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六十九岁的书画家李华老师,二零零九年腊月二十七日正在荷包湖镇上卖对联,突然被李玉英迷上了他的书法,她两目凝盯着他的笔头一眼不眨站在那里。当李华写完最后一个字猛抬头与李玉英那凝目相撞时,心激口迟地问道:“您------是否要对联?”
迎来的却是她那和目慈祥的笑容,李玉英微笑着说:“我既要对联,还要您的人才。”
“李校长您------”李华虽然从未与李玉英见过面,但他在电视屏幕上经常看到过她的光辉形象。他也听说过,李玉英校长是个喜欢搜罗人才的好校长。所以他惊愕,所以他羞涩。
片刻的尴尬之后,李华谦逊的一笑说:“我有什么才能,只不过是个穷书画家,而且还有一身的寒酸气息,还是一个身心不------”
李玉英打断了他的话说:“有才没才都在你那副‘但愿天下人长富,何愁世上我独穷’的对子。它充分展现了一个人的心灵美。心灵美的人满身放射出一种志气、骨气。这种人,他定能为天下穷人办事!”
“谢谢您高抬我了。”李华边说边将那副对联卷好递给李玉英,李玉英一手交钱一手接过对联仍站在那儿纹丝不动。李华不解地望着她说,“怎么,还要啥?”
“要人。”李玉英微眯双眼脱口而出。
“还当真呐?”李华犯难地说,“虽是大腊月,但我还是要实话告诉您。我,我是个不祥人物,‘文革’时期的极右分子,身心不健康的人。”
“这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李玉英用手指捣捣自己的鼻子说,“我家是‘反革命黑窝’,大哥是国民党兵,‘文革’时期被逼死。二哥是极右分子,一个多才多艺术的特级教师被下放回家劳动改造。我是站错队的保守派,被批斗后下放到东西湖农场劳动改造。弟弟一个高级厨师,照样没逃过被批斗的恶运。在那过左的年代里,少有不慎,一句话出口,帽子就给你戴上了,这是常有的事。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现在何必再去自找烦恼。要我说,那些载帽子的人,往往都有点真才实学的贤人。”
“可是这------”李华仍在忧豫。
李玉英耐心地解释说:“要说,我们相见本身就是一个‘缘’。”
“缘?”李华更加迷惑不解地反问一句。
“嗯。是缘。”李玉英满脸认真地点了点头说,“人们不是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见面不相识’吗?今天我们的见面,确实是个缘。”
“那好!您说说我们的缘在哪儿?”李华也当起真来了。
“画。”
“画?”
李玉英不加思索地说,“二00八年参加全国书画大赛,获得了书法金奖、绘画银奖的书、画大师总不能整天闲在家中荒废才华吧?”
“您,您是怎么知道的?”李华也来了兴趣。
“多家报纸登,电视台滚动播出,谁人不知啊?”
李华不表态,李玉英是决不会就此罢休的,她便进一步的套近乎说,“我到处在打听你的下落,今天有幸在这儿相遇,你说,我们是不是有‘缘’?而且这个缘由就是你那副‘但愿天下人长富,何愁世上我独穷’的对子才发现你这匹‘千里马’的。”
李华连连点头说:“是缘,是缘。”
李玉英这才爽快地握住他的手说:“祝李画家全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财运恒通------年后见。”
李华既然承认了这个“缘”字,那就不能再反悔了,他只好点头应承了下来,但仍留三分余地说:“李校长,年后见,年后再说!”
正月初四,李玉英还是以拜年的名义,先给李华的女儿打了个电话,目的是想请她爸妈来这儿做事——献余热教学生。
因为,她事先打听到李华的老伴,因李华有才不被重用反而受排斥非常不满,从此再不让他出外做事,更不许他随便与外人接触。特别是对那些喜欢他才华的女人,更让她醋味大发。凡是女同志与她丈夫接触的,都是疑神疑鬼寻问得对方很不是滋味。有好几个想找李华老师探讨书画技艺的女学生,硬是被她没完没了的追问吓跑了。所以李玉英事先要争得他女儿的同意,让他的女儿做好妈妈的工作,她好将她爸、妈都接到学校里来,才能让李华有一个清静的心态教学。
尽管李玉英将此事安排得非常周密,但还是被李华的老伴曲解了她的真诚善意。当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五,李玉英亲自带车来到了李华家门口,当即引起李华夫妻二人惊恐不已。
李华老伴惊恐的是,大初五一大早竟然来了个大女人要接她的老伴,一股无名火立刻涌上心头,瞪着一双怒不可遏地大眼,不住嘴地问:
“你是谁?你是谁!大年下、大清早来我家干啥?”
