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我导演了玄武门事变 > 第四百二十一章 魏玄成火力全开喷众臣 ,徐太师一言九鼎下定论!

我导演了玄武门事变 第四百二十一章 魏玄成火力全开喷众臣 ,徐太师一言九鼎下定论!

作者:海里寻珠的胖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1 01:42:44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魏征的唇枪舌剑,让温彦博血压飙升。

然而他却没有再理会温彦博,而是将目光对准了皇帝。

“陛下,臣认为,一定不能把突厥人放进来!”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

“曾经我们为了争夺朔方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为了灭亡梁师都,我们又磨了多少年?”

“好不容易占此要害,怎能转手又将其送给突厥人?那还不如让梁师都占着呢!”

李世民神色一凛。

“那么魏爱卿的意思是……”

“赶走突厥人,将他们驱逐!就像当初汉朝驱逐匈奴一样,让他们离开大唐的疆土,去别处过活!”

魏征目光炯炯,毫不客气的道,

“温彦博的策略不能采纳,萧瑀的言论更是一坨狗屎,臣听都懒得听!”

“华夏血脉,不容玷污!突厥人,必须滚!”

温彦博:“!!!”

萧瑀:“@#¥%……&@!!!”

好家伙!

这魏征喷起人来是真狠啊!丝毫不给同僚面子。

但除了温彦博和萧瑀两人脸色难看以外,其他人倒是不以为意,就连李世民的脸色都没什么变化。

这个魏征,连他的脸上都敢啐口水,喷两个大臣有什么奇怪的?

早就习惯了。

“驱逐……”

李二喃喃道,

“将突厥几十万人尽数驱逐出境?这……可行?”

铛!

“陛下,万万不可行!”

温彦博将茶杯摔在桌上,带着几分愠怒几分坚决,拱手道,

“陛下乃是堂堂天子,功盖宇宙、德被四方,当有大器量,大胸怀!如今突厥举族孤立,我大唐岂能不收容他们?”

“若不收容,反而将他们驱逐,周边的国家和部落会怎么看待我们大唐?这岂不是损了陛下的圣名?”

他找回自己的节奏,重新看向了魏征。

“此外,几十万突厥人,咱们不接受,他们流浪开去,周遭的薛延陀、回纥、契丹难道就不接收他们了?”

温彦博冷笑道,

“现在不是汉朝!北疆上不止一个国家,而是部族林立!”

“这些突厥人咱们不要,他们马上就会变成薛延陀人、回纥人!壮大薛延陀、回纥的国力!”

“而他们一旦加入别国,定然会反过来仇视大唐,因为大唐驱逐了他们,让他们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

“到时候,旧突厥倒了,千千万万个新突厥又站了起来,必将成为我大唐的心腹大患!”

“这其中的利害,魏大夫能看懂否?看不懂没关系,你可以听说我,但请不要再大放厥词!”

这番话语,惹得在座的诸位大臣都是点了点头。

就连武将队列里,都有人颔首。

显然,他们赞同温彦博的分析——大唐不接收他们,他们自有去处!回过来又将成为唐朝的敌人!

那突厥不是白灭了嘛?

“有几分道理。”

李世民亦是颔首,沉思了片刻,不禁感叹道,

“这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难就难在这里。”

“如今碰上了胡人,那就更难了!”

徐风雷睁开眼睛瞥了李二一眼,冷哼一声,继续抽烟。

容易?

那你派老子去北疆受苦干啥?随便派个人平A过去不久完了?

哼!

“咳……”

李世民察觉到了徐风雷的动作,有些尴尬的干咳了一声,转而看向魏征道,

“玄成啊,你可还有议论?”

魏征被温彦博嘴了两句,脸色如常,没有丝毫的变化。

喷人者,人恒喷之,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回陛下,有!”

魏征道,

“昔日曹操把匈奴人迁到内地,成了隐患,西晋灭吴之后,大臣江统、郭钦等劝说晋武帝驱逐匈奴,晋武帝不曾听从,酿成了永嘉之祸,最终造成了西晋的灭亡,开起了胡人对汉人数百年的欺压!”

“血淋淋的史料在前,为何就不肯警醒呢?就非要做那胡汉一家亲的荒唐梦吗?!”

