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炮灰皇子看见弹幕后 > 第62章 062

炮灰皇子看见弹幕后 第62章 062

作者:红叶似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8-13 15:52:15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徐皇后跪坐在坤宁宫的正殿内,往日端庄优雅的背脊仿若那被大雪沉沉压下的松枝,只需要再加一根稻草,就能将她彻底压垮。

余嬷嬷心疼已,屏退了左右,上前扶着徐皇后的手。大夏的,皇后的手冰凉冰凉的,浑身仿佛都被抽走了力,她可怜的娘娘。

红叶似火提醒您《炮灰皇子看见弹幕后》第一时间在[玄幻。文学]更新,记住[

“娘娘,您已经跪了一个辰了,咱们起来喝口茶,吃点东西吧,公主殿下还指望着您呢,您能坏了身子。”

徐皇后的女儿永宁公主今年才十五岁,是她三十岁高龄产下的。在此之前,徐皇后还有一次身孕,那候还是在王府,可惜这一胎没保住,还伤到了身子,好些年都没孕,直到十六年前才再度怀上了孩子。所以哪怕永宁是个女儿,那也是皇后的心头肉,掌上明珠。

可惜以往很有用的永宁公主这次也得用。

徐皇后没有动,目光定定地望着坤宁宫的大门口,过了许久才嘶哑地问道:“嬷嬷,本宫嫁人少年了?”

余嬷嬷担忧地看着她,轻声道:“回娘娘,三十年了。”

“这么久啊……”徐皇后的脸上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说,本宫都知道这么久了。这三十年,本宫谨小慎微,尽心尽力替他打理后宫,安分守己,妒怨,所求也过一个善终,可怎么就这么难呢?”

听到后一句,余嬷嬷再也忍住满腹的心酸,抱着徐皇后痛哭起来:“娘娘,娘娘,您还有奴婢……”

徐皇后任其抱着,一滴眼泪都没流。

知过了久,她轻轻推开徐嬷嬷,站了起来:“圣命可违,让人准备笔墨。这件事要告诉永宁。”

余嬷嬷擦干眼泪起来,先是命人端来温水,给徐皇后净面,然后将上好的笔墨纸砚摆在桌上。

徐皇后提起毛笔,回望她这辈子,真是失败。

没有丈夫的宠爱,也没有儿子,如今还要为了别人的儿子将家族将自己押上,甚至将来可能会连累家族、连累自己唯一的女儿,何其可悲。

她的弟弟她的族人,她知道,可能有些小毛病,但绝做出强夺□□的事情。仅凭一封奏折,都没查清楚,陛下就定了二弟的罪,还将这封奏折直接送到她面前,半点颜面都给她留,这让后宫的人怎么看她?

三十年夫妻,徐皇后知道兴德帝为何会这么做。

因为前阵子她让家族里将十二岁以上的姑娘都定了亲,无论嫡庶,想必陛下是死心,还想给武亲王牵线,后发现了这点,心里憋了一团火,所以故意借题发挥。

“娘娘,想写就写吧,您跟陛下几十年的夫妻,陛下一向敬您,求求他,给二爷说说情,兴许这事有转圜的余地。”余嬷嬷见徐皇后拿着毛笔却一直没有落笔,知道她是乐意写。

身为皇后的心腹,自家主子是怎么想的,她自然清楚。

闻言,徐皇后轻轻摇了摇头,语带着几分惆怅:“没有用的。”

什么敬,她以前也当了真,现在看来过是镜花水月罢了。他若还惦念半分夫

妻之情,就会如此对她。她现在知趣点,主动提出过继这事,满足了他的心愿,他还会放过徐家,然下一个遭殃的是谁可好说,胳膊终究是拧过大腿的,伴君如伴虎,这话真是假。

徐皇后深吸一口,落笔:臣妾徐氏今有一事起奏,武亲王周平正自小丧母,孤苦伶仃大,年少有为,护国有功……望陛下怜悯,成臣妾一片爱子盼子之心,成臣妾年以来的夙愿!

写完了恳求将武亲王过继到她名下的信后,徐皇后交给余嬷嬷,让她封上,然后拿着信求见兴德帝。

兴德帝看完信后,然非常高兴,当晚上还了坤宁宫陪徐皇后。

次日早朝,兴德帝让孙承罡宣读了徐皇后的奏折,然后问道:“诸位爱卿,们怎么看?”

