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文明破晓 > 第666章 友邦惊诧论(九)

文明破晓 第666章 友邦惊诧论(九)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09-28 05:20:08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主席,只有你发话,才有人真的敢去调查。”

听到吴有平居然当面对何锐这么讲,李润石心中有些讶异。在文明党党内与政府内都认为吴有平是何锐的亲密战友,但是在这件事上如此回答,好像不太应该。而且此事还是吴有平先提起的,吴有平定然不是那么简单的说说。

果然,吴有平问道:“现在的宪法中,对于主席的连任没有明确规定。当下只要不糊涂的人都知道,帝制已经不可能恢复,袁世凯当年就在此事上身败名裂。此时还有人如此讲,想来大多数人在意的不是称帝,而是领导权的稳固。”

李润石其实也是这么想的,听吴有平说出来,便看向何锐。就见何锐只是答道:“我知道了。不过当下要紧的还是抓紧国内教育,加快经济秩序建立。”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说完,何锐转向李润石,“李书记,这次请你来,就是想询问一下陕西的情况。”

李润石卸任宣传部长后,被任命为陕西省委书记。见何锐问自己,李润石当即做起了汇报。吴有平竟然没有离开,而是一起听汇报,这让李润石感觉自己这待遇有些过高了。

陕西这几年经济发展很快,李润石精准的抓住了要点。陕西这几年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国家投资,尤其是在水土流失地区,靠了淤地坝的农业模式,的确大大改进了当地极为贫困的农村生活。

但陕西当地工业发展阻力很大,当地缺乏水源,交通也不便利,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大量投资。李润石讲述了这些具体情况后叹道:“主席,前一段省里面会议,有个贫困县的县委书记请求支持,他们市的市长说,勒紧裤腰带。那位县委书记答道,请援助裤腰带。这就是陕西现状,想靠陕西自己解决问题,短时间内做不到。”

本以为说了这些,就会被何锐批评。没想到何锐语气平和的说道:“陕西各地生育率如何?李书记可否知道?”

李润石稍一思索,当即将陕西各市的生育率大概的讲述出来。李润石这一年可没有在陕西坐办公室,而是几乎走遍了整个陕西,对于陕西的局面有了解。配合了研究的数据,绝不至于不知道基层的情况。

等李润石说完,何锐才说道:“凡是工业化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就低,凡是在传统农村的生育率就高。这绝非仅仅是计划生育的宣传以及获得计划生育工具的问题,更多的是陕西当地进入工业化生活的人口问题。只要受过一定教育,然后到工业区工作,很自然的就会进入工业化生活。工业化生活中,谁都不想要很多孩子,加上计划生育宣传以及方便获得了计划生育工具,才会有自发的采取计划生育工具的需求。

全国的产业规划中,陕西也有规划中的位置。我们可以向陕西当地给与更多采购订单,但是生育率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检测标准。”

李润石眉头不自觉的皱起。何锐的看法过于冷酷无情,让李润石心中颇受震动。

在旁边的吴有平看着李润石的反应,心中有些好奇。大家都看得出,何锐对李润石非常在意。哪怕何锐自己觉得自己是尽量不显示出来,但是这种事情骗不了人。尽管何锐的才华的确令人惊艳,但是何锐在掩饰自己方面的才华着实非常一般。现在何锐提出的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吴有平觉得对李润石来说,这个考验着实够巨大。

首发&:塔>-读小说

沉默持续着,何锐并没有开口,而是拿起份文件看起来。吴有平心中再次感叹,何锐对李润石的偏心着实太过。如果是别的省委书记,现在大概就被何锐接连不断的问题弄到满头大汗。

“主席,这样的生活方式何时会进入下一个阶段?”李润石开口打破了沉默。

何锐放下文件,丢给李润石一根烟,“公平与效率会不可兼得,当社会效率已经大大影响到社会公平的时候,现有的分配模式就必须彻底改变。所以当下追求效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社会本质教给人民,做好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在调整公平与效率结构的时候,才能尽可能减少思想方面的混乱。”

