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游戏 >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 第27章 第27章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第27章 第27章

作者:应何似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2-07-11 16:45:2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小李氏的娘家在李家屯,李家屯以李家为主,李家是板桥的一个大家族,李家屯有60多户人家,要知道,整个谢家也才7户。

小李氏在家中排行第三,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下面一个妹妹,两个弟弟,小的弟弟也就是谢继宁的小舅舅还没有成亲,一大家子住在一起。

谢继宁跟着小李氏一进外婆家的院子,就看到大舅妈正在晾衣服,外公正在打草鞋。

看到小李氏到了,谢继宁大舅妈王氏招呼道:“哎呀呀,他大姑来了,宁哥儿也来啦,快点进屋,快点进屋烤一下火,这么冷的天啊”

谢继宁一一打招呼,进到屋里,谢继宁外婆张氏抱着谢继田在屋里烤火呢,人正睡得香。

谢继宁已经一个月没有抱自己的弟弟,连忙抱过弟弟。

这个时候的小孩子是最好抱的,体重合适,骨头已经长好,不用像刚刚出生的时候一样脆弱也没有那么多动,吃饱就睡,只要身体好,就好带多了。

外婆夸道:“宁哥儿这哥哥当得像样,懂事儿。”

小李氏将自己带来的礼物拿出来,递给张氏,张氏骂道:“你咋拿着这多东西来,你婆婆知道还不锤你啊,你那婆婆是一个厉害人,你公公话又多。”

这时外公李守田从外面抱着几个阴玉米进来,放在火炉上。

“先考几个玉米吃了香香嘴,你外婆马上就做饭了,吃过晚饭今天晚上就在外公家歇下了。”

转头又对张氏说道“那里来的那么多话,”

心里想,这外孙本来就聪明,亲家又带得亲,在这听到什么,回去和亲家说了,又是事端。

小李氏道:“娘,这些都是家里的心意,我公公婆婆都是知道了,这些东西有些是我婆婆分给我的,有些是我上县城买的。”

谢继宁也说:“外公外婆,这些都是我爹娘的一点心意,你们不要留着舍不得吃。”

张氏这才站起来接过东西放到屋里面。

正在说着话,大舅妈王氏带着儿媳妇和女儿就进屋了:“宁哥儿,这是你小表姐梨花,你们一起去外面玩,大舅妈这就给你们做饭。”

谢继宁见屋子里面窄小,就抱着弟弟去了,李家屯是一个很大的一片平地,地理环境比谢家湾好。

谢老三总是酸溜溜的说,他们李家刘家张家就是仗着有好地。

李家已经在李家屯繁衍数代人了,早早的占据好的地,方圆数十年刘家李家的肥田要比别家多一些。

李家屯是李氏和小李氏的娘家,又离谢家湾很近,所以早早就学习了谢继宁的积肥的方法,这些都冬天了,家家户户还在忙呢。

谢继宁抱着弟弟,只听得旁边的小表姐开口道:“宁哥儿,你要玩什么,我带你去。”

谢继宁道:“表姐,我外公外婆最近身体怎么样,你们在忙什么呢?”

梨花认真的回答道:“我爹他们这两天在捞鱼呢,你要不要去看看,我带你去,”谢继宁欣然前往。

谢家湾没有专门的鱼塘,想吃鱼了,只能去附近的小河里面去捞一些野鱼,又费时,又费功夫。

而且由于缺乏佐料还有做鱼方法,大家做的鱼的味道都普普通通的,要么没什么味道,要么腥臭。

李家屯则是专门建了一块鱼塘,里面养的有鱼,每一年都会打鱼,大的捞起来,小的放下去。

谢继宁跟着梨花去的时候,就远远看见几个舅舅都在,天气虽然冷,但是大家都做得热火朝天的,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

谢继宁老远就叫道:“大舅二舅三舅小舅,大堂舅……”光打招呼就打了好久,因为在场的全部都是李家一家人。

大舅舅李承荣大声的笑道:“宁哥儿,你来舅舅家玩啊,来得正好,我们起泥起了好几天了,现在正好打算捞鱼了,你先在舅舅家吃,然后回去的时候带一些回家。”

继宁想,正好这一次,奶奶买了很多作料,到时候,自己一展身手,教自己娘亲好好地做鱼来吃。

二舅李承华见侄女和侄子还在往池塘边走,连忙挥手阻止道:“梨花、宁哥儿,可不能过来,尤其是宁哥儿你还抱着弟弟呢。”

“这水边的坎子上,都是刚刚才挖出来的泥巴,又软又滑,危险得很。”

