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父可敌国 > 第17章 虎心隔毛翼,人心隔肚皮

父可敌国 第17章 虎心隔毛翼,人心隔肚皮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1-20 16:30:19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第17章 虎心隔毛翼,人心隔肚皮

元末乱世,淮西是重灾区,饭都吃不上,更别说读书了。

所以跟朱元璋造反的一干淮西老兄弟里,除了李善长、汪广洋这种地主出身外,基本都是不识字的丘八。

而另一派浙东党就不一样了。浙江富庶,文教兴盛,读书人本来就多。加之朱元璋占据应天,成为一方诸侯后,才开始重礼延聘浙江的名士入幕。

朱标知道,这些所谓名士其实骨子里是瞧不起农民军的。只是端着朱老板的饭碗,不敢表露出来。但对刘福通、韩林儿、陈友谅这些人,那就不客气了,一口一个‘妖人’、‘贼寇’,极尽鄙夷之能事。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干?就算再瞧不起小明王,也总该知道,父皇接他来应天,只是走个过场而已。”朱标愈发不解,问道:

“最后当皇帝的,一定是父皇啊。那小明王死活,有什么区别?”

“区别大了去了!”朱元璋断然道。

“儿子愚鲁。”

“没事,你想不明白也正常,就是你老子咱,也是后来才回过味来的。”朱元璋先安慰儿子一句,然后咬牙彻齿吐出两个字来:

“法统!”

“哦。”朱标一下就明白了。

因为小明王韩林儿号称是宋徽宗的九世孙,建国号为宋,奉的是南宋正统。

如果朱元璋接受韩林儿的禅让,就意味着大明继承了宋的法统。那灭宋的元朝就只能是伪朝了。

对跟着朱元璋造反起家的淮西兄弟来说,确实区别不大。反正造的都是元朝的反,当的都是明朝的官。

但对浙东一党来说,区别就大多了。

他们既然是名士,那就不是一般人物。要么考取过前元的功名,要么在元朝当过官,或者至少家里当过元朝的官……总之与元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元朝被定为伪朝,那么他们前半生引以为傲的一切,都将成为无法洗白的黑历史。

就算单纯为了自己的名誉,他们也绝对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且‘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要是被打上伪朝前官员的耻辱印记,非但会绝了他们在大明的前程,还会害他们日夜担心被清算!

所以他们铤而走险,干掉了小明王,嫁祸给朱元璋。

让朱老板没法再继承韩宋的法统,只能捏着鼻子承认元朝的合法性了……

那可是害死他全家的元朝啊!就想想老朱有多憋屈吧……

~~

虽然只是父皇的一家之言,未必就是全部真相。却已经把朱标骇得冷汗津津,小脸煞白了。

“咱着了他们的道,过了好几年才想明白,可惜为时已晚。只是原先一直以为,这事儿是那杨宪主使,跟刘先生没关系!”朱元璋恨声道:

“但现在想来,怕是咱一厢情愿了。刘伯温是杨宪的老师、恩主,还是浙东一党的领袖,他是豆腐落在灰堆里——洗不干净的。”

“也不能只听胡相一面之词。”朱标忙劝道:“父亲和刘先生相知多年,当知他光明磊落,不履邪径。他这种人与父皇意见相左,只会挂冠而去,绝对不会背着父皇,干那种险恶勾当的!”

“你老子要是像伱这么善良,早就让人家吃的骨头都不剩了。”朱元璋哼一声,但终究还是打消了,直接把刘伯温抓起来审问的念头。

“行吧,先不动刘先生,等问了小廖再说。”略一寻思,他吩咐太子道:“让御史台和大理寺也一起复查那个私盐案。你亲自督办,务必小心,不要被中书省糊弄了。”