“真的不能考虑更均衡的方法么?”李润石说完,点上了烟。如果只是道理,或者是中央的安排,李润石都完全能理解。所以面对现实的时候,其中的矛盾就会折磨着李润石。

“永远不要认为可以无中生有。既然世界是运动的,运动就需要能量,那么任何社会行为都需要名为成本的能量。官僚体系用于糊弄人的方式,就是把各种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内容纠结在一起,形成一个看似牵一发动全身的大麻团。中国古代文人们有意或者无意的,就宣传这样的方法论。理工男们为什么更靠谱,因为理工男如果用这样的方式思考工程问题,就永远搞不出成果。”

李润石深深抽了一口烟,这才说道:“只要能多一点主动性,很多事情不是不能变得更好。”

“乡愿,德之贼也。”何锐用文人的话给与了回答。

李润石并没有因为听到这话而不高兴,反倒是陷入了思考。旁边的吴有平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在东北的时候跟在何锐身边,遇到问题就会请教何锐。那时候何锐也是用这样直率的态度回答着吴有平的提问。回想起那时候的自己,也经常被何锐的看法弄的心情不快,但是经过一番实践,吴有平又不得不承认,何锐的看法的确切中了要点。

李润石又思索一阵才开口,“就是说,社会进步是建立在巨大浪费的基础之上。”

“那叫做成本。我们人类是一种有记忆力的生物,而且中国又是一个格外注重历史记录的国家。之所以现在我们感觉从历史书寻求解答方案,却经常会似是而非。原因很简单,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业化,是一个从未经历过的事情。刻舟求剑,要不得。”

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李润石很快点点头,“的确如此。而且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的工作就是执行政策。坚定有效地执行政策。打破封建,打破垄断,禁止官僚资本主义。总之,一切利用特权的行为都要被禁止。”

“我们要团结人民,而团结人民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就是给人民提供真正完备的教育,给人民指出解释事实是什么,真正的道路是什么。不要光埋头拉车,也得抬头看路。李书记,你这个人按照古代的说法,就是德行身后,品行高洁之人。按照现在的解释,你有天分,你懂得逻辑,你有基于逻辑的方法论,你在具体问题上能够以辩证法的态度实事求是的解决具体问题。那么,普通人即便达不到你的高度,但是普通人有没有听过这些道理,并且接受过训练,让他们有机会形成实实在在的身体感受,这就是未来中国的方向。”

说起这样的未来,何锐也有些感慨,他知道这有多难,想成为社会主流,必然有两个条件,“有人教,输得起”。在人类历史上,把理解人类社会本质的屠龙术毫无保留的教给社会所有公民的,也只有新中国。在中国古代以及外国,这些真正的屠龙术都是上层特权阶级垄断的知识。

何锐甚至有更大的野心,这些屠龙术不仅要在中国教,还要把这些知识撒向世界。而中国人民则要更进一步的接受到完备的教育。

这很难,这甚至是反人类的动物性的,但是何锐就是想试试看。人类世界的苦难太深厚了,何锐觉得如果不试试看,自己一定会非常遗憾。

李润石觉得何锐的看法与他自己的看法非常契合,如果是这样的道路,李润石觉得自己必须试试看。他问道:“有些事情存在极限,进步的力量真的能跨过那么大的障碍么?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但是还需要制天命而用之。”

听到这话,吴有平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他猜测李润石大概是说自然环境,西北缺水干旱,想增加产能,对于水的需求就会非常大。但西北几百万平方公里的缺水地区,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解决的?

