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文明破晓 > 第679章 明确的未来(六)

文明破晓 第679章 明确的未来(六)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08 22:03:0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日本最初的工业体系是从英国引进,标准为230v,50赫兹。美国的电力标准为110v,60赫兹。1900年后,美国对日本的影响日渐强大,日本电压逐渐统1在110v电压,但是留下了频率分别为50和60赫兹的两套电力系统。

东亚联盟组成后,朝鲜与琉球因为工业实力孱弱,反倒轻装上阵,迅速按照中国的工业标准建成了新的电力系统。日本1来工业规模大,转换难度大。2来日本国内对完全采用中国标准也有心理上的不安。

到了1936年4月1日,石原早餐的时候边啃油条,边看着报纸。头版头条是日本东京股票交易所连续3个交易日大涨的消息。翻到第2版,全是3井、3菱、小松制造的电力设备以及机械制造的新闻。第3页,才是其他与电力与机械制造业有关的其他企业新闻。

放下报纸,石原风卷残云的把油条和碗里的豆腐脑与胡辣汤两掺吃光,起身说道:“我去上班了。”

石原夫人是个标准的日本妇女,连忙起身去开门。在石原走出家门前,石原夫人躬身行礼,“请您路上小心。”

如果是日本革命前,这话至少有1半是真心的。那时候日本国内经济凋敝,社会如同1口沸腾的大锅。刺杀事件频繁发生,总理遇刺并不稀奇。部队冲进总理家杀人也是发生过的。

现在石原身边只有两个警卫,虽然警卫神色严肃,内心其实挺放松的。1路上就见日本的街道以及公园里面的樱花正灿烂的盛开着,街道上的日本人民脚步急促,满是努力的元气。石原心中很是感慨,日本的很多痼疾被革命所摧毁。但是见识过中国、美国、苏联的国家局面后,石原心中有着急迫的期待,希望日本也能赶上这些大国。

哪怕是被认为落后的苏联,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良好分配体系。苏联人民有充分的轻工业品,日常生活水平在日本之上。而且苏联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口1.6亿,只是日本的3倍。而苏联的国土面积2200万,是日本的50倍以上。光是靠出口原材料就让苏联人民过上很不错的生活,更不用说苏联的工业在过去十几年中也获得了长足的进展。

这1路上,石原心情颇为激动。刚推出的政策是日本未来党真正意义的第1次日本产业政策,作为未来社中有着绝对号召力的党魁,石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总理办公地早已经等了好几位内阁成员,见到石原进来,立刻起身鞠躬。石原在过去两年里也出访了1些国家,不得不穿了西服。石原本人是个娃娃脸,个头又低,不管西服多么合体,看上去就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现在石原1身没有任何阶级章的将军服,看上去就立刻是个人物。现在又穿上了军服,石原在中央的位置上坐定,立刻解开了风纪扣,“做报告吧。”

先报告的是产业省总长。这次整个产业升级是个大事,不过任何大事都自然分为很多步骤与细节。所以产业省总长的报告非常厚,他翻过了目录,进入第1部分的总纲。

“此次产业升级包含整个日本的电力系统改造,以及机械设备的升级。电力改造部分,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包括中国、朝鲜、琉球、苏联。这4个国家的电力标准全部是220v,50赫兹。日本的电力改造将采取此标准,以后也会执行这个标准。

电力系统改造交由3井、3菱财团主导,成立1个新的日本电力公司。这家公司中,日本政府占股26%,3井财团占股11%,3菱财团占股8%,其余财团占股6%,1共占股51%。其余49%的股份,15%将在东京证券市场上市交易,其余34%将在上海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预计能够获得660亿日元的资金,约为110亿美元……”

石原听到这个数字,嘴唇不禁紧绷起来。这笔钱经过十分细致的计算,是可以收回的。但是这么巨大的资金投入,对于日本来说近乎于赌上了国运。

产业省总长讲完了筹集电力资金的部分后,开始了第2部分,产业升级内容。

日本产业界以及专家们考察了世界各国的工业体系,结合了各种产业理论,总结出来的日本产业方向。在这份规划书中,很多领域所采用的生产方式以及设备,在当下还没有研发,只能用现有的1部分设备与生产方式暂时顶替。但是这些产业的未来已经在当下规划好了,为了实现这些规划,日本将投入大量资金与研发力量,同时还要与亚洲同盟中的先进企业与研发机构合作,以尽快实现预期。

“日本产业是分散式的小型企业生产模式。效率低,利用率也不高。为了提高利用率,日本生产企业对于“工匠”,也就是熟练人员十分倚重。在民间,给这些熟练人员1个称号,叫做“仙人”……”