李世民扔掉烟头。

当政事堂内诸大臣以为这呛人的烟雾即将消散的时候,他又默默点燃了一根……

没办法,李二烦啊!纠结啊!

这是一件大事,若是处理不好,便会贻害千秋!

“一派胡言!这不是荒唐梦!”

“你才一派胡言!你就是在说梦话!脑子一点都不清新!”

“魏征!我忍你很久了!”

“呵?是吗?我也是!”

“……”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火药味越来越重,差点在朝堂之上干起来!

砰砰!

李世民敲了两下桌子,有些不悦。

“噤声!朕不想听你们这些无意义的口水仗!”

他道,

“两位爱卿都歇歇吧,朕想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说罢,便让宫女送上茶水。

两人虽被禁言,但依旧是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服谁。

“谁还有论调?”

李二环顾一圈,皱眉道,

“房玄龄、长孙无忌,你们平日里都有主意,怎么今天一言不发?”

“还有李靖、李绩,安置匈奴人不是文官的事,你们几个武将也可以从武官的视角来说话!”

“不要当一口钟!不撞两下都不带应的。”

几个被点名的大臣:“……”

“陛下,并非臣等不想说话,只是魏征、温彦博二人已经将观点说尽了。”

房玄龄有些无奈的道,

“对突厥人,无非就是驱逐和安置两条路。”

“这两条路,只能说是各有优劣……臣思虑良久,还无法下决断。”

其余几个亦是拱手道:

“臣等亦如房相所言,不敢妄下论断。”

李世民:“……”

“要是杜如晦不在家养病就好了,他最擅长的就是决断!”

他埋怨道,

“离了他,竟议不出个结果来!”

忽的,李二把目光转向一旁老神在在的徐风雷,冷哼道:

“太师好自在啊!”

“朕和诸位爱卿都在冥思苦想,你倒好,在这里抽着烟闭着眼,打瞌睡呐?”

徐风雷被他这么一讽刺,却是睁开了眼睛,微微一笑。

“陛下怎么知道,我不是在冥思苦想呢?”

他歪头道,

“我虽闭目,却不是打瞌睡,而是养神。”

李世民猛吸了一口烟,神色舒缓了下来。

上一秒还在讽刺,这一秒却又露出了笑容。

“哦?那倒是朕误会徐爱卿了。”

他抬高了音量,道,

“来来,那请徐爱卿说说你的见解!让朕听听,让诸臣都听听!”

唰唰。

李二一吆喝,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的凑了过来。

陛下点名了!点的还是太师的名!

虽同朝为官,一起坐在这政事堂之内,但大家心里都明白——不是每个人的话语权都一样重的!

如坐在末尾的那几个,其实只是来旁听的,连发言的资格都没有。

能默默聆听,好好观摩大佬们高谈阔论就不错了!

坐中间这些,虽然有发言的资格,但他们并没有选择行使自己的权利,更多的是随声附和,为自己所支持的观点呐喊助威。

只有坐在前头的这些重臣,才有唇枪舌剑、唾沫横飞的资格!他们的话,也能让皇帝重视,让群臣沉思。

地位不同,权重便不同!说出来的话的分量自然也不同!

而坐在最前面,距离皇帝只有一个身位的太子太师、刚刚灭了突厥的征北大将军徐风雷!

他跺一跺脚,朝堂都要抖一抖!

他说一句话,皇帝都要用心听!

魏征和温彦博亦是看向了徐风雷,神色皆有些凝重。

正如房玄龄所说,对突厥人的措施,唯有两条路可选!

不是驱逐就是收留!

那么,太师会选择支持谁呢?

徐风雷神色自然。

这种万众瞩目的场面,他见的多了,心中有底气,自不怕他人眼光。

“在说观点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徐风雷看向李世民,亦看向群臣,道,

“试问,这世上有一座堡垒,它被修建的无比坚固,以至于任何暴力都不能将其摧毁,哪怕是十万大军来了,也对堡垒里的人束手无策。”

“那么请问,这座堡垒应该如何攻破?”

问题抛出,众人皆是陷入了沉思。

“用火攻?”有人道。

“攻不破。”

“用水淹?”

