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游戏 >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 第141章 第141章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第141章 第141章

作者:应何似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2-08-05 11:58:32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在家人的担忧之下, 谢继宁一行人踏上船,飘然远去,他们要从麻线河下游方向行驶, 先去江南, 再去看望应文的爹娘。

刘永名在隆回县为官, 这隆回县算的上是一个上县,之前的三年,刘永名勤勤恳恳的治理, 税收增加不少。

怀安县有推广什么,刘方杰都会写信给他, 积肥,稻田养鱼,谢家的秘方, 除开羽绒服还有贡品松花蛋,谢继宁都有写信告诉刘永名,虽然在执行过程中比不上怀安县,但是也颇有效果。

无奈, 如今林党当道,刘永名出头困难,虽然今年考评不错, 但是还是在原地不动,刘永名心性不错, 有没有不平之心。

写信让谢继宁这个师弟还有自家儿子应文应武好好照顾爹娘,自己就扎根隆回县。

“正好, 我才就任三年隆回县的很多都才开始,或者都只是一个想法,一个规划, 如今我又留任,就安安心心好好的治理,也能对本地的百姓更加有利。”

在写给谢继宁的书信里面,刘永名乐观的写道,谢继宁和两个师兄的相处都不多,和刘永名这个师父的亲儿子只见过一次,三年之前,调任隆回县之前,过年前,短短的相处几天。

和大师兄顾启元更是连面都没有见过,都是书信往来,但是这两个师兄都对谢继宁特别关心,谢如方每一次去京城,顾启元都会用心的招待。

见谢继宁还有应文站在船头甲板上看风景,看够了船新鲜够了的应武蹦蹦跳跳的问道:“小师叔,我们第一站在那里啊。”

“咱们的目的地是江南,路上就随便走,遇到合适的地方就停船,然后下去走走,去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去吃不同地方的特色美食。”

谢珍珠和刘嘉盈正新奇的看着厨娘做饭,这两个厨娘是跟船的两个船夫的妻子,厨艺都是在谢继宁家的厨房学习过的,做菜颇有章法。

新鲜河里面捞起来的鱼,洗干净之后,直接微微煎了之后就放在砂锅里面炖上,汤色奶白,还放入几块豆腐。

春雨遗憾的说道:“船上人太多了,咱们从家里带的豆腐,才三天就没有了。”

“大哥说快要到咱们隔壁府了,到了之后停船,这些都可以下船补上。”谢珍珠回答道。

两人说话间,厨娘已经开始做第二个菜‘剁椒鱼’,从船上的箱子里面轻轻的拿出一个罐子,用木勺轻轻的盛出一点点红彤彤的辣椒,准备做鱼。

这剁椒是李麦穗亲手做的,最初的两株辣椒,弄出来的辣椒籽培育的辣椒苗,种出来三分地的辣椒因为剁椒要用新鲜的辣椒,不能取辣椒籽,所以只做了这么点。

其他的辣椒都是等老了,晒干,取完辣椒籽之后才拿来吃,第一次吃烤肉的时候,大家都不习惯这个味道,等多吃上几次之后,就爱上了,还好,上一年三分地结的辣椒不少,辣椒籽也不少,今年就能扩大规模了。

剁椒鱼的味道非常霸道,下面一个菜的味道酸菜鱼的味道更加刺激,花椒,辣椒的味道,随着恰如其会的河风,往后面传去,直弄得孙川几人心里痒痒。

孙川几人奉命跟着谢继宁,几人就直接在板桥住下了,各种好吃的,好玩的,工作还好找,几个属下的力气大,每天都能在码头赚点钱,这日子轻松极,没有想到谢继宁忽然准备游学。

怀安县太穷,锦衣卫没有据点,几人花费大价钱,着急忙慌的准备船跟上,船上什么都没有,本来,几人过习惯了苦日子,也没有什么,奈何谢继宁的船上,一日三餐的传来味道,香得几人控制不住。

“头儿,这谢家护卫团队太难混进去了,都是用的他们家庄子上的老人,不然咱们混进去,这日子就好过了,咱这船太小,又慢,这幸亏他们是出门游玩的,船就慢慢的飘,不然咱们拍马也追不上啊。”

这读书人家就是心大,这一个大人带着几个小娃子就出门,等咱们到大点的地方就联系上面,换船,也不知道他们打算去那里。

几个锦衣卫忍不住的猜想,要是他们能混进谢继宁的队伍就会发现,谢继宁没有方向,就是那里合适就在那里停下来,所以这天晚上,谢继宁他们就在永州停下来了。

“师叔,你快看,这码头好大啊!比咱们板桥的大,都有之前我去南边看我爹娘的时候的一样大了。”远远的看着永州边上的码头,应武激动的说道。

“这永州城很大,咱们可以慢慢的待上一段时间,我们先去客栈,然后打听一下,这永州有什么景色,什么风俗,要是有意思,咱们就将船停下来,然后租房子住上一个月。”

