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游戏 >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 第31章 三合一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第31章 三合一

作者:应何似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2-07-11 16:45:2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想到教育, 谢继宁早就有了打算,谢继宁严肃的对一家人说道:“明年送弟弟妹妹去私塾读书。”

“我自己没有时间教他们,之前没上多久, 我就去了老师家, 昨天在县城, 我问他们, 都忘记得差不多了。”

谢如桐高兴的说道:“送他们读书吗?那太好了, 宁哥儿, 你去县城了,刚刚开始的几天,小石头还学习,后面就不听话了。”

这些谢继宁是能想到的,毕竟自己家的这些长辈对于教育不太懂, 加上弟弟妹妹们自制力差,并且还存在让弟弟妹妹干活的情况, 这样的环境当然学不好。

谢继宁就想送弟弟妹妹到私塾去,不说其他,起码是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婶三婶更是惊喜非常,自从谢继宁读书,就见到家里的情况一天好过一天,而且谢继宁在家里越来越受重视,当然明白, 读书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情。

杨氏之前就和谢如桐商量着儿子去读书,总不能所有好处都谢继宁一个人占有, 本来就是长子长孙,田地都要多分一点,还全家都供着读书。

当然, 杨氏的这些话被厚道的谢如桐骂了,其实大家都知道,不是说想读书就能读好的,就像谢继宁这样读书厉害的,方圆百里都没有一个。

杨氏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明白是一回事,心里不舒服是另外一个回事儿。

谢如柏将手里还没捂热的银子放在桌子上,笑呵呵的说道:“这银子我也不要拿着了,就家里给小子们读书。”

谢二叔如桐也打算把银子拿出来,杨氏在一旁干着急,却不敢说话;谢继宁阻止了,将二叔的银子递回去。

谢老三见此情景就说:“老三,你自己拿回去,宁哥儿读书的钱是公出,没道理其他孙子的就要你们自己出,读书的钱,公中出了。”

谢老三见谢继宁分钱,大家都皆大欢喜的样子,慢慢的领悟到公平的意思,心里想,我也要做一个公平的一家之主。

公平的谢老三接着说道:“宁哥儿说的事情就是我的想法,咱们家现在有五件事情,大家都要记在心里。”

谢继宁说话、算账一条一条的,谢老三听了觉得自己的孙子这样说话有派头,就自己学着总结出来说。

“一是去请中人买地,那朱中人说过,这买卖,尤其是大宗的买卖,最好请中人,立红挈,虽然要交点钱,但是安全,谁也夺不走,这中人的钱花得值。”

谢老三学着谢继宁师父刘方杰喝茶的样子,非常有派头的轻轻喝一口茶,然后慢慢的放在桌上,再接着说话。

“二嘛,就是要准备一下,咱们家建房子。”这句话话说出来,谢老三只觉得自己要飘了起来。

谢老三家现在这个房子还是他刚刚分出来的时候建的,后面就从原来房子的两边加,一大家子人挤在这破房子里面,房子窄,墙破,屋顶漏雨等等。

眼看着孙子辈慢慢长大,谢老三为房子愁得睡不着,结果终于45岁的这一年,他又可以重新建房子了。

谢老三兴奋的安排起了几个儿子的任务,“老二,你去桥头集上问问砖,计算咱家的房子,将砖订好。”

“老三去问瓦,老大和我一起去请木匠石匠还有先生,咱们家起大房子,也该请先生来好好的瞧日子。”

谢老三越说越兴奋,但是还是记得,将主线拉回来说:“第三就是准备一下,明年开春送几个小的去读书。”

说道这里,谢老□□应过来:“宁哥儿,小珍珠也送啊,她是女娃。”

谢继宁理直气壮的说道:“送,为什么不送,他有哥哥弟弟都在学堂读书,不怕人欺负她。”

谢老三刚想说,自己不是这个意思,不是害怕孙女被欺负。

结果谢继宁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就接着说:“咱们家也不差这点钱,送她读几年,多少识几个字就行。”

李杏花连忙说道:“宁哥儿,你还小,你不懂,妹妹就让她学学针线活就行了。”

见谢继宁不为所动,李杏花咬咬牙说道“你要是舍不得,奶奶想办法送她去学绣花,掌握一门本事,将来也不愁。”

