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文明破晓 > 第674章 明确的未来(一)

文明破晓 第674章 明确的未来(一)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08 22:03:0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1935年元旦,苏共总书记斯大林在圣彼得堡而不是莫斯科发表了元旦讲话。在讲话中,斯大林总书记表示,1935年将掀开苏联工农团结的新篇章,所有苏联农民都将拥有完整的户籍。

作为斯大林总书记的亲密战友,基洛夫委员也熬夜完成了报告。他揉着酸涩的眼睛,对着标题进行了修改,最终确定为《过去10年农村工作的发展历程》。

放下笔,政治局委员基洛夫闭上眼。他的秘书此时正好进来,看到基洛夫闭着眼靠在暖气旁边的椅子上,便想悄无声息的退出去。然而基洛夫委员开口了,“等1下。”

看似闭目养神,基洛夫其实考虑着人选。书记处的秘书季诺连科文笔不错,是个很好的人选。但是季诺连科在政治上比较温和,这份文件很重要。所以得找1个政治上更加强硬的人从里面挑挑刺。

好在强硬派在苏共里面要多少有多少,基洛夫委员对秘书说道:“请彼得罗夫同志前来。”

彼得罗夫进入中央工作前,是俄罗斯共和国1个小城市的书记,工作经验丰富。他很快随着秘书出现在基洛夫委员面前,当基洛夫把1份文件推到他面前,彼得罗夫1阵惊愕,最先的反应是自己是不是摊上什么事儿了。

“彼得罗夫同志,请您读完这份文件后,给我讲述1下的情绪感受。”基洛夫命道。

“我坚决支持中央的决定!”彼得罗夫毫不迟疑的答道。

基洛夫揉了揉有些发红的眼睛,“彼得罗夫同志,我知道你忠于革命。所以,我要求你本着革命的态度看完这份文件。然后,你不用考虑什么,只用告诉我你读完之后的情绪。我能够相信你会本着革命精神来完成这个任务么?”

彼得罗夫听闻不是要质问他,也不是要他做决定,立刻安心许多。而基洛夫委员的提议着实勾起了彼得罗夫的好奇心。他稍1迟疑,便大声答道:“请基洛夫同志放心,我1定完成任务。”

基洛夫点点头,就让秘书安排彼得罗夫到基洛夫旁边的小房间里面读文件。彼得罗夫坐定,有些紧张的把文件放在面前,正想读,又忍不住摸出烟卷来点上,抽了1口后,精神稍稍振奋,这才读了下去。

文件内容不难理解,苏联从1925年开始,在1些地区用轻工业品换农产品的方式征粮。农民交的粮食除了正常的报酬之外,还根据交粮的总量给与报酬之外的奖励。

小到衣服布料,糖果与酒类。大到家电农具,摩托汽车。这种模式大大的激发了苏联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着新的征粮方式逐渐推广到全苏联,困扰苏联的产品产量以及征收量得到了解决。

在1931年后,农村已经逐渐成为苏联强大的经济支柱。那些狡狯的苏联农民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正在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产品。不仅仅是农产品产量增多,畜类,家禽,羊毛的产量也都提升上去。

在很长时间当中,苏共征粮工作队会带着枪下乡。工作手段中,拆房、毁门,把被怀疑藏着粮食不上缴的农民抓走,或者公开鞭打,都是基本操作。随着新的征粮模式普及,苏联拿着枪到农村征粮的手段不再普遍,大多数社会化改造比较成功的地区,当地书记带着写了需求清单以及奖励内容的文件回到农村,当地最贪婪的农民就会想方设法的尝试着生产。

这些农民的改变非常明显,当他们与政府的农业专家有过1些合作后,贪婪的农民甚至会主动请求政府派遣技术专家到农村指导他们生产。这些狡狯的农民甚至还愿意放弃传统的小块土地,在苏联政府专家规划的大片土地上耕作以及经营。