谢继宁笑着说道,几人一阵欢呼,下船之后,发现码头很繁华,力工,叫卖声音都很多,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到了客栈,谢继宁直接包下了整个客栈,然后几人写信回家,这里是大地方,可以送信回家,自己一行人这样出门,长辈一定是很担心的。

旅途劳累,几个小的都睡,应文和谢继宁则是商量之后的行程,永州的历史悠久,有名山大川,还出了很多的人物,有独特的地域文化。

所以两人商量了一下,打算租下两个院子,租用几辆马车,再找上几个本地的中人,好好的游玩一番。

“春雨姐姐,等安顿下来之后,和平安带上一队人跟着我们,留下夏雨姐姐和来庆简单的休息一下,然后把船上的羽绒服,豆豉鱼,腊肉,松花蛋等等,都出掉,然后采购一下船上需要的东西,有那些此地特有的独特的东西,多买上一些。”

谢继宁带上了不少钱,也带上了货物,反正船大,能装,这样就能一边玩耍,一边挣钱,毕竟带着这么多下属出门,不能三四十人一直跟着到处逛,不如让大家都赚点钱。

几人身边跟着的丫鬟还有小厮也都排班轮换着跟着主子出门,毕竟很多时候累的是他们。

在谢继宁们出门二十多天之后,谢老三刘方杰收到了几人的来信,从信上就能看出几人的不同的性格。

应文和嘉盈除了报平安的之外,就是几篇游记了,记载他们在永州爬山,遇到壮丽的瀑布,直直耸立的峭壁,峻险的山峰,独特的云霞,美丽的日出。

还有拜访永州地界上有名的道士和尚,在道观里面看到好几块前几朝的大家所作的文章,都文采斐然,辞藻美丽。

这几人的信件刘方杰一边读,一边感慨心中向往,恨不得放下观一书院也去走走。

至于应武的信又是另外的一种画风了:“我们几人遇到了有强抢民女为奴婢的人,小师叔上前阻止,我们差点打起来了,后面小师叔和大哥拿出自己的举人和秀才的文书,去报官了,那个纨绔子弟被衙门打了二十大板。”

后面还写了路上遇到的不平事情,显然,这一路过的得热闹,谢继宁的书信则是厚厚的,一路的风景,报平安的,以及送回来的特产的介绍,两家人,都有书信,而且内容都是不同的。

给刘方杰的信中详细的讲了打抱不平的过程,以及后面的处理:“我得知那个周姑娘家一家在此地已经没有其他亲人,便拿出银子给他们,让他们搬家,师父,明明不是周家的错误,为什么我却只能让他们避开?我还自己欺骗自己,那纨绔子弟不能拿我怎么样,之后一定会报复周家,师父,这是错的想法。”

刘方杰一阵叹息,慧极必伤,谢继宁的太过聪慧,又心软,只怕将来心苦。

谢继宁会和刘方杰说这些,但是写给谢家的书信则是都是平安的,还写了很多的永州的见闻,故事,独特的风俗。

谢继平给自家爹娘的信件的画风完全不一样:“大哥将我们家的东西在永州卖掉,买了好多东西上船,平安说,这一进一出,我们赚了几百两银子,永州人真的有钱啊!”

谢继平的性格和谢二叔的不像,非常活泼,胆子也很大,要不是谢继宁非要他读书,他早就想跟船去京城了,这次出门,简直是如鱼得水,快活极了。

谢珍珠的书信则是说道:“哥哥让我和嘉盈穿上男装,然后让我们说话的时候都带上孔子孟子的言论,果然很多人都认不出我们是女孩子,永州有很多很有才华的大儒,哥哥和应文去拜访他们,和他们一起游玩。我们还在永州买了很多的书籍,打算在船上旅途无聊的时候学习。”

谢老三一家看到这些书信还有东西,才放下了从他们出门就一直提着的心,李杏花问道:“老大,这永州是那里!”

“永州是咱们隔壁州,平时我们走,一天就到,他们是慢慢的,也安全些,我还担心宁哥儿光知道玩,忘记读书,珍珠说,宁哥一直都有看书,这我就放心了。”

谢如方一边说,一边感慨,要不是家里事情太多,他实在走不开,他是想陪着一起的,这两年家里都太忙,香菇,辣椒,这些新东西,都是挣钱的,而且还是长久的东西,又稳,只能守着,往南边走动都没有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