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甄父还没想到更好的主意呢,樊立春就带着摄制组上门了。
《小樊跑腿》——龙城家喻户晓的老百姓拥戴节目。
整个中州省的老百姓也都爱看!
樊立春上门采访的同时,大学城街道办的、妇联的工作人员也都一起出面了,帮忙给胡秀芹讨要一个公道。
甄家一开始不清楚情况,仍然闭门不见。
直到樊立春在外面自报家门:“您好,我们是《小樊跑腿》节目组的,请您开开门好么?”
甄父甄母被逼无奈,只能开门迎接。
甄父是个聪明人,面对镜头时立马换了一副嘴脸,体体面面接受采访:
“我们已经收到了她们超市法务部的律师函,没说不赔偿!”
“起初,我们是私下协商来解决这桩事的。”
“她不同意,态度很强硬说要走法律程序。”
“我们一家人好说歹说,她都不答应。”
“狗咬人这个事情的确是意外,并不是我们故意为之。”
“我们也是愿意给予赔偿的,但对方坚持要走法律程序,我们就只能配合了。”
甄父的话说得滴水不漏,自己反倒成了被胁迫的受害者。
樊立春举着棒棒话筒,问:“那她家的断水断电又是怎么一回事?”
“哎!这可不敢胡说啊!”甄母立马跳出来否定:
“那断水断电我们哪里清楚么!”
“那水利局电力局又不归我们管!”
“这种事情可不能往我们头上栽赃,这是没有证据的呀!”
至此,算是双方各执一词。
甄父也有自己小九九,尽量在镜头前表现得落落大方,该道歉就道歉、该赔偿答应给赔偿。
反倒是胡秀芹落了个胡搅蛮缠的形象,甄父甄母倒像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本以为节目录像到这种地步,基本算是失去了跌宕起伏的观看价值。
毕竟,没多大冲突与悬念的节目,也许录制了也不值得剪辑一期内容出来。
这不需要调解的事件,哪里还有播出来的必要呢?
万万没想到啊!
有人跳了出来,给节目组爆料——
甄父出钱给女儿买教师岗位的编制!
不仅如此,还顶替了一位名叫沙莎的舞蹈老师的岗位!
这可算是峰回路转呀——
樊立春果断联系上了沙莎,对她进行采访。
面对镜头,沙莎落落大方地说明了自己的情况,也把甄玉芬顶替自己教师名额的事情摆在了台面上。
樊立春心内很是开心,这样的新闻才叫真正的关注民生、为老百姓发声。
接下来,甄家的事情就像是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一个一个的真相接连被爆出来。
事件牵涉到的人也纷纷露出水面,龙大附小的那位校长,面对镜头却是义正词严的:
“我没有收取过甄家的一分钱,这是没有证据的事情!”
实则,他把钱一分不差地退还给甄父了。
上次被司雪梅敲打后,这位校长胆子都要吓破了!
至于龙大校园里的那位所长,也是亮出自己的户籍登记簿,让樊立春过目后他表示:
“我们也没有帮他们篡改户籍资料,您看这户籍登记簿,记录得清清楚楚。”
可是,樊立春去采访学校的孩子们,一群小天使冲着镜头踊跃发言:
“有的呀!我们这学期的舞蹈老师是新来的沙莎老师,不是原来的沙莎老师。”
几位该小学的老师背对镜头、特殊处理了声音后接受采访时却爆料:
“的确是甄玉芬顶替了沙莎的岗位来教舞蹈了,资料与编制都是使用沙莎的。”
混乱的情况中,各方人员众说纷纭,让这桩事陷入了奇奇怪怪的“罗生门”。
樊立春录了一期剧情一波三折、峰回路转的藏污纳垢大戏!
几天后,《小樊跑腿》播出了这一出特殊的大戏,可是把群众们看得义愤填膺:
“上梁不正下梁歪,思想品德不行的爹妈教育出道德败坏的女儿,还真是不奇怪!”
“这爹着实是过分了,养不教父之过,他对自己闺女是真的一再纵容。”
“那个妈也是失职,闺女教不好、丈夫规劝不好,白当母亲、白当妻子了!”
“要我说,夫妻俩人品都有问题,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就这还当老师哩,也不知道他们这样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能教出咋样的学生,给他们当学生可真是晦气。”
……
真相究竟是咋样的,观众不得而知。
可甄家一家三口顶上了巨大的道德谴责压力,这却是毋庸置疑的。
社会性死亡,是指在大众面前出丑,也泛指在社交圈中做了很丢人的事情导致抬不起头,没有办法再去正常地进行社会交往,严重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
这一次的风波,是真正意义上的宣告甄家三口子社会性死亡!
附带他们的女婿、沙莎的前夫,也成为了严重被波及的一员。
他被学校以影响恶劣、犯错严重的名头给开除了。
他原本是全家人的骄傲,如今却没脸回老家。
为了维系弟弟妹妹的学费开支,他不得不留在龙城打零工谋生。
这个年代的人,道德感相对更强一些。
这还不是个人人手机低头族的年代,人们更加依赖社交活动,街坊邻里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并且,北方人跟南方人的生态圈还不太一样——
性格豪爽的北方人大多愿意呼朋引伴地邻里社交,陌生人之间彼此对视一眼都能笑一笑问候一声,或者闲扯淡几句天气。
比如,一个班级里的学生爸妈们甚至会聚会。
又比如,两梯四户的邻居之间会自发地走动起来,彼此分享水果、糕点、蔬菜、花卉等等,大部分人奉行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
小县城里面谁家办个红白事情,一个楼层的几户人家都会提前收拾干净家里,帮邻居招待亲戚们。
北方的邻里亲近关系,也许在南方人眼里属于没有界限感。
在南方的各大城市、哪怕小城镇,都是家家户户关起门过自己的小日子。
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之间避免眼神对视,也很少有人热心肠去帮忙。
更不会出现谁看到你衣服好看就主动夸赞攀谈还问你哪里买的,你们基本不会因为一件衣服在公交车上聊一路。
如果一个北方人在南方的城市某个红绿灯路口感慨一句:
“这红绿灯秒数可真长啊!”
假如有个声音回答你,那口音大概是这样的:
“可不咋地!”
一回眸,你俩老乡见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