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游戏 >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 第46章 第 46 章 (第一更)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第46章 第 46 章 (第一更)

作者:应何似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2-07-11 16:45:2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邹和心中颇为喜欢, 怪不得老友刘方杰推辞了那么多的诚心拜师之人,选了这么一个幼童,不说别的, 单单论这份气度就颇为出众了, 更不要说他才年方八岁。

谢继宁旁边的人也颇为显眼, 邹和一见位置就知道是张知府的孙子张仁和,年方十三岁, 小小年纪就学识扎实。

只见他头戴明珠,身穿锦缎,相貌堂堂正正, 自信飞扬,一排少年意气的模样, 相比谢继宁, 要更加符合人对少年书生的想象, 谢继宁毕竟年纪小了点。

邹和拿起名单,开口问道:“怀安县谢继宁可在,”

《礼记·曲礼》中说, “君子问更端, 则起而对。”谢继宁慢慢的起身, 微微的整理因为跪坐而有些凌乱的直身, 然后缓步道前方行礼答道:“小生怀安县谢继宁见过诸位大人,”

邹和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1)何解,”

谢继宁答道:“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乃是《尚书》中的言论,此言表明人心是变化莫测的,道心却微妙难明。惟有精心体察,专心守住,才能坚持一条不偏不倚的正确路线……”

在场的众人只见谢继宁侃侃而谈,语速不紧不慢,流利清晰,先破题,然后分别从各方面论证了这句话。

孙程明一时之间竟然生出了沮丧之心,昔日在县里考试,谢继宁的考卷就让他颇为佩服了。

此刻,在四品大官知府还有其他的众多的官员面前,谢继宁还能如此表现,自己当真是颇有不及之处,和这样的人做同学,当真是有些不幸了。

就连信心满满的张仁学的有那么一些紧张了。

谢继宁答完,台上的邹和声色不动,接着道:“我有一个上联,你来对一下,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2)”

“春归花不落,”

“风静月长明。”(3)

“今日桃花正盛,你就以此作诗一首吧!”

谢继宁心想,还好这些常见的题目自己都作了很多首诗,然后请师父指正自己改过,这个时候用上正好,连忙将之前自己作的诗里面的找出一首,背了下来。

一番对答之后,邹和让谢继宁复坐,又开口叫到:“阳曲县张仁学可在,”

谢继宁旁边的张仁学同样站起身往前去行礼答道:“晚生阳曲县张仁学见过诸位大人。”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4)何解?”

“回大人的话,此乃……”张仁学微微思考之后就开始作答。

谢继宁也在心里思考,这句话同样是出自《尚书》,意思是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对自己要严格约束唯恐不够。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一个意思,可以从自身修身方面加以论述。

只见张仁学洋洋洒洒的开始答文,谢继宁开始紧张起来了,张仁学的回答同样挑不出毛病,表现也堪称完美,不知道这次案首情况会如何了。

张仁学答完就是下一个,大家依次回答,谢继宁发现孙程明是第八个回答的,表现也不错。

邹和问了甲等的十个就没有问了,副考官,教谕等人开始问后面的人,整整两个时辰才结束,谢继宁因为年纪小,骨头还软,勉强坚持,有些人一开始正跪坐的仪态都变了。

邹和越看越喜欢,今年的甲等的十个人只有两个年纪大的,八个都是年纪尚小,但都落落大方,邹和恨不得他们马上就院试取得好成绩,以宣示自己教化之下文风鼎盛。

一晃眼正式录取的五十个就问完了,基本成绩也定下了,邹和对着甲等的几个一番寄语之后,又到后面六个年级大已经考学多年的面前,对他们一番鼓励。

这是大盛王朝的规矩,地方上会增加额外的名额,对年纪大了,依然坚持读书考试的人鼓励,给他们童生的功名,类似于安慰奖的存在,并不占用正式考生的名额,是位列五十名童生之外的。

其他官员也对乙等的童生一番勉励,这才结束今天的面试。

等到谢继宁从考场出来的时候,谢老三等人已经等得心慌了,礼房的门一打开,只见考生依次走出,谢如方连忙从茶楼跑下去,扶住谢继宁问道:“宁哥儿,怎么样,”

谢继宁还没回答,孙程明道:“伯父放心,谢学弟应当是稳了的了。”

孙程明这话刚刚说出口,只听见旁边一声冷哼,几人抬头看,只见那张仁学道:“这话为时尚早,这位兄台已经如此肯定了吗?”