被打了个措手及的朝臣都哑了。

皇后娘娘是陛下的原配嫡妻,若是将武亲王过继到她名下,那武亲王既是子也是嫡子,还有谁能越过他?陛下这意图太明显了,估计下一步可能会下旨立武亲王为太子吧。

对于纯臣来说,立谁都一样,武亲王有军功,名声好,若是过继到皇后膝下,就是名正言顺的嫡子,再合适过。甚至依他们看,陛下早该立储了。陛下年纪小了,诸位皇子也大了,早日立下储君,恪守本分,也可避免皇室争斗,还能提前培养太子,于国于民都有利。

可对于那些跟其他皇子走得近,甚至悄悄下了注的大臣们来说,就有些接受无能了。这样一来,其他三位皇子还能跟武亲王争吗?必然能啊。

以后武亲王登基了,会会冷落甚至是清算他们呢?

且这些人还在少数,因为武亲王母家是没任何助力的,他年少就离开了京城,在京城中没有什么势力,近虽有些看好他的朝臣投了投名状,但到底是少数。

相反,其他三位皇子外家都很强。荣亲王的祖父是堂堂的护国公就用说了,中山王的舅舅是户部尚书毛青云掌管着大齐的钱袋子,蜀王的舅舅是光禄寺卿孙鑫,职掌宴劳荐飨之事,分辨其品式,稽核其经费,也是妥妥的肥差。

且这都是二三品的大员,有权有利得陛下宠信,往日投效他们的少。

他们必然是乐意见到这一幕的。

可谁也想站出来做出头鸟,毕竟兴德帝的心意已经很明显了,谁第一个跳出来定然会遭兴德帝记恨。

毛青云巍峨动,目光悄悄瞥向了武将那边。武亲王虽然打了胜仗,赢得了少武将的心,可根基到底如护国公深厚,兵部尚书朱强乃是护国公的死忠,三皇子一派,肯定能眼睁睁地看着陛下将武亲王过继到皇后名下。

但令他失望的是,朱强这个暴脾,今日竟格外沉得住,眼观鼻鼻观心,愣是动。

他悄悄看向远处的孙鑫。

孙鑫头埋得极低,只看到一个脑门,似乎也乐意当这个出头鸟。

见下面的人都作声,兴德帝眯起了眼:“怎么?都没话说吗?”

翰林院的学士陈州站出来道:“陛下,皇后娘娘所言甚是。皇后娘娘贤良

淑德,武亲王殿下尽忠尽孝,若能过继到皇后娘娘名下,百年后定是一桩佳话。”

这话说得兴德帝龙心大悦:“既然们……”

“陛下,兹事体大,需得谨慎考虑后方可定下来,请陛下三思。”礼部侍郎坐住了,连忙站出来道。

有了他打头,陆续跳出来几个大臣表示反对,理由五花八门,有武亲王年龄太大,宜再过继的,有说近日子对,应该挑个黄道吉日再议此事的……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中心意思就一个,劝兴德帝慎考虑、商议之后再说。

兴德帝高兴极了,怒道:“此乃朕的家事,朕只是通知们已,退朝!”

说罢,拂袖,丢下一堆挨了排头的大臣看我,我看。

出了朝阳殿后,毛青云瞥了一眼朱强,阴阳怪地说:“朱大人可真沉得住啊。”

这家伙,从头到尾都没吱一声,武将中也没几个人站出来反对。

朱强心里其实也满肚子疑惑,焦虑得很,哪有功夫跟毛青云扯这些:“我听懂们在说什么。”

说完,大步出了宫。

毛青云冷哼一声,故意落后几步,跟孙鑫凑到了一块儿,低声道:“说朱大人到底怎么想的?我看他半点都着急啊。”

孙鑫知道,他表面上说的朱强,实际是暗指朱强背后的护国公:“谁知道呢,那位可是谋深算,许是这事会成吧。”

他也希望会成。虽然他们的外甥没荣亲王那么得宠,可陛下一日立储,那其他皇子就人人有机会,后会花落谁家,可好说。历史上受宠的皇子后突然一夕之间惹怒皇帝,与帝位失之交臂的事了,到后一刻,谁也知道结会是如何。

可现在陛下对武亲王的偏爱太明显了,现在是过继,那要了久是是立储?