在斯大林总书记英明的领导下,苏共执行了非常高效的政策。虽然农民依旧具备反动性,但是这种反动性已经有所降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入,农民中的1部分将得到比较彻底的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式劳动者。

现在,给与农民与城市工人同样的完整户籍以及护照等身份认证,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苏联经济继续高速发展……

看完这份文件,彼得罗夫同志已经被感动了。基洛夫委员在文件中,用比较负面的词汇描述农民,使用正面词汇描述苏联政府的作用,这完全符合彼得罗夫的个人理念。

既然基洛夫委员要彼得罗夫报告他的情绪反应,彼得罗夫立刻起身拿着文件去见了基洛夫委员,讲述着自己的感受,“基洛夫委员,我也认为农民很反动,但是在写文件的时候,就没办法如您这样恰到好处的将农民的反动性,以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功绩讲述……”

基洛夫观察着彼得罗夫的反应,他觉得自己看到了相当的诚恳。彼得罗夫并非是为了拍马屁而1味的赞美。

彼得罗夫的能力高低,并不在基洛夫此时的考虑范围。苏共上层普遍认为,采取落后生产方式的农民在某种程度上是敌人,所以农村工作十分简单粗暴。既然现在要执行温和的农村政策,基洛夫对此的文件内容,在遣词造句上必须让苏共中央的同志们感觉到自己没有被指责,没有被当替罪羊。1旦这些委员们感觉自己被冒犯了,就会引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从面前的彼得罗夫同志的反应来看,强硬派明显不认为自己遭到了威胁,这篇文件也就达到了应有的态度表达。现在的党内的确还有人认为,应该用传统的苏共征粮手段,但那些人是少数。如果那些人愿意用公开对抗斯大林总书记,就让他们去吧。基洛夫自己至少团结了大多数同志。

斯大林看完这份文件,心中第1个反应是“基洛夫挺狡猾”。但斯大林并没有不高兴,基洛夫“狡猾”的非常得体。在斯大林看来,这份文件面面俱到,尤其是在“进口轻工业品”上轻描淡写的提了1句。

这1句并不起眼,看似是套话的描述,恰恰点到了苏联当下高速发展的要害上。苏联自己没有能力生产出这么多高性价比的轻工业品满足苏联工人和农民的需求,现在苏联国内轻工业品的产量只能勉强满足城市工人需求。中国的轻工业品补足了缺口。

苏联核心人领导知道此事,却都不讲出来。这件事不能讲,甚至不能让其他人知道。现在苏联国内的宣传是,苏联每年大量对华出口,赚到的中国元无法在苏联国内使用,只能购买中国商品。事实上,中国承担了苏联对金融的工作,如果失去了这个重要的金融渠道,苏联的贸易会非常难受。

基洛夫“狡猾”的讲述方式,让党和政府认为,1切都是斯大林同志领导有方,甚至中国都不得不在斯大林同志的安排下按照苏联的指挥棒行动。这是忠诚于斯大林提出的“1国社会主义”路线,是忠诚的证明。斯大林总书记对基洛夫的忠诚很满意。

看完了文件,斯大林总书记没有做任何评价。而是继续他此行的工作,秘书进来报告,“总书记,列宁格勒(圣彼得堡)的克格勃负责人已经到了,正在等待您进1步的命令。”

“请他进来。”斯大林心情愉快的命道。

克格勃列宁格勒为中心的西北地区负责人看着有些疲惫,即便如此,见到斯大林后依旧挺起胸膛举手敬礼。

“请坐。同志,你辛苦了。”斯大林语气非常温和。

负责人心中1暖,坐下后就向斯大林开始汇报工作。由于事先得知了1些会被问到的问题,克格勃西北地区负责人先挑最重要的讲,“总书记,现在本地区的克格勃有大部分力量都用在了防止偷渡上。32、33年的自然灾害结束后,34年的偷渡者数量少了很多。但是有着俄国血统的外国人申请移民苏联的数量增加了很多,到现在已经有超过4万份申请还没处理完。这些申请人中有些等不下去,就在其国内亲戚的帮助下实施了偷渡。”