李玉英甜甜地叫了一声“大妹子新年好”!然后倍加亲切地说:“我是来接李华老师去我们学校教书,同时也要接你一同到学校里做事。大妹子你看,我的车子都已经开过来了------”
“接我?拉倒吧!”李华老伴一脸怀疑的神色,打断了李玉英的话问,“教什么书?我们李华从来没教过书,他也根本不会教书。”
李玉英耐心解释说:“李老师是书画家,当然是教书画啦!而且还要接你一块儿去,既能照顾李老师的生活起居,还可为学校做点事。放心吧,我不会亏待你们的!”
她听说真要接她和老伴一块儿去,这才放心大胆地拉着李玉英的手,热情满怀地说:“快进来,外边冷,别冻坏了身子。何况学校离这儿就这么远一点,捎个信我们去就是了,何必劳您的大驾,还亲自带车来接。不好意思,真不好意思!”
李华老师惊慌失措地是,年前的一句玩笑话,李校长竟然年后不忘,当起真来了。刘备爱才三请诸葛亮,自己何德、何才、何能敢劳一校之长的大驾。如果自己不随她去,她若也来个三返五次,不让人们笑掉大牙,也会遭人们的冷嘲热讽的。去就去吧!他心里是这样想的,嘴里便有了虔诚,这才起身将李玉英往屋里让着说:“新年喜事盈门,校长大驾光临,蓬荜增辉!”
李华边说边将李玉英迎进屋内,伸手示意她坐在正堂左上方的沙发上,又是热情地向她献上水果糖块,又是双手捧着茶杯让她解渴。慌得李玉英又是接茶杯,又是接糖果,又是手脚不停地点头哈腰,表示谢意。
待他们热情一阵子后,李华同老伴将家里东西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关好门窗,随李玉英上了她专程接他们俩口子的专车。
车子离开李华家门,缓缓驶向107国道,一路向武汉精英文武学校开去。车子离学校越来越近,李华的心态也越来越无法平静。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十八岁的李华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因根红苗壮,加之遥遥领先的学习成绩,入了党并作为留校骨干使用。就因为过于走红,引起了周围人的妒忌,借文化大革命反右之风,将他的一副画批判为资产阶级的香花毒草。
一九六九年,被打为极右反革命分子的李华,下放在重庆市一所小学校里当教师,边教学边接受改造,一九七九年才给以平反。
平反后,李华老师总算有了点人身自由的权力,但对十年的冤枉,他说什么也想不开,一气之下去重庆市教育局请了个长期病假,回到了湖北省黄陂老家。
受了严重创伤的人,在家休息也难安生,心里总憋着一股不可屈辱的闷气:一个年经有为的大学生,竟然被荒谬无知的批斗纠缠不休,三次被打成重伤几乎丧命,伤透了心,便产生了周游全国自生自灭的想法。李华拿定主意后,带上了家中仅有的二元七角钱,踏上了漫无边际的坎坷险途。
十年七个月的艰苦里程,李华除了台弯省没去外,硬是走完了全国二十七个省,几乎走遍了全国的山川古岳、大海高源。究竟是怎么走回来的,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虽说当时钱值钱,但仅仅的二元七角钱,怎么也难维持他的正常生活。
他完全是乞丐式的流浪儿,遇到城市、集镇,晚上睡街头,白天现场挥毫卖字、画换两钱,买点干粮饮料以备途中用。遇到乡下民间,白天挨门逐户讨得点残羹剩饭充饥,晚上睡在农民家的房前屋后过夜。有时实在赶不到城市、乡村,就在半途的公路边或山坡地头打个盹继续赶路。严冬酷暑,李华硬是日复日年复年的像航海家郑和那样,周游了一圈后又走了回来。
走时才十三岁,现已是两个孩子妈妈的侄姑娘,望着眼前这位头发披肩,胡须飘胸的叔叔,简直不敢相认。她不忍心自己的叔叔如此消沉,更不愿他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不顾死活,哭着劝说道:“能在‘文革’中不被打死已经是万幸了,不要再折磨自己了。迁过来吧,有侄女一口饭,决不让叔叔饿肚子。迁过来吧,叔叔!”