武亲王若被立为储君,他手里还握着兵权,谁还能跟他争,也怪毛青云和孙鑫为何会积极反对了。

人眼杂,且两人虽面和可心里却非常警惕对方,即便遇到强力外敌的候,也可能真正的交心,说了两句就散了。

倒是朱强这边下朝后颇烦恼,他想找护国公问个明白,为何会让他别在朝堂上反对陛下,可担心这候跑穆家太明显了。

过很快,他就发现自己虑了。还没到衙门,随从便递了一封信过来道:“大人,穆大公子派人送来的信。”

朱强迫及待地拆开,里面是护国公的亲笔信,只有四个字:按兵动。

虽然跟大清早穆大公子所说的一个意思,可这是将军的话,到底同。朱强松了口,一将信撕得粉碎,淡定地进了衙门。将军叫他动,定然是有了办法。

朝堂上的风云当还波及到了后宫,后宫几个有孩子的妃子,尤其是有儿子的这三个,听说了皇后上奏恳请过继武亲王为子后,心里都很是滋味,纷纷跑到坤宁宫打探消息。

皇后通通见,还以身体大舒服为由,让她们明后都要请安了。

几个妃子回到后宫,都坐住,其中犹以穆贵妃直接,她吩咐嬷嬷:“

嘉荣叫进来, 皇后娘娘这什么意思嘛!她若是过继了武亲王, 以后武亲王就要压我们家嘉荣一头了。”

本来她儿子才是这宫里尊贵的皇子。

徐嬷嬷安抚她:“娘娘莫生,等殿下进宫了您再问他就是。至于过继这事,还没下旨呢,说定后陛下准呢?”

穆贵妃还真信了:“陛下肯定会答应的。”

徐嬷嬷心里苦笑,她家娘娘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周嘉荣其实也担心穆贵妃听说这事后的反应,但想了一下,依他母妃的性子,顶高兴,然后直接找他父皇理论。他父皇再生也过禁他母妃的足罢了,还能有什么?

有候禁足也未必是坏事。

所以周嘉荣便没有进宫,因为他还有更要紧的事。

皇后突然妥协,定然有其他的原因,还有徐茂昌到底有没有强抢□□也是一个问号,都需要查明。他让刘青派人悄悄调查徐家近都发生了什么事。

下午刘青回来道:“殿下,自从端午节后,徐家连续定了好几门亲事,家族里五个十二岁以上的姑娘都定下了亲事。”

周嘉荣盘算了一下间,也就差一个月。

一个月内连续定五门亲事,这对讲究的大家族来说太可思议了。

徐家将亲事定得这么匆忙,再联合上次武亲王的接风洗尘宴上父皇问起徐家姑娘可否婚配一事。周嘉荣明白了,徐家分明是想将女儿嫁给任何皇子,想蹚皇子们的这趟浑水。

可惜他们有办法,他父皇的招更。

这,还是逼得皇后就范了。

周嘉荣有些同情皇后。他对皇后的印象很好,皇后知书达理,处事公允,是个很错的嫡母。

可惜了,皇后娘娘再聪慧也得在权势面前低头。他算是明白,为什么大家都想往那个位置上爬了。

晚上,穆兆星那边的调查结也出来了,让人送到了周嘉荣手里。

周嘉荣拆开一看,顿无语。

所谓的徐茂昌强抢□□一事就是个仙人跳。

徐茂昌前阵子确实收了一个相动人、楚楚可怜的小妾。他出城无意中救了对方,对方说她丈夫死了,婆家要将她卖到青楼,徐茂昌看她可怜漂亮,动了色心,就花钱将人买了下来收为小妾。

可没过几,对方却跑来说该女子的丈夫没有死,落水后被湍急的水流冲到了一百里外,现在找了回来,因此想到徐府领回妻子。

徐茂昌将人都睡了,跟这个女子打得火热,正在兴头上,哪肯啊。

他坚决答应,连对方将银子部还给他也同意,对方就将他告到了衙门,有了后面奏折的事。

可这一切未免太巧合了,怎么丈夫才失踪到半个月,婆家就要将女子卖到青楼呢?怎么刚刚好被徐茂昌给看到了,且这个女子得正合徐茂昌的喜好……

如此种种,都凑到一起,恐怕就是巧合了。

周嘉荣接着往下看,穆兆星查得非常清楚,将该女子和其夫家也部

查了一遍,发现其夫家前阵子买了五十亩良田。

一亩良田市价十二两银子,五十亩便要花六百两银子。一户普通的农家可拿出这么的钱,这更加证明了此事另有猫腻。

当然,这事徐茂昌也有责任,他若是这么贪色,能够控制自己,救人就救人,要将女子收为小妾,兴许就没后面的事了。

但也好说,对方有心算计,没有防备的人迟早会中招。就像这次,哪怕徐茂昌在男子找上门,将其妻子还给他,对方也一样能找到理由,比如该女子回后觉得愧对婆家、愧对丈夫,自尽了。对方一样可以衙门告徐茂昌害死了自己的妻子,怎么都会有理由的。

周嘉荣将这些丢进了炉子里,问刘青:“今日皇后娘娘可派了人徐家?”

