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游戏 >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 第264章 第264章 (第一更)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第264章 第264章 (第一更)

作者:应何似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2-12-21 14:57:0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第264章

案子虽然当堂判决下来, 后续还有很多执行方面的问题,沈庆云干脆的派衙差和王氏一起去李家将小儿子带走。

李四自然不甘心,但是在衙差的面前, 正如他将王氏典给张家一样,王氏无力反抗,这会儿, 衙差要带走王氏,带走他的小儿子, 他同样无力反抗。

“闹什么, 去给知州大人做工,是多少州城的人都求不来的好事情,你这儿子去到作坊也有人照顾, 还有钱赚,要不是知州大人不收,我媳妇都想去。”

吕衙差嘟囔道,李家的族长颤颤巍巍走过来打听消息,“这要小四他媳妇去做什么事情啊,还要带走小的。”

吕衙差见整个场面闹哄哄的,围绕的百姓都很惊恐害怕,

想起这知州大人上台之后拿下的衙差, 平时对百姓的态度, 就连代理知县平时也是令五申要属下对百姓要包容, 就勉强扯出笑容解释了一下。

“知州大人打算建几个布坊, 叫做什么制衣厂,还有食品厂,茶叶厂,这事情我们衙门都传开了, 不只是在州城建,我们宁德县也要建,王氏去做活,大人不会亏待她的。”

“那,那也不能把儿子带去啊,做短工也好,做长工也罢,都没有带着孩子去的,这带着去也不好干活啊!”

李族长见两个衙差态度和善,不像之前凶恶,就想说情。

“这是衙门的事情,大人说了,以后禁止溺女婴、禁止典妻、更不能卖妻子儿女,这都是犯法的,一旦被抓到,都要抓去修路,媳妇直接和离。”

“你们不要不当一回事儿,衙门打算把从衙门到宁州城的修路提上日程,他们宁德县的修下来,我们也要修上去,大人仁慈,不加征徭役,这就要拉犯人去修,等一开始,大牢的都要拉去的。”

但凡衙门征徭役这样的事情,就是百姓最怕的,如今虽然不征收徭役,但是要把人拉去修路消息一出,还是让李家的众人都害怕起来。

见吓住了人,吕衙差接着说道:“大人是一个好官,他上任以来,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很多,不说其他的,就单单说大人把什么过船费,修衙费,杀猪费,捕鱼费这些杂税都取消这点,大家今年都过了一个好年。”

“是啊,大人是好官,是小四家做错了,小四,就让你媳妇去吧,就当是典出去,没有回来罢了。”

李四抱着头蹲到地上,王氏抱着小儿子,转身跟着两个衙差就走了。

两个大的哭着要追出去,李家族人都拉着人,“你娘是去宁州做长工的,等你们这长大了去看她。”

李家族长也跟着劝道:“小四,你这媳妇长得老实巴交的,这跟着知州大人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人家也看不上你媳妇,你媳妇带着小的去,就是做长工挣钱。”

“真的,我媳妇不会嫁人去了。”

“真的,不会。”

李族长答应,他心里还没有说出来的话是做知州大人家的奴婢长工,比在李家种地干活好多了,只怕这王氏回不来了。

这些想法,谢继宁自然是不知道的,沈庆云正在准备县试,谢继宁暂时放下这些事情,去看几个盐场。

“大人,这些地方姚将军将人救命出来之后就荒废了,再没人去。”

船上,吕捕快站在甲板上,和谢继宁讲述几个盐场的情况,虽然不懂谢继宁为什么要去几个地方,但是在衙门当差,就要学会一点,大人物做事情自然有他的道理,他作为下属听就是了。

对于盐场,谢继宁心里早就有打算,修桥铺路,水利工程,建学校,建厂,这些都要钱,紧凭抄家的那点钱,顶多能坚持个一年半载,这还只是试探着修的情况。

要是大规模的开动,只怕要不了半年,钱就没有了,到时候,再多的设想也不过是空想,谢继宁不愿意增加税赋,将这些压力压在百姓的身上,只能另外想办法。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山就是茶叶,药材,果干,等等这些林下经济,虽然宁州的木材交易占大头,但是谢继宁心里已经想好,之后要限制大宗木材交易,过度砍伐,对环境损害太大。