“是,父皇。”朱标赶紧领旨。

“唉!当初就不该听刘基的话。要是没解散检校的话,哪用这么麻烦?”朱元璋说完一阵郁闷,总觉着自己又被老刘坑了。

他忽然觉得,应该效仿北宋的皇城司,搞一个只服务于自己的特务组织,这样才不会总是被下面人蒙蔽。

不过兹事体大,因为公卿百官,无论文武、不分立场,都十分抗拒特务政治。之前的检校,就是被他们利用建国这个版本大更新机会,给合力做掉了。

“什么‘刑人于世,以明大公’?狗屁的新朝雅政!就是想把咱眼睛蒙上,耳朵堵上,好方便他们在外头胡作非为!”朱元璋愤愤的嘟囔道。

“爹!法者,天子与天下公共也,如此方可为万世之基。恁也不能为了方便,就带头乱了法度啊!”朱标察觉到了危险的苗头,赶忙劝谏道。

“你紧张个屁啊?你都不支持的事儿,咱弄得成吗?!”朱元璋郁闷的瞪太子一眼,知道这事儿急不得,还得从长计议。

太子却以为,父皇知难而退了,赶忙赔笑哄道:“爹,你哪儿痒?儿子给你好好挠挠。”

“咱不痒,咱现在光刺挠了!回去歇着吧你。”朱元璋朝太子挥下手,面无表情返回了御案,晚饭前他还能再批一摞奏章。

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他都用疯狂工作来调节。

坐定后,却见太子腆着脸跟了过来。

“还有什么事?”朱元璋喝口茶,没好气问道。

“爹,定妃娘娘好像已经松口了吧?”太子走到他身后,给朱元璋挠背道:“恁看充妃娘娘那边,是不是……”

“你消息倒是灵通。”朱元璋顿时享受的微微闭眼。他丝毫觉得太子过问后宫之事,有什么不妥。“再往下点儿,左边……是老六告诉你的?”

“那可不,今早上学路上,他跟我说,前日去长阳宫跪哭了许久,才哭得定妃娘娘心软,答应跟父皇说说呢。”

“嗯,往左,对对,用力……”朱元璋鼻音浓重的哼道:“倒没看出来,那小憨憨还有颗孝心呢,总算不是一无是处。”

“父皇别瞧不起人,小六只是晚熟,他这阵子长大了,懂事儿太多了。”朱标忙替朱桢加分道。

“睁着眼说瞎话,前几天才刚掉水里,昨儿又把老七吓尿了裤子,他像个懂事儿的样吗?”朱元璋却没那么好糊弄,笑骂道:“正准备倒出空来,好好修理修理他呢。”

“这……”朱标一时语塞,笑嘻嘻转回话题道:“那些事儿先放一边,快写吧,小六那边还等着呢。”

“什么?”朱元璋揣着明白装糊涂。

“赦免手谕啊。”朱标急道:“爹,恁得说话算话啊!”

“急赤白脸的。你爹还能赖账不成?”朱元璋虚给儿子一拳,又一指桌上那本龙纹缘边的硬黄纸的折页道:

“早就写好了,你着急就拿……”

‘去’字还没说出口,朱标已经从他衣领内抽出手,捧起了那道上谕,展开一看,大喜过望。

“儿臣替六弟多谢圣恩,儿臣告退了。”

说完便捧着上谕,一溜烟跑了。

“别急,没挠完呢……”看着太子的背影消失在暮色中,还没解痒的朱元璋一脸无奈。

只好骂骂咧咧拿起御案上的黄玉如意,一边给自己挠痒,一边批阅起奏章来。

为了避免被窥伺上意,他批奏折的时候,是不许太监宫人靠近的……

~~

大本堂,放学时间。

朱桢刚和两个哥哥走出文华门,便碰见了气还没喘匀的太子哥哥。

“老,老六……”朱标一边喘息,一边晃了晃手中的黄纸折页。

“大哥,这是……”朱桢也激动了,少年的眼泪扑扑簌簌流下来。

随着灵魂彻底融合,他已在不知不觉中,将胡充妃当成自己的母亲了。

“是,就是你想要的那个!”朱标笑着将上谕递给朱桢。

“我看看,我看看!”却被朱棣一把夺过来,展开一看,哈哈大笑道:“太好了老六,你母妃可以回宫了!”

说完,一把拉住朱桢的手,拽着他往内安乐堂跑去。

他人高腿长,步履如飞,朱桢那小短腿哪能跟得上,没几步就被拽的踉踉跄跄。

朱棣索性伸手一捞,直接把他背起来跑。

朱桢也很懵,四哥怎么比自己这个亲儿子还激动?

大哥和五哥却一点不意外,朱标看着朱棣的目光,还充满了怜惜。

朱橚更是红了眼眶,忙看向紫红色的绚丽晚霞,不让眼泪流下来。

他心中,响起了白乐天的那首诗: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新的一周,求票票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