刘青摇头:“曾。过听说徐太爷请了家法,惩戒了徐二爷,将其打得下了床。并让人将女子送回了其夫家,还奉上了白银百两,作为补偿。”

活该!经过这一回,想必以后徐茂昌会在美色上犯糊涂了。过皇后并未递信出,父皇也未曾在朝堂上提及此事,斥责徐家,徐家还这么快就知道了徐皇后上奏过继武亲王的原因,徐家也简单啊。

徐太爷此举虽是事后挽回,也算是给徐家消除了祸患。

周嘉荣琢磨着要要卖皇后一个人情,将这事告诉她。但转念一想,娘娘肯定知道这里面的猫腻,他没必要此一举,然万一被他父皇知道了,父皇定然会更看他顺眼。

现在要紧的还是查到武亲王更的通敌证据。

可惜俞凯峰此人,家虽是京城的,可却在十几年前便了西北参军,后娶的也是西北一个将领的女儿,将家安在了西北,京城这边能够查到的线索实在是有限。要想查他还是得从西北那边查起,如此一来,周嘉荣只能耐心地等着。

兴德帝铁了心要让武亲王做嫡子。

接下来几日,上朝都是围绕着这个议题展开,后君臣相争,欢散。

大家以为会反对得激烈的三皇子一派却哑了声,朱强从头到尾装聋作哑,其他人也唯他马首是瞻,皆吭声,甚至过了两,朱强还以身体舒服为由,请了假,连朝都上了。

呸!他是个武将,才三四十岁,身强力壮,怎么就舒服了?寒地冻的也没见他告过假。

他这分明是故意的。

被他这么一弄,反对的声音顿弱了许,其他拥护武亲王的势力抓准了机,坚决支持兴德帝。

毛青云和孙鑫了个半死,对穆家这次的做法非常有意见。

六月初八这,中山王和蜀王更是亲自到周嘉荣府上找他。

进门,中山王就急可耐地说:“三哥,近朝堂上的事听说了吗?”

周嘉荣没跟他装糊涂:“是说皇后娘娘奏请过继大哥一事吗?”

等中山王开口,他接着说:“这是好事啊,皇后娘娘没有儿子,大哥没有母亲,过继到娘娘名下,以后大哥有了母亲疼爱,娘娘有了儿子孝敬,两其美。”

中山王震惊地看着他:“三哥真这么想?”

“然呢?”周嘉荣反问。

中山王呐呐,许久才说:“三哥,咱们兄弟一块儿大,我跟六弟信任崇敬的还是。”

当初若是没为了银子跟廖绮兰勾结,这话还有点说服力。

周嘉荣笑着点头,看向蜀王:“六弟,也是这么想的?”

蜀王挠了挠头说:“大哥固然很好,可从情上来说,我还是跟三哥更亲近些。”

这话说得可真好,两方都得罪,滴水漏。

周嘉荣高看了这个弟弟一眼,然后义正言辞地说:“我自然也跟们俩情更好,可这关娘娘过继大哥什么事?们是嫉妒大哥以后摇身一变成嫡子吗?大哥年幼丧母,十几岁就西北征战,苦了一辈子,如今也算苦尽甘来了,咱们应该为他高兴才对。”

中山王和蜀王心里直想骂娘了。三哥是真傻还是假傻啊?难道他知道这其中的意义吗?

以后大哥将成为比他更具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支持大哥的人也会越来越。

看到二人一言难尽的表情,周嘉荣想跟他们浪费间:“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吗?”