谢继宁道:“针线活要学,字也要认识,她那么小,不读书留她干嘛,镇上根本没有绣花的师傅,送她到县城,年纪太小,被师傅打了都不敢哭。”

李麦穗说道:“宁哥儿,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女的读书的。”

谢继宁道:“那些书上的才女我就不说了,现成的就有一个我师母是读书的,你们看看她的气度,这是读书人才有的。”

一想到刘夫人,大家都停住了,刘夫人李静安是谢家人见过的最优秀的女子了。

不说容貌,单说气质和性格,气质独特,性格温和,让人观之可亲,同为女性的李麦穗等人在她面前,升不起半点嫉妒之心,只觉得就像仙女下凡一般。

“不只是小珍珠读书,以后小兰子小竹子也都要读。以前咱们家条件不好,那确实没有办法,现在咱们家条件允许了,让她们读书是应有之道。”

听到这话,杨氏和孙氏都不想再劝了,刘夫人的气度她们也是向往的,自己达不到了,自己的女儿遇到一个好哥哥,将来定然比当娘的强。

几人轮番上阵都没能说服谢继宁反而被谢继宁说服了,谢老三说道:“这钱都是宁哥儿想办法才挣出来的,就听宁哥儿的,多读书总是不差的。”

如此,一锤定音,大家才不再劝说。

谢老三接着道:“这第四,就是要好好准备明年的春耕,现在咱们家粪够了,宁哥儿又想出一个稻田养鱼的方法,明年,咱们全家一起使劲干,还愁以后的好日子吗?”

一家人齐齐点头,谢老三接着道:“第五就是好好准备过腊八,好好准备过年。”

“今天已经三更半夜了,大家都回房休息睡去,明天腊八,早点起,该忙什么就忙什么。”

谢老三一番话说下来,说得大家心潮澎湃,这天晚上一通忙碌下来,已经半夜了,放之前大家早就睡了,但今天晚上,大家都精神亢奋。

一打开堂屋的门,感觉一股干净的冷空气流动进来,人都冷静清醒了许多。

谢如柏一边往堂屋外走一边悄悄的问谢继宁:“宁哥儿,咱们家这盆栽的生意以后还能有吗?”

谢继宁道:“我观察了一下,县城基本上是已经饱和的了,要有实力才能去外面。所以这生意虽然以后还能做,但是不可能有这次赚得多。”

“三叔,我们这地方小,有钱人少,暂时不能把这个当作主业来做,平时遇到好的树形,树根,也可以挖回来慢慢养着,这样有机会就出手,也是一个进向。”

谢如柏虽然失望,但是也满足了,点点头就往自己家的屋子去了。

谢老三从儿子开口说话,就一直听着,听完了之后,也是失望的。

一直以来,大房谢继宁读书,眼看就要出息了,大儿子的将来不用愁了。

二儿子和小儿子将来该怎么办,一直是谢老三担心的事情,虽然大家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但是这天怎么升,谢老三想象不到;谢继宁读书出来,日子会怎样改变,谢老三也不知道。所以谢老三才一点点积肥料方法都舍不得告诉别人。

直到谢继宁用积肥方法换荒地,有用荒地的树根还有花花草草弄了盆栽,一下子家里就多了好多钱,地有了,荒地也有,马上就要建房子了。

有了这些,就算听到盆栽不能再继续了,谢老三也只是失望那么一小会儿,就笑着准备睡觉了。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就忙起来了,腊八节到了,就是再穷的人家在腊八节都会好好过的,更不要说谢老三家今年发财了。

谢老三提着酒,鱼,拿着钱,就带着全家人一起往族长谢象贤家去了,由于谢家穷而且族人少,谢家是没有祠堂的,每一次有什么事情,都是在族长谢象贤家。

远远的还没到门口,就见谢象贤家门口已经有许多人了,谢如森一早就安排弟弟堂弟们见炉子搭好,柴劈好准备着。

这会儿,火正烧得旺盛,大家都围在火的旁边。

见到谢老三带着一家人来了,纷纷叫到:“三叔,”“三弟”“三伯”,大家都喜气洋洋的打招呼,谢继宁这样的小辈也挨个的行礼。

谢老三将二两银子递给谢如森,谢象贤是族长,但是谢象贤年纪已经大了,所以这两年族里的事情都是谢如森在处理。

就比如这次大祭,就是谢如森承头,族里七房也就是象字辈的的七兄弟,每家出银子或者出东西,东西都由谢如森家先承担,过后算。

谢老三往年都是承担应该的那一份,今年谢老三感觉自家发财了,就从衙门送来的银子里多余拿出二两来凑份子。

谢老三递银子赵氏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谢老三家出鱼,是之前就打过招呼的。

结果出了很多的鱼还出份子钱,这二两两银子,是族里最高的了。

因为李家送来的鱼比较多,李杏花想着过年可以重新再买,干脆就把拿来用了。

今天一早起来,谢老三仔细想了想然后和李杏花商量:“孙子明年要考试,今年就多拜一下祖先,多多保佑,咱们要不多加点钱。”

