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灵异 > 领主:开局一本水浒传 > 第22章 鱼鳞册 首议相亲

领主:开局一本水浒传 第22章 鱼鳞册 首议相亲

作者:鲤鱼粽子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02-17 12:40:5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村名定下,李益书写在册。

“还有一桩事你需知晓,凡公文,皆用印。你尚需准备一方押印,备好后需去县里、乡里留印存档。以后上传公文都需留印,以作凭信。重要公文,县乡皆需比对无误,方验为真。”

“不知押印有哪些规制?”赵祯问道。

李益喝了口茶道:“今日造册只余西侧五里一处庄子,到也不急去。后面尚有户房书吏郜峰带人核查,厘定田亩。我等四人差事快些,便在此处等他一等,兼则消暑。且与你说几句。

《癸辛杂识》载:古人押字,谓之花押印,是用名字稍花之,如韦陟五朵云是也。

押印也称“押记”、“花押”、“押”,虽种类繁多,然大致可分为五类,

一曰楷书押印,二曰单花押印,三曰楷花押印,四曰八思巴文押印,五曰图形押印。

押印不拘于篆书,各类文字乃至图案皆可入印。其中姓押最为常见,多为姓为汉字,名花押,或姓为番邦文字,名花押,也有少量古文字者。”

说着从腰里拿出自己的押印,递给赵祯看了看。

“至于规制,并无确切要求,可刻姓名、肖形、图案,印多以青铜、黄铜铸成,也可用石、象牙、牛角、木材等制成,至于大夫则多用玉,押印形制因身份而不同。然亦无逾制之说,全凭个人喜好。只一点要注意,材质必要经久耐用,一经更换,县、乡皆要重新登记。

至于形状,也无定制。多方形,圆形。我还见过动物形,多以鸟形、鱼形为主,植物形,多见莲花、菊花形,器物形多以枇杷形为主。大小则不宜过大,以使用方便为宜。”

说话间,小厮捧上果盘,众人吃了一回。撤下果盘,又奉上茶水,喝罢,李益提出告辞。赵祯将出十两一锭大银两个送与李益、胡春,又将出银五两赍王义王礼两个公人。

四人稍一推辞,也就顺势收下。临出门李益扯住赵祯,附耳低言说道:“这后边来的户房书吏郜峰,乃是王室庶支子弟,不甚得志,今次得了个厘定田亩的差事,伱若有些钱财人情与他,自有些好处与你。”说罢,自去了。

赵祯听了,哪敢迟疑,骑上海骝马,直奔城里赵进处,说明情况,拿了五十两蒜条金,马不停蹄回返百柳村。

喘息方定,村口等候的小厮来报,远远见着五、七个公人向庄上来。

赵祯出来接着,请到后堂,叙礼罢。一面安排酒食管待跟来的军士,一面请郜峰吃些水果茶食。庄上自有时新的桃、杏、梅、李、枇杷、山枣、柿、栗之类,鱼、肉、鹅、鸡品物,不必细说。

席上拿出一包金子,用帕子包着,推给郜峰。“上官,若有方便,万望周全方便。”郜峰把来帕子看了看,把手一掂,心里有数。拽起褶子前襟,一帕子物事都放进招文袋。

郜峰道:“前头李益应说与你,此次厘定土地,乃是国主下的令,只为统计清楚人口,土地。这却做不得假。你此处划归绿柳乡,以后亭长还要来测。那亭长郜鹄乃是国主一脉,职业是官吏,因此得了个亭长职司,性好食鱼,将来拜见,你也好有的放矢。“

”再说到厘定土地,土地面积却做不得假,无外乎方田法、经界法和推排法三法,方田法与经界法主要是对土地面积的清理,推排法主要是对原图册进行校正,即依照原有的地籍图册,逐一校对,使之与现实相符,是一种地籍图册校正办法。待我等造好鱼鳞册,亭长领人校正。以此做不得假。“

吃了一口茶,郜峰接着说道:”本不能说与保正,只是见保正疏财仗义,只有一项,能周全保正。除去耕地,庄子周边若有小些的山川湖泊,也能划到庄子上。日后也无甚地税。”

赵祯听后大喜,殷勤相待,一时宾主尽欢。

食罢,众人一发出的庄子,先测定了田地,公人在郜峰示意下,又对周边山林,小溪,草甸,冈子一一测量,打上界石。登记造册了计有3300亩,两处林子,三处小溪,四座冈子并一处水泊,别的不说,内里有两处最值得说道,水泊周边有一处300余亩草甸,不费大力气就能开作水田,再有一处冈子,400余亩大小,冈子下环绕一道溪流,取水甚是方便,也能开作良田。

鱼鳞册造好,赵祯当即就村口筵席,把盏送别。又拿出十余两散碎银钱,分与众公人。一时宾主尽欢,无一人不说赵祯好的。

由是赵祯仗义疏财之名,闻于乡里。

此是后话。

且说郜峰走后,赵祯喜不自胜,安排好后续事宜,打马去城里赵进处,备说详细。一时一家人尽皆欢喜,当晚饮酒至半夜方散。次日,又办筵宴庆会。

这日,赵祯习武罢,赵进招赵祯于前厅说话。

“二郎,如今你已十八了,又觉醒成了职业者。分户另过,亦是一家之主。如今家业好生兴旺,又入得公职,一里之长。幻世界又是潜力无限,也当早早考虑婚事。《书仪.婚仪》云:古礼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然则古人之娶,未必皆三十也。……今令文,凡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盖以世俗早婚之弊不可猝革,又或孤弱,无人可依,故顺人情立此制,使不丽于刑耳。若欲参古今之道,酌礼令之中,顺天地之理,合人情之宜,则若此之说当矣。你可有心仪之人?”

“父亲,我自束发读书,日夜勤练武艺,一心觉醒成为职业者,以此并无在意男女之事。”

“虽说此律对职业者松泛些,然亦不可久拖,你若真个无心仪之人,这几日就要让你母亲、二娘、大嫂左右相看,亦要做媒的婆子处留意,若有合适人家,你休要推辞。”

赵祯红了脸,道:“父亲,此事容后,再有不足一月便要完业出师,到时再议不迟。“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