中山王甘心,干脆挑明了:“三哥,以后大哥就是嫡子了,现在还有传言说,父皇下一步打算立大哥为太子。这些年,父皇一直宠爱三哥,我一直以为他会立三哥的。”

周嘉荣神色稍微暗淡了一些,声音也带着几分失落:“大哥保家卫国,战功赫赫。若是别的人,我定然服,但若是他,父皇的眼光错。”

话说到这份上,中山王和蜀王也没法劝了。

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周嘉荣会认怂得这么厉害。过这也解释得通,为何朱强表态了,可能穆家也是这么想的吧。

对于这个结,毛、孙两派很难接受,可三皇子他们就是动,他们也没办法。

君臣拉锯了一段间,后当然还是以兴德帝胜利告终。

兴德帝极为高兴,为表对此事的视,下旨后还让钦监看一个合适的日子,准备太庙祭祀,上告祖宗,举行一个隆的过继仪式,为武亲王正名。

毛孙两派见事已成大局,再反对也没用,也想在这种小事上惹兴德帝高兴,都没站出来反对。

事情便这么定下来了,钦监看过之后,将日期定在了六月十六这。

其实间非常赶,就只有几的筹备间,礼部是更倾向于挪到七月,但兴德帝愿,坚持要近的好日子,便只能定在了六月中旬。

接下来,礼部、太常寺、光禄寺甚至是户部等都行动了起来,筹备此事。

一切正热火朝地进行,六月十五这却出现了一场变故。

江南巡抚派人送了一封加急奏折进京,报告了一个坏消息。

端午过后,江南进入了梅雨季节,连绵的大雨下个停,从五月中旬开始,到六月上旬,二十的间,只有两三没下雨,其他间整日都在下雨,有候还是倾盆大雨。

大量的降水导致河水湖水暴涨,六月初六那暴雨

至, 连续下了整整一, 导致河湖决堤,大水漫灌,墙倒屋塌,百姓流离失所。

江南告急,江南巡抚连忙上奏,请求朝廷抗洪救灾。

看完这封奏折,兴德帝的好心情顿丧失殆尽。

看到皇帝这副表情,大家都猜江南到底出了事!要知道,因为明要太庙祭祀,上告祖宗的事,兴德帝这几的心情可是非常好。

“孔祥胜,看看!”兴德帝将这封折子丢给了工部尚书孔祥胜。

孔祥胜看完后,脸色也跟着大变,像这种救灾之事,必然会派他们工部和户部的人,因为工部擅工事,修堤筑坝,灾后建,都少了工部的人。至于户部,当然是划拨银子,开放粮仓之类的了。

“看完了,怎么看?”兴德帝突然问道。

孔祥胜沉痛地说:“陛下,江南洪灾,波及四府十三个县,情况危急,微臣觉得应该速速安排人江南赈灾。”

听到他的话,堂上的大臣都惊呆了,顾得失仪,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江南发生了水患?什么候的事?现在可控制住了?”

“这……这候发生水患,怕是吉!”

……

虽没有言明,但大家都知道他说的什么意思,分明是在指武亲王过继一事。

然怎么这么凑巧,江南好些年没发过大水了,今年突然这么严,且奏折就在武亲王过继的前一日抵达京城。

兴德帝就知道这些臣子会这么想,早知道他就听礼部尚书的,将日子定在七月。

荒唐,南方的洪水关他儿子什么事?他儿子这辈子就没过江南,还能牵扯到江南百姓?

但在正式过继的前一发生这种事,怎么也是个很详的征兆。

看兴德帝的脸色越来越差,万永淳咳了一声,站出来道:“陛下,当务之急是救灾。咱们能等,江南的百姓等了啊。”

这算是给了兴德帝一个台阶下,兴德帝面色稍缓,说道:“还是万爱卿心系百姓,依看,派谁救灾比较合适?”

这下万永淳也好开口了。抗洪救灾是个苦差事,吃力讨好,一个干好,回头还要吃排头,谁愿意啊。他这会儿站出来举荐别人,若是对方立了功,获了赏倒还好,若是因为救灾力被革职,甚至是砍了脑袋,那他就得跟人结仇了。

“这……微臣认为此事还要听取孔大人的建议,毕竟工部的人擅此事。”他将这个难题推回了孔祥胜身上。

孔祥胜知道自己逃过,仔细在工部挑选了一番,举荐了一名官员:“陛下,微臣觉得工部员外郎向善是比较合适的人选,他比较擅这一块。”

兴德帝点头:“那就向善,除他之外,大家可还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毛青云琢磨了片刻,站出来道:“陛下,微臣举荐中山王殿下,他在户部当差已有一年,差事办得颇为妥当。此次南下赈灾,少了开仓赈济百姓,户部也需拨银两修缮河堤等,需要有一个跟向大人对接的人,中山王就非常合适,我们户部定当力配合向大人救

灾。”