李杏花平时就对这方面颇为敬仰,听谢老三这么一说,想到自己家也要去吃族里的饭,今年自己家条件又好,不如就多多的出钱,这样祖宗明年才会接着保佑。

谢如方三兄弟将鱼递给帮忙干活的堂兄弟,顺便也去帮忙了,赵氏热情的拉过李杏花和李麦穗,一面周到的请李杏花去房里休息,一面和李麦穗说道:“你可终于来了。”

李麦穗温柔笑了笑,然后问道:“嫂子,菜有什么安排,你说我做。”

因为谢继宁的长期的爱吃和教学,李麦穗的厨艺大涨,现在已经是族里有名的大厨了,就连隔壁村都来请李麦穗去做菜。

赵氏快速的说道:“鸡要准备一只上山之后杀,我特地用红线绑在脚上了,猪头猪脚已经洗出来了,看着煮一下。”

“竹笋昨天晚上就泡好了,豆腐也推好了,现在要炸黄豆腐,还要煮一个芸豆,煮一个豆芽酸菜汤。”

李麦穗说道:“嫂子,我知道了,你去忙吧,厨房的事情交给我。”

然后干脆利落的安排人洗锅,洗菜,将排骨炖竹笋交给二婶婶带儿媳妇弄,李麦穗自己放作料就行。

然后自己准备腌鱼的作料,就等鱼洗出来就处理;又安排人炸豆腐,炸福肉,杀鸡肉。说话调理分明,动作干脆利索,整个厨房都在掌控中。

谢继宁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母亲,在家里,所有的一切都在谢老三和李杏花的安排下行动。

李麦穗一贯温柔,对谢继宁百般疼爱,对谢如方也是千依百顺,面对李杏花这个姑妈兼婆婆,一向都是恭恭敬敬的。

但是这一刻,这个厨房都被李麦穗管理得井井有条。

谢继宁感叹于自己的母亲有管理才能,殊不知,这里面还有着他自己的功劳。

谢继宁从小就体贴,也会夸奖人,在他口中,自己的娘没有不好的,这让李麦穗自信心大增,做事越发周到大方。

而且谢继宁带弟弟妹妹带得好,小的对又喜欢又听话,李麦穗慢慢发现,自己儿子带人是有方法的,有错就悄悄的小声说,有做得好的就大声夸奖。李麦穗慢慢的把这个方法用来和人相处,发现特别好用。

谢继宁爱吃,李麦穗疼爱孩子,许多谢继宁想吃的,只要描述出来,李麦穗就努力的做。

一开始是为了孩子,后面就自己渐渐的爱上了做菜的感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李麦穗的厨艺大增,大家就更信服了。

谢继宁一直看着母亲,没想到自己也成了大家的风景,不时有年轻的小嫂子抱着孩子来让谢继宁摸额头,蹭一蹭谢继宁的文气。

谢继宁被自己族人的热情弄得无所适从,正好大伯谢如森来找谢继宁有事情,解救了谢继宁。

谢如森拉着谢继宁进堂屋,堂屋里面都是长辈,大家都在围着八仙桌喝酒,还有一张八仙桌空着,上面摆放着笔墨纸。

谢继宁一一行礼打招呼,大房二爷爷谢象勇道:“咱们家的小文曲星来了。”

谢继宁连忙说道:“不敢当,不敢当。”

谢象顺接话道:“怎么就不敢当了,这方圆十里,就没有这样会读书的人,我之前遇到那郭童生了,他说你的学问在他之上,”

四爷爷谢象周接话道:“当真,郭童生当真这么说。”

“那当然,宁哥儿你好好读书,你爷爷支持不了还有族里,族里无论如何也要支持你读下去,让咱们家出一个秀才举人。”

