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游戏 >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 第37章 第 37 章 第一更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第37章 第 37 章 第一更

作者:应何似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2-07-11 16:45:2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谢族长谢象贤听说刘方杰来了, 连忙叫小辈拿自己的拐杖来,匆匆忙忙的就往谢继宁家宅基地赶,族里的其他长辈也是同样的动作。

大家匆匆忙忙的在路上遇到了刘方杰一行人, 连忙行礼,打招呼,

“刘大人,您远道而来,我们家倍感荣幸, 简直蓬荜生辉。”谢族长暗暗的准备了,一下子两个成语说出来, 只觉得自己也文化了。

刘方杰简单的招呼,将自己当着谢如方的同辈, 对着一众谢家人口称伯父谢兄之类, 只听得谢家人飘飘然。

一通寒暄之后, 大家拥簇着刘方杰往宅基地方向走去。

一行人慢慢的往宅基地走, 只见谢家的宅子后面是林地,旁边就是大片大片的平地, 一看就已经种下了庄稼了。

谢老三骄傲的指着那一片平地说道:“刘山长,你看,这一片地,以前都是荒地,地外面靠河的地方被整理出来种田了,靠近林地的这一片都是荒的。”

“之前, 宁哥儿想出来的法子, 周围的人都来学,一开始,让帮忙三天, 后面两天,再后面一天,人来人往,将这一片地,都开了出来。”

刘方杰明白,由于战乱,许多土地荒芜,人口锐减,平原地区还好,人多地肥,几乎没有荒芜的。

怀安县这种山地多的地方,穷山恶水的,荒芜的地多得是,朝廷是鼓励开荒的,但是实际情况是,开荒是农民走头无路之下的选择。

一是在没有其他力量的情况下,开荒难,二是开出来的荒地是非常瘦的,种子撒下去,收的没有种的多。

开荒开了之后要养地,意味着开出来的很久之后都是没有收成的,大家目前生活就艰难,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开荒的人少。

谢继宁的积肥方法看着简单,只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却可以给附近的农民增加了很多的肥料,进而增加收成,收成多了,日子就慢慢过起来了。

大家愿意给谢继宁家帮工三天换一个积肥的方法很正常,但是见到这一大片地,刘方杰还是忍不住赞叹。

“宁哥儿,你对此地有功啊!”夸完了徒弟,又对谢老三说道:“谢三伯,你家为人仗义,愿意将这个方法教出去。”

谢老三连忙道:“知县大人给了奖励的,”

“应该的,我看地里已经种东西了,种的什么。”

“宁哥儿说这大豆是肥地的,就多种了豆子,撒了不少苕子做肥养地。其他的玉米菜等等都有种。”

“下了重肥,但是这地还是要养。”谢老三明白,这荒地的初年收成都不怎么样。

其实谢老三还担心这豆子种多了,就算收成少,但是量多,价格不上去,就白费力气了,豆子不是主要的粮食,不上价。

但是转念一想,家里有牛,人费的力气其实没有那么多,怎么算也是划算的。

“豆子、苕子养地,这也是一个方法。”刘方杰点头道。

谢老三接着说道:“还撒了不少菜种菜种,我搭了棚子,养了不少鸡,羊还有猪。”

谢继宁则是惊讶于自己家里人的行动力,之前谢老三说吃了师父家送来的羊,就答应说要养。

谢继宁虽然知道养殖业好,但是对养殖业涉及到的防病问题还有之后的销售问题都颇为担心。

将这些顾虑和家里人说了之后,谢老三也是忧心忡忡,但是还是详细问谢继宁一些防病的技巧,还有后续销售的方向。

谢继宁捡了些自己当时走访,还有资料看到的都简单的说了一下,至于销售,一是可以和王家合作,二是可以和师娘娘家李家货栈合作。

当时谢继宁说得空泛,主要是考虑自己不在,家里应该要先忙着春耕,还有建房子,不会这么快行动,没想到,家里做事情忽然就很有效率了。

谢家人之所以敢想敢干,还是钱给的底气,之前挣下来的钱,家里本来打算买一块好的地,但是一拖再拖,也没有买。

加上送小的去读书了,所以干脆想挣点钱,就算这些牲口出问题了,家里还有这么多钱,无论如何都有退路。

刘方杰对这个方法大赞:“这积肥也是需要农家肥着做底肥的,养这些牲口,肥料就不用担心了,地的收成就好,如此日子就越过越好。”

“师父,这还有一个流通环节才更好。”

“例如说我家养鸡了,养得多,将鸡蛋拿去换人织的布,她省下的养鸡的时间就可以织更多的布,挣更多的钱,挣的钱可以去买猪肉吃,卖猪肉的见买猪肉的多了,就会收更多的猪,这样养猪的就可以多养,多养钱就多,这就叫商业流通。”