他的算盘打得很好,户部主要是出银子,这是一件很好捞功劳的事,让中山王办,能够给中山王镀一层金。且,这事也无需中山王亲自江南,让他安排一两个户部的得力助手江南就是。

武亲王之所以如此受陛下视,得百姓尊崇,就是打了一场胜仗吗?只要江南救灾这事办得好了,中山王的名声也会跟着更上一层楼。现在出了这种灾,意味着详,定然有许人将这事归结到武亲王身上,武亲王的名声也会受损。他们还有搏一搏的机会。

兴德帝满意地颔首:“那让向善带队速速南下救灾,户部这边让中山王力配合向善。”

事情便这么定下来了。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洪水到底是给武亲王的过继仪式蒙上了一层阴影,兴德帝嘴上信,心里未必完在意。自从年纪大了,身体如从前后,他对因报应,黄之说也颇为信奉,好几次招道进宫探讨寿之道。

所以本来准备得很隆的过继仪式在太庙祭祀完就结束了,连宫中的晚宴也取消了。

武亲王颇为郁闷,自打回京后,他一直顺风顺水,做什么事都得心应手,甚至用做,父皇都帮他解决了。谁知道竟会突然出现这种事呢,还是在他过继前一日,这无异于是给了他当头一捧。

在坤宁宫给皇后娘娘敬茶磕头后,武亲王回到府上,一路上听到了颇离谱的流言蜚语,什么他是煞星转世,带来了灾害等等。这种话一听就是有人故意散布,坏他名声的,偏偏还有人信。

眼看流言愈演愈烈,武亲王颇为恼火,叫来崔勇:“安排人查一查,到底是谁在背后放这些流言,败坏我的名声。”

崔勇愤怒地说:“定然是荣亲王他们几个!”

武亲王也猜是这几个弟弟,但到底是哪一个还好说。他道:“挨个查,一定要查出来,好抓到证据,我让人参奏到父皇面前。”

他其实比较怀疑周嘉荣。

因为中山王和蜀王都跟他走得比较近,常到他府上做客,还拉着他喝酒,一副兄弟情深的样子。当然,他心里也是那么相信中山王和蜀王,可对比这两人,周嘉荣知道怎么回事,自从上回打了那一架之后,逐渐疏远了他。见面倒是会打招呼,可却从未到他府上,中山王和蜀王拉着他们喝酒,他也是以公事忙碌为由给举荐了。

武亲王怀疑,周嘉荣是因为过继的事痛快,故意找他的茬儿,毕竟以前父皇宠爱这个弟弟,自己回来后迅速取代了他在父皇心目中的地位。

崔勇连忙点头,派人下查。

晚间,这个事也传到了周嘉荣耳朵里。

刘青回来对周嘉荣说:“殿下,现在外面到处都在传洪水的事,且还隐隐将这个事跟武亲王扯上了。有些人说武亲王吉,杀太,爷都看过眼了,故降下洪水给大齐警示。”

闻言,周嘉荣嗤之以鼻。

瞎扯,这事十有八、九是有人故意放出风声,借此煽动民心罢了。当初,他父皇能利用民意为武亲王造势,今也一样有人能利用灾给武亲王抹黑,借用鬼神之力来打击武亲王。

且他敢保证,等武亲王通敌叛国的事暴露出来后,这些人还会指着上放马后炮,看看,爷早就在警示我们了。

“知道是谁放出的消息吗?”周嘉荣问。

刘青摇头:“知道,说这话的人很,源头很难查到,需要小的继续查吗?”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再想找到初散布这个流言的人就难了。

周嘉荣摇头:“左右是什么要紧的事,没必要在这上面浪费太的精力。”

刘青点头,犹豫了一下说道:“殿下,咱们要要也添一火,这可是打击武亲王的好机。”

他们只需悄悄派人混杂在其中推波助澜,让流言愈演愈烈即可,这样也会有人查到他们头上。如陛下真信了,以后定然会再这么宠信武亲王。

世人迷信,这确实是个打击武亲王的好机会,只是,周嘉荣犹豫片刻后道:“算了,如今国难当头,救灾要紧,要将间耗在这上面了。这二十万两银票交给王掌柜,再从账上支五万两银子,让他部用来收购大商贾、大地主手里的余粮,越越好,过派几个人,分头收,以免引起他人的注意。”

江南水灾,必然影响粮价,恐怕过了久,这些得到消息的大商贾就会囤货涨价,以后粮价还知道会涨到少钱一斤呢!周嘉荣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赶在涨价前,买一些。!

红叶似火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希望你也喜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