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我导演了玄武门事变 > 都一百零七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为帅之道(3/5)

我导演了玄武门事变 都一百零七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为帅之道(3/5)

作者:海里寻珠的胖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8-27 00:04:39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孩子们顿时乖乖坐好,不敢再闹。

身为师父,徐风雷还是很有威严的。

惹任何人生气都不要紧,因为母亲会帮忙说话。

但要是惹师父生气,那母亲都救不了他们,只能立正挨打。

除了李清泉这个乖乖女外,其他几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挨过板子……

“用师之道,以正为本,即正名也!”

徐风雷沉声道,

“即所谓的师出有名,众皆正也,如此,即便是因此毒天下,民弗怨也。”

“就好比现在突厥入侵咱们大唐,我们大唐便要打出驱除外虏,保家卫国的名号来出师!”

“要知道,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战争,对老百姓的伤害都是最大的,但你的军队是正义之师,是保卫国家的王师,那么老百姓纵然困苦,也绝不会怨恨,反而还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师出有名,士气如虹,百姓皆从!这样的战争占尽了人和,才是有把握之仗,自然吉利。”

唰唰唰。

孩子们记着笔记,特别是李承乾,记得尤为认真。

他继承了父亲战争上的部分天赋,对于将帅之道,颇为热衷。

而众大人,亦是听得津津有味。

特别是李世民,眼睛微亮,与自己的经历相印证,心中很有几分体悟。

他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

毫不夸张的讲,他生下来就会打仗,而怎么打胜仗,更像是他的本能。

用十里八乡俊后生的话说,就是……嘿,这小子特娘的还真是个天才!

作为军事天才,李世民很少系统性的去思考打仗的技巧,亦不太学习那些军事理论。

这算是完美军事家李二一块小小的短板,但在这堂课中,他的短板似乎稍稍补足了一些……

“再讲为帅之道。”

徐风雷又道,

“易曰: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这句,很好理解,当将军已在军中指挥作战之时,君王屡次下达封赏之令,犒赏三军,以示恩宠,以示信任。这自然是吉而无咎。”

“历史上,有许多大仗,都是因皇帝猜疑将领而导致兵败。”

“在这一点上,秦国的王翦就做得很好。”

他稍稍顿了顿,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

“昔日秦始皇发动举国之力,起六十万大军伐楚,拜王翦为将,命其与楚国名将项燕决战。”

徐风雷淡笑道,

“想想看,六十万大军,你是秦始皇的话,你放心把他交给一个将军吗?”

“这他要是造反,六十万大军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人淹死了!”

“这个时候,君王与将领之间,猜疑是不可避免的。而王翦是怎么做的?”

“他刚出咸阳,便给秦始皇发书,请求良田大宅,金银财宝,每隔几天就发一封,都给秦始皇整无语了。”

“始皇当然通通应允,也因此,对王翦放下了戒心,认为他要的就是厚禄,绝无反叛之心。”

“如此一来,君臣互信,自然无咎,反而楚国国君负刍却猜疑项燕,不愿倾力支持,反而将一部分兵力留在了国都寿春。”

“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最终结果也就不言而喻,秦国最终灭了楚国,拔掉了一统天下路上,最大的一颗钉子。”

啪!

“做个总结。”

他将手拍在画板上,道,

“如果你是将军,你得想办法最大程度打消君主的猜疑,如王翦那样。”

“如果你是君主,那么你既然任命了将军,就绝对不能怀疑他!得给予他最大的支持。”

“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无论行军打仗还是任用人才,都是这么个道理。”

孩子们纷纷点头。

他们听懂了。

别看这群小屁孩现在咿咿呀呀的,长大了可都是一方之主!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的确是为主之道。”

李世民轻声道。

“师或舆尸,凶!”

徐风雷写下几个字,又道,

“这句较难理解。我说直白一些,其实就是打仗这事儿,得**!”

“军队里不像江湖绿林,什么大当家二当家,军队里就只有一个当家的,那就是主帅!”

“作战之事,没有什么民主,全赖主帅一人乾纲独断!若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大家一起拿主意,或者投票决定,那易经说了,凶!”

“主将作战,就是皇帝的诏命都可以选择不听,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兵圣孙武说的,够有含金量吧?”

众人皆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这话听起来……好热血!让人忍不住想点头附和。

“继续往下说……”

从初六一直讲到六六,又是一个半时辰过去。

徐风雷讲得唾沫横飞,众学生却是不敢打盹开小差。

不然的话,随堂作业可就没法交代了!

而李世民等人虽没有作业,却也听得入神。

哪怕是房玄龄之类的文臣,也保不齐将来有领兵平叛平乱的一天,多听多学,总归没有坏处。

“终爻,大君有命,开国成家,小人勿用。”

徐风雷略有些疲惫,但还是继续道,

“不用翻译了吧?功成之后,无论是开国还是成家,不可任用小人。”

“小人或许在作战与成事的过程中,也帮了不少忙。但身为大君的你,可以封赏他,给予他厚赏,但绝不能任用他为臣为官,掌控实权。”

“这就是时刻警惕,防范于未然。易经从头到尾讲的就是一个防范于未然。”

“凡有事前,必有象。若精通《易经》,便能见象而知事,知事而知进退,无咎也。”

“……好了,说完了,下课。”

“呼——”

徐风雷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想要去喝水,发现自己的水壶早已干涸了。

“师父,给。”

李清泉捧着一个新的水壶递给了他,乖巧道,

“新的水壶,我没喝过,师父请喝。”

徐风雷闻言,会心一笑。

“丫头真乖……”

咕咚咕咚。

他猛地灌了几口水,只觉得喉咙清甜,入久旱逢甘霖。

“先生讲得真好!”

李世民跑了上来,连道,

“此次驰援豳州对抗突厥,我想请先生同往,可好?”

徐风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