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文明破晓 > 第691章 国家的选择往往因为不得以 八

文明破晓 第691章 国家的选择往往因为不得以 八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21 21:00:47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1938年3月7日,德国机动部队总监古德里安坐在安装了电台的指挥车上,面前的道路被一条可以升降的拦截杆挡住,在拦截杆两边分别挂着德国与奥地利的国旗。

不等古德里安开口,他的副官已经跳下指挥车,从车后的坦克上叫下几个名德军一起把升降杆抬起。很快,通向奥地利的道路就向德军敞开。古德里安的副官刚回到车上,就听到上司命道:“写个标语,终点站,维也纳。”

装甲部队行动的时候本就携带着各种指示牌,随时给部队指出方向。听到命令,副官立刻跳下车去忙活。古德里安小小的打了个哈欠,进军奥地利的行动是在3月5日下午突然发到古德里安手里。3月5日是周末,不少军官都因为放假而回到家里团聚。古德里安自己彻夜不眠的带着参谋们准备这次临时行动,还得派出人把那些离开兵营的官兵们叫回来。很多军官被从老婆或者情人的床上拽起来,带回军营。这帮家伙们也没休息好。

想到接下来的德国装甲部队需要进行两天的行军,古德里安对手下小伙子们就没啥信心。从指挥车上站起身,古德里安看向身后,公路上都是德国的坦克与卡车,根本看不到头。

以古德里安对装甲兵的认知,指挥官要尽可能的靠前,他的指挥车就在全军最前面。等副官回来,古德里安又下令命令,“全军在今日12点,都服用一次柏飞丁。而且,让前面的部队提前告知道路上的所有奥地利加油站,向我们的坦克提供加油服务……”

副官赶紧掏出小本子记录下来,随即下了车。古德里安已经等不及副官跟上,他对着司机命道:“出发!去维也纳!”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

司机早就等着命令,立刻踩动油门,指挥车很快越过了边境,进入了奥地利境内。

在古德里安身后,两个装甲师的数百辆坦克以及几十辆卡车跟着前面的车辆行动而行动起来。

此时希特勒已经到了奥地利,宣布了德奥两国马上要进行公投,确定两国是不是要合并成一个国家。道路上的汽车并不多,见到德军的坦克隆隆而来,车辆主动开到路边停下。那些让开了道路的奥地利乘客们下了车,向着德国装甲部队挥手致意,还有人高喊着:“德意志万岁!”,“你们是去维也纳么?”

奥地利的德语在德国装甲部队的官兵们听来大概就相当于河南人听河北人的话,口音有明显不同,却完全听得懂。于是官兵们也用巴伐利亚、黑森、科隆等地口音的德语向奥地利民众问候。就在这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德国装甲部队一路向前,直奔维也纳。

上午10点,部队全部进入奥地利。古德里安下令部队暂时停下,进行长途行军的编组。长途行军中,每一支部队之间都要有足够的间隔,还要有各种调度。即便进入奥地利的行军是一场在家里的行军,古德里安作为军事家的底线也不允许他把这次行军搞成一字长蛇阵这种搞笑的行军队列。

在短暂的整顿时间,第一辆坦克抛锚的消息通过无线电传递到了古德里安的指挥车上。古德里安一点都不讶异,此次进军奥地利之前,他没接到任何消息。接到命令后,立刻让分散在德国各地的装甲部队立刻向德奥边境赶。很多本该维修的坦克就直接从驻地开了一百多公里才抵达边境。要是这些坦克能全部抵达维也纳,古德里安才会感到讶异。

此时,乘坐其他车辆赶上来的副官从旁边的旅行商店里出来,身后带着两个抱着一大摞旅行手册的德国士兵。店老板跟在他们身后,手里拿着副官塞给他的钱,一个劲的说道:“我不要你们的钱,我真的不要。”

面对这样的热情,古德里安的副官停下脚步,向店老板行了个军礼,“先生,我能理解您对德国的热爱。但是我们德**队是有荣誉的军队,抢劫人民是决不能接受的罪行。所以请您一定要收下这些钱。”

听到这样的回答,感动到眼圈都红了的店老板停下脚步,看着走向指挥车的德国官兵,店老板突然大喊一声,“德意志万岁!”

店老板只是自己感动,才喊了这么一嗓子,并没指望得到回应。却没想到那名给了钱的军官立刻举起右臂回应道:“SiegHeil(胜利万岁)。”

首发&:塔>-读小说

看着大步前行的军人,店老板的眼泪夺眶而出。这些年受到凡尔赛条约压迫的可不仅有德国,奥地利的日子也很不好过。现在,终于有军队来保护国家啦!