石原忍不住点了根烟,日本的仙人太多了,螺丝仙人、螺帽仙人,轴承仙人等等。连捏个寿司的都有寿司仙人的称号。这么多仙人搞了几十年,工业成果也远不如何锐政府搞了10年的成果。

产业省总长也是同样的看法,“反观工业规模远大于日本的美国与中国,工业生产尽可能采取流水线的组织模式。在生产线上就没有“xx仙人”的空间,只有各种善于使用机械,设计机械的工程师群体。

以中国和美国的汽车生产线为例,1家汽车龙头企业,将几千个0件组装成1辆汽车。汽车生产厂负责的更多是汽车的设计,几千家专业生产厂向汽车生产厂提供0件。每1个0件可能都有好几家工厂甚至是十几家工厂竞争。同样,由于汽车厂比较多,每1个0件厂也可能同时向好几家车企提供0件。

中美两国国内也有如日本当下这种分散式的大量小企业,数量、规模、产能都在日本之上,但中美两国的产业模式却是走的大规模生产线模式。

可喜的是,随着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建成,日本的优势产业开始快速发展。现阶段,日本在造船以及精密加工业方面发展的非常快,在东亚经济共同体内部占有了相当的市场份额。这种精密加工业的雇佣人数远超传统家族企业,日本传统家族企业的人数在3-7人之间,新的企业组成的株式会社,雇佣数量在50-100人之间。

产业省认为,日本的这种企业模式非常适合日本的特点。人数虽然不如美国与中国的企业人数,但是可以发挥出日本传统中的追求极致。同样可以保证产业链的灵活度。

中美的大规模生产线模式也有自己的问题,就是产品的精度问题。而大量日本的中小企业则可以为日本大型流水线生产企业提供精度更高的0部件,现阶段完成产业升级后,日本可以在新的基础上提升日本流水线产品的产量……”

石原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风纪扣。日本政府从经济角度考虑问题,石原在当上总理之前的职业是军人,他看到的是几年后很可能爆发的战争。现阶段是日本产业升级的最好时机,也是最后的空窗期。抓住这个机会,在以后的战争时代才能开足马力生产。

以日本在东亚联盟中的地位,中国吃肉,日本能吃上加了不少肉片的肉汤。未来全世界规模的大战后,胜利者就可以享受到巨大的回报。

日本电力系统改造是1个国家工程,政府可以通过组建公司,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这大大缓解了日本政府的财政压力。

对日本国内众多多企业进行产业升级,能从外国投资者手里筹集的资金有限,就得日本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甚至是负债经营。但这也是日本非常习惯的“赌国运”。现在赌上国运,大量发债,这些债券在以后都可以变成巨大的财富。在这方面,日本很有经验。欧洲大战就让日本体会过1次了。

结束完这经济讨论,石原叫来了南云和山口两位大将。这次没轮到跃跃欲试的山口发言,南云已经拿出了方案。面对着穿着军服的前中将石原,南云倒是没什么压力。毕竟石原这家伙是真的懂军事。

“总理,根据我们的判断,美国的征兵极限是1100万。国内的生产与后勤可以通过征召妇女进入工厂来满足,所以美军可以在前线维持350万人长期作战的局面。在战局没有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美军可以维持120万人在前线长期作战。

今年是1936年,美国并没有提出扩张军事装备的计划。我们以1937年美国开始扩军造舰为设定,1般的扩军是3年计划。美国可以拥有24-36艘新式航母,24艘新式战列舰。加上美国现在的海军舰艇能够服役到1940年的舰艇,美国在1940年将拥有36艘战列舰,36艘航母为核心的海军。”

说到这里,南云停顿了1下。这个数字是他和军中比较沉稳的老将,与山口多闻以及山本5十6为首的激进航母派进行充分争吵后妥协出的结果,而且妥协的1方是南云。

山本5十6与山口多闻两个家伙要求必须以美国发挥出那可怕的工业能力为标准,比较谨慎的南云则是希望尽可能的接近现实的推演为基础。最终,山口多闻这家伙在会场里跳起来大喊:“总理有令,要以美国上限为推演标准。南云君,您要违背总理的命令么?如果您忘记了总理的交代,我现在可以给总理打电话,请他说出他的看法。”

遭到这样的逼迫,南云才不得不妥协。而妥协的结果是,推演结束后,比较稳重的老将们脸都绿了。美国的工业实力全球第1,在伦敦海军会议上,各国讨论航母吨位的时候,美国方面认为,航母最大吨位为3.5万吨。现在中日海军联合工作小组确定的中国海军航母也是3.5万吨的吨位。

