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文明破晓 > 第73章 招商引资(十)

文明破晓 第73章 招商引资(十)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6-09 04:12:36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督军,三井家的预付款能按时到么?”吴有平问道。

“只用把三井看成一家普通的合作者。商业活动就是商业活动,按照约定的商业合同办事就好。三井家并不比别的商人更重要,或者比别的商人更不重要。”

吴有平心情轻松下来,就问了下一个问题,“督军,军服厂已经能够开始运行。部队同志表示,军服样式与民**服不同。”

“样品出来了?”何锐露出笑意。四平军队的军服样式是何锐画出来的,但是何锐一直没空管此事。

这边赵天麟忍不住接过话来,“何兄,我已经写信给我的导师,请他帮忙邀请做美术设计的人前来组建美术系。不过论美术方面,还得看欧洲国家。这又是一笔支出。”

何锐笑道:“不妨事,这笔钱应该投。美学设计以及摄影、摄像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要建设这样的学校。”

这下连赵天麟都有些吃惊。但是看何锐态度坚定,赵天麟又看了看管钱的吴有平。此时吴有平却没有提出不同看法,而是继续问道:“督军,既然军服厂已经能够运行,给他们下多少订单?”

何锐笑道:“既然军服都做好了,何不让徐乘风他们穿出来看看?”

没多久,十几位各种军阶的青年官兵穿着军服出现在何锐面前。赵天麟也是第一次看到新军服,竟然愣住了。军服设计的时候就很特别,没想到穿出来的感觉更是不同。

大翻领,大纽扣,宽腰带。第一眼就感觉军人身材很好,第二眼则感觉军人们气质和北洋军完全不同。

看完了军服,赵天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叹道:“这军服穿上去着实好看。”

何锐并没有评价,他仔细查看着军服,同时提出了改进要求,“后脖颈位置的领子再提高一些,领子前面位置要降低。要让喉结下方的梨状隐窝露出来。”

骑兵连长郑四郎不解的问道:“这不冷么?”

“冬天当然会冷。所以部队内衣配发衬衫,还要配发围巾。”

“没有风纪扣,不合适吧?”徐乘风对于小衣领不是很认同。

何锐摇摇头,“风纪要是靠风纪扣就能解决,北洋军的风纪就不会变现在这样。”

说着,何锐把程若凡拉出来,按照自己的看法,将军服硬调整到方才所说的样子。吴有平正在看,就听何锐命道:“有平,把衬衫脱下来,让程若凡穿上。还有,请裁缝师傅过来看着。”

不多久,程若凡就作为模特被众人围在中间。郑四郎左看右看,不禁笑道:“这么一穿,看着若凡聪明不少。”

程若凡听到这话,立刻怼回去,“放屁!我原来就不笨!”

赵天麟则赞道:“这么一穿,立刻就有了书卷气。”

“当然。”何锐也很满意。眼前的军服就是二战德**服的抄袭版,不好看才奇怪。又向赵天麟借了围巾给程若凡围上,众人不禁感叹,程若凡已经有了文质彬彬的感觉。

这也是何锐所追求的。二战德**服设计的时候重视对身体线条的塑造,尽力加入笔挺,冷漠,智慧的视觉效果。设计的内在元素产生出惊人的视觉效果,创造出军服历史上的经典。

当然,有人认为这样军服的作战效果就被牺牲了,何锐却认为,一条围巾比所有风纪扣更能保暖。见大差不差了,何锐问道:“师傅,冬季的棉大衣要能遮住小腿。为了方便行动,军服本就不厚,更需加长些,以强化挡风。这样一套军服需要多久时间?”

裁缝师傅估算了好一阵,才答道:“这身军服几个人赶紧,得干十天。要是正常做,得十五天。”

“好,就请师傅把制作这身军服的流程安排写出来给我们。”

等裁缝师傅离开,众人把衣服换回来,何锐才对吴有平命道:“咱们现在有两千人,部队会扩编到五千人。先把当下部队、警察的服装给做好,加起来也快三千套。”

吴有平答道:“督军。稍等。”说完,拿起笔就计算起来。没多久,吴有平算出来一个数字,“督军,军服厂现在有四百人。三千套衣服,需要四万五千天的工时,全部做完,需要112天半。四个月。督军,咱们是不是要多招收些人?”

