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文明破晓 > 第694章 慕尼黑会议(三)

文明破晓 第694章 慕尼黑会议(三)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21 21:00:47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关于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会议在德国慕尼黑召开,李润石一到慕尼黑,立刻去见了法国总理达拉第。法国总理试目光有些游移,尤其是目光与李润石锐利坚定的目光碰撞后,他就垂下了视线。

点&~为@:塔读小说APP

李润石只能问道:“如果法国妥协,德国国内反纳粹的力量就会遭到沉重的打击。那些怀疑希特勒的人会认为,希特勒对于国际政治的理解是正确的,进而相信希特勒的路线是正确的。法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样的危险了么?”

面对这个问题,达拉第甚至没有回答,只是垂下目光叹息一声。看来,法国已经完全不在意德国国内的反纳粹势力的未来。于是,与法国总理达拉第的会面就在毫无成果的局面下结束了。

李润石的安排中完全没有与希特勒与墨索里尼见面的安排,他立刻去见了英国首相张伯伦,已经抵达慕尼黑的张伯伦在旅馆里见了李润石。

张伯伦长相冷峻,充满了英国精英那种官僚范儿。李润石很不待见这样的官僚味儿,所以单刀直入,“英国政府不愿意通过战争行为来遏制德国的战争行动,必然会导致德国国内的反纳粹力量遭到沉重打击。英国政府认识到了这样的风险么?”

听到李润石的问题,张伯伦的嘴角不仅微微上扬了一下。就在不久前,以德国贝克中将为首的一些反纳粹的德国将校们通过秘密渠道向英国政府转达了他们的看法,如果英法对纳粹政府采取军事行动,那么德**官们会配合英法的行动去逮捕希特勒,以扭转纳粹德国的路线。

张伯伦对于这样的叛国行为十分不屑。同时也因为英国在德国的影响力感到了局面依旧在英国的控制之中。对于贝克这样的里通外国的军人来说,他们只有英国可以选择。只要英国不主动发动战争,如贝克这样的军人就会持续与英国维持密切的关系。英国可以轻松的获得德国内部的军事计划与安排,英国就会处于不败之地。

既然李润石代表的何锐政府态度这么坚定,张伯伦索性反问道:“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关系这么密切,为什么中国会采取引发欧洲战争的建议。虽然王国政府并不认为中国想发动战争,但是中国政府没有考虑过战争会让欧洲陷入全面混乱么?”

倒打一耙的反问让李润石差点哑然失笑,最后索性问道:“首相先生,你说的是真心话么?”

张伯伦愣住了,虽然他很想维持优雅绅士的形象,却也忍不住用严厉的语气问道:“总理先生,您知道外交会议都有记录么?”..

李润石当然知道,但李润石也不在乎了。眼前的英国首相在李润石看来,要么是知识储备有问题,要么是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有一种可能,从中国的历史周期律经验看,曾经貌似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也已经到了衰老腐朽的阶段。哪怕是英国精英,在这种亡国前的阶段,也都被同化为了一群鼠目寸光的虫豸。期待这群虫豸们拥有严肃政治的格局,属于一厢情愿的期待。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所以李润石只能降低一些格局,问道:“首相先生,捷克斯洛伐克的和平对大英帝国意味着什么呢?”

张伯伦已经没兴趣和这个无力的愣头青继续交谈下去,他稍一思索,用绅士特有的冷静语气答道:“捷克斯洛伐克所面对的不过是边境线的调整。从现在看,当年在凡尔赛会议上确定的捷克斯洛伐克边境,的确有很多并不符合民族自决理念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发了世界的纷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恢复和平。”

李润石从张伯伦的话里面感受到了帝国主义的傲慢与帝国主义的愚蠢。李润石与人诗词应和的时候,写过“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这句话被化作段子金句,“要么蠢,要么坏”。方才张伯伦的态度却是“又蠢又坏”的典型案例,能把蠢和坏集结起来,在这样级别的对话中表现出来,也真不容易。

既然张伯伦是这么一种态度,李润石起身告辞,结束了给他带来非常丰富情绪的会面。李润石觉得明白了何锐为什么不愿意亲自前来慕尼黑参加这次会议,来参加这次会议的所有人,都已经给自己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预定了位置。虽然何锐定了调子,给了李润石充分授权,但是让李润石来慕尼黑会议,的确是交给了李润石一份苦差事。

9月19日,也就是李润石抵达慕尼黑的第二天,关于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的会议正式召开。作为此次会议的发起人,希特勒说道:“诸位尊敬的先生,欢迎你们到美丽的慕尼黑来……”

李润石扫过会场内的众人,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中国特派全权代表李润石,德国元首希特勒,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除了这五个人之外,就是五人的官方随行人员。

不等希特勒说完,李润石打断了希特勒的话,“请问,为什么没有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

虽然打算希特勒的话在外交场合内非常不礼貌,但是李润石提出的问题更重要。墨索里尼微微皱眉,不理解中国这位40出头的年轻特派全权代表为什么这么愣头青。难道是因为年龄比与会的大佬们小了十几岁二十几岁,所以不知道不让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入场参加会议,其实是有利于这次会议么?

