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穿越小夫郎靠美食致富 > 第64章 合作

穿越小夫郎靠美食致富 第64章 合作

作者:半杯鸳鸯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02:10:22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都长林顺便问一下顾家村的基本收成,农作物都有哪些。

顾世昌在村里统筹全局,关心各家情况。

是个负责任的村长,因此说起来头头是道。

他不仅知道各家的作物,还知道各家的大概收成。

“村里以麦和稻为主,今年收成尚可,所以过年家中有些余粮。但是收成不好的时候,交完税后日子便过得紧巴巴,一日只吃两顿。”

都长林点头,民生不易,再增加税收只会把百姓压得起不了身。

但是国库现在也是不够充裕,上下都难呐!

一时间气氛有些沉闷。

顾世昌打圆场:“不过,今年顾家村收入大增,明年以后只会越过越好。”

都长林问道:“此话怎讲?”

顾世昌道:“多亏了宁哥儿,村里这个豆腐作坊建起来后,村里各户人家都有了土地以外的收入,就算粮食不够,也舍得去置办些吃食了。”

顾宁:“世昌叔客气了,还要多亏了您在中间周旋。”

不然靠他这个作坊是周转不起来的。

老武叔含笑道:“此事你们叔侄俩都有功劳。”

顾世昌:“两位大人有所不知,这宁哥儿是我们村的福星啊!”

两人都饶有兴趣的听顾世昌讲,看的出来他不是假推辞。

顾世昌便把顾宁让他种树育林,为后人谋福祉那套话讲了讲。

两人这下确实对顾宁刮目相看了,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没有读过四书五经的人说出来的。

顾宁为自己反驳一下:“虽然我没有读过系统的四书五经,但我跟着爷爷学的东西很多。”

包括但不限于四书五经,甚至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都长林没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劝客农桑从村长开始!

“如果官府给你们推荐一种全新的作物,百姓们愿意种下试试吗?”

顾世昌道:“愿意啊,多一项作物,多一份收入。”

随即他想起什么:“不过明年有点悬了。”

都长林问为什么。

顾世昌道:“宁哥儿不知从哪里弄了一种作物”。

“明年我已经找好人来种了,大人推荐的作物,若是打理起来不麻烦倒是可以。”

老武叔也很感兴趣,问道:“顾小哥儿找的是什么?”

顾宁直接起身去地窖里,拿回来两样什么东西,洗干净了给他们看。

“这个是番薯,这个叫土豆。”

都长林细细端详,确认他没有见过,但是在某本杂记上见到过记录。

顾宁介绍:“这两样不算什么珍贵品种,但是他们却都有高产的特性,直接吃或者磨成粉都可,在一些地方都用来做主食。”

都长林和老武叔对视一眼,高产和主食意味着什么,这其中的分量不言而喻。

这两个应该看着灰扑扑的外表,原来精华竟是在里面嘛?

顾宁把土豆切来煮进锅中,红薯则是切片分给三人品尝。

生红薯咬一口露出里面黄色的芯子。

都长林:“是甜的。”

甜的就意味着口感好,不像野菜和树叶,难以下咽。

“煮出来也好吃的。”

土豆煮熟后,吃起来沙沙的,糯糯的。

红薯则是糯糯的,甜甜的。

果然,没人会拒绝土豆的魅力。

“这也是你相公走镖带回来的吗?”

顾宁谦虚笑笑:“这倒不是,这是周记粮铺的周老板带回来的。”

都长林对这个人有印象,前段时间他们一起施过粥,也是个心怀天下之人。

想不到这小小的山阳县,竟有如此多的青年才俊。

古德远着实是糊涂了。

都长林表示,明年红薯和土豆播种的时候,他一定要来亲自下地试种一下。

“明年你出了种和苗,可否卖我一些,县衙也有专门负责粮食的,如果种出来我会让他把经验教授给大家。”都长林询问道。

顾宁高兴道:“完全没问题,现在就怕这东西不适应这里的气候,早种出来百姓早能吃上。”

“你想过,这样你就不赚钱了吗?”