谢继宁仔细一看,原来是池塘边上的野草太深,泥巴堆着就不太显眼了。

不只是今年的池塘底泥被堆在了边边,是每一年的都是这样堆的,一层一层的,将池塘边越堆越高,这样池塘也越来越深了。

谢继宁问道“舅舅为什么这样堆放,这样有点浪费。”

结果大舅舅认真的回答他,“这想法还是你大外公想出来的呢,这往年都要到好远的地方处理,这样堆,塘子都要深一点,每年的鱼都要多打一些。”

谢继宁道:“这样有点危险。”

李承荣骄傲的讲:“池塘深,家家户户的小孩子管着一点就是了,这田坎,你就更不要担心了,这泥是粘的,好几年了都没有事情。”

谢继宁猛然反应过来,可能大家都不知道这泥巴这泥土可以用来肥田,养鱼的池泥富含有机质,是上好的肥土,可以用来改善土地。

谢继宁认真的问:“舅舅,你觉不觉得这边上的野草涨的特别好。”

李承荣一看,果然,“宁哥儿,你是说,这土好,肥地”

谢继宁说:“这土都是鱼的粪便,用来肥田再好不过了,用在稻田里面,稻子都要增产啊”

“宁哥儿,你说的可是真的?”

谢继宁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大舅姥爷,是奶奶的哥哥,连忙弯腰行礼道:“见过舅姥爷,您老人家最近身体可好。”

李守业连忙拉起谢继宁,追问道“宁哥儿,你刚刚说这泥好,是不是真的啊。”

谢继宁道:“舅姥爷,当然是真的,这江南一带的人有‘桑基鱼塘’的做法,就是这鱼塘的塘泥肥得很。”

“江南人真会想办法,咱们这里穷山恶水的,人笨得很,有东西都不会用。”

谢继宁道:“舅爷你不用这样说,咱们是没有经验,慢慢的就知道了,家里可以让我表哥表姐他们读一下书,读了书就知道得多了,你看我不就是读书才知道的嘛。”

“读书是好啊,你表哥他们不像你这么聪明,咱们家读不起书啊”

谢继宁认真的说道:“可以不用说非要读出什么名堂来,大家都认识一些常用的字,这样就已经很好了,慢慢来。”

“好好好,等家里条件好了,就让他们读书。”

谢继宁明明知道是在敷衍自己,但是暂时也没有办法,在物资条件还没有达到的时候扫盲,确实有点难。

目前先专注这个塘泥的问题,谢继宁还记得,他还是谢宁的时候,曾经道珠三角地区的一个地方采访。

那里是一个老的农业示范基地,教育基地。

在基地见到了很早就开始使用‘稻田养鱼’,‘桑基鱼塘’‘鸭田种荷花’等等很多的利用动物和植物一起的人工生态系统,两种物种一起,相互促进,相互成就。

谢宁还在那个基地看到了很多的配套的方法,新的利用高科技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有被淘汰的一些老的方法,都特别有特色。

基地充分发挥特色,进行升级改造,完善相关的配套的景观,服务,观光业好旅游业发展得特别好,带动了当地的许许多多的农民的脱贫致富。

为了那个项目的采访,也为了基地的美食,谢宁在那里呆了整整10天,不但听了相关负责人的介绍,还体验了捞鱼,做鱼的快乐。

所以谢继宁印象深刻,虽然由于时代所限,好多方法的不能用,但是这池塘的底泥合理的利用,对庄稼是大有好处的。

谢继宁想,自己和舅舅他们说什么有机质,含什么矿物质,他们也是没办法懂的,只能用他们懂的方法讲。

“舅老爷,舅舅,这泥巴好不好,你们看看这泥上的野草就能看出来,非常的好,咱们啊,可以用他养地,种菜坐肥料。还可以把他作为基肥,放在稻田了,不单单稻字长得多,还长得好,留稻种也好。”

“塘泥的土又肥,又稳,肥快比得上农家肥了,最重要的是稳,他不容易烧心。”

“还可以稻田养鱼,养虾等等也是很好的方法。”

旁边的其他人都将信将疑,主要是谢继宁年纪太小,而大家都是庄稼老把式了,就不知道这样的方法,但是这草确实长得好。

李守业道:“宁哥儿既然能想出来坐肥料的办法,那这个泥肯定也好,大家商量一下。这泥一家分一点。”

心里想这宁哥儿说的这底泥好,目前来看,肯定是真的,这稻田养鱼,养虾什么的,风险太大,就不问了。

“宁哥儿,你去我家吃饭去。”

谢继宁舅舅李承荣连忙说道:“大伯,不用了,我家肯定是做好晚饭的了,宁哥儿难得来一趟,就留在我家吃,您今天晚上也去我家吃。”

李守业推辞道:“我就不去了,”

然后大声的叫自己的儿子:“承强,你挑几条好的,大的,给宁哥儿带回自己家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