长辈们都纷纷点头赞同,谢象贤摸摸胡子,然后说道:“宁哥儿,你是咱们家学问最高的一个人了,这祭文就交给你来写。”

谢继宁一脸懵,连忙推辞道:“大爷爷,可不能,我年纪小,辈分低,这个不该我写。”

谢象贤道:“咱们族里除了你之外识字的人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还都是些勉强识得些字,那里有什么学问啊。”

谢继宁一脸为难的看着谢老三,谢老三也跟着劝说道:“宁哥儿,本来族里打算请阴阳先生的。”

“今天是腊八节,先生有点忙,说要先去刘家,再来我们家,这吉时不等人,你就写一个,让老祖宗也知道我们谢家的风采。”

谢象志在一旁气愤的说道“他刘家欺人太过,明明我谢家先去请的人,他刘家硬生生的抢走,这么些年,我们家一直就被欺压。”

谢象贤说道:“看将来,等咱们家宁哥儿考到秀才,这周围再无人敢欺负我谢家。”

谢继宁听到自己爷爷这样说,就知道自己不能再推辞了,不然长辈得失望了。

谢继宁赶鸭子上架的拿起了笔,然后拿出一张纸先排列,问几位爷爷那些是需要写上烧给祖宗的。

“我们家这一件大事情,衙门因为你家有功,免除两年衙役。”谢象贤率先开口道。

谢继宁想,得亏自己当年和老妈一起参加了几场白事的酒席,长辈去世的时候自己全程参与了,现在对于祭文的格式还勉强记得,不然就真的无奈了。

听大爷爷这一句话之后总结之后开始写道:“时维庆隆七年,辛丑年腊月初八,乃祭祖之期,行奠孝子孝孙谢象贤、谢象勇、……谢先相(谢继宁最小的堂侄子)恭具香烛楮财、时鲜供品。置祭于先祖谢氏士先……”

谢继宁将这一年族里发生的好事都一一的写上,免除徭役,发现积肥,考试第一关,族里出生的新生儿,祭品等等都一一写上。

谢继宁一边写,谢如森在旁边一边念,加上好多夸奖的都和谢继宁有关系,所以谢继宁尴尬得脚趾都要扣掉了。

大家都围在桌子旁边,谢如森念一句,大家叫好一句,快半个时辰,谢继宁才写完,结束这尴尬的瞬间。

谢继宁以为在大学公共课上被老师叫起来读自己写的读书笔记,就已经是最尴尬的事情了。

没想到到这个世界还有更尴尬的事情,在众人的面前写祭文,写了还要被当众念。

等到谢大伯将“伏惟尚飨!”念出来的时候,堂屋里面已经站满了人,大家都认认真真的听完了这一篇祭文。

谢老三一边笑一边哭的摸着谢继宁的头,“宁哥儿,你写得可真好,真好。”

谢如森也大笑道:“我谢家文曲星,我谢家文曲星啊!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啊!”

现代的女孩子谢宁忽然感觉到自己作为谢家长子谢继宁的责任感,望着情绪激动的这些长辈,谢继宁觉得自己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担子。

谢如森长子谢继华进来说道:“爷爷,我娘说,猪头猪脚已经走好了,可以了。”

谢象贤说道:“吉时已经快到了,大家准备起来吧!”说完就在谢继华的搀扶下站起来,率先往屋外走去。

谢如森大呼一声“上山去了,”所有人都行动起来,一整个族人都开始拿东西的拿东西,携老扶幼,纷纷往山上祖坟所在之处去。

到了山上,族人将供品一一摆上,然后按顺序跪下,谢如森特地将谢继宁叫到前面去磕头。

按照往年的规矩,谢老三一家是要跪在最后面的,今年谢继宁凭借一己之力,将一家都拉到前面了。

念过祭文,分过酒水,结束仪式这才下山,下山之后厨房里面就开始忙起来了,将祭过得猪头猪脚肉重新热上,纷纷开始准备上菜。

李麦穗忙活的时候还忙里偷闲看向堂屋,果然,自己儿子又是坐堂屋主桌。

李麦穗特地给谢继宁那桌的菜都打得满满当当的,将白肉里面的肥肉都换成瘦肉,因为谢继宁不吃肥肉。

忙碌过腊八节之后,谢老三家开始忙忙碌碌的准备建房子了,思前想后,谢老三还是没有将房子建在原来的地址上,而是另外选了一个地址。

谢老三带着家里的男丁,围着村子到处走,转了几圈,才决定就将宅基地建设在自己家荒地的旁边。

谢家其他人劝说道:“爹,这地太荒凉,离村中心太远了。也不是村口,以后去赶集都要远一些。”