“淹不没。”

“……”

连续几人的想法都被徐风雷给否定了。

“太师的意思……任何外力都无法撼动这座堡垒分毫?”

李绩笑道,

“这世上有这样的地方吗?也太离谱了。”

“自然是有的。”徐风雷应了一声。

“无法用外力攻破,那只能想方设法让其内乱。”

挂机的李靖忽然重连了,他缓缓道,

“内部一乱,自可趁虚而入。”

啪!

徐风雷打了个响指。

“药师就是药师,一语切中要害!”

他朝着李靖拱了拱手,而后才朝着众人朗声道,

“我所说的这座堡垒,便是大唐!”

“试问天下间,有谁能攻破大唐?用水淹?用火攻?十万大军,百万大军?这些都不值一提。”

“最强大的突厥都被打灭国了!试问天下间,还有谁能威胁到我大唐?”

他的话语慷慨激昂,以至于众人都心潮澎湃了起来,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啪啪!

“听听,说得多好!”

李世民更是精神抖擞,心中骄傲,拍着手笑道,

“大唐立国才十余年,就成了这世上最坚固的堡垒!刀砍不动,水泼不进!任谁也别想起歪心思!”

众臣闻言,皆是拱手齐赞:

“此皆陛下之功!陛下雄才大略,开创盛世!”

“大唐万岁,陛下万岁!”

“……”

徐风雷摆了摆手。

“先别急着激动。”

他道,

“我说了,大唐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那么这样的堡垒怎么才能摧毁?”

“李靖给出了答案——内部攻破!”

霎时间,全场都安静了下来。

“说得对啊……这座最坚实的堡垒,外力是攻不破的,唯有内乱,才能使其土崩瓦解!”

徐风雷感慨道,

“如今的大唐,便是如此。”

魏征眼睛一亮。

他知道……太师已然是偏向他了!

“戎狄人面兽心,畏威而不怀德,是祸乱的根源。”

徐风雷沉声道,

“开放边境,让他们进入中原,便种下了内乱的种子!”

“若大唐历代都是明君,能够妥善管理好他们,那这颗种子便永远深埋地下,不会发芽。”

“可一旦君王昏聩无能,朝堂混乱,这颗种子必定是马上发芽,在短时间内长成参天大树,将大唐这座坚实的堡垒捅破一个大窟窿!”

李世民眉头紧皱。

他想抽第三根烟了,但最终忍了下来。

“陛下有信心,大唐未来的皇帝都是明君吗?”

徐风雷看向李世民,问道。

李二苦笑。

“不能。”

他道,

“朕虽期盼如此,但也知道这不太可能。”

“历朝历代,能像秦国那样出六代明君的已是极其罕见,虎父未必得虎子,明君是难求的。”

徐风雷点头。

“这便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他道,

“若是大唐的皇帝都如陛下这样,纵然是将突厥人都迁到内地,胡汉杂居又会有何影响?他们根本不会掀起乱子来。”

“可未来之事谁能说准?陛下要为现在着想,亦要为后世之君考虑啊……”

历史上的李世民,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把突厥人内迁。设置了四大都督府与上百个羁縻州。

可到了贞观十三年,突利可汗的弟弟阿史那结社就在大唐腹地发动了叛乱,让李世民后悔不已。

可到了那时候,再想把突厥人赶到关外去,已做不到了。

再往后,羁縻统治运行了几十年,在武周时期便已名存实亡,到了玄宗时期,更是直接绷不住了,爆发了大规模叛乱。

最终唐玄宗为了镇压叛乱,设置了朔方节度使……自此,羁縻制度彻底失败,大唐也走向了衰败……

这些,徐风雷都知道。

既然知道,便不能让大唐重蹈覆辙,不然……他那让大唐多苟一百年的豪言壮语还怎么兑现?

“太师言之有理……”

“有理啊……”

“……”

除了温彦博等少数几个大臣外,多数人都赞同徐风雷的观点。

在众多大臣的附和下,李世民凝望着徐风雷。

“徐爱卿的意思是……”

他道,

“驱逐突厥人?把他们赶到更远的地方去?”

徐风雷摇了摇头。

“非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