“嗯。”斯大林心情轻松的听着汇报。苏联的制度中非常重视福利,在不缺乏商品的当下,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得很快,已经全面超过了欧洲的邻国。这就导致了周边国家中有俄国血统的人起了到苏联生活的心思。

实施了偷渡行为人中,基本都在苏联国内有亲戚,他们投奔了在苏联国内的亲戚,这就大大的扰乱了苏联的户口制度。之所以在元旦发言中提到在农村建立完备的户籍以及护照身份制度,也是为了应对几十万偷渡者引发的混乱。

克格勃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克格勃的艰苦工作后,因为口渴,暂时停下来喝口茶,同时小心的观察着斯大林同志的反应。就见斯大林同志神色轻松,同时若有所思。这让西北地区克格勃负责人心中欢喜。看来自己部门的工作至少没有让斯大林同志不高兴。

很快,斯大林同志又稍微问了几个其他问题,就结束了此次会谈。

点起烟斗,斯大林思考着移民带来的问题。烟丝的芬芳弥漫在空气中,斯大林还是认为要控制移民进入苏联。如果苏联人民想帮衬1下外国的穷亲戚,就让他们带这些钱与物资到国外去。

以苏联的管理能力,几十万偷渡者的确会引发1定的麻烦,但是这些麻烦远不足以扰乱整个苏联。在斯大林看来,这些偷渡者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补充了苏联的劳动力,而是让苏联拥有对这些俄族人居住地的法理。

去年,中国与英国的边境划界协议中,中国就是以藏族为划界理由,从英属印度要回大片的土地。如果那些人是中国突然迁移过去的,中国要求会在欧洲引发巨大的震动。强行移民,然后宣称对那块土地拥有主权,在欧洲属于侵略行为。但藏族在那片地区居住了千年,中国对那块土地提出领土要求,在欧洲的观念中拥有无可否定的正当性。

当然,英国国内也不是没有人表示不同意见。那些反对者认为,藏族是否属于中国的民族之1,值得商榷。不过这种质疑仅限于纯民间,如果英国官方这么讲,中国就可以视其为敌意行动,对英国采取包括战争在内的手段。

英国上层面对衰弱的满清,提出过藏族是个独立民族的看法。面对有能力把英国赶出印度的中国,英国上层根本不提这个看法。如果满清的实力与现在的中国1样,英国上层绝对不会提出藏族是否独立民族这种有可能引发战争的问题。

苏联当年放弃了很多领土是被逼无奈,斯大林认为,苏联决不能失去重新将那些失去的俄国领土收复的机会。为了这个目的,苏联可以让苏联本国人民带着财物去国外接济穷困的俄国亲戚,也不能让那些俄国人都跑回苏联。

时间过得飞快,到了3月,苏联派遣大量克格勃人员对边境地区的农村与城市进行了1番排查,6续将18万名以上的俄族外国人遣返回国。

克格勃头子在3月24日赶往位于黑海的度假地,专门向正在休假的斯大林同志汇报最新情况。原本已经安排好的时间却被推迟了,克格勃头子有些不解,到底是什么事情能比他现在的工作更紧急,居然能改变约定好的会面。

斯大林总书记此时正轻松的抽着烟斗,听着外交人民委员会委员莫洛托夫的报告,“……根据我们的判断,法国提出缔结《苏法互助条约》的目的,是希望我们能够牵制纳粹的注意力,让纳粹主动进攻我们。”