谢继宁说完又补充到:“只有这样钱才是活的,才能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刘方杰心里一震,他是传统的士人,对待商人的看法一向是不太赞同的,尤其是中间商人,低价收高价卖的。

虽然在自己夫人静安的影响下改变这种看法,但是还是下意识不喜欢商业行为,认为这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事情。

因此他一向重农,结果今天谢继宁用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告诉他,商业流通竟然让所有人得利,会改变普通农家的生活。

这些理念给刘方杰带来很多思考,此情此景不适合多想,刘方杰只能先放在心里,跟随谢老三到达真正的宅基地。

只见谢家的房子的主要框架已经完成了,

一进大门,就是四方的院子,由于明天要办酒席的缘故,堆着桌子板凳,还有柴火,灶已经早早就搭好了。

院子的正对进去就是正房,以堂屋为中心,两边各两间房子,转弯处是跨院,东西两边各有一套厢房。

穿过正房,后面还有一进的正房,第二进的两侧是库房还有男女分区的方便之处,牲口棚。

大家都赞叹不已,最近大家都忙着春耕,除了来帮忙的人,大家都不知道这房子的进度,此时一见,都惊讶极了。

谢继宁二堂爷爷说道:“老三家这房子建得好,方圆十里都没有这样讲究的房子。”

谢老三暗自得意,然后拉着刘方杰去看自家精心准备的明天要上的梁,只见一颗大小合适的杉树架在三角木马上。

本地上梁时,上好的选择就是用杉木因为杉木紧实,不泡,比较硬,这样的树用漆漆好,可以用上百年都不坏。

还有一个本地风水上的讲究就是梁木弯的话,喻意为旺(弯)(1),杉木的年轮曲线完美,特别好看。

杉树已经被漆漆过好几层了,看起来光彩照人,上面用红纸写字贴上,还绑得有红布。

刘方杰颇会做人,夸奖道“好一根梁,用上一帆风顺,八方来财。”

谢老三连忙拱手道谢,周围的族人也一起夸梁,热热闹闹的。

转眼就到了第二天,刘方杰和孙子应武从谢继宁的房间起来的时候,谢家只有谢继宁还要谢如方在家,其他人都去新房子忙活去了。

谢继宁见师父起床,连忙将热水送上,等到洗漱完成,刘方杰这才开口问道:“你爷爷他们呢,已经去忙了吗?”

谢继宁回答道:“师父,现在还早,你多休息一下,家里是今天仪式有点多,所以都去新房子了。”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正好我也看看这板桥地区的风俗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对于这个,谢继宁也是非常好奇的,现代社会,很多仪式都简化了,完全不一样了,大盛王朝虽然不是谢继宁的上一个世界的历史,但是应该也是大同小异的。

应武昨天玩得太累了,一直都打呵欠,谢继宁的爹爹谢如方见状,干脆把他背起来,往新房子走去,几人一路走一路闲聊。

“谢伯父和谢兄家里都颇有魄力,这想法好,要想家族长盛不衰,人才才是最重要的,不然就是有了基业都守不住。”

在听到谢如方说家里将几个小的都送往私塾读书之后,刘方杰到真的对谢家刮目相看了,家中虽然贫困,但是颇有远见。

此前,刘方杰之所以放下身段和谢家打交道,完全是看在自己徒弟谢继宁的面子上,所以不吝啬于大力帮扶谢家。

现在谢家到真的让他觉得可以结交了,两家更加平等的交往。

谢如方腼腆的说道:“您是知道的,年前家里发了一回财,送他们读书也是应该的。”

“我们这样的人家,有多大的能力端多大的碗,宁哥儿当时能够去私塾,还是多赖你的帮助。”对于这件事,到现在,谢如方仍然心存感激。

刘方杰也是感叹,一晃这么些年过去了,他也回乡许久了,索性他的辛苦没有白费,观一书院如今欣欣向荣,一切都发展得很好。

“谢兄不必这般说,我晚年能够收宁哥儿这个徒弟,也是生平一大快事。”

“当年我是举手之劳,是你家里有决断,送宁哥儿读书,宁哥儿自己争气,这才再次遇到我。”

刘方杰素来仗义疏财,随手帮助过的人很多,但是最让他欣慰的还是谢继宁。

谢继宁见两位长辈如此这般,时不时的还夸奖自己几句,又尴尬,又害羞,转头见应武在自己老爹的背上睡得正香,恨不得自己也睡着了。

作者有话要说: (1)来源于百度。

还有一更在下午六点,

感谢在2021-12-19 17:41:54~2021-12-20 07:25:2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咸鱼的催更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