孙程明道:“今天继宁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

张仁学顿时语塞,今日谢继宁的表现他是看在眼里的,虽然他自认为表现不差,但是谁是案首,尚且在模棱两可只间,还要看考官的心意。

这时,周良才、李道明等也出来了,谢继宁看几个人已经将这个地方堵了,连忙说道:“谁是案首,大人们自有定论,我们静静等候就是了,张兄,我等先告辞了。”

几人在谢如方的引导下往茶楼去,谢继宁道:“孙大哥,你今天答得颇好,流畅自然。”

孙道明也回道:“你的更好,精辟,字字珠玑。”

“李兄的…”谢继宁抓住几个小伙伴就开始夸奖,到了刘方杰面前才停止。

刘方杰对几个兴奋的小家伙道:“你们的成绩在笔试当中就已经基本定下来了,今天就算有变动也是微微的调一下,明天或者后天就会张贴成绩,并且还会将名次通传到下面县里,再由县里的差役传到乡里。”

“好了,既然这次府试已经完成,就索性放下这事情,你们肚子也该饿了,想吃什么,就和小二说。”

听到这话,谢继宁欢呼,连忙叫过小二,然后就和几位小伙伴一起选起东西来了,王青云性格比较腼腆,不敢多选,谢继宁连忙说道:“我师父是大人,没事的,咱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大家纷纷鼓励,然后点了许多的好吃的,刘方杰见几个小的不自在,就让小二将他们安排到一边吃。

然后对谢老三说道:“明天应该会张贴成绩,然后又将消息传到乡里,明天我们看过成绩就走吧!回去迎接宁哥儿的好消息。”

所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谢继宁的成绩如果没有差役通报,那就没有多少人知道,那还有什么意思。

谢老三连忙说道:“都听夫子你的,都听你的。”

第二天一早,大家就在礼房外面的等待发榜,只听到衙役敲响锣鼓,就听到大家说道:“来了来了,”大家都纷纷退开,留出地方来给衙役张贴。

只见大黄色的纸张上面,高高的写着谢继宁三字,后面小字写着籍贯。刘来福高声的说道:“案首,公子是案首,孙公子是第八,”又将几人的都看了,然后连忙和谢如方谢如柏一起挤出去。

因为人太多,几个人年纪太小了,不安全,所以是刘来福带着各自的家人去看。在楼上,远远的就听到大声呼喊:“谢继宁是案首,”谢老三高兴站起身来往窗外俯身。

只见几人远远的跑过来,兴奋的喊道:“谢公子是案首,孙公子第八,王公子第九,李公子十一,周公子十三。”

孙程明等人对自己的成绩早就有意料,听到成绩都放下心来,起身互相道喜。

谢继宁起身恭恭敬敬的朝着刘方杰行礼,感谢师父的教导,又依次谢过爷爷爹爹叔叔。

刘方杰老怀甚慰,抚着胡子道:“这是你们几个人读书路上的第一步,望你们接下来也一路坦途。”

五人都行礼答谢,感谢先生的教导。

看完榜,大家都归心似箭,刘方杰干脆的留下一封书信给邹和,毕竟谢继宁刚刚考完试,不适合聚,就踏入了回乡的进程。

此次回乡,周中人,朱中人还有那四家的管事也一起要去,做最后的交接。

由于谢继宁愿意给几个中人写一份挈书的模板,所以中人们也做了让步,干脆就一刀切了,庄子这些东西的市价都高于一千两,也都取一千两的五,所以,所有的中人的费用一共花了九百两银子。

在刘方杰的马车上,李家的后辈带着管事来拜见自家的姑爷,他们也很崩溃,刘方杰来府城了,整个李家根本不知道,到城门外一路同行了,他们这才知道。

此次回去处理货栈的事情的人是正是三房的长子,因为端午要到了,正好回去处理这件事,顺便给李静安刘方杰送端午节礼,结果就在路上就遇到了自家姑爷。

刘方杰早就从谢如方那里套到了当日拜访的情况,谢如方不知道大户人家的礼,而刘方杰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李家之人如此怠慢自家的徒弟,刘方杰不是不恼怒的,这些年,因为两家的行事作风不同,所以刘方杰对李家的后辈都颇为看不上。

就连静安的大哥李家的家主亲自带孙子来拜师,刘方杰考教一通就拒绝了,为此,当时谢继宁拜师的时候李家就不冷不热的。

刘方杰和这个妻族的侄子一聊,就发现他们只暗暗抱怨谢继宁不将制糖的方法给他们,根本就不曾提到家里怠慢谢继宁一事,心中更是恼怒,面上却是淡淡的喝茶。

李公子见姑父不动声色,也慢慢的转变了方向,问起来姑母的身体,表弟外出为官的情况等等。

刘方杰也不紧不慢的搭话,如此又是四天方才到怀安县城。

作者有话要说: (1)《尚书·虞书·大禹谟》

(2)重庆巫峡瑶上

(3)《汉鲁峻碑集联》 刘运峰 刘璁

(4)《尚书·商书·伊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