谢老三叹息道:“咱们谢家湾本来就小,这有水,咱们家开荒的时候开出的泉眼,我看了下,这都已经腊月了,水还不枯,以后咱们家吃水问题就不用愁了。”

谢继宁仔仔细细的看了这个地方,发现这个地方由于自家荒地开了出来十多亩的平地,显得格外宽敞。

这虽然不是方便去桥头李家屯板桥的村口,但是靠近麻线河,背靠青山,面对河水,依山傍水,是一个不错的地方,现在虽然交通不方便,但是交通是可以改变的。

谢继宁如此这般,将自己家房子建到此处的好处一说,全家人这才高兴起来。

村里人建房子,尤其喜欢中间为堂屋,然后从两边增加间数,一排排的。

房子里面是卧室,外面的是客厅还有伙房储物间等等许多功能,这样两格算一间房,再有,牲口多的人家在卧室后面加盖抱厦,人守着牲口睡,安全。

房子卧室上面还有一层楼板,由木板搭成,上面铺床,堆粮食等等,外面客厅的上方通常是还没干的粮食,用竹子编制的竹楼面透气透水,正好放粮食,尤其是玉米。

一排排的房子前面就是院坝了,整个谢家湾包括整个板桥都是这样建设的。

以前,谢老三也想这么建一个房子,但是自从去县城见到了刘家的院子,之后,谢老三的想法就变了。

当然,自己家里肯定不能像刘家那样大手大脚的建设房子,但是可以学一些适合的。

“宁哥儿,你把之前给我看的图纸拿出来,咱们家就按照这个建。”谢继宁连忙从书箱里面抽出一个长卷,卷开放在桌面。

只见纸上是一个方方正正的院子,上面正房,侧房伙房院子都有,谢继宁只是简单的画一下,只能做一个参考图,具体还没有规划,但是大家都看得懂。

李杏花高兴的笑道:“这房子很像刘家的院子,这个好。”

谢继宁道:“我是拿了师父家的图纸做参考,然后结合咱们家的情况做的图,师父家地方大,房子各个功能都是分开的,咱们家可不能这样。”

谢继宁考虑到自己家的住宅基地面积朝向等等因素,和谢老三一起,根据自家的需求,连夜赶制出了房子的布局画。

等建房子的师傅来了,又在师傅的指点下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改了一些地方。

族里建房都是这样,一家建房,大家都帮忙,有那些人缘不好的人家,那就是一大家只出一个人,谢老三家不存在这种情况,几乎家家户户都出好几个人帮忙。

谢老三李杏花还有小辈的谢如方李麦穗等都是村里那一家有事情都愿意帮忙的人,所以谢老三家建房子,只用请大工师父,其他的不太难的都是村里帮忙的。

谢老三将图纸拿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惊呆了,只见这图栩栩如生,仿佛就是一座房子在纸上。