副官到了古德里安身边报告道:“总监,已经弄到了旅行地图,我立刻安排人给每一辆坦克分发。”

“把人安排好后就上车,我们要尽快去奥地利!”古德里安答道。此次行动太仓促,地图只够分到团级以及一部分营级指挥官手里,虽然旅行地图不能用来当军用地图,这次进军本也不是为了打仗。

中午12点,部队服用了柏飞丁。当晚,部队完全没有休息,依旧精神头十足的驾驶着坦克行驶在奥地利的公路上。夜风很冷,依旧无法熄灭德军官兵们内心和**上的冲动。而且晚上行军还有个好处,因为公路上没什么人,不会受到热情的奥地利人民的欢迎。

在边境的时候还好,一旦进入城市,闻讯而来的奥地利民众纷纷上前欢迎。献花,送吃的,这种同胞之情让古德里安非常感动,却也带来了降低行军速度的困扰。原本不适合行军的的夜晚,装甲部队反倒可以完全不停歇的前进。

到3月8日中午10点,眼见维也纳就在眼前,古德里安问副官,“有多少坦克能到维也纳?”

副官翻了翻路上接到的电报,找到了最后一封,在电报上,副官用潦草的字迹写下了故障坦克的统计。副官念道:“大概有20%左右的坦克出了些故障,10%的坦克抛锚后等待维修。”

古德里安只是点点头,他跳下车,直奔和他一起在面前20辆坦克,随即跳上了第一辆坦克,对着车长大声喊道:“进入维也纳。”

“遵命,阁下。”坦克车长大声应道,随即启动了坦克。

眼见维也纳越来越近,古德里安心中再次确定,回去之后一定要加强推动给装甲部队增加随军维修车的力度。一些老家伙们总喜欢增加坦克数量,因为担心维修部队挤占生产装甲部队的资金,老家伙们格外不想听到坦克需要维修的消息。进军维也纳这种和平行军就已经出现了这么多故障,当装甲部队展开野战的时候,可没有这么好的道路条件。那时候就任由宝贵的坦克停在路边么?老家伙们再不喜欢,也得给增加维修车的数量。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德国坦克刚开进维也纳,街上大群盛装游行的奥地利民众们就注意到了古德里安的部队,纷纷兴奋地围上来。与维也纳相比,奥地利其他城市非常小。即便那么小的城市就让坦克部队通行不畅,更不用说现在。M..

转眼间,进入维也纳的先头坦克部队的所有坦克上就被奥地利民众给围的动弹不得。又无奈又感动的装甲部队官兵们打开车盖,探出身对奥地利民众喊道:“老乡,感谢欢迎。能不能请你们让让路?”

话音未落,坦克旁边激动的奥地利民众立刻给住官兵以大大的拥抱,亲吻。鲜花也立刻插在了德国装甲部队官兵的衣领,胸前。

好在附近有奥地利警察,他们连忙上前连拉带劝的让民众让开道路。德国装甲部队通过了满是欢呼与鲜花的通道,驶到奥地利总理府前的广场上。通往广场的入口,身穿黑色制服的党卫队已经设了安全隔离带。见到德国装甲部队被插了许多花束,仿佛节日游行花车般的装甲兵先头部队抵达。一位大队长立刻上前挡在了古德里安乘坐的最前面的坦克。党卫队大队长非常客气的对着探出身来的古德里安说道:“阁下,请您稍等。凯特尔将军很快会给您命令。”

凯特尔将军就在半个多月前刚成为总参谋长,德国机动部队总监古德里安听到自己的上司即将亲自给自己下命令,已经明白自己终于赶上了希特勒在奥地利总理府对奥地利民众公开演讲的重头戏。虽然进军奥地利的目标是接管奥地利的全部国防,但是能赶得上这么重要的时间,倒是意料之外的完美。

还不得古德里安对党卫军大队长说点什么,古德里安就见到总参谋长凯特尔上将就带着副官,从奥地利民众留下的狭小通道中快步走了过来。古德里安可以站在坦克里和党卫军大队长说话,见到上司,他立刻跳出坦克,向凯特尔上将敬礼。

凯特尔上将还礼后喜道:“你来的很好。从现在开始,五分钟后,奥地利军乐队将演奏国防军军歌,你立刻率领部队通过广场,接受元首和奥地利人民的检阅!”