希特勒心中则是咯噔一下,他知道中国代表一定会反对瓜分捷克斯洛伐克,但是捷克斯洛伐克代表不在,英法已经支持了德国、波兰、匈牙利一起改变捷克斯洛伐克边境的要求。以中国孱弱的海军,根本做不到什么。所以最后只能妥协。可李润石现在就这么搞起来,明显是不想让会议开下去。

但希特勒不认为李润石有能力做出什么,索性静下心来说道:“这是四国商议后的结果。”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李润石转向张伯伦,“首相先生,这样的会议都有记录。那么,希特勒先生方才的话是真的么?”

张伯伦首相心中大怒,昨天李润石表现出了巨大的失礼后,他又仔细看了英国外交部给李润石建立的档案。何锐家一直是地主,获得家族土地的事件甚至在1650年,那时候英国的光荣革命还没爆发呢。

何锐本人自幼就进入少年军校就读,小年军校毕业后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资格,在日本士官学校与陆军大学完成学业。留学毕业后被中央政府分配到中国东北赴任,之后继承东北地区军政长官镇安上将张锡銮的职权,并且到了北洋中央政府的承认。以英国的传统来看,何锐走了完美的贵族路线,妥妥一位从英国边疆大侯爵成为英国国王的人物。

李润石出身一个乡村金融业家庭,岳父家是商会重要人物,与英国也有商业关系。李润石自己师范毕业,先是在地方上当过教师,之后到中国最优秀的学府工作,再之后又进入类似英国三一学院的中国中央党校完成学业。从二十几岁,在地方政府、殖民地副职、部长、本土重要省份主官,副总理,政党核心领导层这么一路过来。学历与从政经历十分完整。在英国政府中,这样绅士家庭出身的政治家很多。

这种绅士家庭出身的政治家们素来保守谨慎,尤其是李润石得到了何锐的器重,更不该是个惹事精。既然李润石连外交习惯都不管不顾,剩下的可能只有一个。在经历了顺风顺水的48年人生后,年近半百的何锐终于飘了。以为中国可以趁着欧洲内部的纷争介入。

既然何锐这么嚣张,张伯伦也没有惯着何锐的打算,当即答道:“这是经过四国商议后的结果。”

李润石不废话,丢下一句,“既然如此,中国退出此次会议。”转身便离开了会议厅。

看到中国代表团就这么走了,张伯伦只觉得心中一阵轻松,搅屎棍自动退出,欧洲终于可以商量欧洲内部事务了。

法国总理达拉第则无声的叹息一声,他并不希望中国代表团离开。如果李润石在会议中拼命搅局,法国也能获得周旋空间。李润石选择退出会议,虽然坚持了中国的立场,但是达拉第觉得,从斗争的角度来看,却是放弃了斗争。法国也只能同意德国的要求了。

希特勒与墨索里尼交流了一下眼神,看到墨索里尼如释重负的样子,希特勒倒是觉得墨索里尼这家伙在关键时刻缺乏斗争技巧。如果中国代表留在会议上,希特勒有信心让中国代表感受一下什么叫做无能为力。而且通过会议,希特勒还能让英法对中国生出更多的不满,这非常有利于削弱中法关系,增加英国的危机感。毕竟,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英属印度就在中国旁边,如果能通过语言引导,让中国对英属印度表达出哪怕一丝威胁,都可以让英国站到中国的对立面去。

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我作为中国特派全权特使,在此宣布。中国政府认同捷克政府保卫国家主权的决心,支持捷克人民保卫国家的行动。如果捷克政府遇到装备不足的情况,中国政府愿意随时向捷克政府提供武器装备的支援。”

听到这话,记者们都惊到了。如果德国和捷克开战,根据中国特使李润石方才的发言,中国并不会以中立国的姿态终止对捷克的武器输出。根据战争法,既然中国对捷克进行武器装备的支援,德国就可以将中国视为敌国,对中国宣战。

当即就有记者喊道:“中国是要引发战争么?”

德国记者中更有人气愤的喊道:“打倒中华帝国主义!打倒中国这个战争贩子!”

自从纳粹上台后,德国的民意更加激化,有人带头,一众德国记者们都高喊起“打倒中国这个战争贩子”的口号,还有些本来是等着好消息的德国民众听到这些,就往这些冲过来。看得出,记者们只是喊一喊,这帮人很有可能要在现实中先打倒中国特使。

随着一阵脚步声,荷枪实弹的党卫队从正门冲来出来,将李润石等中国特使团围住保护起来。负责的党卫队中队长虽然一脸的不快,却还是尽可能礼貌的说道:“先生们,我们受元首命令,保护你们的安全。如果你们还想去哪里,请吩咐。”

看着被党卫军挡在外围,却依旧高升怒骂中国的德国群众。李润石冷冷的说道:“去机场。”

就在李润石到达机场前,慕尼黑会议上,英法德意四国元首再次确定了四国之间决不能发生军事冲突的共识。希特勒更是严肃的对张伯伦说道:“首相先生,除了苏台德之外,德国绝不会多要一个捷克人。”

张伯伦非常欣赏希特勒的保证,他严肃的向希特勒说道:“元首先生,我相信您的保证。”

慕尼黑协议的文件已经准备好了五份,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分别在上面签字盖章。随即,张伯伦就与希特勒握起手来。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点&~为@:塔读小说APP

但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过,“要不了多久,我们就将并肩对抗英法。”

而戈培尔很快给出了应对之法,“元首,我们要让全世界知道,何锐不过是东方传统封建帝王的一个延续而已。世界上最大的专治国家是中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