谢继宁想得亏自己的素描还没有丢掉,这图,谢继宁利用了透视法,还有比列尺,将房子计算之后一比一的画在纸上,这才造成震撼。

谢继宁上一辈子出去旅游,就对北方的四合院很感兴趣,因此自家建设房子的时候就参考了四合院的布局。

由于家在村里,就不能将门口设得太严实,摒弃了四合院的倒座房,直接就是院墙,正门就设在正院的中轴线上微微的歪一点,以示避讳。

一进正门就是巨大的院坝,还有晒粮食的功能,两边设厢房,院坝正面就是正院,堂屋就在这。

然后还在正院的后面再加一进院子,然后在侧面建牛棚还有厕所。

这就将东南西北都连接起来一点都不浪费,尤其是有游廊贯通所有的屋子,平日最方便不过了。

这房子的好处大家都看得见,谢如顺叮嘱谢老三,一定要将图纸好好保存,等大家经济宽裕了,就照着这个图纸建。

建房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对于大家都来帮忙,谢家是需要好茶好饭招待的。

李麦穗每天带着两个弟媳妇忙得团团转,看着家里的粮食一下子用地掉好多,连忙使唤谢如方去买茶买粮。

尤其是木匠石匠更要好好伺候,这样建房子才会用心,住上百年都不坏。

李麦穗想到这些,就拿出十八般武艺,将普普通通的菜做得美味非常。

拿上银子去村里淘换出许多的鸡蛋,又去李家屯买来几担鱼,又捡猪身上的猪头猪内脏洗得干干净净的做菜。

做素菜,都会放一点肉,添加点味道,每一餐饭,都有一个纯荤菜,红烧肉、酸菜鱼、红烧肥肠、大白肉等等。

只见家里来帮忙的人一天多过一天,都是被家里的伙食吸引来的。

这年头,大家都穷,没有什么好吃的,每一餐都有纯荤菜,这是过年过节才有的待遇了。

谢老三和李杏花商量一下,这么多人,自己家建的房子又大,就将过年猪提前杀了,用来待客。

宅基地每天都热热闹闹的,眼看房子一天一个样子,等到腊月二十二才停工。

因为一晃几天就要过年了,谢继宁家的房子的基础已经完成过半,就等选好日子上梁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了。

谢老三谢如方送走石匠木匠约定明年过了初八再来,又谢过帮忙的族人之后,家家户户准备过年了。

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除了准备常用的祭品之外,李杏花还特别准备了绞牙糖。

其实就是麦芽糖熬到半液体,这样的糖特别黏嘴,意思用来黏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不能告状的意思。

等到二十四这天,全家人正在打扫屋子,就见两个人赶着马车来了谢家湾,村里的人正在忙乱,两人一路问到了谢继宁家。

谢继宁听到马车声音出来的时候,就见到师父家的管事跳下马车,对着谢继宁拱手道:“小的见过公子,夫人年节走礼,特地打发小的来给公子家中送礼。”

谢继宁连忙说道;“不必多礼,两位快快请起,路上可顺利。”,谢继宁忽然有些心生内疚了,师父师母惦记着自己这个小辈,而自己却想不起来给师父送年礼。

正在说话之时,谢老三等人出来了,一看是刘府的一个管事,谢老三惊讶道:“你二位怎么来了,快请进来坐。”

刘来福将马车上的东西都搬下来,谢如方谢如桐三兄弟连忙接过,拿进屋子。

刘来福拱手说道:“这羊腔一只,酒檐一对,馈岁盘盒一盒乃是我家老爷送给贵府的年礼。”

“这六匹布还有这个礼盒是我家夫人送给贵府女眷的礼。”

“宁公子,这是大少爷二少爷特地让小的给你带的礼物。”

李麦穗见此,连忙去房间提出一只火腿来,这是上好的猪后腿肉,杀年猪的时候特地留下来的。

特地用柏树支熏得黄橙橙的,透出油光,李杏花和李麦穗一起打包好火腿,然后又拿出一些干菌子、竹笋一起打包装起来。

李麦穗带着两个弟媳妇,飞快的忙出了几个菜,谢老三谢如方陪着刘来福吃完饭。

然后将礼物搬上刘来福的车:“刘管事,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家做的,你帮忙带去给你家老爷尝尝味道。”

谢继宁也将一本故事书还有一些小玩具包起来,然后递给刘来福。

“刘管事,你帮忙我跟师父说,等等年后我再去给他老人家拜年;这是我给武哥儿的玩物,过年了让他放松一下。”

谢老三也连忙说道:“我们对不住夫子了,年前不能前去拜访。”

刘来福道:“我家老爷特地叮嘱了,谢爷你家里不必多礼,东西我带回去就是了,天寒地冻的路不好走。”

听到此处,谢继宁猛然想起自己之前去县城所用的烧火的小炉子,连忙进屋找出来,到火炉里夹一些碳放进去,封好,然后递给刘来福。

“路上冷,虽然没办法有什么大用处,但是聊胜于无,”谢继宁道。

刘来福接过东西,告别众人上了马车就回去了,大家目送了刘来福远去,才打开送来的礼物。

这羊腔一只,其实就是一只羊,已经被打整的干干净净了,想来这样是出发前才弄好的新鲜的羊。

杨氏惊叹道:“不愧是大户人家,这刘家可真舍得啊,这样的一只羊五六十斤,这得多少钱啊!”