何锐摇摇头,“我不准备在军服厂多招人。但是必须扩大人手,有平,你派人到村里,告诉村里人,村里面组织人参与生产,我们给钱。”

“村里面的人怎么懂做军服?”吴有平当即表示不同看法。

“他们不用学会完整的做出军服,每个村只要能够完成生产军服的一个环节,做一套军服也不过几十上百个环节。肯定有村子能够完成。”

吴有平想了一阵,依旧摇头,“光是组织他们,培训他们,就得花不少功夫。如果扩大军服厂的规模,好组织,好生产,还能控制产品质量。咱们也能省下许多力气。”

何锐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让大家先坐下,这才说道:“报告中讲到一个情况,我们在农村推进的政策,佃户出身的民众都非常支持。中农反应就不热情,富农反应更是一般。至于地主么,他们不反对就不错了。为什么?”

回答的是统计局长许嘉,这位身材粗壮的青年用他好听的中低音说道:“每个人都有两面性,佃户从土改中单纯受益,而越是富裕的阶层,固然有受益,也受到一些损害。而且土改之后,土地禁止买卖,那些自耕农,富农,再不可能成为地主,他们觉得被咱们堵了上升通道。当然觉得吃亏了。”

何锐继续问道:“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觉得上升通道受阻?”

许嘉稍一思索,答道:“这……咱们政策不允许他们成为地主。”

“我们换一个思路,现代国家建立在权利和义务基础之上。到现在为止,佃户、自耕农、富农、甚至是普通地主,都没能与政府之间建立起基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既没有政府要建立这样的制度,更没有人对他们进行宣传。只要不出现大灾,政府单方面从农村获得农产品和税收。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只能靠自己,才能获取阶层跃迁。从自耕农变富农,从富农变地主。然后培养子弟学习,考功名。成为权力阶层的成员。”

许嘉当时就明白过来,拿起笔记本就开始记录。

其他人也都明白的差不多,吴有平问道:“督军,与各村合作生产军服,就是为了给大家新路么?”

“先通过宣传教育,指出有参与工业生产的新道路。再通过向农村提供机会,让其中的一部分人加入到工业生产之中。军服生产只是其中之一,也许有些村子更擅长编织,饲养,育种,或者物流。没必要强加给某个村特别的内容,通过和合作引导判断,决定合作方向。这也是接下来要对村长和村民兵队长等干部们培训的内容之一。”

赵天麟非常认同何锐的看法,却还是有些担心,不禁问道:“效率呢?”

“不同层次就有不同层次的效率评价标准。从制衣厂的角度,那就是工作效率最高,合格率越高,残次品率越低,效率越高。从地方经济角度,把越多的人拉入到社会化生产,社会劳动参与率提升,整体效率就越高。如果三千套军服一个月就完工了,大家觉得效率是高还是不高呢?”

想到工作的难度,吴有平眉头不禁皱起,却坚定的答道:“督军,我会尽力推动此事。”

“推动的第一步是宣传和教育。当年商鞅在秦国搞改革,第一件事就是要取信于民。如果不能让群众知道咱们要做什么,怎么可能让群众支持咱们。我再举一个例子,三井家为什么要和我们合作?”

听到这里,大家立刻从畏难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三井康木与何锐经过几天游山玩水后,突然就与何锐合作的事实,让同志们觉得非常好奇。大家都不相信三井康木是一个浅薄的人。

“因为三井在对我观察了几个月后,又亲自过来,确定了我们的一个政策,政府和军队要为经济发展服务。正因为如此,三井才觉得有合作基础。”

钟义府有些不快,“督军,我们是为了国家和人民执行这样的政策。三井只是为了给他自己赚钱。”

“我们执行了更合理,更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政策,连资本家都会来寻求合作,人民群众也一定能够看清楚这点。而我们的工作是要按照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先让人民群众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接着帮助更多群众有能力加入到发展生产力的行列中来。只要认清规律,按照规律办事,人民群众就没有不能合作的。”

吴有平感叹道:“光是考虑到这些工作量,就觉得非得强化干部培训不可!”

“没错。”何锐表示同意,“所以接下来徐乘风等军队干部也要轮换,去基层农村工作。”

说完,何锐对吴有平说道:“现在抓紧时间到天津、上海等地打听,欧洲那边对于军服、鞋袜、绑腿等要求。咱们能够自造的话最好,若是不能自造,尽可能找到能够提供这些产品的供货商。”

【作者题外话】:道歉声明。最近对书的脉络进行梳理,所以断更了三天,着实抱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