李华那颗冷却的心终于被侄姑娘哭软了,闷头想想也是这么个理,那么多大人物在“文革”中受屈的还少吗?有的甚至被屈死。自己算个啥,一个小小的卒子,而且还是个没有过河的卒子,你还能抗拒历史的车轮吗?蚂蚁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李华长长地叹了口气说:“唉!历史的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说吧!”
一九九零年,在侄姑娘的再三劝说下,李华从黄陂老家迁到了东西湖农机公司当了一名小小的职员。
然而,命运戏弄人,福祸难料、道路坎坷。刚到公司那一阵子还挺开心的,但慢慢的日子就不好过了,随着电子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农机公司很快就垮了台,李华再一次地油燃而生失落感。
不过,这一次的失落没有精神上的压力,他不但没有消沉,反而鼓起勇气。凭着学校学得的一技之长,在家办了个书画家教,既可以教孩子学书法、绘画,又可以解决生活费用不足的实际问题。
李华在教学方面确实有两下子,教出的学生连续两年取得了三名《少儿百花奖》和两名全国书画大赛《双龙杯奖》。但他缺乏经济头脑,人家办学招的是富商子女,月交学费二百元。他不忍心高收费,专招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月收学费三十元。虽然学生挤破门,可人家发了财,他却因赔本跨了台。他痛心自己无能,市场经济的大潮没有冲醒他,最后竟然混到了写字卖对联。
申奥成功后,李华突然萌发了用笔为中国奥运冠军画像的想法。他说:“用画笔展现冠军风采,弘扬奥运精神,对我来说是件开心的事。”
从第二十三届到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共有一百三十八位中国人夺得金牌,系统收集冠军资料的工作量非同小可。他一家靠低保,月平均收入三百五十元。要想画好百名获奖运动员画像,必须要亲手掌握第一手资料。从二00二年二月起,他又开始了第二次周游。不过这次不是靠两条腿量地球,而是自费乘火车坐飞机,走了十几个省,行程了三万余公里,走访调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找冠军们在赛场上拼博的真实照片。从二00三年十月开始动笔,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三年下来,光毛笔都用坏了八十多支。
王义夫是李华老师最喜欢的运动员,画了几次都不太满意。后来,李华想起报纸当年刊登过王义夫持枪的照片,很有神,就四处寻找。报纸找到后,每天对着报纸上的王义夫精心策划,全神贯注的揣摩他夺冠后的心态。最后,王义夫的画像出来了,李华那喜悦的泪水也滚了下来。
在创作上,李华采用素苗与水粉相结合的方法,不仅画面细腻、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奥运冠军的风采,还能最大限度地延长画像的保存时间。
三年零八个月,李华终于画出来了威武雄壮的百米长卷巨画——百冠图。虽然也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但只能在电视台、报纸上露露面,不能出版发行。原因是侵犯俏像权,几百万元的侵权费自己赔不起。看着是一大笔财产,就这么压在箱子底下难有出头之日。自己的大半生已经流失了,还能有几年的阳寿?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华的思路被汽车的刹车声打断,使其从冗长的回忆中回到了现实之中。他望着眼前这位面目慈祥的校长说,“我这个老朽无用之人,能被您李校长看中,确实是一种‘缘’。没说的,我干。只要是能培养出特色人才,我愿献出我的一技之长。”
车停稳后,李华从车上走下来,二事不顾地紧跟在李玉英身后进了她的办公室,长谈了两个多小时。谈学校的未来发展,谈特色的发展设想。
他说:“特色就要有特色的强项,既然以文为主,文就必须要加强,敢与同类学相媲美。特色多元化,武术要改革、创新。增设书画特色班,小记者特教班,魔术艺术班,武术、艺术合二为一,既不失瑰宝的珍贵,又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还展示了优美舞姿的观赏价值。”
李玉英对李华的建议非常重视,即刻纳入了办学计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