谢如桐对这个有一些了解,说道:“这羊肉大概15文到20文的样子,这羊就一贯钱还要多。”

李麦穗操心道:“我们家还从来没有吃过羊肉呢,这羊肉怎么吃啊。”

“就白水煮出来,然后沾蘸水。”谢继宁也馋了,冬天了,喝上一碗羊肉汤,浑身都暖和了。

李麦穗点头道:“我试试。”

大家又看酒檐一对,只见这酒檐的造型漂亮,四四方方的,表面还有花纹,盖子四角翘起,表面漆了红色的亮漆。

打开一看,里面有酒,酒的味道香浓,比自家之前卖的就要香许多许多。

谢继宁想,原来这个时代的人就深谙包装之道了,这酒这么一装,高大上了许多。

馈岁盘盒同样是包装精美的红漆木盘,木盘是俯视是六边形的,里面分区域放着各色礼物,然后还有盖子,盖子上雕花刻字。

刘家送的这些礼物让整个谢家都开了眼了,这礼还能这样送。

李杏花则将盒子的东西拿出来之后,将盒子洗得干干净净,打算拿这盒子装东西。

接下来看布匹,孙氏上手一模,就知道这是上好的布了,又软又细,铺开看,颜色均匀,图案规律整齐。

李杏花道:“这布我在布庄看到过,那掌柜的藏在里面,比我们家的绸布还要里面,价格一定很贵。”

一边说,李杏花一边就将布往自己屋子里抱,这布我要留着,以后当大用。

三个儿媳妇眼巴巴的看着,直到李杏花进屋子了才舍得移开视线,打开礼盒,只见里面是百事吉、簪子、手钏还有荷包。

一点数目发现百事吉家里所有人都有,就连几个月的谢继田都有,簪子四支,显然是给婆媳四个;

手钏三个,看大小就知道是给小姐妹三个;

荷包里面则是两个银花生,显然是送给小辈男孩子的礼。

李杏花碰了碰谢老三道:“这宁哥儿师父家可真讲礼啊,这么多东西,得多少钱啊,难不成以后每年都要送。”

这话说出来大家都盯着谢老三等着谢老三的回答,谢老三一看就知到家里人是什么意思。

摆手道:“想这些好事做什么,今年我们家没有准备,还了这样的礼物,明年还能这样简单,宁哥拜师他家,是我们家有求刘家,我们家才应该多送。”

这些东西都收起来,你们该干活的干活去。

谢老三叫过谢继宁:“宁哥儿,你师父家以后每年都要这样送礼啊,咱们家可不知道该怎么还礼啊”

谢继宁道:“爷爷不用担心,今年是咱家没有准备,明年我一定早早的就准备起来。再说,师父师母的为人您是知道的,只要咱们家有心,他们不会介意的。”

刘方杰和夫人静安当然不会介意,刘来福知道自家老爷很重视这个徒弟,所以一回来就向刘方杰回报,如此这般将谢家的情况说了。

刘方杰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1)”

“宁哥家里贫困,好好磨练一番,将来必成大器。”

静安说道:“我知道宁哥家里苦,但是没想到这么苦。”

刘来福道:“老爷的徒弟,怎么会差了呢,公子颇为内疚,和我说等年后再来给老爷拜年,谢家准备的年礼老爷可要看看。”

平时年礼都是下人往来安排,静安只注意娘家李家还有远处的大徒弟还有自己儿子的。

今年加了一个小弟子家,精心准备的合适的不高不低的年礼,静安颇为期待谢家会回什么样的礼。

刘来福和刘大将礼物搬进大厅,只见火腿的色泽形状都好看级了,还有干货也是一看就是上好的。

“宁哥儿家人品行还好,虽然贫困,但是颇为懂礼,这样以后也不会失礼让宁哥儿为难。”

刘方杰高兴的说道:“咱们啊,也不留了,今天晚饭就吃火腿。”

下人们连忙将东西搬到厨房,吩咐下去,老爷要吃这礼物。

刘来福又道:“公子让小人给少爷带了礼物,”

刘方杰问道:“什么东西,给我看看。”刘来福将一个放一旁的包袱拿出来,将东西放在桌子上,刘方杰打眼一看,是一本书和一些小玩具。

书的封面写了《天书传奇》,看到这些,刘方杰挥手让刘来福下去,刘来福弯腰行礼告退,就见自家老爷已经翻开了书本了。

作者有话要说: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先秦 ] 《孟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