无他法么?毕竟你也已经告诉卡尔教授,未来德国可以不用先挑起战争。如果希特勒真的是一个值得卡尔教授追随的领导者,我认为希特勒有能力拖下去。”

何锐摇摇头,“道理的确是这样。但是德国的优势在于陆军。英国会允许德国恢复陆军,却不会允许德国全力发展海军。那么,德国会接受英法的领导,把德国陆军当作雇佣军,派遣到海外作战么?如果德国不肯接受英法的领导,德国越强大,对于欧洲的威胁就越大。从德国的角度来看,与其等英法让利,还不如主动出击,直接靠军事优势击败敌人,把利益先拿在手中。这才能掌握主动。”

首发&:塔>-读小说

李润石点点头。他认为何锐是一个非常注重主动性的领导者,“等靠要”从来不是何锐的考虑方向。掌握主动权之后再利用主动权与对手进行利益交换,这是何锐的作风。不仅李润石这么看,欧美专家们对何锐的分析文章也是同样的看法。所以李润石又问道:“主席认为希特勒是一个非常具有主动性与进攻性的领导者么?”

何锐觉得李润石抓住了重点,便对其他同志解释道:“希特勒是一个非常主动性的人,他不肯让自己处于被动状态。正是这样的性格,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德国人民的认同。在哪些德国人民看来,德国的旧模式已经彻底崩溃,非得有希特勒这样坚定不移,主动进攻的领导者,才能带领德国走向胜利。”

吴有平觉得何锐的描述完全契合了自己的感受,因为吴有平自己就是把自己的所有身家寄托在何锐身上。何锐的果断与冷酷在普通人看来或许非常可怕,但是在吴有平看来,这都是优点。事实证明,吴有平所期待的,何锐都实现了。吴有平不敢去期待的,何锐也都实现了。在这种混乱的时代,拥有强大实力的政治强人无疑是国家安泰的保障。

在吴有平看来,德国的文明水平不如中华文明,但是德国民众的文化水平或许比中国民众还高一点。所以德国民众选择希特勒不仅不稀奇,反倒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此时,就听程若凡问道:“主席,纳粹党在29年前的影响力非常有限,29年后一飞冲天。这么看的话,一切都是经济问题么?”

何锐点点头,“人类社会的主要活动都与经济活动,希特勒能够上台,是因为他敢于面对德国的经济问题,并且针对现在德国的环境,提出了解决经济问题的办法。这次卡尔教授前来,虽然他自己也知道不可能,却还是提出了期待中国向德国全面开放市场的试探。若凡,我很同情卡尔教授。”

程若凡听到这话,又是叹息一声。卡尔教授方才的高格调的战略讨论,让程若凡确定自己到现在也不具备卡尔教授的学术水平。但这种高格调的讨论让程若凡理解到了自己当年为什么会心浮气躁,不管做什么都会觉得哪里不对头。

即便程若凡当年的战略素养并不足以解析中国面对的战略问题,但是程若凡哪怕是靠碎片化的零散知识进行推演,总会感觉中国在任何方面都找不到出路。那种绝望与无奈不断消耗着程若凡的心力,出现百爪挠心般的焦虑反倒是正常的反应。

现在程若凡就不会这么焦虑。虽然他每天的工作很繁忙,为了完成KPI,如同戏剧《白毛女》里面的黄世仁穆仁智一样询问各种进度,并且时不时的训斥干部。不管表面上如何,中国的战略局面对中国十分有利,程若凡就不着急。具体工作,时而快点,时而慢点,总的来说都在预期进度内。这种事情很烦人,却不怎么烦心。

带着同情的感受,一个念头突然冒出来,程若凡问道:“主席,假设不存在法国的影响,我们有没有和德国全面经济合作的空间?毕竟德国是内燃机时代的先行者,技术方向很有可取之处。”

.

何锐想都没想,立刻答道:“存在一定的技术合作可能性,不存在全面经济合作的可能性。我觉得你方才所说的是德国的技术优势。经济与技术并非是一回事,与德国相比,苏联的技术相对落后,可苏联能够与我们进行全面的经济合作。我们需要的原材料,苏联可以提供。我们需要的消费市场,苏联也能够提供。我们与苏联之间的问题,是基于经济合作基础上的进出口额度不对等问题。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我们扩大对苏联的进口,允许苏联在相当程度上拥有定价权。如果这些还不够,我们向苏联转让一些技术,然后从苏联进口重工业品。譬如,我们现在为了快速提升发电量,就从苏联进口大量的发电机组。一个苏联的发电机组,就能买我国几十列火车的轻工业品,贸易就平衡了。若凡,你觉得德国有能力与我们进行全面经济合作么?”

“……原来如此!”程若凡缓缓点头。

总理吴有平见讨论起这样的问题,索性问道:“主席,我们要针对德国经济制定什么限制么?”

“对于德国商人投资中国,不用设置限制。对于中德贸易,其实不用特别设置限制。现在德国能够进行的基本都是以物易物的贸易,并不走银行。现阶段我们对于大型设备的需求会有一个新的发展,法国已经吃不下来了。既然法国的产能满足不了我们,我们也可以接受从德国进口。”

吴有平的想法与何锐的差不多,他之所以问,只是想听听何锐的看法。既然没出现特别的分歧,吴有平自然有办法处理。

此时也已经聊了不短时间,对于在座的诸位来说,这已经足够。见同志们要回去,李时光问道:“主席,接下来对于外交方面需要冷处理么?”

何锐点点头,又突然想起另外一件事,便对吴有平叮嘱道:“德国开始搞种族主义,会出现迫害德国科学家和专家的事情。根据我们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通过我们的学术机构向那些会遭到迫害的专家们发去邀请信,请他们到中国来讲学,或者加入我们的各个研究中心与实验室。”

众人听到这个安排,都是精神一振。吴有平甚至露出了笑意,专家这种存在,有多少都不嫌多。尤其是现在的中国,对于专家的需求的大缺口将在长期内存。只要有真本事,中国可不禁欢迎德国专家,更是欢迎全世界的专家。

“请主席放心,我一定把此事做好。”吴有平果断答道。

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