何锐也觉得李润石说的是自然环境,但何锐一点都不为难。因为何锐见识过当新能源出现后,国家投资廉价的海水淡化技术。这个过程自然不会那么轻松,甚至是非常艰难。但是当技术突破出现后,中国这个世界最具备政策持久力的国家,就能承受巨大的压力,把这些坚持下去。

正是基于中华文明达到的极高的文明程度,才有何锐亲眼看到的人工灌溉体系。而中国也从坚持中获得了收益,除了获得了数百万平方公里全新的肥沃土地之外,也通过输出技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因为心情有些激动,何锐说道:“只要我……”

首发&:塔>-读小说

说到这里,何锐觉得自己有些得意忘形了,差点说出“只要我还能活30年。”这话可不能说,倒不是何锐怕这么说了之后实现不了,而是因为现在因为领导人选举制度的问题已经引发了一些波动,何锐这话很可能会被人误解。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这些问题一定能解决。”何锐换回了正当的说法。

不过李润石与吴有平两人都是聪明人,他们都猜到了何锐大概想说啥。不管是李润石还是吴有平,都不觉得何锐继续领导中国有什么问题。虽然两人都反封建,却都是共和主义者。

民主制度靠选票,共和制度靠选拔。这种最基本的政治制度概念,李润石与吴有平早就非常清楚。在共和制度下,出现长期执政的领袖是很常见的事情。如果何锐真的要称帝,两人都会坚定地反对。但是何锐长期执政,两人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所以听了何锐的话,李润石甚至很期待何锐没说出来的话。见何锐对自己非常亲近,李润石笑道:“主席,我有一个堂弟,叫李赓。有一次我和他谈论理念和主义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如果现在的技术无法支持无限能源,他就支持帝国主义。如果出现了无限能源,他就支持**。”

不等何锐开口,吴有平接过话头,“哦。听这意思,李赓是个爱国主义者。”

何锐没接这个话头。在21世纪,中国有这样看法的人多的是。而且何锐知道李赓,他现在是总参谋部的一位上校,被认为是才华横溢的未来之星。虽然不能说总参谋部里面都是这种爱国主义的民族主义者,十个里面至少有七八个。比起欧美那些国家的军人,这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李书记,我听说你已经走遍了陕西。那就放手去做,书记就是管人事。你怕不怕,都会得罪人。”何锐说出了自己的支持。

李润石听到这里,知道今天也就谈到这里了,便站起身。没想到何锐也站起身,主动伸出手来。李润石握住了何锐有力的大手,用力晃动一下,“主席,我知道了。”

“还有件事,百忙之中,多写些文章。去吧。”何锐说完也用力晃动一下李润石的手。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吴有平看了名单,对其中不少名字都有些印象。如果从忠于革命来说,这些干部都没啥问题。但是从现阶段需要的干部来说,这些同志们的确还没能走上新的思路。

而且李润石关于人口问题的文章让吴有平很是在意,这是一篇针对于人口问题与工业化时代新生活模式的分析。写的非常棒。如果这是何锐写,大概就会显得过于论文化。同样的内容由李润石来写,就生动活泼,很接地气。

李润石是从一个普通年轻人进城后的消费入手,年轻人最初的时候,工资用于租房后,剩余的钱足够维持自己的生活。此时,因为没有生活压力,过得很舒服。而年轻人在城市里逐渐稳定后,就开始出现,父母家,以及各种传统关系的支出。如果承受了这样的支出,年轻人生活压力大增。当年轻人准备结婚,支出就更加大了。

如果是从传统生活方式入手,这文章很容易就变成了对工业时代的控诉,指责工业时代打破了传统农耕时代所谓“温情脉脉”的控诉。

而马克思的《**宣言》的前面一段,就已经描述了这样的社会变革。所以李润石也是从社会变革的角度去解释此事。其中涉及的内容相当深刻,却又非常巧妙的不去触及到引发仇恨的界限。

看完了文章,吴有平很是感叹,李润石真的是太善良了,属于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的那一类英雄。

何锐也很善良,但是何锐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对于旧时代好像颇有隔阂,属于无论如何都无法融入旧时代的人。在衔接新旧两个时代方面,李润石明显比何锐强了太多。

怪不得何锐如此重视李润石,如果讨论能够挑战何锐地位的人选,李润石在未来必然是强有力的候选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