顾宁俏皮一笑:”“这和我赚钱不冲突,百姓兜里富裕了,才愿意出钱来买我的豆腐。”

他们没钱,豆腐再好吃也不会来买。

只有钱包鼓了,肚子饱了,才会去想饥饿以外的事情。

“现在是开店到川阳了,怀阴和淮水两县呢?”

顾宁也没隐瞒:“怀阴和淮水现在只是零售,并未开店。现在精力不够,再则是没有合适的。”

都长林了然,点点头道:“这么好的东西,应该推广给更多百姓!”

顾宁:“?”

顾世昌却是秒懂,当即大喜:“提前谢过都县令啦!”

都长林道:“莫急,等事成了再谢!”

顾世昌欣喜:“有都县令牵头,此事有希望。”

都长林话题一转:“不过,你们是要交税的,知道吧?”

顾宁......

终究是逃不了。

没想到他还有能为社会交税这一天哈哈哈。

顾宁正色道:“那是自然,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老武叔赞许看他一眼。

顾宁开店第一天,就去登记上牌了。

他还特意了解过大夏律法,开店做生意需要缴纳各种税款。

商业税收主要包括营业税、和关税等。

营业税是对商家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征收的税款,关税是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税款,而契税则是对房地产等财产转移征收的税款。

开店做生意需要向当地政府缴纳营业税。

营业税的税率通常在百分之二至 百分之五之间,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地区有所不同。

商家需要在每个月的固定日期向当地政府缴纳营业税,否则将会受到惩罚。

像豆腐之类食品类,一般交税百分之三左右。

除了营业税之外,古代开店还需要缴纳关税,关税是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税款,税率通常在百分之五至二十之间。商家需要在进出口货物时向海关缴纳关税,否则将会被扣留货物或者受到罚款。

除了营业税和关税之外,古代开店还需要缴纳契税。

契税是对房地产等财产转移征收的税款,税率通常在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之间。商家需要在购买或出售房地产时向当地政府缴纳契税。

这些税款是官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都长林从顾宁家出来,当即畅快大笑。

听村长讲起来,这顾宁夫夫俩都是奇人,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这顾宁祖上当真,只是个厨子?”

老武道:“据我所知,只是厨子。”

就算是厨子,那也是个有见识的厨子。

不说顾宁单拿出的各种吃食,就令人惊艳。

他的思想更是令人钦佩。

思想超前的一个小哥儿,却如此安贫乐道,甘愿停留在一个普通的顾家村,实在令人费解。

硬要说一个原因的话,大概就是看透一切,又在红尘。

都长林回去两天后,便有请帖约顾宁上门一叙。

顾宁还是第一次收到请帖,精致的封面,里面一手漂亮的瘦金体。

“真漂亮!”

牧野:怀疑你在说写这字的人,但是没有证据。

他假装无意道:“和狂野遒劲的草书比起来,还是差一点。”

人也一样。

顾宁立马疯狂点头:“最喜欢我家牧野的狂草了,字如其人,真乃大丈夫也!”

牧野果然受用。

府衙里。

都长林正在给另外三个县的县令介绍今日的“豆腐宴”。

分别是怀阴县的向茂德,淮水县的薛修真,以及川阳县县令夏祥。

都长林一脸诚恳道:“晚辈初来乍到,以后还要仰仗各位前辈多多指导。”

“今日特备本县特色,几杯薄酒,招待各位。”

“招待不到之处,望多海涵。”

面对这个新来的山阳县县令,探花郎的名号大家都懂什么意思。

探花郎来这里待个三年,只要政绩不是很烂,回去必会高升,只要不笨都会好好相处一番。

向茂德等三人纷纷回礼。

“探花郎多礼了!”