能作为第一支抵达奥地利的成建制部队接受检阅,古德里安心中大喜,赶紧问道:“检阅行进速度呢?”

凯特尔上将倒是没想到这个其实很重要的细节,稍一思索后答道:“就用骑兵的速度通过广场。”

五分钟时间刚够把命令传下去,但古德里安得到了更好的消息,又有40辆坦克与17辆卡车到了队伍后面。于是,64辆坦克与16辆卡车就以骑兵的检阅速度驶上广场。为了让队伍看上去更加有气势,古德里安命令坦克双排行进。

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这些支出对于德国来说也不是小数目,但是与现在德奥合并的收益相比又显得微不足道了。在希特勒看来,墨索里尼此时并没有必须支持希特勒的义务,但是墨索里尼依旧出于友谊而支持了希特勒,这是必须回报的友谊。

当德奥合并共投结束出来后,希特勒立刻下令将反对德奥合并的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以及反对派们投入监狱。随即希特勒的注意力就放到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早1934年,希特勒就开始准备兼并奥地利与苏台德地区。奥地利已经到手,接下来自然是苏台德地区。

就在德奥合并后不到一周,希特勒在柏林召见苏台德地区分裂主义势力,德国人党的党首康拉德·亨莱,要求康拉德·亨莱立刻行动起来。

4月12日,亨莱因在希特勒的支持下提出了八项要求,其中包括与捷克政府平等、完全自主,以及赔偿德国人从1918年开始蒙受的所有不平等造成的损失。

德奥合并的消息已经让美国上层感受到了战争的威胁越来越近,罗斯福自己早就有了参战的决心,见到美国上层终于在现实面前清醒了不少,罗斯福立刻让民主党在国会推动卡尔·文森提出的《两洋海军法》。

很快,民主党主席就给罗斯福带来了共和党的一部分要价,“取消提升菲律宾地位的提案。”

罗斯福并不想放弃将菲律宾建成美国在亚洲桥头堡的目标,但此时已经轮不到他任性了。如果放弃了这次合作机会,就等于美国少了半年的战争准备时间。不得以,罗斯福向民主党主席表示,如果《两洋海军法》能够通过,他愿意放弃菲律宾地位的提案。

在美国政治中,总统负责制定国家方向。参议院管立法和人事,众议院管审核法案,并且拥有美国一半的财权。议会内部是个非常复杂精致的利益博弈场。

直到1938年6月19日,随着美国的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共和党也不得不妥协了。通过了《两洋海军法》。

两洋海军法规定,美国将在3年内额外增加120亿美元,用以建造两洋海军。其中,新式战列舰12艘,新式航空母舰18艘。到了1941年,美国将拥有24艘战列舰与24艘大型航空母舰。根据需求,美国的陆海空军一共将拥有2万架作战飞机,飞行员数量达到3万5000人。

美国的法案必须公布,在法案通过的第二天,何锐就看到了去除掉了那些与军事以及军事工业内容无关信息的清洁版。

“罗斯福终于忍不住了么?哈哈。”何锐笑了。看得出,中国的发展的确带给了美国巨大的压力,如果没有中国的压力,美国绝不可能通过120亿美元的额外增加军费,估计只会通过40亿美元左右。

从两洋海军法来看,美国已经实实在在的打破了国际海军条约的所有限制。何锐最喜欢的就是这件事。何锐当即让李润石准备中国海军建设法,宣布中国为了实现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平衡,要进行的造舰数量。

在另一个时空,外国政府总喜欢抨击中**费不透明。在中国人看来,外国政府就是寻衅滋事。但真实情况未必如此,欧美各国本来就是随时准备着对前一刻的盟友拔刀相向,所以在公布军费和军事建设上倒是没有什么顾忌。如果潜在对手能被这些军费给吓到,在欧美看来其实挺好。

中国则是维持稳定为主,所以即便建造了军队,也是藏着。为的是不引发对方的激烈反应。

既然美国先宣布造舰,何锐政府并不藏着掖着,而是公开宣布对等造舰,在帝国主义国家看来,没有比这更加合理的理由了。至于美国是不是会因为受到刺激而搞造舰竞赛,何锐并不在意。

更重要的是,按照帝国主义的游戏规则,既然是美国率先宣布造舰计划。何锐政府完全可以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猛烈抨击美国政府是破坏和平的罪魁祸首。只要中国打赢了中美战争,欧美的文化体系内就会真的承认中国站在道义制高点上。

在欧美这种低等文明中,不管言辞多么华丽,步骤多么精巧,其低等文明的本质是从来没变过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