靠水,暂时不能发展海运,不能开海禁,就只能想到盐了。

宁州靠海,产盐,有专门的盐户,只是这个时代的盐生产方式落后,产量低,规模受到限制,同时落后的煮盐的方法还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泥石流就是其中的一方面,谢继宁知道有比现行的煮盐更先进的方法,就是晒盐,但是晒盐具体怎么晒,不在他的认知。

船行使了半个时辰左右,就到了吴家屯后山的盐场,半年过去,除开港口还有中间门的围楼还在,损坏较少,曾经那些给盐户住的棚子都已经倒塌了,缝隙种植长出了些杂草。

在这场地里面,因为曾经煮过盐的原因,比杂草更多的是光秃秃的地面,倒是曾经被砍光的后山,看起来绿郁葱葱。

“大人,如今正是虫蛇鸟蚁活动的时节,大人要小心。”

谢继宁跳下港口,往下面走,吕捕快拿上一根棍子,在前面一边挥扫,一边提醒。

孙川和青山赶紧围着谢继宁,警惕的看着地面。

“咱们不用进去了,我也只是看看,”

韩自厚等人选中这地方作煮私盐的地方,一是看中这地方背人,好躲藏,第二就是这里的海岸线宽平阔,这一带都没有珊瑚礁石,都是平坦的沙滩,取水煮盐最方便不过了。

“走,咱们去看看另外的个地方去,这马永生一伙人选择这几个地方煮盐,这些地方一定有独到的地方,咱们看看去。”

“主子,你看今天来看着盐场是有什么打算啊!”

谢继宁解释道:“咱们太穷了,我看看这盐场,能不能捡起来用用,制点盐,换点钱。”

青竹笑着说道:“文大人听到这消息一定高兴,他一直为大人你花钱入流水担心。”

谢继宁笑着说道:“花钱的时候还在后面,文大人担心早了一点,现在都才刚刚还没有正式开始,他就开始担心了。”

青竹几人心里同时闪过一个念头,幸亏文大人如今不在,不然要自家大人气个半死。

接下来的时间门,谢继宁又去看了另外个,最终选择其中的一个,放弃另外两个。

虽然都是合适的海滩,但有两个只是占了隐蔽的好处,其他方面不够完美。

谢继宁要弄的盐场自然是光明正大的,能找到更好的选择,就选择放弃了另外两个,只留下两个。

回到县衙,简单的趴了几口饭,谢继宁就拿出纸笔,将盐场的地图画下,又将宁德县的几个盐场的位置也看好,打定主意之后去看看,去试验关于晒盐的事情。

县试的如期而至,谢继宁只能先放下其他的事情,专注在县试上面。

谢继宁忽然发现自己老了,看着县试的这些少年青年,谢继宁不可避免的回忆自己当年的县试。

有一种说法,当人开始回忆过去的时候,就证明他年纪大了,虽然加上上辈子,谢继宁已经不年轻了。

“大人,我还记得,你当年就是县试的时候被刘夫子收为弟子的。”沈庆云笑着问旁边的谢继宁,显然,开始回忆过去的不仅仅是谢继宁。

“那时候,咱们怀安县的读书人都想拜夫子为师,结果冒出了一个八岁小孩,大家都心酸得很。”

“我记得当时八岁,县试结束之后,就拜师父为师了,其实在更早之前我已经见过我师父了,有前缘在的。”

见沈庆云过来这么多年了,口气还是这么酸酸的,谢继宁只能解释一下。

就如同刘方杰一辈的人酸刘方杰收了谢继宁这么一个弟子,谢继宁的同辈的人都酸谢继宁能拜刘方杰为师,这种情绪在圣旨下来,刘嘉盈成为太子妃的时候到达了顶峰。

沈庆云虽然口上酸,但其实比较想得开,不然也不会在一起过来的这么多人中,被谢继宁委以重任,将宁德县交给他。

“当年夫子是在你县试之后收徒,如今的你有想收徒的想法吗?”沈庆云随口一问,旁边的陈骏还有几个书吏都心动不已,思绪万千。

“遇到合适的,也不排斥,”谢继宁一直以来就有些好为人师,有什么都喜欢讲解,对于收徒弟,倒是有些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