中国航母上1个飞行大队大概是100架战斗机,美国航母上只怕也是差不多的数量。设想中的美国海军就会拥有3600架各种战斗机。

以美国的工业实力,如果真的爆发了全面战争,而且美国局势不利,美国1年就能开工36艘航母。前线维持120万的兵力,美国是可以长期与东亚联盟进行南云难以想象的消耗战。

定了定神,南云继续说道:“按照这样的推演,日本海军能够提供12艘新式战列舰,以及4艘次级航母。如果日本全力生产新式航母,数量大概是3艘。日本在战争期间,每年可以生产3艘4.5万吨战列舰,以及2艘3.5万吨航母。其余的舰艇就得东亚联盟其他国家承担。”

听着南云忠1的讲述,山口激动的两眼放光。南云被如此规模的战场吓到了,而山口恨不得立刻投身于这样恢弘的战争里。

看着山口多闻急不可耐的模样,石原问道:“山口君,你认同这样的预设么?”

山口多闻当即答道:“石原君,我认为美国完全有可能完成这样的军备。尤其是在美国不得不重视中美贸易的当下,美国很可能在1937年就开始造舰。”

南云很是无语。他依旧认为,美国不可能在37年开始大规模造舰,便是到了1939年也不可能这么干。原因很简单,中国方面已经开始建造3.5万吨的次级战列舰,以及3.5万吨的航母。

而且英国在35年底已经同意了德国建造海军,尤其是允许德国建造战列舰。所以中法两国已经准备在36年5月召开的国际海军条约会议上宣布,中国将放弃法国“给中国建造”的4艘战列舰,中国将开始自行建造总吨位为14万吨的海军主力舰。

美国为了应对来自东亚的海军压力,美国有可能建造大概8艘航空母舰,以及不到8艘的战列舰。但是让美国开工建造36艘航母,这得什么样的疯子才会这么干呢?

至少在南云看来,美国总统罗斯福不像是个疯子。

石原倒是不在意这些。他现在考虑中,最优先的是经济而不是军事。未来的战争绝不是日本1家和美国开打,而是整个东亚联盟开战。中国有6亿多人口,工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日本到时候顶多6千万人口,是中国的十分之1。日本能够提供与自己的实力相匹配的军力就足够了。根据这份报告,日本能够提供十分之1略强的军力,已经满足了石原的需求。

本来汇报到这里就该结束了,但是看着忧心忡忡的南云,以及兴高采烈的山口多闻,石原只能多说几句,“你们认为如果中国采取总动员,军队数量会达到多大的规模?”

山口多闻当即大声答道:“7000万!”

石原点点头,“所以,中国不会出现总动员的局面。不仅如此,整个东亚联盟在战争期间也会将战争视为1场对国家有深远影响的战争,但是不会采取总动员。因为,普通的动员,战争总兵力也可以轻松的达到3000万,预备役数量也将达到6000万。也就是说,以现在地球的规模,东亚联军真正的前线能够摆开的战线上,能够容纳的部队数量不会超过600万。即便是3000万军队,在前线作战的也不过是5分之1的兵力。所以,大家不要有什么过分紧张。”

听了这些,南云的深色稍微好了点,山口多闻则是更加欢喜了。任何指挥官都想打1场兵力充足、装备优秀的战争。美国当下联邦军队规模不到30万,在这样的规模上不管如何扩军,美国的装备与军队素质都不可能超过东亚联盟。

现在东亚联盟中,朝鲜有10万常备军,琉球有不到1千的警察部队,这两家可以忽略不计。

日本现在有6海空共21万常备军,其中海军与空军加起来有13万。中国有81万常备军,其中6军59万,空军14万,海军8万,这些军队都走的是高技术化。军官最少是大专毕业生入5,士官是高中生,普通士兵也是初中生。也就是9年纪学生毕业。

这样的军队素质,也比整个美军强了太多。虽然美国也在进行大规模的普及义务教育,但是美国地广人稀,有着大量人口在农村,以及中日标准里面的村镇。而中日标准的村镇,在美国就是“城市”。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名义上的城市人口那么多的原因,美国把美国标准的“城市”看成城市人口。而这些城市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堪忧。很多人看似接受了义务教育,但是这些村镇也没有特别需要读写的内容,所以导致了很多统计学中的小学甚至是初中毕业生,有着障碍。也就是说,这帮人其实就是受过教育的文盲。

与之相比,由于汉字的特殊性,中国人只要熟练掌握800汉字,就基本没有障碍,更能够顺利的通过书写进行文字交流。

所以,中日两国的兵员素质超过美国。若是开战,胜算极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