俄国人很少露出笑容,莫洛托夫委员长相比较严肃,此时他的嘴角挂着笑意,可见莫洛托夫委员此时的心情有多么愉快。

斯大林总书记的神色很平淡,英法1直在封锁苏联。现在苏德两国并不接壤,英法1直在帮助波兰强化军事力量,试图用波兰威胁苏联西部。

吐出1口芬芳的烟雾,斯大林甚至懒得对此发表看法。现在波兰东部边境的俄族人正掀起大规模回到俄罗斯共和国的移民与偷渡行动,在普通的波兰人中,也有1部分人试图离开波兰,移民到苏联生活。

莫洛托夫继续说道:“我们已经向中国外交部通报了这方面的消息,从中国外交部的反应来看,法国方面也应该告知了中国。外交委员会认为,中国不会干涉这个协议。”

虽然没有回答,斯大林至少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此时的广州,何锐正在度假地准备返回京城。度假地的楼上,妻子们和孩子们正在准备回家,何锐则听外交部长李时光介绍最新的欧洲消息,尤其是《苏法互助条约》。

“条约规定,法苏任何1方成为欧洲国家的侵略对象时,两国保证立即相互进行支援和协助。外交部认为,法国作为发起国,试图祸水东引。但是法国好像有些过于1厢情愿。”李时光说完,下意识的挠了挠脸颊。作为很有经验的外交部长,法国的思路在李时光看来“非常不严肃”。

何锐对《苏法互助条约》没什么兴趣,倒是对李时光的反应有些兴趣,“外交部认为这个条约如果签署,会引发什么后果?”

李时光又下意识的挠了挠下巴,有些困惑的说道:“如果签署了这个条约,理论上会出现1种可能性。波兰可能怀疑法国要向苏联出卖波兰的利益。

也许法国接下来会强化与波兰的关系,但是这么做的意义何在呢?就我们得到的消息,英国已经对苏法互助条约表达了不满。法国认为德国是最大的敌人,但是英国却认为苏联才是欧洲的最大威胁。随着苏联的发展,它是1个超出英国大6均衡政策能力之外的国家。”

说完,李时光又赶紧补充道:“除非,英国坚持祸水东引,希望德国主动进攻苏联。但是这种可能性太小了!”

何锐感受到外交部也开始成熟了,心中着实轻松了很多。只要外交部有这样的实力,何锐就可以节省原本有可能花在外交上的时间。为了确定自己的看法,何锐问道:“外交部认为未来几年的战争热点在哪里?”

“西班牙。”外长李时光立刻答道,“西班牙的左翼已经实际上分裂了,每1派都在尝试通过表现出更激进的手段,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西班牙的局势明显向着内战发展。

德国现阶段正在重建军队,短时间内只怕不会出现军事冒险。从中期来看,德国的扩军计划大概会遭到限制。英国不可能允许德国拥有强大的海军。

至于其他方向,英国和法国都已经与我国完成了边界划分。在英国与我国完成边界划分后,法国第1时间表示了赞同。反倒是苏联与美国,表示赞同的时间甚至比欧洲国家都晚。”

说完,李时光停了下来。他提醒了1下何锐,却不愿意过多分析。美国不乐见中国与英国基本解决领土问题,这个很容易理解。中英如果打起来,美国可以获益。但是苏联的表态这么晚,就不是那么令人愉快了。

最后,李时光又补充道:“英国虽然没有明确支持我国的11段线主张,却没有反对。法国则是承认了11段线,苏联承认了。美国对此表示了异议,却没有任何行动。”

何锐已经对外交部的实力有了1个基本的判断,合格,却未必优秀,不过这个水平对付当下的局面已经绰绰有余。何锐说道:“德国扩军水平决定了战争的几率。我们的态度必须明确,中国绝不寻求获取殖民地,中国反对1切种族主义。坚持这两点就足够了。”

“如果西班牙爆发内战呢?”李时光问了他认为的近期热点。

何锐果断答道:“中国很关注,但是中国秉持中立的立场,呼吁西班牙各方能够相忍为国,尽快结束战争,在协商的基础上恢复和平。”

听了这和废话没什么不同的定调,李时光只是回答了1个字,“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