夏详一本正经道:“我们四县一直相互扶持,共同进退,往后也是一样。”

“最近山阳势头迅猛,我们也当多多观摩学习。”

都长林哈哈大笑:“诸位谬赞。”

酒足饭饱之际,薄酒微微上头。

探花郎的脸也染上一层薄红,宛若新生桃花。

都长林端起一杯道:“说到山阳,都某有愧。”

其他三人不解。

都长林一饮而尽:“先自罚一杯。”

其他人问道:“都小友何出此言?”

都长林面露惭愧之色,口吐苦涩之言:“诸位有所不知。”

“山阳县有一顾姓小哥,家中有祖传秘制豆腐,今日所吃美食,便是出自顾记豆腐。”

“那小哥出身微末,却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除了自己卖豆腐,竟带动一村人致富。”

“且豆腐价格低廉,人人都吃起来,营养丰富,极大的丰富了本县的饮食。”

“最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百姓的体质,最近药店生意都不如以前好了。”

“真有此事?”

“这豆腐竟如此神奇?”

“那这顾氏小哥儿,当真是了不得啊!”

川阳县县令夏祥一脸骄傲,豆腐这东西在他们县已经很火了,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都长林稍一停顿后:“现在川阳已经有卖,其他两县百姓倒是没有这个口福了。”

向茂德和薛修真两人也反应过来了。

这是想把生意做到他们县。

再看看桌上,这吃的哪里是豆腐,吃的是白白的纹银呐!

几人都是老狐狸,没有好处的事情,他们可不会干。

一个小小的豆腐生意,他们何必揽这个麻烦?

他们互相看一眼,开始打哈哈。

向茂德:“真当吾辈楷模!”

薛修真:“我等恨没有此等人才。”

两人嘴上说着可惜,却是丝毫不接都长林的话。

都长林也不着急,待看够了众人表演。

他才慢悠悠放出大招。

“那顾记豆腐一年税收可达上百两。”

“多少,上百两?”

那要是十个店不就是上千两。

三个老狐狸在心里算起来,一个小小的豆腐店营生竟然如此之好吗?

都长林趁机喝口茶,这个数字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

确切的来说,是他对顾记豆腐明年的预计。

只要明年收成不是太差,各家有粮吃,黄豆照常收,顾记豆腐生意只会更好。

向茂德和薛修真看向川阳县县令夏祥。

夏详回想下孙千千豆腐店火爆的场景,肯定的点点头。

向茂德赔笑:“如此说来,那我便厚着脸皮向都县令讨个合作的机会了!”

薛修真自然不肯落后,端起一杯酒道:“以后多多仰仗贵县了。”

年前时间短,都县令只安排顾宁和两位县令见了一面。

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大概确定下了框架。

有什么疑问,双方现场回答。

虽然对面是两位县太爷,但是有牧野陪同,都长林撮合,还有老武叔坐镇。

所以顾宁丝毫不慌。

向茂德和薛修真在负责本县找到适合的商家,来跟顾宁合作。

都长林也曾问过顾宁,为何不自己开店。

顾宁道:“树大招风。”

“钱是赚不完的,我的身后还有顾家村,若是想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寻求合作。”

“我一介蝼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别人两个指头捏死了。”

这也是朱万全一事后,顾宁醒悟得来的。

在这个信息不流通的年代,官大一级害死人。

幸好县令是都长林,幸好都长林不是贪官污吏之辈,若是别人,他的生意只怕就折进去了。

其实从孙千千开始,顾宁就有点这个意识了。

倘若不是家大业大的孙千千,别人真的能撑得住吗?

若是一个普通人开店,真的不会遭人眼红吗?

牧野不能护自己一辈子,若是时刻把牧野拴在自己身边看着自己,那真是太屈才了。

所以,唯有把这个生意变成大家的生意,才能做的更久远。

从顾家村,到孙千千,到顾记豆腐,到怀阴和淮水两个县令,大家都在同一条利益链上,这条船越大,才越稳。

虽然这不是他的初衷,但是现在看来是最好的路。

有了官府出面压阵,其他人就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遵纪守法好公民?顾宁愿意交税,给官府增加创收。

同样,他也有求于官府,他需要官府的庇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